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416

  秦海接着说道:“东道沟村的问题,就是各家厂子的规模都太小,根本无法达到规模生产的要求。鲁老板搞了这么多钢铁,应当知道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赚的钱也越多。为什么大家不能联合起来,把十几家企业的小设备换成一套大设备,这样不就解决了规模不足的问题吗?”
  “说得容易,大家心不齐啊,有想长期干的,也有想捞一票就走的,怎么联合?”鲁大双嘟哝道。
  “现在呢?”秦海问道。
  鲁大双苦笑一声:“现在都趴下了,大家都差不多。”
  “我是说,如果现在让大家联合起来,把这十几家厂子合起来,大家干不干?”秦海问道。
  鲁大双摇了摇头,道:“如果早些时候大家有这样的想法,没准还真能合起来,一家出点钱,把设备换了,一年半载也就赚回来了。可现在晚了,大家的钱都折进去了。你看我这满院子的材料没有,能值二三百万,可是有什么用呢?检查站那边还扣着我上百万的货,他们说不会没收,可谁知道呢?没有钱,怎么更新设备?”
  “如果我能给你们找来贷款呢?”秦海继续抛着自己的方案。
  鲁大双看了看秦海,沉默了片刻,说道:“现在谁敢把钱贷给我们?换一套设备可不便宜,过去有人打听过,换成50吨的炉子,全套下来差不多要四五千万,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情。”
  李林广在一旁搭话道:“不一定需要四五千万吧,其实你们可以考虑采用二手设备,有些大钢厂现在正在淘汰50吨的转炉,换成100吨甚至300吨的转炉。据我了解,一套二手的50吨转炉,大概两千万就能够下来,再加上连铸、连轧设备,一千万左右也差不多了,加起来就是三千万的样子,你们十几家厂子凑一凑,应当能够凑出来的。”
  “可是我们村现在别说三千万,连三十万都凑不出来了。各家的设备加上原料,倒是值点钱,可是卖给谁去呢?”鲁大双说道。
  秦海淡淡地说道:“如果我要呢?”
  “你?”鲁大双一愣,“宗老板,你是什么意思?”
  秦海道:“我想和鲁老板以及东道沟村的其他各位老板做笔生意,我替你们找3000万的贷款,帮你们联系一套二手的炼钢、连铸和连轧设备,你们用手头的材料做抵押。设备到位后,李教授可以指导你们炼出合格的钢材。你们用钢材销售的收入,偿还我的贷款,你们看如何?”
  “什么条件呢?”鲁大双冷静地问道。秦海提出的方案,简直就是从天下掉馅饼这样的好事,以鲁大双多年的商场经验,是断然不会相信这种平白无故而来的好处的。他本能地感到,秦海的好意背后肯定伴随着阴谋,至少是要从他们身上捞回更多的好处才行。
  “我的条件就是我们之间需要签订一个战略合作协议,你们承诺在未来五年内与我的企业形成战略同盟关系,在矿石采购、钢材销售以及定价方面,服从我的安排。”秦海说道。
  “宗老板的企业是做什么的,你不是辛老板的手下吗?”鲁大双诧异地问道。
  秦海道:“鲁老板勿怪,上次来我没有说清楚,其实我和辛老板并不是一家的,他是搞房地产的,我是搞钢铁的。”
  “原来是这样。”鲁大双点了点头,“宗老板应当是做大买卖的吧?一年恐怕得有一两百万吨的产量吧?”
