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416

  “秦总,这次来在金塘多住几天吧,你看大家多热情。明天市政府准备安排一个宴会,感谢大秦集团这么多年来对金塘的支持,请您和宁总、宋总、秦总都出席,你们可千万要赏光啊。”曹善飞笑着说道,他后面说的那个秦总,是指秦海的父亲秦明华。秦明华现在是大秦集团的副总经理,这次是第一次到金塘来。
  秦海替集团里的众人向沈传明和曹善飞表示了感谢,答应第二天会前往赴宴。沈传明、曹善飞又罗索了几句,然后便跑到冀明初、王鸿生他们那边去了,与王鸿生一道来的还有几位京城来的部长、厅长等等,那都是值得他们去抱的粗腿。
  官员们离开之后,余下的就都是商人了。秦海与众人碰了杯,然后招呼大家在桌边坐下来,笑着问道:“怎么样,各位的业务做得都不错吧?”
  “马马虎虎,不过比过去是强多了。”孙大雄模棱两可地回答道,前一句是必要的谦虚,后一句则是对秦海的肯定了,他刚刚说过秦海是自已的贵人,如果再说经营不好,岂不是否定了秦海的功劳?
  “这半年多,业务不如过去好了。”蔡旭舟补充道,“增长倒是一直在增长,不过增长的速度不如前面两年,可能是市场有些饱和了。”
  刘书达也说道:“是啊是啊,现在做化工这块的也多了,我听说南方那边进了很多港、台的厂子,还有韩国人的厂子,跟咱们抢市场呢。还好,我们有秦总帮忙,改进了技术,要不这一年多就要被他们挤垮了。”
  “我正想跟大家聊聊这事呢。”秦海收起调笑的神情,认真地对众人说道。
  一听秦海这话,正在说说笑笑的众人一下子都安静下来了,他们可以不听任何人说话,但秦海的话大家都是当着圣旨来听的。他们知道,这个年轻人随便说点什么,也许就能够让他们的企业再上一层楼。
  看到众人那专注的眼神,秦海微微一笑,说道:“国内市场就这么一点,大家你争我抢,最后只能互相打价格战。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企业壮大起来了,也该到国外市场上去闯荡闯荡了?”
  “国外市场?”听到秦海这话,众人都是眼睛一亮。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刘书达代表众人说话了:“秦总,您这话,可说到我们心窝里去了。不瞒秦总说,我们早就商量过这件事情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向秦总您开口啊。”
  “汗……”秦海露出一个窘态:“你们如果想进军国际市场,为什么要向我开口呢?”
  “我们都没经验,哪知道国外是什么样子。”孙大雄插话道,他指了指身边的人,道:“秦总你看看,我们这里全都是大老粗,学历最高的也就是读过一个技校,英语就会一句古得拜,你让我们怎么去国际市场?”
  “我也就是技校毕业。”秦海呵呵笑着说了一句,不等众人群起恭维,他又赶紧岔开了这个梗,接着说道:“要进国际市场,不一定要你们各位老板自已懂英语嘛,现在外语人才多得很,企业里聘上一两个,不就够了?”
  刘书达道:“我们公司早就聘了好几个学英语的大学生了,我们有些原料要从国外进口,没有几个懂英语的还真不行。可是买东西和卖东西不是一回事啊,我们到国外去,两眼一摸黑,让人骗了都不知道。其实我们都知道国外的钱好挣,也知道你们金塘化工材料公司在国外挣了大把的钱,谁不眼热?大家都商量说,能不能求秦总带我们一起到国外发财去,这信息费、咨询费,我们大家都是愿意出的。”
  “没错,只要你们材料公司愿意带我们一起去,我愿意出十分之一的利润。”一家企业的老板大声地喊道。
  众人都偷偷地给了那莽撞的老板一个白眼,不过在转回头面向秦海的时候,每个人嘴里都乖巧地说着:“是啊是啊,这都是应该的。”
  “信息费不信息费的,大家就不必说了,都是金塘的企业,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不过如果我们公司派了人手帮你们联系,你们愿意付个辛苦费之类的,我就替他们笑纳了。”秦海笑着说道,“不过,如果大家真的打算到国外去开拓,我倒有几个建议,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接受。”
  “秦总你就说吧,你的建议,谁敢不接受,大家一齐擂他!”蔡旭舟霸气侧漏地说道。
第六百五十三章
成立一个联盟
  “第一条……”秦海竖起一个手指头,说道,“咱们金塘这些企业在国内还算有点小名气,到国外去人家就不一定知道了。为了能够扩大咱们的品牌影响力,我建议大家都统一把‘金塘’两个字写在自已的产品资料里。一家两家也许不起眼,但如果几十家企业都标着金塘二字,我们的品牌慢慢就做起来了。”
  “这个主意好。”刘书达第一个赞同道,“这就相当于咱们几十家企业变成了一家企业,人家一看,金塘又有做聚氯乙烯的,又有做聚酰胺的,还不知道咱们是多大的企业呢。”
  “对对对,这样咱们就相当于互相抱团取暖了,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嘛。”其他的企业老板也纷纷点头表示支持,秦海的这个提案就算是通过了。
  “第二条。”秦海竖起第二个手指头,“既然大家都支持用共同的品牌出海,那么就需要共同爱护这个品牌。海外市场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都不少见。咱们这些企业应当珍惜自已的品牌,确保不让次品出厂,使金塘这个名字能够在世界上成为一个优质品的象征。”
  “人家国外也会有假冒伪劣?”蔡旭舟诧异地问道,“不是说在美国卖假货要被罚惨的吗?”
