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416

  胡志忠这一惊可非同小可,这些天,他一直与龙长生、孙玉智等人在一起合作,与秦海共同畅想新型永磁电机的市场前景,在他的潜意识中,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秦集团的一员,把安河电机厂看成了大秦集团的下属企业。乍一听陈昊说并购的事情要黄,怎能让他不觉得吃惊。
  “柴省长当着郑厂长和我的面,亲口说并购的事情是确定无疑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怎么会黄呢?”胡志忠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低声地向陈昊问道。
  陈昊道:“我也不知道详细情况,我那个同学说,省长们正在开会,会场上都快打起来了。柴省长坚持说要维持原来的安排,王省长说情况发生变化了,没必要坚持。他跟我打电话,说估计柴省长的意见会被放弃,让我们有个思想准备。”
  “什么思想准备?”胡志忠觉得脑子有点懵,他想不出什么样的事情会导致省长们大打出手,当然,这个“打起来”的说法,应当也是夸张吧。他想不明白的还有,即使并购案不能成功,他又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呢?
  陈昊道:“胡总工,从刚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秦总和孙教授他们应当还不知道这件事。等他们知道了,我担心他们会要求带走所有的技术资料,咱们对这一点得有一些准备。”
  胡志忠道:“准备什么?就算是并购的事情黄了,永磁电机的合作还可以继续做下去啊。这件事对我们和对大秦集团都是有好处的,秦总没理由不和我们合作下去。”
  “事情恐怕不那么简单。”陈昊道,“我另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大秦集团做事不地道,违反国际规则,弄不好这次要倒霉了。咱们最好跟他们走得远一点,免得惹火上身。”
  “你怎么这么多同学?”胡志忠皱着眉头说道,“你同学怎么会知道大秦集团做事不地道?还有什么违反国际规则,这种话你也相信?”
  陈昊道:“我这个同学是在日本留过学的,对国外的事情很了解。不过,当时他跟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也不太相信,所以没有告诉你。现在听说省里要否定并购的事情,我觉得和这事有关。”
  “违反国际规则?”胡志忠嘴里念叨着这句话,琢磨着自己所了解的大秦集团的事情。他对大秦集团的了解有限,主要知道的也就是与春山公司相关的这件事,这件事情里,大秦集团肯定是给春山公司刨了一个坑的,可是这个坑也是春山公司自愿跳进去的,找不出大秦集团的毛病,怎么可能会有问题呢?
  正在深思之间,实验室的门打开了,秦海和孙玉智从里面匆匆地走了出来。看到胡志忠,秦海走上前说道:“胡总工,很抱歉,出了点事情,我必须马上到省政府去一趟,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吧。”
  “是什么事?”胡志忠下意识地问道。其实,他这话已经是多余了,从陈昊刚才透露的消息,再看秦海满脸铁青的颜色,他知道秦海肯定也是听到了消息,甚至是比自己更确切的消息。
  难道并购的事情真的出了岔子?
  秦海只是勉强一笑,没有向胡志忠多解释什么,便大踏步地走出了实验楼。候在外面的黑子接到秦海的手机通知,已经把车开过来了,秦海拉开车门,先让孙玉智上车,然后自己坐进去,向黑子吩咐道:“省政府,快!”
  奔驰车卷起一路尘土,向省政府的方向疾驰。黑子一边开着车一边问道:“秦总,出什么事情了?”
