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416


第四百五十章
受制于人的滋味
  “秦秘书长,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计委如果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可以直接批评,也可以让我们厂关门、转产,用不着这样拐弯抹角的。”卓建国虎着脸向秦海发难了。
  这一干人中,卓建国的年龄最大,而且自诩认识几个部委一级的高官,底气足得很。他已经看出来,秦海是做好了充足准备来羞辱他们的,作为一名得过无数奖杯的老工程师,他岂能受得了这种气。
  听到卓建国的话,黄海月的脸也拉了下来,她没有直接对卓建国说话,而是对着周以诚毫不客气地问道:“周处长,这就是你们处对待质疑的态度吗?”
  卓建国敢于这样强硬,是抱着倚老卖老的心态,觉得上级机关不可能拿他这样一个老人怎么样。可黄海月也同样抱着倚小卖小的心态,觉得自己反正是个年轻人,不通人情世故也能理解。我是代表国家计委下来的,你敢不给我面子,也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周以诚可不敢像卓建国那样肆无忌惮,虽然他也觉得秦海、黄海月二人对京石机还构不成什么威胁,但人家毕竟是上级部门,必要的礼节他还是要做到的。他转过头去,向卓建国说道:“老卓,你是个老同志,说话还是要注意一点,什么叫关门、转产,人家秦秘书长和小黄同志都没有这样说嘛。”
  卓建国一梗脖子,说道:“处长,他们的确没说让咱们关门,可是刚才这位小秦秘书长这样咄咄逼人,和让咱们关门又有什么区别?咱们做了这么多工作,也就是几种材料、几个工艺没搞出来,在他嘴里,好像咱们就成了一群窝囊废一样。好啊,既然计委自己能搞出材料来,那还要我们干什么,干脆让我们关门就得了。”
  黄海月冷笑道:“卓科长,你们是不是窝囊废,不是光凭嘴说就行的。既然你们不是窝囊废,为什么秦秘书长他们能够把A333低温钢搞出来,而你们却搞不出来呢?”
  “这又能说明什么?不就是一种低温钢材吗,谁知道你们是怎么瞎猫碰上死耗子给整出来了。再说,我们也没见到真正的样品,谁知道你们写的参数是真的假的。”卓建国呛声道。其实,他也知道开发出一种低温钢材并不容易,以秦海的身份,似乎也没必要在参数上造假。但现在双方话赶话,说到这种程度了,他也就只能这样强词夺理了。
  黄海月还想说什么,秦海向她做了个手势,示意她暂缓,然后自己平静地对周以诚说道:“周处长,我刚才给你看的资料,想必你也能够看懂吧?卓科长说我们这些参数不实,你也这样认为吗?”
  “这个……恐怕倒不至于吧。”周以诚讷讷地否认了。工艺这种东西是没法造假的,作为专业人士,他完全能够确定这份材料的真实性。拿造假作为理由来反驳秦海,实在是很难站住脚。
  秦海微微一笑,道:“谢谢周处长的肯定。卓科长,你刚才说你们做了很多工作,只是几种材料和几个工艺没搞出来。你是做实际工作的,你能不能告诉我,是开发这几种材料和工艺的难度大,还是造出一台整机的难度大?”
  “当然是……”卓建国话说到一半,便不知道如何说下去才好了。秦海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刁钻了,如果他回答说是整机的难度大,那秦海可以反问,为什么这些难度小的事情反而不能完成;如果他回答说是材料和工艺的难度大,那岂不就相当于承认了自己拈轻怕重,回避了最困难的环节。
  秦海知道卓建国没法回答这个问题,索性也不难为他,而是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
  “各位,大家都是搞石化机械的,技术上的这点事情,咱们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我们在石化机械方面落后于国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落后的地方在哪?是整机的设计制造能力,还是材料和工艺,这恐怕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吧?
  材料不过关,后续的加工再好也没用。工艺不过关,许多设计思想就无法实现。咱们国家从国外引进的30万吨乙烯成套设备,相信大家也都去研究过,基本设计思想都已经吃透了,可为什么自己制造出来的同类设备就比国外要差出二三十年呢?
