材料帝国(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416

  秦海当然认得这正是一块冶炼钢铁留下的矿渣,只是一时难以看出矿渣的成份。他举着矿渣对苏长亮问道:“苏科长,这是哪来的矿渣,主要成份是什么?”
  苏长亮道:“你们到了我们汉屏县,应当听说过,汉屏过去有一家钢铁厂,现在已经关门了。这块矿渣就是我从钢铁厂的废渣山上拣来的。它的成份嘛,我检测过了,主要是二氧化钛。”
  “原来是一块钛铁矿渣。”秦海点了点头,然后放下矿渣,重新拿起那块玻璃,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块玻璃就是用钛铁矿渣作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矿渣微晶玻璃。”
  “秦工真是好眼力!”苏长亮由衷地赞叹了一声,“我就知道,这东西只有秦工你才能看得明白。”
  所谓微晶玻璃,是指特定组成的玻璃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之后,形成的微晶体与玻璃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广义上也算是玻璃的一种。微晶玻璃能够作为陶瓷材料、天然石材的替代品,具有质感柔和、不吸水、强度高、耐酸碱等特征,属于一种高档的装修材料。除此之外,微晶玻璃在日用品、电子、光学仪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与普通玻璃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在原料的配制以及成品的加工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通过对普通玻璃厂进行技术改造,就能够转产微晶玻璃。微晶玻璃的价格比普通玻璃高出10倍以上,属于高附加值产品,因此对交通运输条件的要求并不高,适合于在汉屏这样交通不便的地方进行生产。
  在否定了提高汉屏玻璃厂生产规模的思路之后,秦海就在琢磨是否可以让这家厂子转产微晶玻璃。他之所以没有向宁默说起这个方案,是因为有两件事情他还吃不准,一是在汉屏县能不能找到生产微晶玻璃的原料,二是汉屏玻璃厂有没有了解微晶玻璃生产工艺的人员。他把苏长亮请过来,就是想向苏长亮核实这两方面的问题,没想到苏长亮与他英雄所见略同,不但想到了微晶玻璃这种产品,甚至连样品都已经研制出来了。
  “苏科长,你说说看,你这块微晶玻璃,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还有,你怎么会想到去研究微晶玻璃的?”秦海饶有兴趣地问道。
  苏长亮道:“这事说起来就话长了。微晶玻璃这个东西,我也是在看专业资料的时候无意中注意到的。国内有些企业尝试着用矿渣作为晶核剂和助溶剂,配合废玻璃生产出矿渣微晶玻璃。我看到我们钢铁厂也有一堆矿渣,就动了这个心思,弄了一些矿渣在我们厂的实验室里做起了实验。工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造出了这么几块玻璃。”
  秦海道:“这也是凑巧了吧,二氧化钛的确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晶核剂和助溶剂,配合氧化钠-氧化铝-二氧化硅系列的基体玻璃,能够生产出具有低膨胀、高绝缘和高耐磨性的微晶玻璃。苏科长,咱们汉屏钢铁厂现在有多少钛铁矿渣,能不能支持得起规模化生产微晶玻璃的需求。”
  “完全可以。”苏长亮道,“我们汉屏的铁矿就是钛铁矿,钢铁厂生产了几十年,留下的矿渣起码有上万吨。我们如果按照年产3万重量箱的规模生产微晶玻璃,这些矿渣足够用上几十年呢。”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来之前,你向厂里提过这个方案吗?”秦海又问道。
  苏长亮叹了口气,道:“这件事情,我倒是向我们庞厂长说起过,玻璃样品也给他看过。不过,要转产微晶玻璃,障碍还是不少,庞厂长不愿意担这个风险,县里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那你觉得我们能担得起这个风险吗?”秦海故意地逗着苏长亮。
