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416

  其实众人说的都是实情,现代科技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哪怕是超前一年的思想都会显得与众不同,更何况秦海的见识足足比大家超前了20多年。秦海不想浪费自己的这些先见之明,因此经常会参与学院里各个专业的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提出一些设想,让大家去尝试。
  一开始,大家对于这位技校出身的董事长并不在意,充其量是出于不让秦海难堪的想法,照着他的建议去试一试,以便未来有个交代。谁料想,试验过之后,大家才发现秦海的建议竟然是那样精准,许多困扰大家许久的问题,往往就在他不经意的一句点拨之中得到了解决。
  不同专业的学者们有时凑在一起闲聊,说起此事,才发现不仅仅是自己这个专业,其他专业的研究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也就是说,秦海居然是一位跨专业的材料人才,他对于科研的理解用高瞻远瞩来形容也绝不过分。
  当然,并不是说秦海一个人就拥有包打天下的能力,事实上,秦海给大家的点拨只是方向性的,比如在某种材料里添加某些微量元素,或者在某种材料制备时采用某种工艺,具体添加的数量是多少、工艺流程如何,还是需要科学家们自己去摸索的,大家付出的精力远要比秦海说的一句话要多得多。
  可是科研的特点就在于,一个方向性的指点能够让人少走许多弯路,许多科技创新都是科学家们脑子里灵光一闪的结果。秦海做的事情,就是给大家提供了无数的闪光,让他们能够事半功倍地达到预想的目标。
  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大家就由被动地接受秦海的建议,转向了主动寻求秦海的帮助。秦海这两年东奔西走,忙着开拓商圈人脉,但只要有时间,就会回材料学院来呆几天,与大家一起聊聊科研。每次听说他回来,各个研究室的负责人就会排队等着与他见面,或者向王晓晨预约,要请秦海到自己那里去看看,指点指点。
  张娅婷的敏感材料实验室,是受秦海指点很多的单位,正如张娅婷说的,军功章里有她和助手们的一半,也有秦海的一半。
  “今天不是开我的表彰会,而是要听取大家的成果。张教授,你刚才说到你们在氧化锡气敏陶瓷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传感器的性能超过了国外水平,那么实用化方面进展如何?”秦海对张娅婷问道。
  张娅婷把嘴微微一撅,说道:“秦总,我对你可有意见。”
  “什么意见?”秦海有些摸不着脑袋。
  张娅婷笑道:“我可不喜欢人家叫我张教授,你问问大家,现在他们都叫我什么。”
  “张教授现在让大家都叫她张姐,她说这样才亲切。”王晓晨在一旁抿嘴笑着,向秦海提醒道。
  “哈哈,失言了,失言了。”秦海从善如流,也笑着说道:“那我就入乡随俗,也称您一句张姐了,不过,张姐也别一口一个秦总了,叫我一句小秦或者秦老弟,不是更显得亲热。”
  “那我可不敢。”张娅婷捂着嘴笑道,“秦总就是秦总,我如果叫你秦老弟,那可就是目无领导了。”
  “这太不公平了吧?”秦海装作郁闷的样子,不过倒也没有强求。他是材料学院的老板,必要的威严还是需要维护的。他可以让傅文彬、王晓晨他们称他为小秦,但如果普通的研究人员也都这样叫,就有些过于随意了。一个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等级划分,一味抹煞这种划分,不利于令行禁止。
  对于张娅婷的变化,秦海在内心也是颇有一些感慨。张娅婷也是他亲自引进的学者,他记得从前的张娅婷是比较沉默,多少还有一点点傲气,对人不冷不热,不像是很好相处的样子。可是到材料学院来这两年多时间,她的性格完全发生了变化,变得热情开朗了,否则也不至于在“张教授”和“张姐”这样的称呼上较真。
  安河材料学院是按照秦海的意图建立起来的一所科研机构,从一开始,秦海就要求学院必须建立起一种和睦、阳光的科研和生活氛围。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往往也是勾心斗角最厉害的地方,许多科研院所里都有这样的特点。有些领导喜欢职工之间互相争斗,甚至刻意去鼓励这种角斗,因为职工之间斗得越厉害,领导就越容易拉一派斗一派,建立自己的权威。
  可秦海不喜欢这样做,他不希望自己花大力气挖来的科研人员把精力消耗在内斗上,他也不需要通过分化瓦解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他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了傅文彬、王晓晨等人,希望他们能够在学院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现在看来,这种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效。
第五百零七章
和谐校园
  对于张娅婷等人来说,在安河材料学院的这两三年,是他们成年后生活得最为愉快的时光。生活福利比在原单位好得多,实验条件和经费保障也超乎想象,这还只是他们感觉愉快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安河材料学院里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
  科研单位里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无非围绕着名利二字。单位上的科研经费是有限的,教授、研究员的名额也是有限的,要想混出头,就只能去争。等好不容易把该有的荣誉都争到手了,你手下的助手、学生们也成长起来了,你还得再帮他们去争,否则怎么对得起人家几年如一日地帮你查文献、做实验?