  说到底,就是材料和工艺的问题,这一点,周处长应当明白,卓科长也应当明白。”
  “小秦……你说得对,其实我们的拦路虎一直都是这两个方面。”周以诚不得不承认了,这就叫明人不说暗话,面对着懂行的对手,再去混淆是非就没意思了。
  “很简单的一个螺母,我们能够和别人造得一模一样,可是强度就是比别人差一截。到了关键部位,我们只能用进口螺母,说到底,还是材料和工艺上技不如人啊。”周以诚说道。
  史伟林、陈靖等人都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对周以诚的话表示赞同。卓建国嘴张了张,终于也没说出什么反驳的话来。作为一名老工艺工程师,他哪里不知道本厂的问题在哪里,同样的钢号,同样的机加工过程,生产出来的螺母就是比别人的强度差出三四成,这不是材料和工艺的问题,还能归到哪去?
  秦海说道:“周处长举的这个例子非常能够说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材料和工艺上取得突破,那么越往前走,需要从国外进口的零配件就越多,相当于把自己的命脉送到了人家手上去攥着,这样的滋味,你们各位都喜欢吗?”
  “秦秘书长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受制于人了。”史伟林附和道。
  秦海拍了拍手上那份方案,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们递上来的方案里却闭口不提材料和工艺的攻关问题,这又作何解释呢?你们开发大型乙烯压缩机,关键零配件全都不能自给,这样的产品有什么作用?刚才卓科长说我们想让京石机关门、转产,说实话,我和小黄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市场最终会作出选择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最终只能是被市场淘汰。”
  “那么依秦秘书长之见,我们应当如何做呢?”史伟林问道。
  秦海笑道:“我和小黄今天过来,就是来和各位探讨这个问题的。我梳理了一下,咱们京石机开发大型乙烯压缩机,其中有22种材料是尚未解决的,还有30多项工艺有待开发。我想,你们能不能把这些任务纳入你们的方案之中,如果能够毕其功于一役,这个项目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目标的确很诱人,但是,难度太大了。”周以诚叹道,“22种材料,最起码也是落后于国外20年以上的,要想通过这一个项目全部解决,需要的人手和经费都无法想象。秦秘书长,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无能为力啊。”
  秦海道:“单凭京石机一家企业的力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是很困难的。周处长有没有考虑过与其他兄弟企业协作的方式呢?这些材料困扰着京石机,也同样困扰着其他企业,大家都有解决这些困扰的意向。如果几家企业能够联合起来,共同攻关,解决问题的难度是不是就减小了?”
  周以诚眼睛一亮,问道:“秦秘书长,你说的这种模式,真的能够做到吗?不瞒秦秘书长说,我们过去也试图找过几家企业合作,但大家不是一个系统的,合作起来麻烦事太多了,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秦海道:“这一次和以往不一样了。我们这一次重大装备攻关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打破地区、部门和企业间的壁垒,实行横向协作,成本均摊,收益共享。如果京石机有意参加的话,这份A333的低温钢工艺文件,我们可以当作订金,送给京石机了。”
  “秦秘书长的意思是说,这项工艺可以转让给我们使用?”周以诚听懂了秦海的意思。生产工艺也是知识产权,未经授权而偷偷使用,也属于侵权的行为。秦海表示可以把工艺文件送给京石机,其实就是进行技术授权的意思。
  秦海答道:“是的,但是不能无偿转让。京石机要拿出自己在材料研究方面的积累,还要提供人员、设备参与后续的其他研究,这样才能够得到这项工艺的授权。周处长觉得这样的交易可行吗?”
  “这……”周以诚迟疑了,秦海开出来的条件,意味着京石机的技术力量将要接受计委重装办的调遣,这件事不是他这个技术处长能够做主的。
  “涉及到人力和物力的安排,我得请示一下厂长才行。”周以诚向秦海说道。
  秦海点点头道:“我明白,不过,这件事总体来说,对京石机是有好处的,我想你们黎厂长也不会反对吧?”
