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416

  宁静俏脸生愠,低声喝问道:“怎么,你还不愿意?”
  秦海只能赶紧表态:“愿意,愿意。”
  “嗯,这还差不多。”宁静满意地点了点头,就势把握着秦海胳膊的手往前伸了伸,真正变成了挽着秦海的姿势。如果有人从他们身边走过,就会发现,这两个人的脸在这一刹那都有些泛红了。
  还好,研究中心的楼道并没有太长,两个人很快就走到了陈宗则所在的实验室门口。宁静松开挽着秦海的手,走上前去,敲响了房门。
  “进来。”屋里传来一个声音。
  宁静推开门,领着秦海走进了房间。
  “哎呦,这不是秦总吗?你怎么来了,也没事先通知一声。”穿着做实验用的白大褂的陈宗则看到进来的是秦海,连忙站起身,笑吟吟地迎了上来。
  秦海也是满脸笑容,他与陈宗则握了一下手,说道:“知道陈老师很忙,所以就没有事先通知您。突然来访,没有打扰陈老师吧?”
  “怎么会呢?我们可都一直盼着你来呢。”陈宗则热情地说道。他向身边的两名助手交代了几句,让他们继续完成手边的实验,然后说道:“秦总,实验室味道太大,咱们到我办公室去谈吧。”
  秦海笑呵呵地答应了,带着宁静一起,随陈宗则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宾主分别在沙发上坐下之后,陈宗则指着宁静说道:“秦总,上次小宁从安河回来,带来了你的一些指示,我们研究了一下,觉得非常启发啊。”
  秦海赶紧摆手道:“陈老师言重了,那可不是什么指示,只是我的一些胡思乱想而已。另外,您也别一口一个秦总地叫我了,我和小静是平辈,您就叫我小秦好了。”
  “这多不合适啊?”陈宗则客气了一句,随即就改了口,说道:“好吧,既然秦总坚持,那我就还是叫你小秦吧,这样倒也显得亲近一些。对了,咱们刚才说到哪了……”
  “陈老师,您说秦海提出的那些想法,对我们非常有启发。”宁静在一旁提示道。
  “对对,非常有启发。”陈宗则道,“你建议我们在钇钡铜氧系高温超导材料基础上,考虑使用轻稀土元素替代钇元素,我们已经安排学生分别进行了实验。初步显示,采用钕、钐、铕、钆等元素替代钇元素之后,形成的铜氧基化合物比钇钡铜氧具有更强的磁通钉扎力,有望成为一组更具有开发前景的新型高温超导材料。”
  钇钡铜氧高温超导材料,是于1987年由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各自独立开发出来的第一种液氮温区超导材料,其临界温度达到了90K。这种材料的诞生,使超导材料的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超导的商业化应用出现了曙光。
  在钇钡铜氧出现之前,所有的超导材料都必须在77K以下的温度才能具有超导性能,因此需要使用沸点为4K的液氦来进行冷却。氦是一种稀有气体,在大气层中的浓度只有5.2万分之一,制备液氦一般需要从某种类型的天然气中加以提取,因此成本十分昂贵,从而也限制了超导材料的应用。
  钇钡铜氧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在77K,也就是液氮的沸点下获得材料的超导性能。氮在大气层中的比例达到了78%,是一种易于获取的气体。液氮的成本不到液氦的50分之一,使用液氮能够大幅度降低超导材料的使用成本,使超导材料的应用变得更加廉价、便捷。
  在这个年代,钇钡铜氧超导材料的研究,是整个超导领域里最热的方向,秦海通过宁静给陈宗则带来的建议,正是几年后这一领域出现的新进展。其实,即使秦海不说,陈宗则也是有可能会向这个方向去尝试的,秦海做的,只是给了陈宗则一个推力而已。
  根据陈宗则所介绍的新材料研发情况,秦海根据自己的了解,又补充了一些意见,例如建议陈宗则他们关注材料中氧含量与材料晶体结构、晶格参数之间的关联等等。他本身并不是超导材料专家,所提出的意见也只是泛泛而谈,但陈宗则却能够从中听出一些颇具前瞻性的思想,于是连忙一一记录下来,准备日后与助手们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把这些学术问题聊完,秦海话锋一转,说道:“陈老师,我这次到京大来,除了参观一下研究中心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事情,想和您商量一下。”
  “你讲。”陈宗则正襟危坐,认真地说道。
  秦海道:“咱们在成立研究中心之初,就讨论过研究中心的运作模式问题,我们定下的原则是产学研一体,以研促产,以产养研,不知道陈老师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陈宗则说道,“小秦你不提,我还打算找时间问你一下呢。咱们研究中心的花费可了不得,那些稀土元素比金子还贵,我们每天做实验简直都是在烧钱,你不心疼,我们都觉得心疼呢。我一直想问一问,你说的以研促产,到底打算怎么做,咱们这个研究中心,怎么才能变成一只能下蛋的母鸡。”
  秦海笑道:“我接下来想谈的就是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一方面,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不能中止,咱们必须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另一方面,像钇钡铜氧这种已经成熟的材料,我们要尽快地完成工艺开发,使其变成最终的产品。”
  “工艺开发……”陈宗则挠了挠脑袋,郁闷地说道,“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一直都在考虑,可是我们缺乏人手啊。研究中心现在有20多个研究员,还有50多位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数说起来也不算少了。可是一个人一个坑,谁都腾不出手来搞工艺,我也急得不行啊。”
  “说到底,还是咱们对工艺开发的重视不够吧?”秦海呵呵笑着说道,“说白了,搞工艺出不了高水平的论文,所以大家都不乐意干,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吧?”