  单位对于科研人员采取的是“工分制”管理,有多少文章、多少专利,得过多少奖,都是你的“工分”,对应着你能够得到的待遇。而要想出文章、得专利,没有经费支持是万万不能的,这也就使得学者们不得不把精力都用在这种争夺上。
  张娅婷他们这些人,都是早已厌倦了这种争夺的,只是身在局中,总是要不得已而为之。一边要做科研,一边要与管钱的、管事的部门去逢场作戏,让他们时时感到心力交瘁,这就是他们到安河材料学院之前的生活状态。
  到了材料学院之后,情况完全不同了。在经费方面,他们不需要去看管理部门的脸色,只要提出来的研究方案可行,学院就会把经费拨付到位,甚至在额度上往往还会超出他们的预期。至于职称,材料学院并不限定名额,达到水平就能够晋升,大家只需要去拼自己的能力,而无须依靠挤掉同事来上位。当然,材料学院评定的职称与国家的职称是不通用的,不过这又如何呢?待遇、福利等等能够得到保障,他们又何苦去争其他的虚名?
  秦海经常对大家说,在一个单位内部进行竞争,太没出息,要争就是到国际上去争。傅文彬、王晓晨等人也是积极贯彻秦海的观念,在学院里经常进行开展国际竞争的宣传,不给那些搞小名堂的人以任何机会。领导这样做,下面的职工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大家平时凑在一起谈论的话题,都是如何在国际上打出学院的名气,如何与发达国家的学者一决高低。
  在材料学院,最常听到的词汇就是“咱们学院”,在说到这个词汇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
  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张娅婷觉得自己的心态变得越来越年轻了,原来不太与人交往的她,也开始变得随和起来,同事们对于她的称呼,也就逐渐地从张教授变成了张姐。
  秦海听王晓晨说起过这其中的奥妙,因此也就乐呵呵地改了口,称这位半老徐娘为张姐了。
  “张姐,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在气敏陶瓷传感器的实用化方面,你们目前的进展如何。”秦海问道。
  “我们的工作完全是同步的。”张娅婷自豪地回答道,“遵照秦总你的要求,我们现在的科研工作都是两手抓,一手搞理论研究,一手搞应用开发。在理论研究结束之后,我们马上就解决了生产工艺的问题,目前矿山用和家庭用的几种型号气敏传感器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了。”
  气敏材料,顾名思义就是对气体敏感的材料。这种材料能够随着环境中某种特定气体的浓度而改变自己的电阻值,从而能够起到监测环境中有害气体泄漏的作用。气敏陶瓷传感器能够在矿山中用于检测瓦斯气体的浓度是否超标,也可以在家庭厨房中用于检测燃气是否泄漏,从而有着广泛的应用方向。
  张娅婷当然是懂得这些应用方向的,因此在组织人手进行气敏陶瓷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应用研究,而且还始终把理论研究的方向与最终的应用相联系。材料学院有一套完善的科研支持体系,张娅婷的实验室刚刚把研究结果提交出来,学院便把相关专利材料送到了专利局,办理专利申请,同时又联系到了几家协作单位,开始进行产品生产。相比张娅婷以往所在的单位,安河材料学院把技术应用生产的速度提高了10倍都不止。
  “负责生产气敏传感器的是北溪矿山机械厂,每生产一套传感器,他们会向学院交纳12元的专利费用。”王晓晨轻声地向秦海介绍道。
  “能达到出口标准吗?”秦海问道。
  王晓晨道:“我们是按出口标准要求北矿那边生产的,有关样品已经交给红海公司的陈总了,他们在欧美市场上了解了一下情况,反馈说市场反映不错,有望大批量出口。”
  “好。”秦海点了点头,道,“咱们材料学院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的,咱们搞出来的技术,要尽量地推向国际市场,赚外国人的钱去。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不能总是靠卖稀土来换外汇,而是要靠大家的智慧,卖高技术产品来创汇。”
  “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张娅婷道,她用手指了指周围的同事,说道:“秦总的这个意图,我们一直都牢记在心。现在我们各个实验室在搞技术研发的时候,都要先讨论一下有没有实用价值,能不能打开国际市场……”
  “如果没有实用价值,或者不能打开国际市场,你们怎么办呢?”秦海故意问道。
  张娅婷哑了两秒钟,然后讷讷地笑着说道:“我们当然也不会是一味地向钱看,有些基础研究虽然目前不能创造价值,但却能够带来许多衍生的成果,这样的研究我们也是要坚持搞的,这一点和秦总对我们的要求也不矛盾嘛。”
  “的确如此。”秦海道,“张姐说得好,我们需要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但我们也不是唯金钱论,对于那些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以及对材料理论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坚持搞下去,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也不可能走得太远。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这一点我想大家应当都做得不错了。”
