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16

  “那是肯定没有问题的。”郭明讪笑着,敷衍了一句,然后说道:“岸田先生稍候,我去安排一下。”
  说罢,他起身离席,稍带着同坐在席上的省外事办小刘也拽上了。二人来到一个背人的地方,郭明问道:“小刘,刚才岸田邦夫的那个要求,你听到没有。”
  “我当然听到了。”小刘把眉毛皱成一个大疙瘩,略带恼火地说道:“郭县长,不是我说,你们平苑县对于这次外宾接待的工作,实在是有些欠考虑了。像秦海这样一个政治上不可靠的人,怎么能安排来做这样重要的接待工作?”
  “他在政治上还是可靠的。”郭明辩解道。小刘的级别与郭明相比,差得老远,但人家是从省里下来的,而且负责的是外事工作,有点手握钦差权柄的味道,所以郭明在他面前也得赔着小心。
  “与福冈会社的合作,是秦海在浦江联系的,外宾到平苑之后,肯定要找秦海,这不是我们安排不安排的问题。”郭明说道。
  小刘道:“郭县长,我刚才没来得及向你汇报。在今天上午外宾考察青锋厂的过程中,秦海一直在和外宾聊天,谈论各自的家庭以及各人的履历,这些都是与考察工作无关的内容,这是明显违反外事纪律的。”
  “哦,外事纪律上有明文规定吗?”郭明不软不硬地呛了一句。自家的孩子自家打,小刘告秦海的状,郭明可不会跟着附和,否则至少一个御下不严的评价他是躲不开的。
  对于秦海与外宾唠家常这件事,郭明也说不出是对是错,在他想来,只要外宾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而秦海也没有泄露国家机密,那么双方建立点良好的私交,应当是利大于弊的吧?
  小刘被郭明这句话给噎住了,他只是觉得秦海上午太出风头了,让他有些看不惯,所以才下意识地找点理由来告状。但要说秦海这样做有什么不对,他也说不出道理来。作为外事部门的工作人员,他知道这几年外事纪律已经松动了很多了,对于外宾行为的限制越来越少,对于国人与外宾的交往,也不再约束。
  甚至于他们外事办的工作人员自己,陪同外宾的时候也会聊一些家庭琐事,以便让外宾找到宾至如归的亲切感。所以,要说秦海与岸田邦夫谈家务事有何不对,小刘还真找不出依据。
  “现在外宾提出要到秦海家里做客,与秦海的家人交流,我只想了解一下政策,这样做是不是允许?”郭明知道自己已经把小刘给憋住了,于是也不继续追问,而是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小刘吃了一个瘪,也不敢乱说话了。对方毕竟是个父母官,自己如果表现不好,对方也是可以向外事办投诉自己的。他想了想,说道:“这个得先了解一下秦海的家人是什么情况,政治上是不是可靠。”
  “这个我们已经了解过了。”郭明道,“秦海的父亲是个农民出身,现在承包了他们镇的农机厂,正在我县租用钢铁厂的设备生产一些出口商品。”
  “如果是这样,那倒没什么大问题。”小刘道,“过去我们也接待过这样的外宾,他们对于中国的普通家庭非常感兴趣,向我们提出要到普通中国家庭去做客,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一向都是会予以满足的。
  不过,还要麻烦郭县长专门叮嘱一下秦海和他的父亲,接待外宾可以,但不能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比如,不准向外宾索要外汇,不准向外宾提出代办出国事宜,不准……”
  小刘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不准,把郭明听得有些背心发凉,少不得把秦海直接叫过来,让他亲耳聆听小刘的教诲。秦海可没有郭明那样的耐心,他听了几条,直接摆摆手就把小刘的话给打断了:“小刘同志,这些废话你就别说了,我根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我是未雨绸缪,先给你打预防针。我们在做外事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严重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形象。我可以告诉你,连我们外事部门的某些同志都经受不了外国物质条件的诱惑,有些女同志甚至……”小刘恼火地说道,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见秦海就忍不住想生气,连一些不该说的话都情不自禁地从嘴里滑出来了。
  “打住打住。”秦海举起双手做出一个阻拦的样子,打断了小刘的话,说道:“这是你们的人干得出来的事情,别栽到我们身上。我们是工人阶级,都是有节操的,不像你们,OK?”