  “咱们兼并安河电机厂的事情出变故了。”秦海沉声说道。
  “什么!”孙玉智和黑子同时惊呼道。刚才秦海接了一个手机电话就拉着孙玉智出来了,也没向孙玉智解释什么,到这个时候,孙玉智才知道秦海匆匆忙忙赶往省政府的原因是这个。
  “柴省长不是亲口答应你了吗?”黑子问道。
  秦海苦笑道:“还是老厂长有经验,前几天他就跟我说,夜长梦多,任何事情只要没有最终确定,在最后一刻都有可能会出变故,想不到还真让他说对了。”
  “什么原因呢?”孙玉智问道。
  秦海道:“我也不知道,柴省长说电话里说不清楚,不过,我能感觉得到,他也非常恼火。”
  “这事闹的……”黑子呲着牙叹道,出了这样的事情,他是插不上嘴的,只能赶紧开车把秦海送到柴培德那里去。
  车到省政府,秦海让孙玉智和黑子在车里等着,自己大步流星地向办公楼走去。办公楼的门卫早就认识秦海了,见他进门,也没检查证件,便让他直接上楼去了。
  “小秦,你来得真快。”
  看到秘书把秦海带进来,柴培德微微点了一下头,面无表情地招呼道,随后又向秘书吩咐了一声:“给秦总倒一杯茶来,然后所有来见我的人,一概挡驾。”
  秘书答应了一声,给秦海倒了茶,然后便退出了办公室,并且轻轻地掩上了门。秦海看着坐在自己对面沙发上的柴培德,说道:“柴省长,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吧。”
  “你们并购安河电机厂的事情,恐怕要有变化了。”柴培德说道。
  “为什么?”秦海问道。
  柴培德道:“因为有另外一家企业也看中了安河电机厂,表示要以相同的条件进行并购。”
  “相同的条件?”秦海有些不敢相信地重复道。
  “是的,相同的条件。”柴培德道,“1000万的现金,接受全部债务,承诺负责全部退休工人工资,还有裁员最多不超过10%。”
  秦海道:“我们的条件可不止如此,我们还承诺会向安河电机厂投入不少于10亿元的资金,两年之内使安河电机厂的年上缴税收超过1亿元,这些对方也能做到吗?”
  “这些条件只是你们的口头承诺,不列入并购文件的,所以不能算数。再说,对方也的确表示了要扩大安河电机厂生产规模的意思,而且不一定比你们的投入更少。”柴培德淡淡地说道,秦海从他的语气里能够感受到一分讥讽之意。
  “就算是条件相同,毕竟我们是先提出要求的,在同等条件下,省里也应当优先考虑我们吧?这家企业有什么背景,能够把我们挤出去?”秦海追问道,他当然不会觉得柴培德是个出尔反尔的人,连柴培德都觉得无奈的事情,显然是有些蹊跷的,难道对方企业的来头很大吗?
  “这是一家日资企业。”柴培德终于揭开了谜底。
  “日资?”秦海一愣,沉了几秒钟之后,他冷笑着说道:“这就难怪了,我们大秦集团在省里,甚至在全国,都算是有点名气的大型企业了,可是在日资面前,还是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在你们省领导的心里,也是觉得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吗?”
  “你说的这句话,刚才在省长办公会上,我已经对王省长说过了。搁在我过去的脾气,当时都想和他打起来了。”柴培德说道。
  “王省长,王贺?”秦海问道。这位王贺副省长,秦海也是见过的,知道他多少有些媚外情结,经常在各种场合大谈国外如何如何先进,任何事情都要拿国外的标准来对照一下。柴培德在办公会上说出“宁赠友邦”这样贬损的话,可以想见当时的冲突是如何激烈了。
  “提出兼并要求的,是一家名叫小原机械会社的日本企业,这家企业想必你也听说过吧?”柴培德稍稍冷静了一点,用耐心的口吻对秦海说道。
  秦海点点头:“听说过,这是日本一家老牌的电机企业,如果我们兼并了安河电机厂,和他们就是竞争对手了。他们怎么会突然想到要并购安河电机厂的呢?”
  柴培德道:“他们倒不算是突然想要并购,至少在一年前,小原会社就已经和安河省联系过了,希望能够并购安河电机厂。不过,当时他们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省里做了最大的让步,也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所以这件事就搁置下来了。这一回,他们突然改变了主意,愿意按照你们提出的条件进行并购,这个条件相比他们一年前的出价,高了不止10倍了。”
  “所以省里就把我们出卖了?”秦海带着不悦的情绪说道。
  柴培德道:“我在会上说,大秦集团并购安河电机厂的事情,已经是上过会的,包括王省长在内的各位省领导都举手同意了,而且有会议记录为证,这种事情是不能轻易反悔的。再说,大秦集团是省里一直扶持的重点民营企业,说是安河省的一面旗帜也不为过,怎么能够为了一家日本企业而伤了我们自己企业的心呢?”