  秦海笑道:“一两百万吨,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我手上有几家钢铁公司,去年的总产量是5000万吨。”
  “5000万吨!”鲁大双下意识地站起身来,死死地盯着秦海,心里还存着几分怀疑。他自己就是做钢铁生意的,好的年景,一年能够做到几万吨的业务,就非常满意了。5000万吨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作为一个坐拥5000万吨钢铁产能的大老板,却坐在自己面前聊着小钢铁的事情,这让他如何敢相信。
  “我正式地自我介绍一下。我不姓宗,我的本名叫秦海,是安河省大秦工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顺便也向鲁老板道个歉,这次中央工作组查扣杏川的小钢铁,就是我带队的。”秦海坦率地说道。
  “你就是……秦海?啊不不不,是秦董事长。”鲁大双目瞪口呆,秦海的大名他当然是听说过的,毕竟是同行。钢材市场上谁不知道大秦钢铁的名头,秦海说自己有5000万吨的产量,在鲁大双看来,没准都是有所隐瞒的,即使他自称能够生产1亿吨,鲁大双也绝不会觉得奇怪。
  “是的,我就是秦海。”秦海说道,要整合小钢铁,没有一定的号召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大秦集团是一块金字招牌,足以让这些小钢厂俯首帖耳地服从。他也并不忌讳承认查扣钢材这件事是出自于他的手笔,这是一种力量的展示,能够让鲁大双这样的小企业主不敢挑战他的权威。
  “秦董事长,这我就不明白了。”鲁大双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之后,开始平静下来,他问道:“你是这么大的大老板,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管我们杏川这点小事?你刚才说愿意给我们提供贷款,可是我们能给你什么呢?”
  秦海道:“这事说起来就话长了。首先一个原因,治理小钢铁这件事情,并不是我主动要做的,而是中央首长点了我的名,让我来做这件事,你说我能推辞吗?”
  “首长也是看中了秦董事长的才干,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做。”鲁大双恭维道。
  “我有什么才干。”秦海谦虚了一名,然后继续说道:“首长把这件事交给我,我自然要想办法做好。有些手段显得过激了一点,也给鲁老板带来了麻烦,还请鲁老板原谅。”
  鲁大双自嘲地笑了笑,说道:“这是我们自己造的孽,不能怪秦董事长。”
  要说鲁大双不恨秦海,那是不可能的。但事到如今,恨又有什么用呢?人家秦海愿意跑来和他商谈,就是给他面子了。如果秦海根本就不出面,只是卡着交通要道,他鲁大双过不了几天就要带着全家去要饭了。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手,鲁大双觉得自己连仇恨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是逆来顺受。
  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鲁大双开始重视秦海先前提出的方案了。在他不知道秦海的真实身份之前,他一方面觉得这个方案是异想天开,另一方面则担心其中有诈,因此兴趣并不很大。但现在知道了秦海的身份,这个方案的含义就完全不同了。鲁大双可以相信,秦海对于这个方案是认真的,人家是每分钟都能够赚到多少万的巨富,哪会闲得无聊来跟他开这样的玩笑。
  如果秦海的方案是真实而且有保障的,那么就意味着他和东道沟村的其他小业主们都有了从泥潭里爬出来的可能性。秦海是能够拿得出改造设备的必要资金的,如果他愿意,随时都可以让检查站把查扣的钢材还给他们,用于冶炼合格的钢材。这样一来,他们手上积压的废钢和地条钢就有了去处,而且能够换来足够的利润。
  想到这里,鲁大双忍不住有些兴奋起来,他问道:“秦董事长,你刚才说首长的指派只是一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呢?”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大秦集团需要你们的配合,所以我要用战略同盟这个条件作为帮助你们起死回生的前提。”秦海直言不讳地说道。
  鲁大双道:“你们这么大的企业,要我们配合什么?秦董事长,你不会是在安慰我吧?”
