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416

  钕铁硼专利的价值,平野贞夫非常清楚。如果把这项专利拿出来与大秦集团共享,一旦大秦集团进入钕铁硼产业,春山公司将会损失大量的专利费收入。要知道,中国是一个稀土大国,生产钕铁硼的成本远远低于日本,大秦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抢走春山公司的大部分海外市场。
  但是,不交换专利,春山公司的风险会更大。镝铽铁合金对于钕铁硼的替代,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如果春山公司无法获得镝铽铁合金的专利授权,那么就无法进入这个市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秦集团用镝铽铁合金把钕铁硼挤掉。在这个新兴的镝铽铁合金市场上,春山公司连一口汤都别想捞到。
  用一个面临着衰退的市场,去交换一个蓬勃向上的市场,这笔账应当是合算的。
  “秦董事长,这件事情我不能做主,不过我会把你们的要求尽快转告公司本部,公司本部也会很快派出专员前来与贵公司洽谈。”平野贞夫决定先稳住秦海,再做决定。他又说道:“对于镝铽铁合金的性能,我们还需要进行鉴定,能否请贵公司向我们提供一部分样品,以便我们进行研究?”
  “完全可以,我们随时恭候贵公司专员的到来。”秦海爽快地答应道。
第四百六十三章
新的研究思路
  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像宝贝一般捧着孙玉智送给他们的一小块镝铽铁合金样品离开了,他们将会乘坐最早的一个航班返回日本,去对这块样品进行最全面的检测,用以评估这种新型永磁材料的价值。
  孙玉智把平野贞夫一行送出大秦集团驻京办,看着他们坐上出租车离开,这才回到楼里,来到秦海的办公室。秦海招呼着孙玉智在沙发上坐下,看着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笑着问道:“怎么,老孙,还没想通吗?”
  “拿镝铽铁合金的专利,换钕铁硼的专利,这笔交易,是不是有点吃亏啊?”孙玉智问道。
  秦海道:“镝铽铁合金虽然各方面性能都比钕铁硼要好,但价格太高就是它最大的毛病,这个毛病决定了它未来就是一块鸡肋。而钕铁硼的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是一块大肥肉。拿一块鸡肋换一块肥肉,有什么不合算的?”
  “我是搞科研的,不太懂市场的事情。秦总,你真的相信镝铽铁合金会因为太贵而无法推广吗?”孙玉智讷讷地问道。
  镝铽铁合金的研究思路,最早是秦海提供给孙玉智的。以孙玉智最初的想法,也是觉得镝和铽的价格太高,新材料的市场前景不好。但在那个时候,秦海却是积极地鼓励他进行研究,还说只要研究出来,必定会有用处。
  孙玉智以不同配方对镝铁硼和铽铁硼进行混合,意外地发现了混合烧结物具有很高的磁能积和居里温度,远远超出了钕铁硼的性能。可就在他欢欣鼓舞去向秦海报喜的时候,秦海却说他搞出来的东西不过是鸡肋而已,还不如拿去和春山公司交换钕铁硼的专利。
  秦海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作法,让孙玉智实在无法理解。不过,人家是老板,自己只是雇员,既然老板这样决定了,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隐隐觉得,秦海肯定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出来,这就不是他应该打听的事情了。
  秦海的确是有事情瞒着孙玉智,这倒不是因为不相信孙玉智的忠诚,只是担心这个书呆子会无意中说漏了嘴,泄露了天机。秦海的打算,是把春山公司引到镝铽铁合金这条邪路上去,然后利用自己刚刚获得的稀土垄断经营权,把镝和铽的价格再提高十倍,让镝铽铁合金成为谁都买不起的奢侈品,那时候春山公司就该后悔让出了钕铁硼的专利。
  除了稀土经营权这个利器之外,秦海手里还有另外一个撒手锏,那就是另一种更廉价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思路。等春山公司在镝铽铁合金的路上走得足够远之后,如果这种新型材料能够问世,就会让春山公司的努力毁于一旦。
  “老孙,你放心吧,集团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情的。”秦海说道,“对了,从现在开始,你把镝铽铁合金的研究交给学生去做。我有另外一个研究思路,想请你去试一试。”
  “什么思路?”孙玉智好奇地问道。
  秦海道:“你想想看,在元素周期表里,硼的旁边是硅和碳,更远一点还有氮和磷,这几种元素的属性是相似的。如果把硼用这几种元素来代替,再把钕置换成临近的镨、铈和镧,能不能产生出一种甚至多种新的永磁材料?尤其是用铈来替代钕,形成一种具有强磁性的铈基稀土材料。”
  “用铈来代替钕,用碳或者氮来代替硼?”孙玉智瞪着眼睛,有些不可思议的样子,“这个思路倒是很新颖。我想想看,碳化物的合成难度有点大,氮化物呢,稳定性不够,在烧结工艺中容易发生逃逸,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老孙,这样的问题不该出自你的口吧?”秦海笑道,“你糊涂了,工艺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最不济的情况下,烧结工艺不行,用粘结工艺也不行吗?”
