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16

  “你们是说,你们要给浦江汽车厂搞配套?”邹永达有些听明白了。冷玉明说得很细致,加上旁边还有柴培德做证,由不得邹永达不相信。他深深地吸了两口烟,说道:“这件事如果能办成,倒是对北溪的工业大有好处啊。”
  “对罗。”宁中英道,“这项业务如果能够搞成,北溪电镀厂、北溪矿山机械厂、姜山化肥机械配件厂,一大把企业都能够受益。到时候大家都挣到了钱,能够把欠银行的贷款还清,不就减轻了你邹胖子的负担吗?”
  “可是,就凭你们厂的技术实力,能拿得下来?”邹永达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柴培德道:“这一点邹行长倒不必怀疑,他们有一些技术储备,另外还有可能借助京城那边的专家来帮忙,希望还是比较大的。现在的难处,就是前期的设备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邹永达又吸了几口烟,然后说道:“实不相瞒,如果是10万元以内的贷款,我想办法挤挤,应当能够给你们挤出来。50万……这个额度太大了,你们打死我我也拿不出来啊。”
  “10万怎么样?”柴培德看了看宁中英,征求着他的意见。
  冷玉明替宁中英回答道:“10万不够,我们有一些金属材料性能的实验,需要一整套设备,加起来就得三四十万了,再加上实验材料,50万是最起码的,甚至还可能不够。”
  “没有!”邹永达斩钉截铁地答道,“我绝对拿不出50万来,拿出来就意味着我要透支了,省分行就会先把我的账给封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大家的底牌也都互相都看清了。柴培德用抱歉的目光看着宁中英,说道:“老宁,邹行长都这样说了,估计是真的没办法了。要不,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宁中英道:“也只能这样了。不过,邹行长,你说能拿出10万来,10万我也要,凑出多少算多少嘛。”
  邹永达苦着脸道:“唉,就是这10万,都是从我牙缝里省出来的。这样吧,宁厂长,你们回头到我们那里去办下手续,不过,千万别说出去,我这可是看在柴市长的面子上,才挤出这10万的。你们一说出去,别的企业都该恨死我了。”
  “一定一定。”宁中英连声地答应着。
  邹永达站起身,说道:“如果没别的事情,那我就先告辞了,行里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办,唉,今年总行紧缩银根,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柴培德和宁中英等人也都站起身来,象征性地送了两步。邹永达再三说着“留步”,然后在徐扬的陪同下离开了柴培德的办公室。
  来到门外,邹永达对徐扬问道:“徐秘书,你看宁厂长他们说的事情,靠谱吗?”
  徐扬道:“应当是靠谱的,我看柴市长对他们很有信心。”
  “浦江市的企业,会找咱们北溪市来做配套?而且一下子就是4个亿的产值,这也太夸张了吧?”邹永达嘀咕道,其实他说这些话也只是为了和徐扬套套瓷,对于宁中英他们到底能不能承担到这笔业务,他并不是特别关心。
  徐扬同样随意地回答道:“也不奇怪吧,浦桑汽车的国产化配套,本来就是一个全国性的任务,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找咱们北溪协作也正常嘛。”
  “等等……”邹永达突然脑子里一个念头一闪,他追问道:“徐秘书,刚才宁厂长他们说,找他们搞协作的那个单位叫什么?”
  “好像叫浦桑汽车国产化办公室吧?”徐扬答道。
  “浦桑,国产化……哎呀,我差点忘了这件大事。徐秘书,你们这里什么地方能打电话吗?”邹永达问道。
  徐扬有些奇怪,不知道邹永达为什么突然要在市政府大楼里打电话。工商银行离市政府并不远,邹永达完全可以回单位再打电话的。
  心里虽然有疑惑,徐扬还是把邹永达带到了旁边的办公室,指给他一部办公电话,然后自己稍稍走开几步,给邹永达留出打电话的空间。
  也不知道邹永达给谁拨了个电话,又在电话里说了些什么,等他放下电话的时候,脸上居然有了一些喜色。
  “怎么样,打完了?”徐扬问道。
  “走,咱们回柴市长办公室,我有办法了。”邹永达面带得意之色地说道。
  徐扬不明就里,把邹永达又带回了柴培德的办公室。一进门,邹永达就邀功一般地说道:“柴市长,宁厂长,我刚才想了一下,宁厂长他们做的事情,非常重要,对咱们国家经济建设和自力更生,都有重大的意义。我们金融系统原本就应当要为生产企业保驾护航的,对于这样重要的工作,怎么能够袖手旁观呢?”
  一席话说得柴培德和宁中英莫名其妙,柴培德试探着问道:“邹行长,你的意思是说,你可以给宁厂长他们增加一些贷款额度?”