  “这……”陈宗则的脸有些红了,他不得不承认,秦海这话的确是一针见血,说到点子上了。
  与所有的材料科学研究一样,新材料的发现以及理论研究,都是能够产生高水平论文的工作,而材料工艺的研究,虽然也有学术价值,却往往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对于陈宗则和他的助手、学生们来说,高水平论文是他们评职称、找工作的敲门砖,这是绝对不能松懈的事情。尤其是在超导理论研究正处于井喷状态的时候,谁乐意放弃在学术界扬名立万的机会,转而去搞什么工艺研究?
  秦海前世就是一名科学家,对于学术圈子里这种“重科研、轻应用”的现象十分清楚。他也知道,中国的材料工业所以会落后于西方国家,并不是科研人员的能力不足,而是大量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在前一世,面对这样的现象,他只能是望洋兴叹,无能为力。而到了这一世,他手里攥着研究中心的钱袋子,可不能容忍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了。
  “陈老师,您刚才也说过,超导实验就是在烧钱。我秦海就算是个土豪,也支撑不起这样的消耗。如果研究中心不能提供出实用技术,那么前期投入的经费用完之后,恐怕就没有后续经费了。”秦海用威胁的口吻向陈宗则说道。
  “是的是的,小秦你说得对。”陈宗则没有了先前那种指点江山的豪迈,讷讷地回答道。没办法,秦海是研究中心的金主,陈宗则可不敢随便地得罪他。再说,人家前期已经投入了那么多钱,说好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自己没能做到,也就怪不了对方咄咄逼人了。
  “那么,小秦,你希望我们怎么做,能明确地指示一下吗?”陈宗则对秦海问道。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愿干就滚蛋
  资助京城大学成立超导材料研究中心,使中国的超导研究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这是秦海的一个夙愿。但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意味着秦海就会放任研究中心的工作,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他明白,要搞好超导研究,需要的投入是以亿元计算的,慢说他不可能持续地拿出这么多钱来支持,就算钱不是问题,他也不能容忍中国人苦心研究出来的前沿技术,最终却被外国人抢先转化成了实际产品。
  产学研一条龙,这是秦海的一贯思路。科研先行,带动人才培养,同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高技术产品的收益用以反哺科研,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可持续的科研循环。如果一干研究人员只顾着自己发文章,不在乎挣钱的问题,那么秦海不介意换一批人来做这件事情。你们要玩清高,就自己苦哈哈地申请国家经费去吧。
  在研究中心成立之初,秦海只是把这个想法向陈宗则以及其他研究人员做了一个阐述,并没有提出硬性的要求。他的想法,是让大家先进入研究中心工作,对这里的研究环境产生依赖感,然后再露出自己的獠牙,逼迫科研人员分出精力去搞成果转化。这个策略有点钓鱼的意思,但最终鱼儿会不会上钩,就取决于他们自己了。
  这一次,秦海到研究中心来,就是来收鱼线的,这也算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吧。
  “陈老师,您应当知道,自从钇钡铜氧问世以来,日本、美国、德国的研究所都在积极开展材料工业化制备方面的研究。
  我看到一则资料,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一个研究小组,在韧性镍合金带上进行了钇钡铜氧超导体涂层的沉积实验,并取得了成功。他们制备的2毫米厚、1厘米宽的钇钡铜氧超导体带材,在液氮温度下能够通过200安的电流,已经能够满足制造超导电机的需要。
  钇钡铜氧材料的理论研究,咱们中国学者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在工业化应用方面,却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如果最终这些应用领域都被国外占有,咱们的理论研究做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秦海毫不客气地对陈宗则说道。
  秦海说的情况,陈宗则当然也是知道的。毕竟超导这个圈子也没多大,连秦海都能掌握的科研动态,陈宗则如果不知道,就说不过去了。听到秦海的责备,陈宗则低下了头,说道:“秦总,这件事是我忽略了。其实我安排了两个硕士生在做这项研究,现在看起来,力量是有些薄弱。”