  “这个……”秦海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好了,他想了想,说道:“的确,发达国家对于市场的管理会更严格,不过,咱们如果要去海外,首先可能不是打进欧美市场,而是要瞄准亚非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至于原因嘛……”
  “这个我们理解,我们理解。”众人一齐讪笑起来,其实也不用秦海解释,大家也都明白,凭着金塘这些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要想在欧美市场上与老牌的化工企业一争高低,基本上是没什么希望的,倒是到发展中国家去淘淘金,应当不错。
  秦海安慰众人道:“咱们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到发展中国家市场上,把欧美大品牌挤出去,然后再利用挣来的钱改进我们自已的技术。相信我们最终肯定是能够打进欧美市场的,只是大家需要一些耐心而已。”
  “没错,我们有耐心!”蔡旭舟大声地应道。
  “是啊,我们都有耐心,总有一天我们会像材料集团那样,把产品卖到美国去的。”其他人也激昂地说道。
  秦海道:“对,我们的目标是占领全球市场,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现在开始注意自已的品牌形象,注意产品质量,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可是,咱们这么多人……”刘书达隐约听出了秦海的意思,他用手向周围划拉了一下,说道:“说句不好听的,不太检点的人,也是有的哦。”
  听说刘书达这样说,众人不禁面面相觑起来。刘书达的话其实算是挺客气了,大家都是在金塘做化工的,互相之间谁不了解谁呢?要说在产品质量上做点手脚的事情,这一圈人里没有做过的,反而是凤毛麟角,只是各人做的程度上有些差异罢了。
  这些企业老板都是白手起家的,对钱看得很重。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多少都有些质量差异,偶尔出现一两批不合格的产品也是正常的。按照严格的要求,这些不合格品应当销毁,不能销售。但一批产品的价值少则几千几万,多则数十万,谁舍得这样白白扔掉。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的做法都是把次品降价卖给一些不太重要的客户,甚至有时还会欺负客户不懂,直接把次品当成正品销售。
  这两年,各家企业的生产规模大了,设备有所改进,出次品的机率低了,不过以次充好这种事情,依然是公开的秘密。秦海专门强调这一点,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刘书达看出了秦海的意思,也就把它挑到了明处。
  秦海严肃地说道:“客户买到一次合格品,是不会说什么的;但如果买到一次次品,他们就会向十个甚至一百个同行说起来。我们平时不管做得多好,一家企业生产的一件次品,就能够让咱们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大家想想,为了这点蝇头小利,毁掉自已的品牌形象,值得吗?”
  “可是……我们自已注意质量,架不住别人不注意啊,刚才秦总你说我们应当以一个共同的品牌出去,如果我们中间有一家企业不注意,咱们不都受连累了?”孙大雄说道。
  “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建议的。”秦海道,“我建立咱们可以成为一个金塘化工联盟,选几位德高望重的人当联盟的会长。以后涉及到出口的事情,由联盟统一协调,包括在海外投放广告等等。各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也接受联盟的监督,不符合要求的,联盟有权要求召回。对于拒不接受联盟管理的,剥夺其参与联盟的资格。大家觉得如何?”
