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4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416

  杨新宇在几年前就已经离开了在机械委的领导岗位,只担任了一个行业协会的会长。这一次材料产业促进中心成立,他主动请缨,担任中心的主任,也有发挥一些余热的想法。至于李林广,这些年在材料学界以及产业界都颇有影响力,这一回担任中心的首席科学家,也算是众望所归。
  “小秦,你很了不起啊,今天这么多部委、企业、高校都派人来参加庆典,我看一多半都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吧?”
  秦海一行刚走进屋子坐下,冀明初便笑呵呵地发话了。他是老将军,说话也不用照顾别人的情绪,换成其他人,这样说话至少得让杨新宇和李林广这两位正主感到不悦了。
  “冀老这是给我拉仇恨呢,中心的主任是杨主任,首席科学家是李教授,大家怎么可能是冲着我的面子来的呢?”秦海做出一个伸手擦汗的动作,假装尴尬地说道。
  话归这样说,秦海心里明白,冀明初的判断是对的,这个中心毕竟只是信息产业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类似于这种级别的单位,在京城多达数千个,没有哪个单位的庆典能够有这么多人来捧场,说到底,还是他秦海的号召力足够大。
  秦海在材料促进中心只挂了一个理事的头衔,但大家都知道,他在中心的话语权是最大的,甚至可以说这个中心就是为他而成立的,杨新宇和李林广不过都是为他守摊子的人而已。
  大秦集团发展至今,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几千亿,在几乎所有的材料领域里都有所涉足,尤其是在钢铁、化工这两个最大的领域里,可谓是举足轻重。仅仅是有钱,还不足以达到号令天下的程度,最重要的是大秦集团在材料科研方面无人匹敌的霸主地位。
  有人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材料专家,四分之一在安河材料学院,四分之一曾在安河材料学院工作过,还有四分之一或多或少地得到过大秦集团的资助。真正与大秦集团没有任何一点瓜葛的,恐怕连四分之一都找不出来,而且往往都是偏向于某些冷门领域的。
  材料是工业的基础,也是整个工业体系中最讲究积累的部分。这些年来,秦海带领大秦集团专注于材料领域,成就辉煌。但他知道,仅仅依靠一个企业,是不可能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材料产业的,产业的发展需要无数的企业携手完成。在多年的实践中,他也亲身感受到了各种无序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力促成立这样一个协调机构。
  秦海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从中央部委到基层企业许多有识之士的赞同,尤其是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老领导以及大牌专家教授等等,在各种会议上不断地作出响应,最后才有了这个材料产业促进中心的成立。冀明初说大家都是冲着他秦海的面子,这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杨新宇对此也是大为认同的,他笑着附和冀明初的话道:“冀老说得对,我们这个中心能够成立,主要是因为小秦的功劳,我和李教授,也都是冲着你才接了这副担子的。”
  “杨主任这样说,就是把我架在火上烤了,小秦我真是汗颜啊。你们各位都是我的前辈,我只是一个小字辈而已,我有何德何能,敢让各位如此帮我。”秦海笑着向众人逐一作揖致谢。
  说笑过后,王鸿生轻咳一声,说道:“小秦,现在中心已经成立了,你是中心的发起人,趁这个工夫,给我们讲讲你下一步的设想吧。”
  “我正有此意。”秦海正色道。
  “那好,我们就一起听听,帮你把把关。”冀明初不客气地说道,然后在沙发上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做出了准备听秦海讲长篇大论的样子。
  秦海道:
  “有关成立材料产业促进中心的目的,我们在此前的各种报告上也都有所阐述,这些报告杨主任、李教授都参与了起草,冀老和王主任都曾经帮我们指出过问题,我就不再赘述了。
  我国的材料产业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一条快车道。材料科研体系相对比较完备,人才积累充分,科研成果倍出。材料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庞大体系。材料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也有良好的基础,能够支撑起未来材料产业更快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端材料领域还有若干空白,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中端材料结构不够合理,部分材料产能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而低端材料方面产能过剩,大量落后设备亟待淘汰。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材料产业需要升级换代。”
  “说得不错。”杨新宇点头赞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咱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所以各行各业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增加供给,形成了大量的落后产能,而中高端的科研和积累都有所欠缺。现在供给的问题得到缓解,该到调整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时候了。”
  秦海道:“杨主任说的这种情况,我在两年前参与治理小钢铁行动的时候,感触就特别深。那些被经贸委严令要求取缔的小钢铁,恰恰就是十几年前被我们大力扶持的项目。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这种小钢铁都是各地的宝贝呢。”
  “没错,当年还有一个毛头小子跑到工学院去,拿了一壶三无产品的白酒,骗我去给他的小钢铁厂当技术指导……”李林广笑呵呵地接了一句。
  “呃……”秦海挠着头皮,无语了。李林广说的毛头小子,可不正是他秦海吗?他们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建立起合作关系的,屈指一算,也快20年时间了。