第一百零七章
五十倍以上的差价
  小刘被秦海一句话顶得吐血三升,偏偏还拿秦海没辙。他们外事办的那点丑事是他自己把不住口风漏出来的,人家秦海说的也没错。至于说记着秦海的仇、日后给秦海弄双啥小鞋穿之类的,小刘还真没这样的手段,如果秦海是个机关干部,外事办是可以上哪歪歪嘴,给他添点麻烦的。可秦海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堂堂省外事办兴师动众找一个普通工人的麻烦,还不够自己丢人的呢。
  岸田邦夫要拜访秦海家的请求最终还是得到满足了。岸田邦夫委婉而又坚决地拒绝了小刘以及其他政府官员的陪同,执意要求得到一个单独与中国工人家庭接触的机会。郭明对此也没办法,只能吩咐公安部门抽调警力,在秦海居住的钢铁厂里外布控,以防各种不测。
  时间已经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中叶,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外国人在国内的活动已经拥有了比较多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外国人要求单独访问一个中国家庭,已经不算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情了,当然,在平苑县这样一个小地方,这样的事情还是第一次。
  “岸田先生,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平苑钢铁厂,现在我正在将其改造为一个特种钢材厂,冶炼一些具有特种性能的合金钢。”秦海开着车把岸田邦夫带进钢铁厂,然后直接把他带到了炼钢车间,让他察看生产现场。
  “秦先生,你说过这家企业是你个人的产业,是这样吗?”岸田邦夫问道,现在他们身后已经没有其他人跟随,说话也可以更随便一些了。有关平苑钢铁厂的情况,在上午的时候秦海已经向岸田邦夫简单介绍过几句,其中特别提到这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一家企业,这也是岸田邦夫想来此参观的主要原因。
  秦海道:“确切地说,这是一家由我控股的合伙制企业,一会我可以向你介绍一下我的合伙人们。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涌现出来。”
  岸田邦夫看着车间里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问道:“秦先生,请允许我冒昧地问一句,你这家企业目前一年的产值有多少?”
  秦海道:“我这家企业只是刚刚建立,不过,在未来一年内,我们估计会有30万美元以上的产值。”
  “30万美元,在日本只是一家微型企业了,不过,在中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尤其是当这家企业是你的私人企业的情况下。”岸田邦夫说道。
  秦海道:“如果仅仅是为了我个人的生活,别说30万美元,就算有3万美元的产值,也够我在中国成为一个富翁了。不过,我的志向可不在于此。”
  岸田邦夫道:“我知道,你是我在中国见到的最有野心的年轻人。实不相瞒,今天上午的时候,我曾经动过要招募你到我们福冈会社去工作的念头,我可以给你3万美元的年薪。不过,现在看到你的企业,我知道这样的薪水是无法打动你的。”
  “哈哈,3万美元,在中国,你用这个价钱可以聘到10个比我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了。”秦海笑道,“岸田先生,你出这么高的价格,也不怕亏本吗?”
  当年一个中国工人的月工资不过是50元左右,年薪也就是600元。而3万美元相当于7至8万人民币,别说聘10个人,就算聘100个人也能聘到了。
  岸田邦夫认真地说道:“我看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你的价值绝对超过你说的10个专业人才。”
  “谢谢你的夸奖。”秦海答道。在上午的时候,他曾经与岸田邦夫交流过各自的经历,他知道岸田邦夫是美国留过学的,后来又在福冈会社从事过许多个岗位的工作,还在中国有过工作经历,是一个难得的复合型人才。虽然岸田邦夫处处都在打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主意,但绝对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
  岸田邦夫道:“秦先生,你把我带到这个炼钢车间来,是想跟我谈什么呢?这个车间里的设备已经非常陈旧了,如果有可能,我建议你从日本采购一些最新的炼钢设备,至少可以提高两倍以上的生产效率,而且降低70%以上的能耗。”
  “这件事我们日后再谈,等到我真的需要更新设备的时候,没准还需要拜托岸田先生帮忙呢。”秦海说道,这里,他看到苗磊向这边走了过来,便喊道:“磊子,你把咱们给葛排长他们做的军铲的成品拿两件过来,另外把上次我们炼的钢样也带过来。”
  “好咧。”苗磊答应了一声,便转身跑回车间里去了。
  “我们外面谈吧。”秦海对岸田邦夫说道。
  两个人来到车间外的一个荫凉处,站着说了几句闲话,接着就看到苗磊和另外一位名叫戴家寅的工人推着沉甸甸的小车走过来了。来到秦海他们面前,苗磊放下车,看了看岸田邦夫,然后挠挠头,突然说了一句:“How……How_do_you_do!”