  孙玉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他也是关心则乱,其实工艺问题还真的不用太操心,办法总是比困难要多的。他拍着脑袋说道:“真是糊涂了,真是糊涂了。不过,秦总,你这个想法的确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能够成功,用铈来替代钕,那永磁材料的价格可就能一下子下降七八成,这可是划时代的发明啊……对了,这样一来,镝铽铁合金可就真的成了鸡肋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突然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镝铽铁合金最大的问题就是昂贵,从性价比来看,比钕铁硼还有所不足。如果真的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发明出比钕铁硼更便宜的铈基永磁材料,那镝铽铁合金就更没有价值了。难怪秦海如此大方地愿意拿镝铽铁合金去和春山公司交换,原来是存着这样一个想法呢。
  想到这里,孙玉智隐隐觉得,或许秦海对于他自己所说的铈基稀土永磁材料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想法,否则不至于敢布下这样大的一个局,等着日本人往里跳。秦海以往的作为已经证明了他在材料科研方面有着异常准确的直觉,那么,这一回他的直觉应当也不会落空吧?
  “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能不能成,还得看老孙你的研究啊。”秦海自然不会透露自己的先知先觉来自于何处,他说道:“一旦春山公司愿意拿出钕铁硼的专利和我们交换,集团将会立即进军钕铁硼产业,所获得的利润,我会拿出三成来支持新型铈基材料的研发。你就放手去做吧,钱不是问题。”
  “哈哈,好,有秦总这句话,我无论如何也会把新材料给你拿出来。”孙玉智精神大振,拍着胸脯向秦海保证道。
  关于科研,秦海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提供一些启示,然后再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材料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科研机制,无论是科研服务还是激励,都十分成熟,达到了秦海最初的预想。
  材料科技展一共举行了一周时间,吸引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中小学生的广大人群的关注。众多的中外媒体更是连篇累牍地报道材料展上的各种花絮,从神奇的新材料一直说到各种匠心独具的体验游戏。有关材料科学的科普工作也借机掀起了一个热潮,包括陈贺千在内的一批材料学家都收到了若干家出版社的约稿函。
  安河材料学院发明的几十种新材料专利在展会上找到了买主,虽然销售收入不过是区区一千多万元,但对于材料学院的学者们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的收获了。他们终于能够证明自己并非白吃饭,而是可以为材料学院创造出收益的。按照材料学院的激励政策,专利的发明者可以获得专利销售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奖励,短短几天时间里,学院里就平添了六七位“十万富翁”,至于“万元户”之类,那就没人会关注了。
  安河材料学院各种专利的热销也给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产生了示范效应,一些脑子比较灵活的领导开始提出“专利兴校”、“应用先行”等口号,在各单位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风气。
  材料科技展的最大成果,就是让中央领导和大批部委官员认识到了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在材料展结束几天之后,国家计委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新一轮重大成套装备攻关行动的计划书,在计划书中明确提出以材料和工艺攻关作为重点任务,摒弃以往重产品、轻材料和工艺的思维模式。这一计划书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好几位领导人都在计划书上做了批示,指出应当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这些领导批示成了计委手里的尚方宝剑,迅速传达到了各家参与攻关行动的重点企业手里。
  重装办进行了再次招标,这一回,从各企业报上来的方案有了明显的变化,一直困扰着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材料和工艺问题被提到重要位置。事实上,各家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都是在工业领域里工作多年的宿将,哪里会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最为重要的。以往,他们只是受到来自上级的指挥棒引导,不敢也不愿意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材料方面,现在从上往下都形成了共识,他们自然也就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正确的位置上来。
  秦海与陈贺千、李林广等一干材料专家变得更忙碌了。对于企业申报的材料攻关项目,他们不但要进行审核,还要与企业进行探讨,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渠道。有不少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秦海便促成他们建立起协作关系,共同攻关。
  足足忙了两个多月时间,所有的工作才算是告一段落,只等着瓜熟蒂落,收获丰硕的科研攻关成果。秦海把重装办的工作向王鸿生做了移交,然后带着陈贺千、李林广和岳昆等人,在一名海军军官的陪同下,来到了海军33所。
第四百六十四章
诡异的场景
  “陈教授,李教授,岳教授,欢迎欢迎啊。”
  33所的所长田庆松提前得到消息,一早就带着一群干部、总工之类的人员在研究所门口等候着了。看到秦海一行到了,田庆松一马当先,按着年龄顺序开始挨个地问候,也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倒把秦海给闪到了一边。
  “田所长,我们有一年多没见面了吧?”陈贺千与田庆松握了握手,然后装出不经意的样子,指了指秦海,说道:“田所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秦海同志,安河省大秦工业集团董事长,国家计委重大成套装备攻关行动办公室秘书处副秘书长,我和李教授、岳教授这次到33所来协助工作,是由小秦同志带队的。”
  陈贺千这个隆重的介绍,是针对田庆松忽略秦海这个小动作的。他们这个工作小组到33所来,是由33所的上级直接颁发过命令的,田庆松不可能不知道秦海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他只与陈贺千等教授打招呼,而把秦海晾在一边,显然不可能是无心之举。田庆松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陈贺千有些猜不透,但他还是要提醒田庆松一下,让他不要做得太过难看。
  “哎呀,我可真是有眼无珠了。”田庆松满脸堆笑,走到秦海面前,伸出两只手,嘴里说道:“原来是秦海同志,失礼了,失礼了。你看我是称呼你秦董事长好,还是称呼你秦秘书长好呢?”