  苏长亮脸色微变,说道:“我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从今天上午秦工和我说的话来看,我觉得秦工是一个懂玻璃的人。刚才秦工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块微晶玻璃,光凭这一点,就证明秦工懂得微晶玻璃的技术。老实说,我们厂里连听说过微晶玻璃这个词的人都没有几个呢。如果不是见到秦工,我也不会把这块玻璃拿出来,换成一个外行,我这就算是明珠暗投了。”
  秦海又看了看手里的玻璃,说道:“苏科长,恕我直言。你虽然在实验室生产出了这块微晶玻璃,但它的强度如何、热膨胀系数能不能达到要求、表面致密度如何,恐怕都没有进行过检测吧?作为一件实验产品,它勉强算是合格了,但要投入商业化生产,还有不少路要走呢。”
  苏长亮拼命点着头道:“我知道的,我知道的。要搞出合格的微晶玻璃,还要做很多实验,还要用电镜做检测,这些条件我们厂都没有。我跟我们厂长提出拨一些经费来搞这件事情,他坚决不同意,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了。”
  “如果我们集团出钱,请你来做后续的研究,但研究出来的专利属于我们集团所有,生产可以交给汉屏玻璃厂完成,你愿意吗?”秦海试探着问道。
  苏长亮迟疑了一秒钟,然后郑重地点点头,道:“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要什么专利。如果能够救我们厂子,我一家人的生计就有保障了,我愿意做这件事情。”
  “苏科长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了。另外一半嘛,我们还得再请示一下集团,毕竟如果要把汉屏玻璃厂的产品改成微晶玻璃,需要的投入是很大的,我和宁默都没法马上做主。”秦海笑着解释道。
  苏长亮道:“我懂的,微晶玻璃的具体生产工艺我不太了解,不过据我看到的资料,估计最起码也要投入2000万以上,才能把我们现有的生产工艺改为微晶玻璃的工艺,这样大的投资,我们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谈到这个程度,苏长亮也没更多的话可说了,他吃了一会饭,然后便起身告辞了。秦海没有挽留他,只是让黑子再去叫车,把苏长亮送回玻璃厂。
  看到苏长亮离开,宁默急切地对秦海问道:“秦海,你刚才和老苏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秦海没好气地回答道,“老苏都一把岁数了,我能耍他吗?”
  “你说的微晶玻璃,是怎么回事?在汉屏玻璃厂能生产吗?”宁默继续问道。
  秦海简单地向宁默介绍了一下微晶玻璃的概念,然后说道:“我原来只是有这样的想法,看过老苏拿来的样品,我现在基本有把握了。微晶玻璃的生产,需要的不外乎是普通玻璃原料和作为晶核剂的原料。如果汉屏钢铁厂能够提供出几万吨的钛铁矿渣,晶核剂的问题就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问题了。至于微晶玻璃的销路,倒是不用发愁,这是一种新材料,市场是非常广阔的。”
  “那可太好了!”宁默以拳击掌,激动得要蹦起来了。能够以一种对集团有利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的准丈人,当然是宁默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否则就算他自己愿意拿出钱来,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日后他的小琪琪问起来,他就不好回答了。
  秦海看着宁默的表情,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想不到一向大大咧咧的宁默也有堕入情网而不能自拔的时候,而且与无数犯花痴的青年一样,宁默的智商已经下降到幼儿园水平,完全是不可理喻了。不过,自己的哥们能够找到幸福,也是秦海乐于看到的事情,所以他愿意花一些精力去推动这件事。