  “秦总交代过的事情,我们哪能做不好嘛。”张娅婷笑着附和道。
  听到张娅婷拍秦海的马屁,在场的众人居然都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在大家看来,秦海的确称得上是材料学院的英明领导,无论是他在材料领域的过人造诣,还是在学院管理方面的大手笔,都让这些年龄几乎大他一倍的学者们感到佩服。要知道,知识分子是最容易犯“文人相轻”的毛病的,要让他们佩服一个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张娅婷开过头之后,其他的各个实验室的负责人也先后发言,向秦海介绍着自己实验室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开发出来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有一些已经找到了合作企业,投入了生产,还有一些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一时还无法投产,但其经济价值是非常可观的。
  秦海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并且偷偷地计算着所有这些成果能够带来的收益。按照材料学院的规定,这些成果的所有权都是属于学院的,开发出这些成果的学者们只是拥有从成果收益中提成的权利。材料学院是大秦集团的下属机构,所以学院的资产也就是集团的资产,秦海是可以拿着这些成果去换取外汇的。
  “听到大家报告的这些成果,我非常欣慰啊。”在最后一位实验室负责汇报完毕之后,秦海放下手里的笔,看着众人说道:
  “咱们材料学院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就创造出了这么多的成果,我刚才粗略判断了一下,至少有15项成果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了这样的领先技术,咱们国家就可以在国际高技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了,中国依靠出口石油、稀土以及服装鞋袜等产品换取外汇的历史,终将会在咱们这一代人的手上结束。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家都是国家的功臣啊。”
  听到秦海的溢美之辞,众人脸上都绽开了笑容。谁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承认,尤其是被上升到国家这个层面上的承认。他们也都知道,秦海这番话虽然有几分鼓励的意思,但大部分是客观的,他们做出来的这些成果,的确是达到了国际水平。当然,他们能够做到这一切,也多亏了材料学院所提供的优厚条件。
  “秦总,这都是你领导有方啊,还有傅院长、王助理他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的服务。如果没有你们各位领导的支持,还有材料学院这么好的科研条件,再给我们五个、十个两年多的时间,我们也做不出这样的成果啊!”永磁材料专家孙玉智由衷地说道。
  秦海哈哈笑道:“哈哈,咱们也就别再这样表扬与自我表扬了,这样吧,今晚我做东宴请大家,感谢大家两年多来做出的贡献,咱们不醉不休,怎么样?”
  “好,大家不醉不休!”众人一齐大声地应道。
第五百零八章
不能发表的成果
  不醉不休这样的话,大家也就是随便说说而已。学者们大多数酒量都不行,就算用啤酒代替,也有一大帮人只喝一杯就高呼头昏了。学院里酒量最大的莫过于李林广,而此时李林广还在海军那边帮着开发98号钢材。酒桌上少了这样一位主力,就很难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了。
  不过,大家的兴趣也并不在酒上,他们更在意的是这样一种庆功宴的形式,能够与秦海等学院领导聚在一起,畅谈材料学院的美好未来,这是学者们感到最愉快的事情。酒过三巡,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处,嘻嘻哈哈地聊了起来。
  孙玉智端着一杯红酒,来到秦海的身边,带着几分醉意说道:“秦总,我来敬你一杯,这杯酒不单是代表我自己,还代表我爱人和孩子,他们经常说,感谢秦总把我们招到材料学院来,让我们一家能够拥有这样好的生活条件。”
  “哈哈,孙老师太客气了,你们愿意到材料学院来,才是我的荣幸呢。”秦海笑着与孙玉智碰了一下杯,然后爽快地喝干了一满杯酒。
  孙玉智看着秦海的动作,皱了皱眉头,为难地看着自己的杯子,说道:“秦总,我可没叫你干杯啊,我的意思是……大家意思一下就好了。”
  秦海又好气又好笑:“孙老师,你是敬酒的人,我现在把酒喝了,你倒忸怩起来了,这说不过去吧?就算你的杯子大一点,喝个半杯也行啊,否则怎么能够显出你敬酒的诚意呢?”
  “这……我实在是不会喝酒啊。”孙玉智支吾着,看着秦海一脸调侃的笑容,他咬了咬牙,道:“好吧,我就舍命陪君子了,喝半杯!”