  冀明初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这样做,有当时的原因,不能因为我们今天经济条件好了、技术水平提高了,就否定当年的权宜之计。就像我们今天讲部队的机械化、信息化,并不是要否认当年的小米加步枪,这都是条件所限嘛。”
  “冀老说得对,当年那样做,是有必要的。不过现在时过境迁了,该升级换代,也绝不能手软。小秦,你接着说你的想法吧。”王鸿生道。
  “好的。”秦海点点头,继续说道:“正如我们刚才说过的,我们以往形成的材料产业格局,是在物资短缺、生产能力低下的条件下所采取的权宜之计。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强的工业基础,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就应当有更多的远见,要未雨绸缪,瞄准今后20年甚至50年的工业发展趋势,选择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后人再为我们今天的偏误而付出代价。”
  “这个提法好。”王鸿生道,“过去我们穷,只能缝缝补补凑和应付。现在稍微有点钱了,就该好好规划规划,不能再搞那种短期行为了。”
  “因此,我认为我们材料产业促进中心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制订一份面向2050年的材料产业发展纲要,作为全国材料科研和材料工业发展的蓝图,今后在国家的产业政策制订、科研导向、行业规范等方面,都要以此为蓝本。”秦海慷慨激昂地说道。
第七百七十章
中国材料VS外国材料
  作为一名拥有超前视角的人,秦海早在20年前就有过制订一份长远发展规划的念头,只是那时候他人微言轻,说这种话只能惹人嘲笑。此外,他还知道任何规划都是由人来制订,而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就使得国家的许多规划会被大型的利益集团所绑架,偏离客观的路径。
  中国从50年代初开始模仿苏联体制编制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到新世纪初,已经编制了12期。除全国的经济发展计划之外,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也都有自己的五年规划甚至10年、20年期的中长期规划。在所有这些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都涉及到复杂的利益权衡。各个利益主体就像是幼儿园里等着分糖的小朋友,谁没分到糖,都要大哭大闹。国家能够做的,充其量是在保证人人都有糖吃的情况下,给某些孩子稍微多分几块。
  这种情况其实也并非中国独有,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制订产业政策的时候,也同样要受到各种所谓“院外游说团体”的左右,一些游说团体甚至能够让整个国家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大发国难财。
  前一世的秦海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却无法改变这种情况。所以当他有幸能够获得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时,他便把自己的目标定为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材料帝国,以便成为具有话语权的利益集团之一。
  20年时间过去了,今天的秦海已经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向一干有权力影响国家决策的人讲述自己的理念,他也有足够的实力能够让这种理念得以实施。
  “……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碳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气凝胶,这是无机材料领域最具前景的几个方向,目前我们在实验室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不到五年,有些领域甚至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但在具体应用方面,还落后不少。以高性能碳纤维来说,我们目前只能做到拉伸强度2.7GPa,拉伸模量200GPa,而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能够做到拉伸强度4GPa以上,拉伸模量500GPa以上。
  我们进行过测算,要突破技术障碍,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需要在无机材料领域,未来10年内需要投入不少于400亿的科研费用,材料装备投资不少于5000亿元,由此可以产生的经济价值在20万亿元以上。”
  秦海掰着手指头,逐个地点评着各项材料的现状、国际水平,讲述自己对于发展这些材料产业的设想。冀明初、王鸿生等人此前并没有深入接触过这些情况,听得如醉如痴。杨新宇、李林广算是有些了解的,也同样听得非常认真。
  “我明白了。”
  等秦海滔滔不绝地说完,冀明初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
  “从前小秦也曾经跟我讲过,材料是一门大学问。要说起来,我和小秦的交情,也是因为材料而起,是因为我们海军的98号钢材研究,当时是小秦和李教授,还有陈教授一起帮忙的。不过,像这样系统性地了解材料科学的门类,以及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我还是第一次,的确是大开眼界啊。
  这样大的一个体系,的确是需要有一个全盘规划,否则大家都是追那些投资少、挣钱快的,没有人做长线的研究,那我们就会永远落在外国人的后面,只能拣些汤汤水水的,吃不到肥肉了。”
  “我觉得小秦这些话,应该去给发改委的同志们再讲一遍,产业政策的事情,还是发改委说话管用。”王鸿生说道,他是老计委副主任出身,当然事事都先想到发改委了。
  秦海道:“我说的这些,只是一家之言。当然,这些一家之言也是事先征求过我们安河材料学院很多专家意见的,包括李教授也在其中。现在产业促进中心已经成立了,我觉得中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编制中国材料产业20年发展规划,综合更多方面的意见,把我这一家之言丰富、完善起来。”
  “没问题,这件事我来牵头。”杨新宇当仁不让地说道。
  “我就负责做一个材料科研的20年规划吧,作为产业规划的补充。”李林广也自告奋勇地说道。
  “那我们呢?”冀明初看了看王鸿生,笑着问道,“我们两个老家伙,是不是也该干点事情啊?”