  这一句英语的问候也不知道是苗磊什么时候学的,夹着一些平苑口音,听起来怎么都像是说“好肚油肚”的意思。不过,苗磊的善意岸田邦夫倒是听出来了,他向苗磊鞠了一躬,用标准的汉语回道:“谢谢,我叫岸田邦夫,请多关照。”
  听到外宾说起了汉语,苗磊和戴家寅都吓了一跳。戴家寅有50多岁了,是原来平苑钢铁厂的轧钢工,他是听说岸田邦夫是个日本来的外宾,才抢着要帮苗磊推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近距离地参观一下外宾是什么样子。听到外宾居然会说中国话,他好生惊讶,不禁脱口而出:“妈啊,你不是小日本吗,怎么会说我们中国话……”
  话说出口,戴家寅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想纠正又不合适,一时间窘得满脸通红。秦海也觉得有些尴尬,虽然大家私底下都是“小日本”、“小鬼子”地叫着,但把这话当面说出来又是另一码事。他抱歉地对岸田邦夫说道:“不好意思,我们这位师傅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
  “没什么,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岸田邦夫摆摆手,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他在中国工作期间,曾经不止一次听到中国同事在背地里管他叫“小日本”了;有时候坐公交车时,旁边的人不知道他能听懂中国话,也会小声地这样嘀咕,对此他已经有免疫力了。如果为这么点事也要计较,那他就只能去撞墙了。
  秦海也没觉得这事有多大,倒是岸田邦夫的豁达让他多了几分好感。他从苗磊推来的小车上拿起一把已经加工完成的成品军铲,递到岸田邦夫的跟前,说道:“咱们还是说正事吧,岸田先生,你看看这把军铲如何。”
  岸田邦夫接过军铲,饶有兴趣地把玩了一番,点点头道:“的确是设计很精巧,不过,在我们日本也有类似的军用工兵铲,与你们的产品各有千秋。”
  “那你看看它的用料如何。”秦海又说道,他原本也不是打算让岸田邦夫欣赏这把军铲的设计的,他知道日本人在搞这种小机巧方面是更有创意的。
  “用料……”岸田邦夫用手敲了敲军铲的铲面,又试了试刃口。苗磊不失时机地翻出一小卷废铁丝,放在地上,然后向岸田邦夫做了个试验的手势。岸田邦夫知道苗磊的意思,于是举起军铲,对着那卷废铁丝用力砍去。
  正如过去秦海曾经向葛东岩演示过的那样,军铲轻而易举地把废铁丝斩成了几段,而军铲的刃口却毫发未损。岸田邦夫又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是好钢,和日本市场上的高强度合金钢相比,也并不逊色了。”
  这种话如果搁在30年后,就相当于是骂人话了。但在此时,苗磊和戴家寅却都是满脸喜色,觉得像是争到了莫大的面子一般。想想看,中国企业炼出来的钢材,能够与日本的钢材相提并论,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秦海对于这种情况也只有无奈,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比人家落后一二十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能靠所谓民族自尊心来否认的。不过,他想和岸田邦夫谈的,却不是谁的钢材更好的问题,而是其他的。
  “岸田先生,我想问一下,类似这样的钢材,在日本的销售价格大概是多少?”秦海问道。
  岸田邦夫又认真地端详了一下这把军铲的钢材,说道:“我没看到具体的性能参数,也不好准确地给出一个估价。类似于这样的钢材,在日本市场上每吨大概在500万至1000万日元的样子吧。”
  “是这样……”秦海默默地在心里计算了一下:500万至1000万日元,按现行的汇率,大概相当于2万至4万美元,也就是5万至10万人民币的样子。
  平苑钢铁厂的这些钢材是利用废钢冶炼的,废钢的收购价是平均每吨300元左右,即使加上各种消耗,每吨合金钢的成本也不到1000元。也就是说,与日本的同类产品相比,二者居然有50至100倍的差价。
  “岸田先生,如果我能够向你们大量提供这种钢材,按照同等性能参数,价格只相当于日本市场的50%,你们有兴趣代理吗?”秦海终于抛出了他考虑已久的计划。
第一百零八章
稳赚不赔