  两个硕士生……秦海连骂街的冲动都有了,人家国外是堆积了多少个教授、多少个博士后来搞应用研究,我们就让两个硕士生去做,这是打算糊弄谁呢?心里这样想着,秦海倒也不便冲陈宗则发火,他只是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陈老师,咱们都是熟人了,也不用绕什么弯子。有关轻稀土系铜基超导材料的研究,您还是继续组织人手进行攻关,争取尽快能够突破。钇钡铜氧材料的制备工艺,现在就必须纳入研究中心的工作日程,我需要的材料包括粉体、块材、薄膜、厚膜、线材和带材。如果人手不足,可以先解决块材、带材和薄膜材料这三项,最迟不晚于明年3月之前,我希望能够拿到成熟的生产工艺。”
  “这么着急?”陈宗则吃惊道。钇钡铜氧材料的理论研究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材料的制备倒也是有章可循,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和资金投入,秦海提出的要求并不难实现。但是,问题就在于他难以调配出足够多的人手,除非能够把研究中心的几位教授抽过来做这件事情。可这几位教授现在已经一头扎到轻稀土系材料里去了,想把他们拉出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秦海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研究中心的管理工作,但对于其中一些主要的研究人员并不陌生,也知道他们现在正在做的研究。他的考虑与陈宗则一样,那就是必须让那几位教授抽出时间来搞材料制备工艺,他给陈宗则提出的任务单和时限,正是按照这样的安排设计的。
  “陈老师,咱们不着急不行啊。超导材料的市场价值您不是不知道,美国人、日本人,还有丹麦这些小国家的研究人员都在搞应用,搞出一项技术,就申请一个专利,咱们如果不抓紧时间,等到别人把专利都申请完,咱们就无路可走了。我说明年3月,已经是考虑到咱们的难处,尽量放宽期限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明天就想要这些技术,可是您能拿得出来吗?”秦海说道。
  陈宗则皱着眉头说道:“这件事……我得跟大家讨论一下,尤其是张胜颖、杜翔望、曹国林他们三位,他们的想法非常重要。如果他们没有时间参与,恐怕很难在你定下的期限前完成这些研究。”
  “既然如此,那不如咱们现在就找大家开个会吧。”秦海说道。他可不信陈宗则有能耐做通这些人的工作,还不如趁着他自己在场的机会,直接让众人表态。至于这几位老先生、老太太会如何反应,他也懒得去猜测了,研究中心的钱是他掏的,他的原则很简单:愿干就干,不愿干就滚蛋。
  “好吧,小宁,你去通知一下大家,半小时后,到中心会议室开会。”陈宗则向宁静吩咐道。
  宁静站起身,准备向外走,秦海喊住她,补充了一句:“告诉所有的老师和学生,这个会非常重要。除了必须守着实验设备的同学,其他人都必须参加。”
  “知道了!”宁静大声地答应道,随后便趁着陈宗则没注意,恶狠狠地瞪了秦海一眼。以她对秦海的了解,知道秦海是想得罪人了,这可不是宁静愿意看到的场面。
  陈宗则给大家留出半小时的时间,是因为知道有些人可能正在做实验,也可能正在写文章,要半途中断,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借着会前的这点工夫,秦海与陈宗则简单地讨论了一下有关材料制备研究的技术路线,确定下哪项工作需要有多少人手、多少时间等等。然后,看看时间差不多,二人便起身出门,来到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三四十人,其中大多数是年轻面孔的学生,只有少数几个是老师模样。陈宗则与秦海在会议桌前坐下,陈宗则抬眼扫视了一下全场,脸色有些发黑。时间已经快到了,而几个重量级的教授都没有到场。研究中心也就是这么一幢小楼,几步路的事情,这几位大牛居然还会迟到。
  “严家敏,你们张老师呢?”陈宗则对着一个女生问道。
  “她……她刚才在看一篇文献,说马上就来……要不,我去喊她一声。”那女生看着陈宗则脸色不预,赶紧就起身跑出去了。
  陈宗则接着又点了几个学生的名,吩咐他们马上去把各自的导师找来,几个学生不敢造次,都乖乖地去了。
  派专人去传话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过了几分钟,几个大牛都端着水杯,晃晃悠悠地来了。一位40来岁、戴着眼镜的中年女教师一进门,就冲着陈宗则抱怨道:“陈老师,又开什么会啊,有什么事情,让严家敏一会转告我不就行了?我刚才正在看Bednorz和Mueller的一篇新论文,他们提出的含局域化磁矩的超导特征对咱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张老师,学术上的问题,咱们会后再谈,你先坐下吧。”陈宗则打断了这位名叫张胜颖的女教师的话,用手指了指前排的空座位,示意她坐下。