  “这……”
  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秦海提出的建议非常明确,利弊也都非常清楚。从好处来说,大家组成一个联盟到国外销售,肯定比单枪匹马要强得多,而且秦海说的联合品牌的概念也很有价值,大家都能够从这个联合品牌中获益。而随之而来的联盟的监督,就让大家有些不踏实了。对于那些打算浑水摸鱼的企业来说,他们肯定是不愿意接受联盟管理的,这自不必说。即便是自认为在产品质量方面没什么问题的企业,在这个问题上也要犹豫再三,谁知道这个婆婆未来会不会变成一个紧箍咒呢?
  “我首先声明一点,我们集团旗下的金塘化工材料公司愿意参与这个联盟,但不会在联盟中担任职务。”秦海笑呵呵地说道。
  “这怎么能行,联盟的会长……要不就是主席,肯定应当是秦总您来担任的。”几位企业老板异口同声地说道,他们甚至都来不及思索一下,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秦海倡议成立这样一个联盟,显然是想让化工材料公司成为盟主的。
  “大家不用争论这个问题,为了保证联盟的公正性,我们化工材料公司不能参与联盟的管理。”秦海断然地说道。
  这个道理其实也是很简单的,简单到不需要再解释什么。化工材料公司在金塘是个巨无霸一般的存在,旗下有20多家企业,占据着金塘一半以上的化工产值。如果要把刚刚竣工的金塘石化算进来,那就更不得了,在场的这些企业连给化工材料公司塞牙缝都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化工材料公司的领导,比如宁默或者夏扬杰等人,当了联盟的主席,那么联盟基本上就是一言堂的局面了。刚才大家犹豫不决,也正是担心这一点。大家虽然对秦海充满敬意和感激,但也没打算把自已绑在秦海的战车上,唯其马首是瞻。他们不知道“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这样一句名言,但也明白傍着一个势力强大的管理者,自已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现在秦海自已提出来说材料公司愿意加入联盟,却不在联盟中任职,这就消除了大家的疑虑。如果联盟的管理层是从刘书达、蔡旭舟这些人中间产生出来的,大家互相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么联盟对大家的威胁就不复存在了。
  可是……
  “那……秦总,您这样做,对你们材料公司有什么好处呢?”终于有人忍不住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
  金塘化工材料集团公司早就有海外业务,而且做得风生水起,根本不需要金塘这块牌子,甚至可以说扯上这块牌子还会对它有所连累。在这种情况下,秦海倡议成立金塘化工联盟,让材料集团加入,却又不要领导权,这就只能用雷锋精神来解释了。可秦海分明是个商人,不是一个慈善家,以往帮助大家做做技术改造,已经算是助人为乐了,这一次的事情,难道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大家都是久在商场上混的,见惯了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对于这种大公无私的事情,多少都存着一些怀疑。
  秦海笑了,他摆摆手,说道:“大家放心吧,我提出这个建议,没有什么坏心。至于说对我们材料公司有什么好处,我只能这样说,有商言商,没有好处的事情,我们是不会去做的。”
  “哈哈,那是肯定的。”蔡旭舟最先反应过来了,既然秦海不愿意说,那肯定有不愿意说的道理,自已这些人再追问下去,就有些不识时务了。大秦集团的规模远远大于他们这些企业的总和,担心秦海对他们有什么阴谋,属于太小家子气的想法了。
  “秦总做事,一向都是深谋远虑的,咱们这些土包子能看懂什么?就说两年前秦总让咱们治理污染,咱们不也不理解吗?现在回头看,谁不说秦总英明?这一次的事情,大家也不用多猜疑了。秦总,我在这里表个态,这个联盟,我们万发公司第一个报名参加,对了,希望大家都能选我老蔡当个副主席什么的,主席肯定得请市里的领导来担任,大家说是不是啊?”蔡旭舟煽情地向众人说道。
第六百五十四章
产业公地
  秦海发起金塘化工联盟的事情,当然不是单纯地为了做好事。他倒并不拒绝为金塘市的这些同行们做一些事情,但要说事无巨细都替别人考虑周全,他可没有这么多的闲情。
  他希望金塘的化工企业能够联合起来走向国际市场,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既然大秦集团已经把金塘当成搞化工高分子材料的基地,那么金塘就不能只有大秦集团一枝独秀,而是应当有众多的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一个有利于产业持续发展的环境,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说,就是要形成一片“产业公地”。
  一家企业要发展,除了自身的资源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所在地的各种公共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协作关系、供应链、人才、公共知识等等。
  纵观全球,无论是早期的伯明翰、芝加哥,还是现代的硅谷、珠三角、长三角,都表现出很强的产业集聚的特征。同一类的企业在这些地区建立,成功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建在其他的地区。
  例如在后世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带,出现过许多灯具、厨具、鞋类等专业县或者专业镇,在这些地方,往往一条街上全都是销售相关配件、提供各种服务的厂商,形成了完整的协作链条。此外,还有各种专业人员云集于此,一个投资者如果想进入这个产业,只要随便贴一张招聘启事,就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招满从总经理到一线操作工的所有人才。