  听到柴培德这样高度评价大秦集团,秦海没有一丝自豪的感觉,反而觉得有些讽刺。他冷笑道:“呵呵,王省长怎么说的?”
  柴培德道:“他说,正因为大秦集团是省里一直扶持的企业,所以才应当在这个时候发扬风格,不要让省里为难。”
  “我呸他丫一脸!”秦海忍不住爆起了粗口。
第五百八十三章
顾全大局
  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有理。
  要扶持大秦集团的时候,可以说这家企业是省里的重点企业,省里应当给予政策倾斜。等到要踩大秦集团的时候,又同样可以说这家企业是省里的重点企业,应当勇于承担更多的责任,作出更多的贡献。
  对于那位王副省长的观点,秦海也懒得去吐槽了。在一些官员的心目中,外资总是比内资要更值得关照的,而在内资里面,民营企业又属于地位垫底的一类,不说与国企相比,就连乡镇企业都因为戴着“集体所有制”的帽子而比民营企业要更受青睐。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秦海问道。
  柴培德叹了口气,说道:“会上定下的态度,是原则上倾向于让小原会社兼并安河电机厂,你们大秦集团方面的工作,交给我来做。”
  所谓“原则上”,取决于如何理解了。很多原则上的事情是可以通融的,原则原本就是用来破坏的。不过,也有些原则上的事情,其实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之所以只称为原则上的意见,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而已。秦海明白,这件事的情况就属于后者,也就是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了。
  “有什么道理吗?”秦海不甘心地问道,“省里出尔反尔,用一家比我们晚来的外企把我们排挤出局,总得有个说法吧?我知道你们认为外企比我们高贵,但我就不信,你们这些当领导的,敢于公开这样说。”
  柴培德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省里当然不能说外企更高贵,事实上,省里大多数领导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王省长提出来的理由非常充分,所以省里也没有办法,只能顾全大局了。”
  “顾全大局?什么大局?”秦海问道。
  “为了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大局。”柴培德说道。
  “我去……”秦海差点没把一口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一家安河电机厂的归属,居然能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去谈,这位王省长也真是太有才了。
  始创于1947年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当时最重要的全球性贸易合作机制。中国是关贸总协定最早的创始国之一,但在1950年却由海峡对岸的政权宣布退出了这一机制。1986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从而开始了漫长的“复关谈判”历程。
  中国政府希望恢复关贸总协定地位的目的,在于促进国内商品的出口,使中国不再需要年复一年地与各国政府进行贸易谈判,为了一个最惠国待遇而不断地向他国作出让步。不过,那些掌握了关贸总协定大权的西方列强也非常清楚中国的诉求,因此不断地给中国的复关谈判设置障碍。结果,直到1995年关贸总协定寿终正寝,中国也没能够完成复关大业,不得不又以一个新人的角色,开始了同样艰难的入世谈判。
  无论是“复关”还是“入世”,中国在当年的国际贸易体系中都是处于十分弱势地位的,为了赢得西方国家的承认,中国不得不屈从于各种各样的要求,惟恐哪个地方做得不好,被别人抓住了把柄。后世的人是无法想象当年中国是何等憋屈的,说到底,不就是为了能够多出口一些纺织品,多换到一些宝贵的外汇吗?
  “王省长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同意小原会社兼并安河电机厂,中国的复关谈判就会失败了?”秦海嗤笑着问道。他觉得王贺讲的这个笑话真的很冷,尤其是放在安河省的省长办公会议上讲,就更显得荒唐可笑了。
  柴培德却是笑不出来,他和秦海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他知道,仅仅因为拒绝小原会社的兼并申请,当然不足以影响到中国的复关谈判,但政府里的事情是不能这样思考的,在中央殚精竭虑推动复关大业的时候,一个省里的官员不服从大局,做出影响外商感情的事情,这是一个政治觉悟的问题,怎么上纲上线都不为过的。
  对于安河省的领导们来说,安河电机厂反正是要拿出来被别人兼并的,小原也罢、大秦也罢,谁兼并不是兼并呢?如果小原会社开出来的条件太差,省领导们或许还会犹豫一下,但人家的条件和大秦一样,你有什么理由非要护着大秦集团呢?