  “是啊。”邹永达说道。
  “能增加到多少?”柴培德又问道。
  邹永达道:“宁厂长他们需要多少,我们就提供多少,再大的困难,我们想办法克服,总之,不能让宁厂长他们的工作受到影响嘛。”
  “50万也可以?”宁中英插话道。
  “完全可以。”邹永达把胸脯拍得山响。
  “那200万呢?”宁中英又问道,这回他是的确带了些抬杠的意味了。
  “200万有点困难……”邹永达说道,没等宁中英说什么,他马上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如果宁厂长确定需要,我们拼出老命也要满足。”
  “你TMD搞什么鬼,刚才说得那么可怜,现在突然就大包大揽下来了,你老实说,这中间有什么问题。”宁中英不留情面地斥道,他才不相信邹永达有如此善意,能够替他们去扛什么压力。他确信,就在刚才邹永达出去之后的一小会时间里,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使邹永达变得如此好说话了。
  “哈哈哈哈……”邹永达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道:“宁厂长,你们真是好运气。我刚出门,就想起总行前几天给各分行下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浦桑国产化的事情。我刚打电话让我们行里的秘书查过文件了,文件上明确规定,涉及到浦桑国产化的工作,各地分行可以在规定额度之外为相关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这笔钱是浦江市政府拿出来的专款呢。”
  “我就说你邹胖子没这么好心嘛,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宁中英闻言大喜,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还不怪你们,浦江市政府早就推出了这个政策,你们不问清楚,否则,何至于绕这么大的弯子呢?”邹永达说道。
第八十五章
表扬与自我表扬
  邹永达想起来的这个文件,已经到工商行有一段时间了,只是大家都没把它放在心上而已。浦桑国产化的事情在中西部的企业眼里显得太高端了,所以整个安河省都没有几家企业惦记这件事,银行方面就更不把它放在心上了。
  用于为浦桑汽车国产化配套的贷款,是由浦江市政府专门拨出来的,委托工商行提供给全国各地有志于此的企业。青锋厂与浦桑国产化办公室草签了合作协议,就算是协作企业之一了,自然可以享受这项专门的贷款。
  当然,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实际的操作还要经历一番手续,需要杨新宇那边提供相关的证明,还要北溪市政府方面提供有关的担保和承诺。这些事情自然会有人去办,不需要邹永达、宁中英他们操心了。
  谈妥了贷款的事情,大家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宁中英当即提出要请邹永达吃饭,让柴培德作陪,以示感谢。而邹永达则以工作繁忙为由婉拒了,并预约说等到青锋厂向国产办提交成品的时候,再去向宁中英贺喜。
  “好了,老宁,这下资金的问题可算落实了。想不到还有这样一个特殊政策,早知如此,我们就不用发愁了。”
  看到邹永达离开之后,柴培德满面轻松地对宁中英说道。
  宁中英有些懊恼地拍着自己的脑袋,说道:“这事怨我,国产办那个小路跟我们介绍情况的时候,好像是说过有这样一个贷款政策的,结果让我给忘了。看来,我真是老了,不中用了,如果小秦在这里,他肯定能想起来。”
  “你是说秦海?”柴培德道,“对了,你说他是跟你一块去出差的,怎么今天没跟你一起来北溪呢?”
  “他呀,又忙活自己的私活去了。”宁中英说道,接着,他便把省军区和军铲的事情向柴培德简单介绍了一下。
  柴培德听罢,有些意外,他问道:“他做军铲,不正是你们青锋厂的业务范围吗,为什么要包一个钢铁厂下来做呢?这不是……有点小题大作吗?”
  “我问过小秦,他说军铲的生产需要用到一些特种钢材,我们青锋厂的铸造电炉冶炼能力有限,无法满足需要,所以他要借用平苑钢铁厂的设备来做冶炼。”冷玉明在一旁解释道。
  “即使如此,也应当由你们青锋厂出面去协调吧,怎么他一个人干起来了?这是要甩开青锋厂、搞独立王国的意思啊。”柴培德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宁中英道:“我琢磨着,他是有自己的想法吧。现在国家允许私人办企业,我觉得这小伙子是不是有点心动了,想自己当老板呢。”
  “乱弹琴!”柴培德道,“放着好好的国企职工不干,学那些二道贩子干什么。凭他的能力和贡献,三五年时间,怎么也能提成中层干部,最多十年,就能到副厂级了,他还嫌不够?”