  秦海笑道:“当然不是。如果仅仅是你同鑫钢厂这么一家企业,我们大秦集团的确不需要你的配合,说不好听点,你的能力不够。但你知道吗,全国有数千家小钢铁厂,总产能也达到了几千万吨,这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你们的钢铁产品质量低下,全靠打价格战来赢得市场,这样也就使得整个市场陷入了混乱,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希望通过整治小钢铁,能够让你们这些小钢铁厂回到规范经营的路上,这样对于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原来如此。”鲁大双听明白了,人家是嫌自己搞乱了市场秩序,所以要出头来管一管小钢铁的乱象,以便为自己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海管小钢铁算是公私兼顾,这就好理解了。
  “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呢?”鲁大双认真地问道,他已经打好了算盘,如果秦海开出来的条件不是那么苛刻的,那他就准备向秦海投诚了。
第七百四十三章
优惠的条件
  秦海的方案非常优惠,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让鲁大双难以接受的条款。
  首先,秦海愿意出面为鲁大双等人筹措3000万元的贷款,用于采购一套包括冶炼、连铸、连轧的成套设备,有了这样的设备,鲁大双他们就可以冶炼出合格的钢材,从而摆脱一味生产地条钢的状态。同样的建议,在一个月以前秦海曾经向他们提出过,但没有人响应,如今,面对着国家治理小钢铁的坚定决心,鲁大双以及他的同行们就不得不考虑选择这条出路了。
  秦海承诺,各家小钢厂现有的设备可以由他出钱收购。当然,由于这些设备都是国家强令要求淘汰的落后设备,所以收购价是要打一个折扣的。对于鲁大双等人而言,即使是这样一个打了折扣的价格,也是极具吸引力的。在此前,他们在考虑升级设备时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原有的设备无法处置,现在有人愿意出钱购买,他们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这种作法,就是在耐用消费品行业中常见的“以旧换新”策略。一些消费者家庭中的家电、手机、汽车等使用寿命可以高达20年以上,但这些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却是非常快的。为了促使消费者淘汰旧货,扩大新品的销售量,许多厂商都会推出以旧换新策略,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买入消费者家中的旧家电,使其没有处理旧货的负担。
  对小钢厂的设备进行以旧换新,目的不在于推销新设备,而在于促进不符合当前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旧设备尽快退出市场。这部分资金来自于国家的环保投入,相比在污染发生之后花费重金去进行清理,这种通过淘汰高污染设备以减少污染发生的方法堪称是釜底抽薪,是一种治本的方法。
  秦海为小钢厂提供这些帮助,并不是没有条件的。他的条件就是所有接受上述帮助的企业必须与大秦集团签订一份战略同盟协议,协议中规定这些企业将服从大秦集团的管理,在原料采购、产品定价等方面与大秦集团保持一致。
  全国的小钢铁企业有数千家之多,在原先,这些企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无法与大钢厂竞争,只能占领低端钢铁市场,对大钢厂的竞争威胁并不大。如果按照秦海的方案进行改造,这些小钢铁企业将会合并成几百家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中小型钢厂,成为大钢厂的强劲对手。如果不对这些中小型钢厂进行约束,它们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最终使整个钢铁产业都为之所累。