  在省领导里,有像柴培德这样一心关照大秦集团的;也有觉得秦海太过张扬,巴不得找机会给他找点麻烦的;还有一些领导,认为大秦集团在省里占的好处已经挺多了,放弃一两个机会也无关紧要。在这种情况下,王贺祭出复关这样的大杀器,领导们自然就顺水推舟,纷纷表示赞同了。
  柴培德作为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副省长,虽然表示要保留自己的意见,但组织原则还是要服从的,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做秦海工作的任务。
  “小秦,我只问你一句,兼并安河电机厂,对你们大秦集团来说,重要性到底有多大?”柴培德问道。
  听到柴培德这样问,秦海知道他身上的压力的确是很大了。如果换成一个其他的人来与秦海谈判,秦海恐怕早就翻脸了,他不怕把官司一直打到京城去,即便无法挽回局势,至少也让这些省领导们恶心恶心。可是对柴培德,秦海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柴培德与宁中英有着很好的私交,在过去七八年中,对于秦海以及大秦集团也非常关照,与柴培德撕破脸,秦海做不出来,宁中英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做。
  想到此,秦海也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谈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安河电机厂是安河省的,省里想卖给谁,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去干涉。我们兼并安河电机厂的目的在于推出我们拥有自主技术的铈基永磁材料电机。从短期来说,是为了给我们的铈基永磁材料找一个展示平台;从长远来说,则是为了将来进军新能源汽车以及高速铁路领域。这是一个战略性的举措,不过,也不是没有替代方案的。”
  柴培德点了点头,从秦海的表述中,他知道秦海是不想让他为难,不过他也不便说什么感谢之类的话,只能在心里记下这个人情,想着日后有机会再给予回报。他说道:“安河电机厂拿不下来,你们可以考虑到其他省去找找有没有同类企业嘛,只可惜了这样好的一个项目,要花落别家了。”
  秦海道:“其他省的情况我们也大致了解过。国内有几家有实力的电机厂,目前经营状况还不错,部里和地方政府都没有转制的想法。至于另外几家经营出现困难的电机厂,有的技术力量太差,我们兼并过来也没用,有的离安河太远,我们的永磁材料生产以及研究团队都在安河,太不方便了。还有,我们和安河电机厂合作开发的永磁电机很快就可以定型了,如果要另找合作伙伴,一切就只能重新开始了。”
  “能不能让安河电机厂把这项技术转移出来?”柴培德献计道。
  “应当是可以的。”秦海道,“不过就算转移出来,生产也是一个难题,电机生产的技术门槛不低,我们如果白手起家,难度太大了。”
  柴培德想了想,说道:“还有一个方案,就是由省里出面,和小原会社谈一谈,让他们在兼并了安河电机厂之后,继续与你们进行合作,你们双方共同开发新型永磁电机,你看如何?”
  秦海摇头道:“这不行,我们的永磁电机是瞄准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如果和日本人合作,相当于把一半的控制权和收益权都让给了他们,日后麻烦太多了。”
  “那……如果让他们为你们做代工呢?”柴培德又想出了一招。
  “这个倒是可以。”秦海道,事到如今,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新型永磁电机的开发是由胡志忠的团队搞的,但资金是由大秦集团提供的,所以大秦集团应当拥有电机技术的所有权。如果小原会社愿意为大秦集团做代工,就可以给大秦集团一段缓冲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秦集团可以再去寻找其他的兼并对象,也可以培育自己的电机生产能力,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嗯,那就先这样决定了。”柴培德在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件事,决定把这一条当成与小原会社谈判时候的条件。在他想来,小原会社应当是不会拒绝这个条件的,毕竟它在刚刚兼并安河电机厂之后,也需要有自己的新产品来保证企业正常开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