  说话间,黑子已经回来了,秦海让黑子坐下,对他交代道:“黑子,刚才我和老苏聊的事情,你也都听到了。如果微晶玻璃这个项目可行,我们至少要在汉屏玻璃厂投入2000万元以上,起码要占有汉屏玻璃厂八成的股份。这个项目如果运营得当,两三年时间就能够收回全部投资。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汉屏玻璃厂有没有人能够挑这个大梁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黑子点点头,道:“我明白了,秦总,我今天晚上就到玻璃厂去,把全厂的情况彻底搞清楚。”
  “注意不要声张。”秦海叮嘱道,说罢,他又转过头对宁默说道:“胖子,玻璃厂那边的事情,让黑子去了解,今天晚上你丈人不是要请客吗,咱们再去和他聊聊去。”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个副局长值多少钱
  黑子跟在秦海的身边,一般担负两个职责,一是发挥他对酒精不敏感的长处,替秦海挡酒;二是利用他擅长与三教九流打交道的能力,帮秦海打探一些通过官方途径无法了解到的信息。
  在得知秦海打算对汉屏玻璃厂进行大规模投资之后,黑子便行动起来了。他先是打听到了汉屏玻璃厂家属宿舍区的所在,然后便混迹到玻璃厂的青工和子弟中间,以打台球、玩游戏等手段,迅速地结识了一大批人。他出手阔绰,又有见识,很容易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没几天时间,他的狐朋狗友就遍布整个玻璃厂了。
  不提黑子如何旁敲侧击地了解玻璃厂的人事情况,只说秦海和宁默二人应许旷群夫妇的邀请,前去赴许家的家庭便宴。从70X所过来的时候,秦海专门向许国权讨要了一箱军内特供的茅台酒,此时正好拿给宁默作为送给准丈人的礼物。许旷群看着包装箱上印着的红五星标志,虽然脸上故意装出矜持的样子,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为人父母者,没有不喜欢显摆的。许旷群已经隐隐把宁默当成了自己的晚辈,看到宁默如此有能耐,能够弄到特供茅台,岂有不欢喜之理。他嘴里说着“不要不要”,脑子里却已经开始了激烈的盘算:一箱酒是12瓶,今天晚宴喝掉1瓶,送某某领导2瓶,某某关系户1瓶,请某某吃饭用掉1瓶……总而言之,务必要让这一箱酒给自己赚来最多的面子。
  由于有秦海来吃饭,卢静芳专门多买了一些菜,摆下了满满的一桌。许旷群对着宁默和秦海频频举杯,感谢他们到汉屏来自己帮忙,也感谢他们在美国的时候对自己女儿的帮助。尽管他非常急于想知道金塘化工材料集团会不会在汉屏投资,但看到秦海没有主动提起,也不便显得太过急切的样子,只能泛泛地说着一些闲话,不断地劝着秦海与宁默吃菜喝酒。
  酒过三巡,秦海放下酒杯,笑着对许旷群问道:“许叔叔,听宁默说,你们县里给每个干部都下达了招商引资任务,把业绩和晋升挂钩,具体是怎么回事?”
  许旷群的老脸微微有点红,支吾着说道:“这件事嘛……其实也不是每个干部都有这样的任务,我这个情况有点特殊……是我们文化局的局长和我有些矛盾,不想让我晋升,所以才拿这件事来为难我。如果不是你和小宁帮忙,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完成这个任务呢。”
  “宁默说,你们局长放了话,说只要你能够拉到10万元的投资,就保证你能够当上副局长,是这样吗?”秦海继续问道。
  许旷群道:“他的话,连我都不信。我就算真的拉到了10万元的投资,他也会找出其他理由来刁难我的。不过,如果我拉不到投资,他当然就更有理由跟我过不去了。”
  “许叔叔,你放心吧,秦海说了,我们至少会在汉屏投10万块钱,所以你们那个王局长的刁难,你完全可以不用管了。”宁默劝慰道。
  秦海依然嘻嘻笑着,说道:“许叔叔,小宁说的是真的,我今天看过玻璃厂的情况之后,确定我们至少可以在汉屏投10万元。不过,有一件事我还想再确认一下……”
  说到这,他故意拖了一个长腔,卖了个关子。许昕群果然入了套,急着问道:“你说吧,是什么事。”
  秦海道:“我想确认一下,如果你能够给汉屏县拉来100万的投资,那是不是一个副局长就不够了,怎么也得给你提一个局长才够?”
  “这……”许旷群愣了。说实话,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此前一直都在纠结于如何完成10万元的任务,哪会去考虑100万元意味着什么。听秦海这样一说,他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了,是啊,如果我拉来的不是10万,而是100万呢?