  周以诚敷衍着答道:“那是,那是,这种事情,黎厂长应当是会大力支持的。只是……厂里可能会有厂里的考虑,具体能够参与到什么程度,我就不敢说了。”
第四百五十一章
跟着指挥棒转
  黎庆不是随便就能够见到的,秦海也没有留下来等着黎庆接见。他与周以诚等人就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就带着黄海月离开了。周以诚带着一干下属一直送到厂门口,看着秦海的蓝鸟车绝尘而去,这才折返回去。
  “这个小秘书长……还挺有点个性。”卓建国犹豫了半天,最终对秦海给出了一个中性的评价。在后来的讨论中,秦海充分显示出了一名材料专家的渊博学识,把众人都给震住了。在这种情况下,卓建国也不好意思贬低他了。
  史伟林对周以诚说道:“老周,看来咱们有点错误估计形势了。计委让这么一个人来当副秘书长,想必是有所想法的,咱们忽略了。”
  周以诚苦笑道:“我也是犯了经验主义了,其实陈贺千老师早就提醒过我,我没往心里去。”
  卓建国道:“处长,你真的打算照这个小年轻说的那样做吗?搞材料和工艺,可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弄不好,咱们都得陷进去。”
  周以诚反问道:“老卓,依你的看法呢?咱们要不要改变原来的方案?”
  “这个……我还真说不好。”卓建国摇了摇头,“要说吧,这个秦海说的也有道理,材料和工艺是咱们迟早要解决的问题,老这样回避也不行。可问题在于,我们想解决,就真的能够解决吗?材料这种事情,砸几百万进去,最终一个响动都听不到,这种教训是有过的。”
  陈靖插话道:“我倒觉得,咱们值得去冒一下险。今天秦秘书长说的这些话,乍听起来,的确让人不舒服。可细想一下,咱们不能不承认人家说得对。国外有种说法,说制造业的五个要素,叫作5M,就是Manpower、Machinery、Materials、Methods、Mother-nature,用咱们的话说,就是人、机器、材料、工艺和环境。秦秘书长特别强调材料和工艺,这两个点选得是非常准确的。”
  “道理是没错,可是咱们不还有中国国情吗?”卓建国道,“材料也好、工艺也好,你搞得再好,上级部门能看得到吗?还不如一台设备放在那里来得实在。”
  “老卓说得对,这就要看计委那边是什么想法了。如果这个秦海的观点就能够代表计委的态度,那咱们就干。如果这只是他一家之言,那咱们还是照旧。说到底,上头的需要就是指挥棒,咱们跟着指挥棒转,才不会犯错误。”史伟林总结道。
  “老史说得在理。”卓建国赞道。
  “我还是先向黎厂长汇报一下吧,这件事关系重大,得请黎厂长来拍板。”周以诚说道。
  黎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取了周以诚关于秦海一行来访情况的汇报,与史伟林的想法一样,黎庆也认为,一切要取决于计委方面的态度。当着周以诚的面,黎庆直接拨通了一位在国家计委某部门当司长的老朋友的电话,向他打听了一番秦海的情况。
  放下电话,黎庆脸色有些僵硬,他对周以诚说道:“问过了,这个秦海的来历,计委内部的人也搞不清楚。这个人年纪轻轻,就自己搞了一个大秦集团,听说资产有几十个亿。这个集团成立的时候,王鸿生还亲自跑到安河去捧场了,同时去的还有好几个部委里的副职,甚至还有国防科工委的一个副主任。寻常的一个民营企业家,哪会有这么大的面子呢?”
  “难道是有什么背景?”周以诚瞪着眼睛问道,京城百姓对于“背景”这种事情一向是不陌生的,对于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往往倾向于用“背景”来解释。
  黎庆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这种事情,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他能够有这么大的面子,肯定是有背景的,而且来头绝对小不了。听说,王鸿生对他非常信任,这一次是在主任办公会议上力排众议,让他当上这个副秘书长的。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在计委挑头的一个临时机构里当副秘书长,这种事情你什么时候听说过?”
  “没有。”周以诚干脆地摇着头,这种事的确是匪夷所思的,只能从阴谋论上去找答案。
  “既然是这样,那咱们就照着他说的办好了。”黎庆说道,“老周,我问你,如果你们把攻关的重点放在材料和工艺上,能够有几分把握完成预定的任务?”
  “八成以上。”周以诚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有这么大的把握?”黎庆倒是吃了一惊,心里对周以诚有了几分不满。如果是一件有八成把握的事情,周以诚此前却不主动承担,而是留了一个把柄让计委去抓,这就属于尸位素餐了吧?
