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16

  “杨主任,秦海是我的学生,嗯嗯,当然不是在总院带的学生,而是在做项目的时候指导过的学生。不过,秦海的技术水平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工作态度也非常认真可靠。他认为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应当是有合理的解决方案。他刚才说的伞齿轮粉末冶金的问题,我认为他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中间出现什么障碍,我会全力协助解决。”陈贺千在电话里向杨新宇打了包票。
  以陈贺千和秦海之间唯一一次打交道的经历来说,陈贺千即使说秦海是他的老师,也并不为过。不过,他明白,如果自己这样说,非但不能让杨新宇相信,而且会害了秦海。他说秦海是自己的学生,在世人眼中,已经是给了秦海非常高的评价了。陈贺千的学生,在冶金领域里可以算是免检的人才了吧。
  “陈教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对了,我们还有其他一些任务,也涉及到很多金属材料方面的障碍,到时候我们能不能请您一并帮助解决了呢?”杨新宇得寸进尺,对陈贺千问道。
  “为生产部门提供支持,这是我们科研部门的职责。不过,我们现在承担的科研任务也非常多,其中有一些还是涉及到重大国防专项的。杨主任过去是在机械部的,对于这个情况应当也比较了解吧?这样吧,如果你们那边有什么难题,可以拿过来,我们争取抽出时间和精力替你们研究一下,杨主任以为如何?”陈贺千用委婉的口气说道。
  你妹啊!杨新宇心中暗骂。一个小年轻求你办事,你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把胸脯拍得山响,说自己会“全力协助”。到我张嘴的时候,你就说什么重大专项,还什么“争取”抽出时间,这不是摆明了欺负人吗?我好歹也是一个副司级干部好不好,在你眼里竟然不如一个小青工?
  当然,杨新宇的不满也就是随性而发,他也知道,像陈贺千这样的专家,的确是很忙的,几个汽车配件上的技术问题,实在不能入人家的法眼。陈贺千这一前一后的表现,不是他瞧不起杨新宇,而是他过于重视秦海了。也就是说,秦海是一个能够让陈贺千在百忙之中宁可拒绝一个副司级干部的面子都要照顾的年轻人。
  “明白明白,陈教授您的时间是属于国家的,我们的确不能随便占用。这样吧,我们遇到特别棘手而且关系重大的事情的时候,再向您请教,届时麻烦您鼎力相助……好好,我不打搅您了,再见再见,感谢感谢。”
  杨新宇放下电话,看着秦海的目光可谓是百感交集,这小伙子不会是陈贺千相中的毛脚女婿吧,除此之外,他再也想不出有其他的理由能够让陈贺千对秦海青睐如斯了。
  “杨主任,您看这件事如何?”秦海笑呵呵地对杨新宇问道。
  “既然陈教授答应帮忙,我看这个产品的国产化已经是板上钉钉,毫无问题了。赵厂长,要不,咱们现在就把合作协议签了?”杨新宇看着赵自然说道。
  “当然,当然,有陈教授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厂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对了,还有青锋厂的无私协助,我们江洲厂一定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伞齿轮的加工任务。”赵自然像打了鸡血针一样,精神抖擞地向杨新宇保证道。
第七十一章
教会徒弟师傅饿死
  解决了赵自然这边的问题,杨新宇心中欢喜,艰难的国产化招标工作总算是有了一个开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后续的还会远吗?
  “宁厂长,你们这次过来,是单纯陪同赵厂长来,还是有自己投标的想法呢?”杨新宇把目光投向了宁中英,但眼角的余光却在盯着秦海。秦海有多大的能耐,他并不太关心,他在意的是秦海的人脉。未来的国产化工作难免会涉及到需要请大腕专家出手相助的时候,以秦海与陈贺千之间的关系,如果他能够说句话,没准专家们就答应出山了。为了笼络住秦海,杨新宇不惜花一点成本。
  宁中英今天随着赵自然到招标处来,目的正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青锋厂能够接下的业务。秦海一两句话,就解决了困扰江洲机械厂的难题,使江洲厂成功地成为第一家与国产办签约的企业,作为秦海的东家,如果青锋厂自己反而拿不到一个订单,就真是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傻瓜了。
  “杨主任,我们此前没有接到有关的通知,是昨天才听赵厂长说起此事的,所以也没做什么准备。不过,听赵厂长说,浦桑轿车国产化的事情,是一件关系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大事,所以我今天过来,也是想看看能不能为这个项目尽一些绵薄之力。”宁中英说道。
  杨新宇道:“欢迎啊,我们的轿车国产化工作,就是需要大量像宁厂长这样勇挑重担的企业领导。这样吧,我让小路给你们介绍一下整个国产化招标的工作,你们听完之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看看能不能承担其中的一些工作。”
  “那就多谢杨主任,多谢小路同志。”宁中英分别向杨新宇和路晓琳点头致谢,秦海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路晓琳,路晓琳被秦海盯毛了,转回头恶狠狠地瞪了秦海一眼。
  “小秦,对小路同志要尊重一点!”宁中英发现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赶紧出声提醒秦海。
  “没有没有,我对路姑娘没有丝毫不尊重的意思。”秦海连忙声明。
  “你叫我什么?”路晓琳俏眼生愠,对秦海质问道。
  秦海笑道:“叫你姑娘显得年轻嘛,如果我老气横秋地管你叫路阿姨,你高兴?”