  张胜颖倒也没察觉到陈宗则的态度有什么异样,她找到座位坐下来,随即就在桌上摊开了一份文献,旁若无人地阅读起来。在学校里,像张胜颖这样无拘无束的教师并不罕见,在他们看来,开会这样的事情与他们是毫无关系的,他们或者是借故不参加会议,即使来了,也会堂而皇之地坐在下面看资料,领导一般都拿他们没辙。
  秦海前一世也是在学术圈子里混过的,有些时候,他自己的表现也与张胜颖他们相似,这就是学者的清高与傲气了。不过,时过境迁,他现在是以投资商的身份坐在会议室里,看着对方的表现,心里就颇为不悦了。
  “好了,大家都到齐了,咱们就开会吧。”陈宗则让坐在门口的学生关上大门,然后站起身来宣布开会。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来参加咱们会议的一位特殊嘉宾,有些同志是见过他的,有些同志,尤其是大多数的学生们,应当还不认识。他就是大秦工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秦海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秦总的光临。”陈宗则说道。
  他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掌声。与会议室里的人数相比,这掌声显得有些稀落,大多数的人轻轻拍了几下巴掌,就把手放下了,在他们看来,一个企业的官员,实在不值得大家如此奉承。
第四百三十五章
有几个钱就很了不起吗
  陈宗则能够理解众人的想法,事实上,如果他不是这个超导材料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也不会在意秦海这样的商人的。可是,他明白,秦海的喜怒将直接影响到大秦集团对研究中心的拨款,而这些拨款则是他们这七八十人能否继续搞科研、出成果的关键。别说秦海平时一直都非常尊重他,并没有摆过什么大老板的架子,就算是秦海要耍耍大牌,他也只能客客气气地接受,谁让人家真有摆谱的资格呢?
  “各位,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会议,是要讨论一件与咱们研究中心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大事,希望大家认真对待。”陈宗则说道。
  听到这话,许多人的神色都变得严肃起来,连正在看资料的张胜颖也抬头看了一眼,不过,她马上又把头低了下去,继续读她手里的那篇文献。在她心目中,什么息息相关的大事,都与她没什么关系,她已经有两篇论文被国外顶尖刊物接收了,这意味着她在京城大学的学术地位将得到大幅的提高,还有什么事情会影响到她身上呢?
  “大家知道,过去大半年时间里,咱们研究中心对钇钡铜氧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掌握了好几种材料的实验室制备技术。刚才,秦总和我探讨了一下,决定要尽快完成这些材料的工业制备工艺研究,使之能够满足商业化应用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钇钡铜氧粉体、块材、薄膜、厚膜、线材和带材的工业化制备,大家对此有什么考虑?”陈宗则继续说道。
  “工业化制备?”教授杜翔望皱着眉头说道,“老陈,这个没什么难度吧?你说的这些材料,国外都已经有了工业化制备的报道,咱们只需要照着人家的思路去试一试就行了。”
  另一位教授曹国林也说道:“老杜说得对,像钇钡铜氧粉体的制备,我看过的介绍就有什么溶液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离子喷涂法、冷冻干燥法、喷射干燥法,制备形状包括等轴体和球体,这方面我曾经让学生做过研究综述的。”
  “曹老师,那你们有没有比较过这些方法各自的效率,还有制备成本等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材料的量产,比如说粉体材料,我们至少需要达到年产100吨的规模。”秦海坐在陈宗则的身边,对曹国林沉声说道。
  曹国林此前是见过秦海的,还与秦海简单地探讨过几个超导方向的学术问题,对于这位学者型的董事长颇有一些好感。听到秦海的问话,他笑着摇摇头说道:“要达到量产规模的研究,我们倒是没有做过。我们实验室里制备,也就是几千克的规模而已,这足够我们实验使用了。”
  “那么,如果我想委托曹老师的团队解决粉体材料量产问题,您估计需要多长时间?”秦海继续问道。
  曹国林愣了一下,随后答道:“这个……我恐怕没有时间,我们团队里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忙,恐怕是爱莫能助了。”
  “老曹,抽出一些时间来搞一搞这个研究,这也是咱们研究中心的任务嘛。”陈宗则出言劝道。曹国林的这个回答,一点都没有超出陈宗则的预计,他早就知道,大家对于搞应用研究是不会有兴趣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