  周以诚看出了黎庆的想法,连忙解释道:“黎厂长,情况是这样的。秦秘书长这次来,是有所准备的。化工设计院的樊主任那边,此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甚至还从苏联引进了好几名专家,对低温材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了,这几名专家,就是秦秘书长亲自去苏联引进的。秦秘书长还说,只要我们愿意参与,研究的成果我们就可以分享。我想,有了他们的前期工作,我们再介入的话,把握是非常大的。”
  “嗯,这个秦海,倒也不是纸上谈兵的人嘛。”黎庆道,“可是,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他自己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亲自去苏联引进人才,搞出来的成果却送给我们使用,对他有什么好处?”
  周以诚道:“这个问题,我问过他了。他说,我们出人、出设备参与研究,是能够分享研究成果的条件。但我们对研究成果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些成果是归他所有的。也就是说,这些技术我们可以随便用,但如果其他家要用,就得向他交钱。”
  “凭什么呀!”黎庆脱口而出一句评论,“他这个账也算得太精明了。低温钢材可不是咱们一家要用,化工部那边的那些大企业,也经常要用到低温钢材。如果人家要用的时候都得向他交钱,他可赚狠了。”
  周以诚道:“他的条件还不止这一点呢。他还说,如果他委托我们生产石化设备,我们应当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再给他至少5%的折扣,因为我们用的技术是他们提供的,我们不能收技术上的钱。”
  “这简直就是不平等条约嘛!”黎庆真的恼了,“如果我们不答应他的条件呢?”
  “那就意味着咱们只能自己开发这些钢材,或者从他的手上买。他说了,一旦他们独立开发的低温钢材通过了国家鉴定,计委就会发布禁令,禁止国内企业再进口同类钢材。到时候,钢材卖多少钱就全由他说了算了。”周以诚说道。
  “这不是强盗吗!”黎庆道,“不行,不管他有多大的来头,我都得向计委说道说道,哪有这样干事的。”
  “人家有技术啊,计委要这样规定,也是合情合理的。咱们不也这样要求过计委吗?”周以诚说道。
  听周以诚这样一提醒,黎庆也反应过来了。在国家外汇严重短缺的条件下,企业从国外进口设备和原材料,是有规定的。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原则上就不能从国外进口,除非国内的生产能力不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正由于有这样的规定,京石机开发出来的一些石化设备才能够垄断国内市场,为京石机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现在秦海如果声称自己已经开发出了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的低温钢材,计委的确会禁止各家企业进口,而要求其从秦海手里采购。
  “难道离开他们,咱们自己就搞不出来?”黎庆打消了去找计委说理的念头,转而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
  周以诚摇头道:“咱们自己搞,成本太大了,而且也是一种浪费。其实,就算咱们付出一些人力、物力,再加上给秦海的设备打上5%的折扣,也比自己去开发这些钢材要合算。秦海把他们目前的研究进展已经向我们介绍过了,我们需要的各种钢材,他们都已经有了技术储备,有一些甚至已经达到了合格的水平,我们花不了多少精力,就能够吃现成的呢。”
  “5%的折扣,倒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计委真的发了话,就算没有这件事,我们也得让出这么大的折扣的。”黎庆开始给自己找台阶下了,“我觉得生气的,就是这个年轻人太嚣张了,敢于这样狮子大开口,真是不知进退。”
  “唉,估计是嚣张惯了吧,谁让人家有个好爹呢?”周以诚随口地安慰着黎庆道。他自然听不到在遥远的安河省秦明华正在狂打喷嚏,黎庆和周以诚想象中的秦海的什么背景,其实不过就是白河乡的一个农民而已。
  周以诚的这种安慰,还是给足了黎庆理由,让他能够把自己的狠话收回去了。他笑着摆摆手道:“你说得对,咱们犯不着跟这种人一般见识。这样吧,老周,你去做个方案,就照这个秦海的意思写,5%折扣的事情,也可以答应他。话又说回来,能够解决掉材料和工艺这两只拦路虎,还是很不错的。”
第四百五十二章
重要的是教育领导
  黎庆和周以诚如何猜测秦海,秦海并不知情。从京石机回来后,他迅速地把所见所闻向王鸿生做了汇报,询问王鸿生自己的做法是否恰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