  还有一点原因,是秦海没有向鲁大双说明的。他知道,未来10年内将是中国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的时期,钢材需求量会在当前的基础上再翻上一番多。中国是一个铁矿资源短缺的国家,钢铁产量要进一步扩大,必然需要依靠进口铁矿石来提供支持。在真实的历史上,国外的铁矿石巨头看准这一情况,不断提高铁矿石价格,迫使中国接受。由于国内各家钢铁企业各自为战,不能形成一个同盟与国际铁矿石巨头进行谈判,结果被对方各个击破,最终蒙受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秦海此次治理小钢铁,便带有整合整个产业的动机。大秦集团的产能,加上所有小钢铁企业的产能,足以占据中国钢铁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小钢铁企业能够与大秦集团共进退,秦海就拥有了与国际铁矿石巨头谈判的资本。铁矿石价格每下降1美元,大秦集团采购原料的支出就能够节省数千万美元,这笔账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能够知道现在的付出完全是物有所值的。
  战略同盟这种事情,本身是不够稳固的。在利益面前,同盟关系将会显得非常脆弱。如果秦海凭空要求各家小企业与自己结盟,临到需要这些小企业承担风险的时候,他们就有可能会反悔退缩了。秦海这一次在杏川县大开杀戒,把各家小钢厂逼到破产的边缘,是给大家一个警告,他要让这些小老板们知道,他是有足够强的能量的,如果未来哪家企业敢在关键时候掉链子,那就要准备承受来自于秦海的风暴。
  古话说不打不成交,衙门里办事,更有先打一顿“杀威棒”的说法,其实都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合作,事先让对方了解到自己的实力,以及可能遭受的惩罚。秦海前一段所做的一切,就是对鲁大双等小老板的杀威棒,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至少眼前这个鲁大双是已经变得非常温顺了。
  秦海把相应的条款向鲁大双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鲁大双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道:“秦董事长的这些条件,其实都是为我们着想的,我们哪有不接受的道理。不过,这件事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还得找其他厂长一块商量一下才行。”
  “那就麻烦鲁老板召集一下吧。”秦海说道。
  鲁大双找齐了东道沟村其他小钢铁厂的老板,向他们介绍了秦海的真实身份,以及秦海提出的合作方案。乍一听到这个情况,所有小老板们的反应与鲁大双一样,都是充满了震惊。当然,也有人因为钢材被查扣的事情,而对秦海心存嫌隙。
  “既然秦董事长是想跟我们合作,那为什么要兜这么大一个圈子?我的几车钢材都被你们给扣了,这是什么意思?其实你早说有这个打算,我们也不用这样担惊受怕了。”
  说话的是另外一家钢厂的厂长鲁全林,上次纠集村民冲击检查站,就是他带的头。由于带头闯进了警戒区,他还被检查站的士兵们抓扣起来,戴上了手铐。想到当时的惊恐和屈辱,他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的感觉。
  秦海闻听此言,微微一笑,说道:“鲁老板这话说岔了,不是因为我想和你们合作,所以才查扣你们的钢材;而是我不想看着你们因为被查扣了钢材而破产,所以才到这里来给你们提出一个合作的方案。鲁老板前些天受了点委屈,不过这事恐怕也不好怪到我的头上,组织村民游行闹事,试图用群体事件的方法来迫使政府让步,这已经涉嫌违法了。工作组并没有为难你,只是短暂地约束了一下,随便就请你离开了,鲁老板应当知道好歹才是。”
  鲁全林气乎乎地说道:“秦董事长,我知道你是大老板,而且还有中央领导给你做后台,可是你做的事情,也未免欺人太甚了。我鲁全林也是要脸的人,我不会被人家打了脸还去赔什么笑脸。”
  “是吗?”秦海依然带着笑容,他看了看其他的小老板,问道:“还有哪位和鲁全林老板是同样想法的?如果觉得接受这些条件是吃了亏,我绝不勉强。”
  “我……”有一位和鲁全林关系不错的小老板身形动了一下,似乎想说点什么。
  “你什么你,你傻呀!”旁边的同伴一把拽住了他。
  “干什么?”那小老板不满地对同伴问道。
  同伴瞪了他一眼,把嘴贴到他的耳边,低声说道:“鲁全林犯轴找死,你还打算陪他一起死是不是?你想想看,现在我们除了照秦董事长说的方案去做,还有什么别的出路?”
  “可是他做事忒不地道了。”小老板道。
  同伴冷笑道:“你就拉倒吧,咱们这一屋子人,谁做事地道了?你特喵炼的那是什么钢材,你自家盖房子敢用吗?像咱们这帮人,人家没往死里整,还给咱们找了出路,你就念人家一辈子的好吧。真碰上一个同样有本事却不顾我们死活的,你不也得忍着?”