  秦海也伸出两只手,与田庆松的手握在一起,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说道:“田所长客气,你称呼我小秦就行。如果觉得非要加一个头衔才好,你就称呼我秦组长吧。我和陈教授、李教授他们临离开京城之前,冀老亲自找我们开会布置任务,把我任命为这个工作小组的组长了。”
  “……”
  听到秦海这样貌似谦虚的话,田庆松的嘴角抽动了一下,脸上的神色也有些僵了。冀老力荐一个小年轻人来33所帮助98号钢材研发的事情,田庆松早就从其他人那里听说过,甚至知道这个年轻人在冀老面前立过军令状。作为长期承担着98号钢材研究任务的33所所长,田庆松对这件事感到很不痛快。
  98号钢材的研究进展不利,田庆松自己也是知道的。在他看来,这其中有许多客观原因:中国的基础材料积累不足,98号钢材性能要求太高,科研经费不足……不解决这些问题,却换了个人,而且还是一个年轻人,来协助工作,这不明显就是打田庆松的板子,指责他领导不力吗?田庆松能觉得高兴才怪呢。
  冀老在军中的威望极高,田庆松对他是极其尊敬的,因此不敢有什么怨言,只能把气都撒在这个冀老相中的年轻人身上。在他想来,老首长肯定是没错的,错的应当是下面的“奸人”,谁知道这个年轻人怎么迷惑了老首长,才使老首长做出这样不理智的决定。
  临到今天真正见到秦海,田庆松的气就更大了。什么年轻人,分明就是一个小屁孩好不好?自己的儿子都有秦海那么大,在家里还不是被他训得像孙子……呃,好吧,训得像儿子一样。眼前这个小年轻,凭什么就能够跑到33所来指手画脚的?
  心里这样想了,田庆松自然就要做点小动作,给秦海一个难堪。等到陈贺千刻意把秦海的身份点出来的,田庆松就不便再装傻了,只得装出热情的样子。
  让田庆松没有想到的是,秦海远比他想象的要成熟得多。对于他先前的怠慢,秦海表现得风轻云淡,似乎是在鄙视他的这种小家子行为。而当田庆松软中带刺地质疑秦海的身份时,秦海又外柔内刚地点出了冀老这一层关系,实是警告田庆松不要过于嚣张。
  与田庆松一样,其他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也被秦海这句话给震住了,冀老亲自任命秦海担任组长,这份殊荣不是谁都能够享有的。虽然大家也都觉得秦海过于年轻,可是冀老如此重视的一个年轻人,大家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呢?难道有谁觉得自己比冀老更识人善任吗?