  “格格!”路晓琳实在憋不住了,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边笑边抬杠道:“你叫啊,你叫我阿姨,我给你买糖吃。”
  一个玩笑开过,路晓琳的脸色算是完全恢复正常了。其实她对秦海并无恶意,先前只是觉得秦海在吹牛,有些看不惯。待到发现秦海真的有那么大的能量,她对秦海就只有佩服而没有一丝蔑视了。刚才她绷着脸,是有点下不来台。现在和秦海斗了会嘴,心结也就完全放开了。
  “两位请随我来,我们的轿车国产化工作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路晓琳把宁中英和秦海带回招标大厅,开始熟练地向他们解说着整个招标工作的情况,同时把一些招标产品目录递到了他们的手上。
  “小秦,你觉得咱们能接一些什么业务?”宁中英听罢介绍,对秦海问道。
  秦海翻看着目录,脑子里盘算着每一种配件的生产工艺要求,好一会,才叹口气,说道:“宁厂长,你这个问题可把我问倒了,太难了。”
  “怎么,没有咱们能做的?”宁中英有些失望地问道。
  秦海摇摇头:“不是,我是觉得能做的太多,难以取舍啊。”
  “秦海,不吹牛你会死啊!”跟在他们身边的路晓琳实在忍不住了,大声地斥责道。
  “呃……路阿姨何出此言?”秦海装傻充愣地问道。
  “我……”路晓琳陡然被人叫老了20岁,差点一口气上不来,被秦海噎死。她恨恨地咬了咬牙,说道:“你知道吗,我们招标了一星期,来了几百家企业,随便哪家都比你们那个可笑的农机厂要大得多。人家都说要求太高,实现不了,连一个零件的招标都没有完成。你一张嘴就说能做的太多,你还说自己不是吹牛?”
  秦海摇摇头道:“路阿姨此言差矣,有道是难家不会,会家不难。比如这个装饰件,不过就是普通的冲压件而已,我们农机厂也有冲床,只要把模具开出来,冲压出这样一个装饰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我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冲压件。”路晓琳反驳道,她好歹也是干这行的,一些常规的工艺问题还是听说过的,“但是这个饰件的技术难点不在于冲压,而在于表面的电镀。要求电镀层耐磨、耐冲击、镀层均匀、色泽持久,这才是最难的。”
  “这个……其实也是能够解决的问题。”秦海笑呵呵地答道。有些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技术难题,到了21世纪就连一个普通技术人员都难不住了,更何况是秦海这种级别的专家。
  中国用30年时间走完了人家60年甚至100年走过的道路,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不过,在现在这个时期,中国还是刚刚起步。路晓琳说的这些技术难题,在国外是已经得到解决的,只是国内还没有摸到门径而已。
  路晓琳实在被秦海的狂妄给气倒了,或者说是被秦海的无知给气倒了。你以为自己当过几天陈贺千的学生,你就是材料学大牛了?人家浦江市的某某厂都栽在这上面了,你一个可笑的农机厂的小青工,居然就敢口出狂言?
  “你跟我来。”路晓琳说着,便把宁中英和秦海带到了一旁的库房。她不知从什么地方翻出一块一尺来长的汽车饰件,递到宁中英和秦海面前,说道:“你们看看这个,能看出有什么问题吗?”
  这是一块表面镀了铬的金属薄板,镀铬的目的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防锈,这一点连宁中英都非常清楚。他首先接过这块薄板,仔细端详了一下,赞了一声道:“好工艺,板子冲得很均匀,没有毛刺,电镀层也光亮,看起来很结实,应当是一等品了吧?”
  路晓琳不置可否,转头对秦海说道:“小秦同志,你也看看吧,看看有什么问题。”
  秦海从宁中英手上接过薄板,同样认真地看了看,然后说道:“我赞成宁厂长的看法,冲压和电镀的工艺都很出色。”
  “哼哼,但这样的板子,德方专家的意见是:不合格!”路晓琳得意地说道。她得意的地方当然不在于板子被德方否了,这是一件郁闷的事情。她得意的是牛烘烘的秦海居然也看走了眼,让你装牛!
  秦海对于路晓琳的话没有感到任何意外,他点点头,说道:“如果我是德方专家,我也会拒绝它的。”
  路晓琳一愣:“为什么?你不是说它很出色吗?”