  秦海道:“冀老的事情可不少,现在地方科研和军工科研还是两张皮,相互融合不足。西方国家都是民用工业参与军事工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这件事,可能得需要冀老为我们推进一下。”
  “这个不成问题。”冀明初道,“军工那边也有这样的愿望,希望能够引入地方的力量来促进军工发展。现在世界军事现代化的水平很高,光靠军工系统的力量已经不够了。”
  “这可太好了。”秦海道,接着,他又转头对王鸿生说道:“产业协调的事情,就要请王主任帮忙了。王主任在计委这么多年,各行业、各地方都认王主任的面子,涉及到要规范竞争,促进分工的事情,非王主任莫属。”
  “这么说,你还觉得我这个老头子有点作用?”王鸿生装出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说道。
  “王主任这是批评我呢,小秦知错了……”秦海赶紧认错。他知道王鸿生为什么对他不满,在此前搞电动汽车的时候,王鸿生曾经提出可以帮秦海去协调一下各方关系,却被秦海拒绝了,老爷子因此而有些失落了。当然,王鸿生也承认,秦海用自己的力量打破几大汽车集团的封杀,效果要比直接走高层路线更好,所以他表面上生气,心里并没有什么怨言。
  “他是一个要强的人,一向都不喜欢求人。”冀明初替秦海开脱道,“不过这样也好,现在咱们搞的是市场经济嘛,凡事能够用市场规则解决的,就不要轻易地用行政手段,否则败坏了风气,后患无穷啊。”
  正事说完,大家开始聊起了一些小的话题,李林广道:“小秦,我今天早上收到一个学生转给我的电子邮件,里面有一段视频,看了让我很不舒服,你有没有兴趣看一看?”
  “什么视频,不会是什么重口味的东西吧?”秦海邪恶地笑着问道。
  “胡说八道!”李林广斥了一句,他一向是个平易近人的小老头,和年轻学生关系不错,有些年轻人里的“梗”他也能够听得懂,自然知道秦海是什么意思。不过,秦海把这种玩笑开到他头上,的确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那我就放心了,您那个邮件在哪,我们一起看看吧。”秦海笑道。
  会议室就有可以上网的电脑,李林广登录上自己的邮箱,下载了一段视频,用投影机投射到了幕布上。
  “中国材料VS外国材料……”
  视频的标题一出现,众人就都沉默下来了,这可是一个大话题,也难怪李林广会在这个场合提起了。
  视频开始,画面上出现了一个30岁出头的男子,看上去有几分精干的样子,他手里拿着两根灰白色的管子,对着摄像头说道: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比较的,是中国生产的PVC管材和外国进口的PVC管材的区别。表面上看,这两根管材没有什么不同,敲一下,声音也几乎一样。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就可以看到中国管材的质量和外国管材相比,有多大的差距……”
  接下来,他开始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先是用锯子锯开,让大家比较断口的颜色以及锯屑的颗粒;然后,他又用锤子敲击、用锉刀摩擦,并且不断地给予评说。林林总总一大堆,最终的结论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中国管材比进口管材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和进口材料相比,中国材料简直就是一块渣。
  正如李林广说的那样,屋子里的人看过这段视频,都被恶心着了。视频里那位男子在讲到中国材料的时候,极尽各种嘲讽,什么“天朝大国”啊,什么“山寨之邦”啊,把中国企业说得一文不值。而在介绍进口材料的时候,则动不动就是“人家最讲究某某某某”,“人家根本就不屑于如何如何”,那口吻简直就是在夸自己的亲爹一般。
  “什么玩艺!”冀明初重重地哼了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愤怒。
  “呵呵,现在这种腔调很流行啊。”秦海冷笑道。
  杨新宇点点头,道:“的确,我也收到过这种东西。有人制作了一个视频,比较的是中国的轴承和德国的轴承。中国轴承用手推一下,转两圈就停了;德国轴承能够转二三十圈,没有一点障碍。”
  “实际是这样吗?”冀明初问道。
  杨新宇苦笑道:“中国产品和国际先进产品的差距肯定是有的,但哪至于有这么大。我专门找懂行的人看过,他们说视频里对比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类型的轴承,说到底,就是哗众取宠罢了。”
  “那么,杨主任,这件事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秦海看着杨新宇,认真地问道。
第七百七十一章
民不举官不究
  “处理?”杨新宇面露苦笑,“这种事怎么能处理呢,人家又没说是哪家的产品,也谈不上侵犯名誉,我们能怎么处理呢?”
  王鸿生也说道:“是啊,现在讲究依法行政,民不举官不究,人家只是制作一个视频,我们又能奈何得了他什么呢?”
  秦海转头对冀明初问道:“冀老,您怎么看?”
  冀明初面露杀机,说道:“战争年代里,如果有人说这种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抓住了直接枪毙,连审都不用审。”
  “有这么严重吗?”秦海问道。
  冀明初道:“这是当然,打仗靠的是勇气,如果事先连勇气都没有了,这仗还怎么打?过去我们总说,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所谓战略上藐视,就是要有胜利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像刚才李教授放的这个视频,相当于见到国外厂商,自己就先跪下投降了,那还怎么搞竞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