  说着,他果真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喝掉了半杯红酒。这些酒的效果还真快,几乎是在他放下杯子的那一刹那,他的脸就变得像酒的颜色一样红了。
  “来来,先吃口菜,解解酒。”秦海给孙玉智递了双筷子,让他夹了口菜吃,然后问道:“怎么样,孙老师,在材料学院这两年多,过得还顺心吧?”
  “那还用说!”孙玉智借着酒劲,粗着嗓子说道:“不用对领导阿谀奉承,不用去看科研处的脸色,收入也高,还住着大房子,想做什么科研就能够做什么科研,这样的日子如果不顺心,那可就真是昧了良心了。”
  “那就好,我把你们各位请到材料学院来,还真担心你们过得不开心呢。”秦海说道。其实,对于学者们在学院里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他已经听王晓晨汇报过多次了,知道大多数的学者对于学院都是非常满意的。不过,作为学院的领导,他还是要做出一个关心的姿态来,这就是领导艺术问题了。
  “秦总,有个情况,刚才在大会上我不好说,现在向你单独汇报一下。”孙玉智稍稍镇定了一下之后,压低嗓子,把头凑到秦海耳边,小声地说道。
  秦海看看左右,见其他人都在聊天,没人关注他们这里,便点点头说道:“什么情况,你说吧。”
  “你上次说的铈基永磁材料,我们基本上已经搞出来了。”孙玉智轻声地说道。
  “搞出来了?这么快?”秦海有些吃惊,又有些欣喜,看来孙玉智真是拼了命了,用这么短的时间就突破了铈基永磁材料的技术难关,这对于秦海下一步的稀土战略是有关键影响的一个信息。
  在永磁材料研究方面,秦海耍了一个很大的花招,目的是把日本永磁材料巨头春山公司拖到泥坑里去。他先是提示孙玉智开发出镝铽铁合金永磁材料,并且以技术合作的名义,用这种材料的专利与春山公司交换了钕铁硼材料的专利,诱使春山公司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镝铽铁合金上面。
  镝铽铁合金永磁材料的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其中使用的镝和铽两种稀土元素较为稀缺,价格也比铈、镧、钕等轻稀土材料要昂贵得多。趁着春山公司集中力量开发镝铽铁合金的时候,秦海把中国出产的氧化镝、氧化铽两种稀土矿物的价格提高了几十倍,迫使春山公司以高价囤积。
  在春山公司一心指望在镝铽铁合金永磁材料方面做出一些业绩的时候,秦海却偷偷地安排孙玉智开始研究铈基稀土永磁材料。铈是稀土矿中最常见的元素,其价格只有镝和铽的几十分之一。一旦铈基稀土永磁材料开发成功,镝铽铁材料就将完全沦为一种性价比极差的过时材料,而春山公司囤积的大批氧化镝和氧化铽也将成为昂贵的鸡肋。
  秦海是根据自己的记忆知道铈基永磁材料的存在的,具体到材料配方、烧结工艺等等,他就说不上来了。他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告诉了孙玉智,并表示铈基永磁材料是必定能够开发出来的。对秦海有着盲目崇拜的孙玉智听他说得如此言之凿凿,心里也就没有什么疑虑了,从京城回到材料学院之后,便一头扎进了这种新型永磁材料的开发之中。
  秦海的提示,加上孙玉智在永磁材料方面多年的积累,使新材料的研发显得极为顺利。孙玉智先是在实验室级别上验证了铈基永磁材料的存在,紧接着就进行了材料的烧结工艺开发。在秦海与钢材投机商们斗智斗勇的那些天里,孙玉智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各种开发任务,形成了成熟的工艺流程。
  在秦海交代孙玉智开发铈基永磁材料的时候,专门叮嘱过要严格保密,不能让春山公司那边察觉到任何一点蛛丝马迹。孙玉智是参与了秦海与平野贞夫的谈判的,知道秦海对此事保密的目的,因为也严格限制自己的助手们在任何场合谈论这种新型的永磁材料。他这样保密的结果,就是连傅文彬、王晓晨都对此事知之不详,这当然也就避免了他们在无意中说漏嘴的风险。
  “我们上个月就已经把材料生产工艺开发出来了,我们自己做了小试,证明工艺完全可行。中试要到企业去做,我怕走漏风声,就暂时没做,不过据我们估计,应当没什么大问题。现在就等你一声令下,我们就可以发论文和申请专利了。”孙玉智带着几分激动对秦海说道。
  铈基永磁材料的发现,是永磁材料领域里的一个重大成果,孙玉智有足够的信心,相信相关的论文能够发表在该领域最好的国际刊物上,并引起轰动。有了这样的成果,他就能够在永磁材料领域成为顶尖的权威,这将是他科研历程中的一个巅峰。
  可是,受限于秦海的叮嘱,他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发表这样的文章,这种感觉实在是让他觉得心痒难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