  这样一种由众多企业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产业环境,不属任何一家企业私有,因此可以被称为“产业公地”。产业公地不是真实的土地,但却是产业茁壮成长的重要基础。
  美国曾经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制造业开始向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等地转移,到新世纪初,许多产业已经严重衰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口号,动静不小,但收效缓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适合于制造业成长的“产业公地”已经衰退了,缺乏发展制造业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提出重振制造业,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秦海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产业组织方面的理论,说不了什么大道理,但他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认识到了产业公地的意义。他希望金塘能够成为整个国家化工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形成一块有助于化工材料产业发展的公地。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大秦集团是不够的,需要有众多其他的企业共同努力。
  出于这样的考虑,秦海对金塘的其他化工企业一直都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也交代化工材料集团的负责人宁默、夏扬杰等重视对同行的扶持。前两年秦海组织材料学院的专家帮助这些企业改进技术,既有以此换取他们支持环保的目的,也有推动这些同行发展,进而促进整个金塘化工产业充分发育的动机。
  如今,金塘的化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小有名气。秦海审时度势,提出了抱团到海外发展的目标。他相信,一旦这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必然会带进各种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及国际竞争的经验,同时也能够在国外营造出一张覆盖完全的关系网,所有这些,都是大秦集团所需要的。从眼前来看,似乎是大秦集团牵头带大家一起出海,但从长远来看,大家在潮流中的搏击会为大秦集团带回来数不尽的回报。
  这些想法,秦海自然不便多说,既然大家认为他是带着无私的想法在帮助大家,那他就默认好了。就算他现在说自己是为了得到其他人的帮助,恐怕别人也不会相信。毕竟能够对大秦集团产生积极影响的,并不是孤立的一两家企业,而是数十家、上百家企业共同营造出来的氛围。
  “这件事情,我想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向大家提出来,是因为咱们国家已经走到了这样一个节点上。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刚刚成立,咱们国家也正在和相关各国谈判,争取早日加入世贸。一旦中国加入了世贸,整个外贸环境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那时候咱们要开拓国际市场,遭遇的掣肘就会比现在少得多。大家这个时候不抓紧时间试水,到时候恐怕就来不及了。”秦海向众人说道。
  “秦总真是做大事业的人,视野就是比咱们这些土包子要开阔得多啊。”
  “是啊是啊,咱们都是些井底之蛙,光知道在国内刨食,怎么就没想到要去国外发展呢?”
  “你别说,我还真想过去国外的事情,可是人生地不熟的,咱们又是小企业,出去了谁能认识咱啊?秦总提出来大家抱团出海,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英明了。”
  “……”
  企业老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话里话外都是对秦海方案的认同。一个口头的选举也已经开始了,刘书达、蔡旭舟等人都成为老板们提名的联盟负责人,当然,最终的结果还需要通过正式投票才能产生。
  “秦总,我们回去以后会认真讨论您的建议,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到时候您可得再给我们一些指点啊。”刘书达虽然没有走马上任,却已经在以联盟负责人的心态思考问题了。
  “没问题,我会帮你们找一些有经验的外贸人员来帮助你们的。”秦海许诺道。
  企业老板们围着秦海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才三三两两地离开了。秦海转回头来,却发现冀明初、王鸿生和宁中英正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子旁,笑呵呵地聊着什么,一边聊,一边还不时地用眼睛瞟着他这个方向,像是看什么热闹一般。在他们旁边,还坐着秦海的父亲秦明华,不过他的神情就没那么自然了,显得很有些拘谨的样子。
  “冀老,王主任,宁厂长,你们这是在聊什么呢?”秦海凑上前去,恭敬地问道。随着秦海的事业越做越大,在他面前能够颐指气使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这三位,则是硕果仅存的能够时不时教训教训他的人。
  “我们正在谈论你呢。”冀明初笑着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