  一屋子人的想法都差不多少,目睹过整个治理行动,大家对于秦海有着一种不同的认识。其他人或许会认为秦海只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脑子灵活一点、人脉丰富一点,仅此而已。而这些小老板们却知道,这家伙是一个天煞孤星,自己的小身子板,还是别和他较劲为好。
  看着再没有人出头,秦海把脸转向鲁全林,冷冷地说道:“鲁老板,你现在还可以选择。如果愿意和大家一起,集资合建一家达到规模要求的钢厂,共同脱困,那就留下来,大家商量一个运营的机制。如果你觉得在这件事情里你吃亏了,不屑于与我秦海为伍,那你就请便吧。”
  “我……”鲁全林迟疑了一下,他心里已经有些后悔了,但与生俱来的犟脾气压倒了他的理性,他一跺脚,说道:“我才不给你当哈巴狗呢!”
  说罢,他站起身,大踏步地走出了会场。其他人看着他的背影,都默然无语。鲁全林这句话也算是开了地图炮,把所有愿意与秦海合作的人都说成了哈巴狗。大家嘴上无法接受这个说法,但心里却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感觉:以秦海的身家,愿意给他当哈巴狗的人多了去了,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的。在这种时候死要面子,最终必然会后悔。
第七百四十四章
高温超导线圈
  大棒加胡萝卜永远都是最佳的组合,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杏川县的大多数小钢厂都接受了秦海提出的方案。他们根据远近亲疏进行自由组合,平均十几家企业合成一家,以原有的设备、积压的原材料等为抵押,向秦海申请了更新设备的贷款,购入二手设备,建立起了一批具有一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家经贸委规定生产规模的新型钢厂。
  在钢材遭到工作组查扣的那段时间里,不少小老板都因为资金不足而借下了高利贷,这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秦海借郭秋实之手,在杏川县开展了一次打击高利贷的专项行动,打掉了几个专门以高利贷牟利的团伙,帮小老板们摆脱了高利贷的梦魇。这个举动又让他在小老板中间赢得了众多的赞誉。
  李林广带来了一批学生,为杏川的新钢厂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这些钢厂迅速走上正轨。新钢厂的能耗和原材料使用效率远远高于此前那些小作坊,由于产品质量可靠,钢材成品的价格又比此前的地条钢要高出许多,因此利润率远远地高于原来的水平。当前国内钢材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些新钢厂的产品不愁销路,其效益几乎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这样一来,小老板们心中最后的那点芥蒂也荡然无存了,大家都把秦海当成了自己的救星。
  当然,如鲁全林那样认准了一个死理,坚决不与秦海合作的人,也是有的。对于这些人,秦海也就懒得去关心了,任其自生自灭。鲁全林原本还打算趁着县里的新钢厂陆续投产之届,继续搞点地条钢,鱼目混珠地运出去卖钱。谁料想,杏川县那些新建立的钢铁厂联合成立了一个行业协会,专门对运出杏川县的钢材进行检查,不达标准不许出境。秦海的工作组虽然撤走了,但鲁全林以及其他一些残余的地条钢企业依然无法经营下去,最终难免走上了破产的道路。
  杏川县小钢铁改造的成功经验迅速得到了推广,全国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查扣地条钢的运动。
  不管那些地条钢生产企业藏得多么严实,他们的产品最终都是要上路运输的。经贸委会同公安、武警等部门在地条钢泛滥的地区建立了一批检查点,专门检查过往运输的钢材,掐断了地条钢外运的通道。这一手既简单又有效,很快就让各地的地条钢生产企业都陷入了绝境。
  随后,由大秦集团牵头成立的钢铁企业升级改造基金会就开始介入,依靠大秦集团雄厚的财力,基金会促成了数以千计的地条钢企业实现合并,开展技术升级,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以大秦集团为核心的钢铁产业联盟也逐渐成形,一开始加入联盟的只有那些接受了大秦集团资助的小型钢铁企业。随着“钢盟”的声势越来越大,一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也选择了加盟其中,以求获得同盟的庇护。冶金专家李林广被钢盟聘为荣誉主席,宋洪轩则担任了钢盟的理事长,负责具体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