  汉屏县是一个内地山区县,加上没有什么特色产业,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向都比较困难。据许旷群了解,去年一年县里声称的招商引资总额还不到1000万元,其中还包含着大量的水分,真正能够落实到位的,连300万都不到。如果自己这样一个文化局的小科长就能够拉到100万实实在在的投资,在县里绝对是一份沉甸甸的政绩。到时候县里如果只给自己一个副局长的位子,恐怕就算是慢待自己了吧?
  秦海看到许旷群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样子,知道他心里在剧烈地斗争。他暗暗觉得好笑,索性又补上了一句:“如果是1000万呢?许叔叔觉得县里会如何做?”
  “1000万!”许旷群的眼睛瞪得老大,“小秦,你不是在跟叔叔开玩笑吧?”
  秦海笑道:“许叔叔也可以觉得是开玩笑吧,因为这件事现在还不能确定。按照最好的估计,说不定我们集团真的能够投入1000万元来做玻璃厂的改造呢。”
  “1000万……这件事恐怕就不光是县里要重视了。”许旷群喃喃地说道,“我估计,郎宁市都得出面来过问了。”
  “老许,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投资,那县里起码也得给你提个局长吧?你们局现在已经有局长了,我听说地震局的老局长马上要退休,你看会不会调你到地震局去当局长呢?”
  卢静芳也无法淡定了,开始替丈夫谋划起来。地震局虽然是个比文化局还要冷门的局,但局长与副局长毕竟不是一回事,如果能够当上地震局的局长,就解决了正科级的问题,未来再有什么机缘,不难平调到哪个实权委办局去当个一把手,那可是很滋润的事情。在小县城里,不管哪个局的局长,都会被人当成是领导干部,别人看过来的眼神都是不一样的。
  许旷群强按着心里的亢奋,严肃地说道:“静芳,你说什么呢。当不当局长的,其实我还真不在乎……小秦,我知道你和小宁都是想帮叔叔的忙,不过,千万别为了叔叔这点事就去违反原则,一切还是得按你们单位的规定来做,知道吗?”
  “许叔叔,你放心吧,秦海做事肯定有分寸的,他是……呃,他在我们集团说话还是比较管用的。”宁默有心把秦海的身份透露一二,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藏着一个秘密不能与人分享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秦海认真地说道:“许叔叔,卢阿姨,实不相瞒,我对汉屏玻璃厂的确有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如果能够实现,那么汉屏玻璃厂完全可以脱胎换骨,不但可以恢复往日的活力,甚至有可能成为在桐江省都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光有技术和资金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你是说县里的支持?”许旷群见秦海在说正事,也换了一副严肃的表情,对秦海问道。他毕竟也是在社会上熬了多年的人,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事情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秦海道:“县里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咱们都是一家人,许叔叔能不能告诉我,汉屏县的领导作风怎么样,我们在汉屏进行投资,会不会遇到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
  许旷群想了想,说道:“县里的领导,总体上来说,都还是不错的。如果你们的投资比较大,比如说达到几百万的规模,那你们就会在郎宁市的领导那里挂上号,县里的人轻易也不敢跟你们为难了。当然,平时一些吃吃喝喝的事情,肯定是免不了的。还有,逢年过节需要给相关部门的领导送点东西,这也是人之常情嘛。”
  “这个我能够理解。”秦海点了点头。他也不是没有社会经验的人,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也算见惯不怪了。一家企业在地方上经营,免不了和地方官员打交道,一些寻常的礼品和偶尔的吃喝,都是必要的润滑剂,这一点许旷群不提醒,秦海也能想到。许旷群认为县里的领导不会过多为难玻璃厂,这个信息对于秦海来说,已经是足够了。
  “除了县里领导这个方面之外,玻璃厂内部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比如说,我听说玻璃厂现在的厂长庞正雄人品不是太好,许叔叔觉得如何?”秦海又继续说道。