  秦海道:“它只是现在看起来出色,半年之内,它的电镀层就会出现非常细微的龟裂,严重的有可能会出现斑点状的脱落。”
  此言一出,路晓琳脸色全变了,这个结论正与德方的结论一模一样。而提供这个装饰件的中方企业也正是因为这个结论而勃然大怒,并拂袖而去。事后,杨新宇让路晓琳专门去调查过这家厂商以往生产的电镀件的情况,发现其产品的确存在德方所说的缺陷。
  当然,这些缺陷对于以往的国产产品来说,是不值一提的,那些细微龟裂,如果不用放大镜去看,其实是看不出来的,肉眼只能感受到电镀层的光亮度降低而已。话又说回来,装饰件又不是镜子,要那么亮干什么?
  德方坚持要求这个装饰件必须达到五年之内不出现细微裂纹的质量标准,而中方供应商死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更确切地说,他们死活找不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德方给出的建议,是进口一套德国设备和相应的工艺,花费在百万美元以上。供应商当然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于是这个装饰件的招标就泡汤了。
  “你怎么能够看出它有这个问题?”路晓琳问道,心里还在想着,秦海不会是蒙的吧?
  “它少了一道工序。”秦海简单地回答道。
  “少了什么工序。”路晓琳下意识地追问道。
  秦海笑而不语。路晓琳突然明白过来了,如果秦海说的是真的,这可是一个值大钱的技术诀窍,人家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说出来了呢?德方肯定也是知道这个问题的,但他们同样不会说出来,而是建议中方去采购一套他们的设备。其实采购设备只是一个幌子,交学费才是实质。
  “你们真是……太没有大局观了!”路晓琳恨恨地跺了一下脚,瞪着秦海说道。
  “小秦,你真的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宁中英在一旁问道。
  秦海点点头道:“非常简单,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办到。”
  “宁厂长,你给他下个命令吧,让他把办法说出来。”路晓琳看着宁中英,开始卖萌耍赖。
  宁中英摇摇头道:“这可不行,俗话说,教会了徒弟,师傅饿死。小路,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你们能够把这个装饰件交给我们做吗?”
第七十二章
这不是投机倒把吗?
  “能!”
  杨新宇从外面走了进来,用坚定的语气对宁中英说道。
  “自私!”路晓琳低声地嘟囔了一句,表示着对秦海和宁中英的不满。在她看来,不过是一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事情,非要捂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别人知道,以此作为资本来争任务,这种行为实在是太自私了。
  路晓琳与杨新宇一样,原来也都是国家机械部的工作人员,习惯于居高临下、指点江山。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企业之间没有什么技术秘密可言,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你有什么技术,也必须无私地奉献出来,让别人共同享有。
  加入到浦桑国产化办公室之后,路晓琳遭遇了无数次类似于现在这样的场景,企业捂着自己的技术不肯公开,或者非要得到点什么好处才肯开口。她渐渐已经习惯了这种市场化条件下的规则,但对于宁中英他们的表现,她还是忍不住要狠狠地吐一吐槽。
  杨新宇却显得比路晓琳更为大度,他对宁中英说道:“宁厂长,我们的国产化工作,对于所有的企业都是敞开大门的。不过,我们首先需要确认你们具有这方面的能力才行,这个冲压饰件,你们能拿下吗?”
  宁中英想了想,说道:“杨主任,您稍等,我和小秦讨论一下,然后再答复你。”
  “完全可以。”杨新宇道,“你们要不要到我办公室去讨论,关上门不会有人打扰你们的。”
  “不用了吧,我们到外面随便说几句就好。”宁中英答道。
  宁中英要与秦海讨论的事情,自然是站在青锋厂立场上该如何做的问题,这种事肯定是要避开杨新宇等人的。二人从招标处走出来,来到外面的一处树荫下,看看左右无人,宁中英小声地对秦海问道:“小秦,你真的有把握解决他们那个电镀问题?”
  秦海道:“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是厂家没有想到而已。”
  “我能听懂吗?”宁中英问道。
  秦海自然没必要瞒着宁中英,他说道:“先前那个厂家在冲压之后、电镀之前,少了一道工序,就是回火。其结果是冲压件保留了少量的残余应力,所以才会出现一段时间之后电镀层微开裂的情况。”
  应力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人们平常按弹簧的时候所感觉到的弹簧的回弹力。金属部件在冲压过程中,会产生出很强的应力,其中绝大部分会在压力取消之后马上得到释放,但有一小部分会保留在部件中间,称为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会在金属部件的使用过程中缓慢地释放出来,其过程可能长达数年。残余应力的释放,会使金属部件的形状发生细微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不会影响到部件的使用,但对于部件表面细密的电镀层,则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像在木制家具的表面刷一层油漆,过一段时间木材因为干燥而变形,其表面的漆皮就会出现龟裂。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在冲压工序完成之后,增加一道回火工序,强行地把工件中的残余应力释放出来,相当于刷油漆之前把木料用火烘干。回火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大多数企业都知道如何做,此前那家厂商缺乏的,只是这样一种意识而已。
  其实这也难怪,回火消除应力的操作,一般是针对比较厚的零件,冲压薄板的残余应力很小,根本不值得关注。中国企业以往对于电镀件光亮度的持久性没有什么要求,自然也就没人去研究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偏门的问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