  “秦组长,参加98号钢材研发的同志们都已经在所里的大会议室集中好了,如果你和几位教授不辛苦的话,咱们是不是先去见见他们?”33所的书记贺凯达走上前来,打着圆场。他不是业务干部,98号钢材开发进展缓慢,与他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他不像田庆松那样对秦海心存怨懑。
  “陈老师,李老师,你们身体能行吗?”秦海向陈贺千、李林广等人询问道。他们是坐了一宿的夜车赶过来的,虽然有卧铺,但年纪大一点的人还是会觉得辛苦的。
  李林广呵呵笑道:“我们没问题,来了就是来干活的,娇娇滴滴的话,更是要被人看不起了。”
  “呃……李教授说笑了。”田庆松面有尴尬之色,李林广不经意地用了一个“更”字,这就是在指责田庆松刚才的轻慢了。
  先是陈贺千,后是李林广,都对秦海呵护有加,这让田庆松倍感意外。他自己就是搞钢材研究的,陈贺千和李林广的名气他岂能不知。他原以为这两位老先生也会看不上秦海这个小年轻,所以还存着一点拉统一战线的意思,想把秦海孤立起来。谁想到这两位非但没有不服秦海的意思,反而像是对待自己的子侄一样爱护。田庆松冷落了秦海,竟然就得罪了两位专家,这可是他始料未及的事情。
  一行人说着没有营养的寒暄话,来到了33所的大会议室。走进门去,只见屋子里烟雾缭绕,好几十人正一边抽着烟,一边聊着天,丝毫没有一点严肃的样子。看到田庆松带着众人进门,屋里那些人也只是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以免显得不文雅,但要说尊重的意思,秦海等人是一点也看不出来的。
  “好了好了,都安静下来。”田庆松来到会议室顶头的位置上,先招呼秦海等人坐下,然后敲了敲桌子,对着众人喊道。
  差不多有三四分钟时间,屋子里的说笑声才慢慢平息下来。众人似乎刚刚发现会议室多了一些人,于是一个个把目光投向秦海等人,目光中有好奇,有不屑,甚至还有一些厌烦。当然,后两种态度主要是针对秦海而来的,陈贺千此前也曾到过33所,认识他的人不少,大家对于这位老先生还是比较尊重和友好的。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田庆松指着秦海一行,开始进行介绍。大家坐下来的时候,田庆松专门让秦海挨着自己,相当于是坐在领导位子上,他在介绍的时候,由远及近,自然就是先介绍几位教授,最后才介绍到了秦海的头上:
  “最后一位是冀老亲自指定的工作小组组长秦海同志!秦海同志是安河省工业集团的董事长,国家计委办公室的副秘书长,年轻有为,深孚众望……”田庆松一张嘴,就把秦海的身份介绍了个乱七八糟,这一回他还真不是故意,实在是记不住这么多复杂的名头。
  “现在咱们请秦组长给大家讲话,大家鼓掌欢迎!”田庆松提高了嗓门号召道。
  “啪啪啪啪……”稀稀落落的掌声响了几下,然后就平息下去了。大家该抽烟依然抽烟,该喝水依然喝水,没把秦海的讲话当成一回事。
  刚才田庆松介绍陈贺千、李林广等人的时候,每介绍一人,大家照例都是要鼓掌表示欢迎的。因为这几位名气在外,大家的掌声都颇有一些规模,相比之下,就更显出大家对秦海的轻视了。
  田庆松对于这个结果是非常满意的,这意味着看不起秦海的并非只有他一个人。如果冀老因为这一点而恼火,那也是法不责众,只能怨秦海少长了几根胡子,没能镇住场子。
  会场上的这种场景,让秦海觉得有些意外。他的年轻已经不止一次给他拉过仇恨了,33所的领导、技术人员等对他心存不屑,这一点他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他觉得意外的地方,在于33所好歹也是军工部门,却不料竟显得如此散漫。
  此前,他曾经接触过70X所的人,也接触过46A厂的人,在这些人身上,他都能够感觉到一种军人特有的正气。而在33所的这个会议室里,秦海体会到的,是一种沉沉的暮气。众人缺乏纪律,也没有精气神,完全就是一副残兵败将的样子。
  “非常高兴来到33所,能够有机会向各位同志们学习。”
  秦海来不及细细思考这种诡异的场景,他站起身来,微笑着向众人发话了。
  “33所是专门从事军用舰船钢材研发的部门,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先后开发过船板钢、结构钢、螺旋桨钢、船用装甲钢、鱼雷壳体钢等100余种材料,为我国的海军装备现代化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工作小组的全体人员,向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秦海说到这里,向众人微微地鞠了一躬。
第四百六十五章
钱不是问题
  来33所之前,秦海专门做了一些功课,把33所以往做出的成绩梳理了一遍,顺便也记住了一些关键性的人物。他知道这种有历史的老单位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傲气,他人微言轻,要想一下子服众很不容易,所以不妨先低调行事,给大家留一个谦逊的印象。
  果然,听到秦海如数家珍地回顾33所的业绩,在座的不少人脸上露出了笑意,有些人开始小声地和身边的同事嘀咕着什么,看他们的表情,应当是在述说自己当年的辉煌吧。
  “……目前,咱们所在开发98号钢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这也是难免的事情。陈教授、李教授、岳教授,都是钢铁冶炼和轧钢方面的专家,冀老把他们派过来,是来协助大家攻克难关的。至于我,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大家做好服务,顺便向大家学习,请各位前辈对我这个后辈不吝赐教。”秦海向众人说道。
  “秦组长太客气了。”田庆松露出一些自矜的神情。秦海这个态度还是让他比较满意的,年轻人,知道分寸就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