  秦海的钢材与日本市场上的钢材相比,价格低得惊人,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原料来源不同。一般钢铁厂冶炼合金钢,都是使用专门的合金材料,其价格较为昂贵。而秦海用的是合金废钢,相当于用废钢的价格来获得合金材料,成本上便大为节约了。
  用合金废钢进行搭配来冶炼合金钢,关键在于精确计算各种废钢的配比,这其中的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普通的钢铁厂既没有这样的人才,也不值得这样去做。而秦海则不同,他雇了一批工学院的学生来做这样的计算,学生把这项工作当成专业实习的内容,秦海实际花费的人工成本是非常低廉的。
  第二个原因也与人工相关,那就是日本的炼钢工人工资很高,而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只相当于日本的一个零头。钢铁工业是资本和劳动双密集的产业,劳动力成本在钢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可观。在这方面,秦海又具有了成本上的优势。
  第三个方面,则是知识的价值了。特种合金钢所以价格高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技术的价值。钢铁厂研制一种钢材配方,需要有大量的投入,这些投入都是要摊到最终的产品里去的。一些钢铁厂在掌握了特殊配方之后,采取撇油定价的方法,目的在于赚取超额利润,这也导致了特种钢材价格的虚高。
  秦海所提出来的这些合金钢配方,来自于他自己的知识,或者说是来自于穿越者的作弊,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在这方面与其他钢厂打价格战,他是稳操胜券的。
  有了这三个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海能够以很低的成本提供特种合金钢了。在秦海的计划中,这些合金钢将为他掘到真正的“第一桶金”。
  “你打算向日本提供特种合金钢?”岸田邦夫被秦海的计划给震惊了。80年代的日本,是全球钢铁产量最高的国家,也是钢铁出口最多的国家。即便说有某些特种钢材需要进口,日本的进口来源也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怎么可能从技术落后的中国进口呢?
  可是,眼前的情况又不容岸田邦夫质疑,他手里拿到的这把军铲,粗略看来,材料性能的确已经达到日本市场上某些超高强度合金钢的水平,而秦海又言之凿凿地表示能够把价格降低到日本市场上的一半,这就意味着代理商起码能够拿到30%以上的销售利润。
  特种钢材的利润高,这是业内的共识,但这些高额利润一向是属于钢厂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让渡给代理商。如果秦海的钢铁厂愿意把这样高的利润让出来,那么福冈会社又有何理由不去做这个代理呢?
  这正如几个月前秦海对中村俊说的那样:有利可图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
  “岸田先生,你先别急,我这里还有一些货色,也想请你一并鉴定一下。”
  没等岸田邦夫回过味来,秦海又发话了。他不慌不忙地从苗磊推来的小车上搬下来几块钢材,分别摆在岸田邦夫面前的地上。岸田邦夫不由自主地蹲下身,认真地观察着这些钢材,神情变得有些异样了。
  “这是高耐磨钢,在强烈冲击下,表面硬度能够从200HBW提高到500HBW,硬化层深度达到10毫米,而芯部仍保持奥氏体组织……”
  “这是耐热钢,700摄氏度条件下蠕变1%的极限时间不低于8000小时……”
  “这是耐腐蚀钢……”
  “这是……”
  秦海如数家珍地向岸田邦夫介绍着各个钢材样品的性能,这些样品都是前些日子他忙里偷闲让工人们冶炼出来的。经过检验,这些样品都达到了国际上一些高档合金钢的标准,而成本却仅为别人的百分之几。
  在秦海的脑子里,装着很多钢材的配方以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他只需要稍加试验就能够生产出基本达到要求的特种钢材。须知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后世很普通的一些技术,拿到80年代中期都足以让人觉得惊艳了。
  “这些都是你们的钢铁厂冶炼出来的?”岸田邦夫简直有点不敢相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