  许旷群又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庞正雄这个人,我和他接触不多。不过听玻璃厂的职工反映,他任人唯亲,他的几个亲信管着采购、销售这些事情,收受回扣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要说庞正雄没有参与其中,我是不相信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如果要对玻璃厂进行投资,换掉庞正雄这个厂长就是起码的条件。许叔叔,你觉得县里能接受这个条件吗?”秦海问道。
  许旷群道:“庞正雄和县里好几个领导的关系都不错,要换掉他有点难度。不过,如果你们的投资规模大,就成了玻璃厂的大股东,你们提出要更换庞正雄,县里也没有办法,肯定会答应的。对于投资商,县里一贯都是非常重视的,你们说一句话,比我们说十句、一百句都管用呢。”
  “如果是这样,那就好办了。”秦海说道,“许叔叔,关于投资的事情,我们还要再考察一下。麻烦许叔叔这几天帮我们多了解一下玻璃厂的事情,以便我们更好掌握情况。”
  “小秦放心吧,你们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肯定会帮你们办好。”许旷群拍着胸脯向秦海保证道。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局长要亲自出马
  秦海和宁默在汉屏县一口气呆了三天。在这三天时间里,他们当然没有闲着,而是开展了全方位的考察工作。
  首先要考察的地方自然就是汉屏玻璃厂。在苏长亮的带领下,秦海再次来到玻璃厂,对各道工序进行了认真的调查,详细到每一台设备的生产能力、保养情况等等。在此过程中,他还与各工序的工人进行了交流,了解他们的技术水平以及对厂领导、中层干部的看法等等。
  这些工作当然都是在庞正雄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秦海让苏长亮保持低调,以免引起庞正雄的警惕。他不想在事情落实之前让庞正雄知道自己的投资计划,以免庞正雄从中使坏。事实证明,庞正雄根本不相信有人会对汉屏玻璃厂感兴趣,因此对车间里发生的事情也是漠不关心。
  在了解过玻璃厂的情况之后,秦海又来到钢铁厂,察看钛铁矿渣的存量,还抽了一些样品,让司机开车送回70X所进行检测。70X所有专门研究金属材料的部门,做一些矿渣成分的检测是小菜一碟。
  与秦海在明面上的考察相配合,黑子在暗地里也完成了对玻璃厂人际关系的调查。他向秦海汇报说,庞正雄在玻璃厂职工心目中的形象很不堪,除了他的几个亲信之外,几乎没有职工说庞正雄的好话。玻璃厂的四个副厂长中,有三个是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辈,只有一位排名最后的副厂长据说很有能力,但却因为受到庞正雄的排斥而郁郁不得志。
  有关后面的这个信息,秦海也从许旷群那里得到了证实。许旷群与这位名叫张钊的副厂长还有点曲折的亲戚关系,大致是张钊的舅舅的表妹夫的二姥姥与许昕群的叔叔的岳父是堂兄妹的关系。这种出了五服的亲戚关系在小县城里非常普遍,平常谁也不会在意,但要有什么利害关系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说一说事了。
  在许旷群的安排下,秦海与张钊暗地里接触了一次,听取了他关于玻璃厂经营管理的一些设想。这次谈话让秦海对于入股玻璃厂的事情又多了几分信心,他相信,只要产品的工艺设计问题得到解决,再加上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那么由张钊当厂长、苏长亮当总工程师,再从大秦集团里派一个财务总监过来,这家玻璃厂应当是能够迅速起死回生的。
  完成了所有的考察之后,秦海通过长途电话与宁中英和宋洪轩进行了沟通,提出改造汉屏玻璃厂、转产微晶玻璃的设想。当然,他没有透露宁默与这件事情的瓜葛,否则以宁中英的觉悟,没准就要坚决反对这桩投资案,顺带把宁默狠狠地尅一通。
  进军玻璃领域,是秦海与宁中英他们商量过的集团发展方向,现在秦海能够在桐江找到一家有生产基础的玻璃厂,对之进行兼并,宁中英和宋洪轩自然没什么意见。对于秦海的投资眼光,宁、宋二人一向是非常佩服的,他们除了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之外,对于投资这件事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