  “现在的年轻人,谁知道呢。”宁中英不置可否地评论道。对于秦海的理想,他也不知道是对是错,所以也不便过多地评价。
  “嗯,年轻人,让他碰碰钉子也好。”柴培德也觉得自己的态度过于霸道了,他当然知道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心思浮躁,别说像秦海这样的年轻人,就是市政府机关里一些30来岁甚至40来岁的干部,也有嚷嚷着要停薪留职去挣大钱的。时代变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了。
  想到此,柴培德说道:“话又说回来,现在国家也在提倡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秦海如果真的能够把钢铁厂办起来,能给国家创造税收,给平苑创造就业,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岁数大了,思想太保守,不该过多指责这些年轻人。”
  宁中英很认真地问道:“柴市长,我退居二线两年多,有些政策上的事情还真是弄不太懂。你觉得,国家会鼓励私人办企业吗?再过几年,政策会不会再变啊?”
  “老宁,你这是什么意思?”柴培德敏感地反问道。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柴培德能够感觉得出来,宁中英表现出这种态度,明显不仅仅是在替秦海担忧,而是涉及到了与他自己相关的什么事情,否则他是不至于如此焦虑的。
  宁中英嘿嘿笑了一声,说道:“柴市长,不瞒你说,我家那个小子,这些天也在跟着秦海一起混呢。他们年龄相仿,倒是脾气相投。我现在也在担心,不知道他跟着秦海是好事还是坏事。”
  “小默吗?”柴培德对于宁中英家里的情况倒是挺熟悉,他想了想,说道:“依我之见,国家的政策应当是不会收的,不过在具体的规定上可能会有松紧之分。秦海是个有能耐的人,让小默跟他在一起呆一呆也好,有助于他成长。至于说风险嘛,想做事哪有不担风险的。老宁,你放心,真到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时候,我这个当叔叔的还能坐视不管吗?”
  “嗯,有柴市长帮着照应,我就放心了。”宁中英笑着说道。
  两个人又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柴培德反复叮嘱宁中英要把浦桑国产化的事情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并且声明不管遇到什么阻力,都可以随时来找他帮忙。宁中英再三道谢之后,带着冷玉明离开柴培德的办公室,坐车返回平苑去了。
  徐扬把宁中英一行送下楼,然后回到柴培德的办公室。柴培德问道:“小徐,你觉得宁厂长他们弄的这个事情,有几分把握?”
  徐扬想了想,答道:“依我看,有七八分的把握。宁厂长不是莽撞的人,他有这么大信心的事情,应当还是比较可靠的。还有,冷玉明是老牌的大学生,办事也是非常稳重的,他也认为这件事是可行的。”
  “嗯,我也是这样看的。”柴培德点点头道,他拿出一支烟给自己点上,然后感慨道:“浦桑项目,是中央领导人亲自关怀的项目。我记得当初和德方签约的时候,老人家还亲自接见了德方的人员,可见此项目在老人家心目中的地位。咱们北溪如果能够在浦桑配件国产化方面崭露头角,不说经济意义,光是政治意义,就了不得呢。”
  他说的老人家,自然是指在中央掌舵的那位老者。在推动改革开放方面,这位老者向来是不遗余力的。
  “呵呵,这个项目可是柴市长您一手扶持起来的,大家肯定不会忘记的。”徐扬不失时机地点了一句,把柴培德想说而又没好意思说出来的话给补上了。
  “哈哈,我就不去争这个功了。这事如果能成,老宁是首功,那个秦海也有功劳。”柴培德笑容满面地说道,他脸上的表情分明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徐扬道:“是您力排众议让宁厂长重新出山的,说您一句慧眼识才,应当不为过了。”
  “过了过了。小徐,这些话别人说说可以,你可不能随便出去说,否则会惹来非议的。”柴培德一本正经地提醒着徐扬。
  徐扬点点头,说道:“我当然不会出去乱说,不过,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群众怎么评价,是群众的事情,我们做事,问心无愧就好了。”柴培德高调地打着官腔。
  这一通表扬与自我表扬,说得柴培德心花怒放,他得意了一小会,对徐扬说道:“小徐,你从现在开始,要多关心一下青锋厂的事情,定期向我汇报他们的进展。”
  “您放心吧,我已经跟宁厂长说好了,他们会定期把有关的进展报过来的。”徐扬说道。
  “还有……刚才老宁说的那个平苑钢铁厂的事情,你也关注一下。”柴培德又叮嘱道。
  徐扬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摸不透柴培德的想法,他问道:“柴市长,您是希望从哪些方面关注他们?”
  柴培德道:“我刚才琢磨了一下,秦海这个人有技术,有闯劲,再加上后面有省军区提供支持,说不定他能够在平苑钢铁厂干出一些名堂来。目前中央的政策还不明朗,我听到一些风声,说总的政策方向应当是鼓励民间投资创业的。如果未来政策真的向这个方向发展,而秦海又能够做出一些成绩,那么这就是我们北溪市在改革上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是有政治意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