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16

  乔长生把钢铁厂复工的事情一五一十向傅文彬介绍了一遍,其中有些他也弄不明白的细节,则由秦海在旁边给予了补充。在听说秦海请来了工学院的师生帮着指点炼钢的时候,傅文彬感慨万分,说道:“唉,还是小秦同志脑子活,我们当初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秦海笑而不语,工学院的学生也不是谁都能请来的,而且请来之后如何使用,也需要有懂行的人,否则难免变成走过场。不过,既然傅文彬这样说了,他也没必要去反驳,就听着好了。
  “钢铁厂还能够开工,我的一块心病算是放下了。”傅文彬长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些欣慰的神色。
  “傅厂长,我听黑子说,曲江农场经营不太好?”聊完钢铁厂的事情之后,乔长生把话头转回到了傅文彬的身上。
  听到说起曲江农场,傅文彬脸上的喜色一下子就消失殆尽了,他沉默了一会,摇了摇头,说道:“唉,看来我注定就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在钢铁厂的时候,没能把钢铁厂弄好。到了曲江农场,前几年搞得还行,这几年越来越不景气,现在全场职工勉强能有口饭吃,手上的活钱是一个都没有了。”
  原来,曲江农场属于一种半农半工的制度,农场里的职工都是拿工资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在田间地头种点农作物来补贴一下家用。
  在早些年,农场是按国家指令种地,由于有一些简单的机械化设备,加上化肥、农药等供应也比农村要强,所以农场的产出不错,职工们的工资有保障,各种福利也非常好,一度成为人们非常羡慕的好单位。
  这几年,农村搞起了承包责任制,而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也在日渐减少,农场不得不自主决定种植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集体的劣势就充分表现出来了,职工们缺乏劳动积极性,农场产出不足,导致工资无法足额发放,而这又进一步使职工们不愿意下地干活,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如今,由于农场里多少有些粮食和蔬菜的产出,所以职工吃饭没有太大问题。但由于农场里出产的农产品不适应市场,没有销路,所以没有什么现金收入,职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拿到货币工资了。为了能够摆脱困境,曲江农场还尝试着搞了一些工业项目,结果也都铩羽而归,还搭进去了不少原始投入。
  “傅厂长,我原来听说你不是已经退了吗?”乔长生问道。
  傅文彬道:“我其实早就该退了,可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县里谁也不愿意接,我怎么退?我在位一天,好歹还能拢得住人心。我如果退下来,没有一个得力的领导,说不定明天职工就把拖拉机都给拆掉卖铁了。”
  “可是你的身体……”乔长生看着傅文彬瘦削的面庞,有些心疼地说道。
  “唉呀,一时半会还死不了,就是冬天的时候喘得厉害。”傅文彬说道,“没办法,我就是个劳碌命,我认了。”
  “秦工,你看曲江农场这种情况,有什么好办法没有?”乔长生把目光投向了秦海,在他心目中,秦海是一个有办法的人,说不定出点什么主意,就能够帮他的老厂长解除困扰了。
  见乔长生对秦海如此信任,傅文彬也有些好奇,他笑呵呵地对秦海说道:“年轻人,看来乔师傅对你很相信啊,说说看,你有什么好点子,能帮着我们农场起死回生。”
  此前傅文彬向乔长生介绍曲江农场情况的时候,秦海就一直在琢磨着这个农场的问题所在,这也是一种习惯性的思考了。听到傅文彬问到他头上,他笑了笑,说道:“傅厂长高看我了,我不过是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技校生,傅厂长都找不到好办法,我哪能找得到呢?”
  傅文彬道:“话不能这样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看问题的角度,比如说平苑钢铁厂,我当厂长的时候就破产倒闭了,而你就能让它恢复新生,这就是不同之处嘛。没关系,这里也没有外人,你就放开说吧。”
  秦海道:“既然傅厂长坚持要我说,那我就随便说点自己的想法吧,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傅厂长和乔师傅批评指正。”
  “嗯,你说吧,傅厂长是个喜欢听下面意见的人。”乔长生说道。
  秦海道:“依我之见,一个企业也罢,一个农场也罢,要想挣到钱,不外乎有三种途径。第一种,就是卖力气,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你愿意做。别人吃不了的苦,你能够吃,这样就能够挣到钱。”
  “你说得不错。”傅文彬点了点头,“现在很多乡镇企业就是这样做的,论工作的努力,我们这些国营工厂和农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第二种,就是要有经营头脑,能够发现别人没发现的商机。举例来说,大家都在种蔬菜,如果咱们种的是反季节蔬菜,就能够卖出高价,挣到大钱。这一点,傅厂长同意吗?”秦海又道。
  傅文彬想了想,说道:“你这一条,原则上是对的。谁都想找新的商机,问题在于,这个商机在哪呢?你刚才举了反季节蔬菜的例子,去年我们农场也尝试过,但一来成本太大,二来市场需求太小。平苑县城的居民都不愿意花高价吃反季节蔬菜,而要想运到红泽去卖,光运费我们就无法承担,所以最终这个设想也失败了。”
  “那么就只剩下第三条了,那就是拥有别人所不具有的核心技术,别人无法模仿,但又需要你的产品,这样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赚取超额利润。”秦海说道。
  傅文彬笑道:“你说的就是你们在平苑钢铁厂搞的那个什么军铲吧?别人都炼不出这种高强度合金钢,这个技术是你小秦所独有的,所以你们就挣到钱了。”
  “正是如此。”秦海点头道。到目前为止,他在平苑钢铁厂和青锋农机厂所做的事情,都是利用技术上的独特优势,而且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那么,小秦有什么适合于我们农场的独特技术吗?”傅文彬饶有兴趣地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有……不过,这些技术我不能无偿地提供。”秦海大大方方地说道。
第一百一十四章
快硬水泥
  听到秦海的话,傅文彬有些错愕,乔长生则窘得满脸通红。在乔长生看来,秦海这样说话显得很市侩,与他此前向傅文彬介绍的秦海形象大相径庭,给人一种他交友不慎的感觉。他有待要批评秦海几句,却又说不出口,秦海虽然年纪轻,但却是乔长生的雇主,乔长生真没有资格去对秦海评头论足。
  “呵呵,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来直去,傅厂长见谅啊。”秦海看出了二人的心思,笑着解释道,“我只是觉得,有些话事先说清楚了为好,省得日后大家再生嫌隙。”
  “嗯,我喜欢你这个直来直去的性格,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傅文彬说道,其实他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关键是他必须这样说,才能让双方都下得来台。秦海是随着乔长生一起来的,傅文彬总不能因为一言不合就把他轰走吧?
  秦海道:“刚才我听傅厂长向乔师傅介绍,说你们农场为了改变经营结构,过去几年搞了几个工业项目,其中包括一家水泥厂,我想了解一下,这家水泥厂现在情况如何。”
  傅文彬摇摇头,说道:“已经停产了,这两年煤炭的价格涨得很厉害,我们的技术也不行,水泥成本居高不下,根本就卖不出去。农场投入了十几万买的球磨机,还有水泥窑炉之类,最后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
  “你们生产的是什么水泥?”秦海又问道。
  傅文彬诧异道:“水泥就是水泥嘛,还能有什么水泥?就是一般盖房子用的水泥呗。”
  “哦,我明白了。”秦海点头说道。傅文彬说不出他们的水泥有什么不同,那就证明这家水泥厂生产的不过就是极普通的硅酸盐水泥而已。生产这类水泥的技术门槛很低,绝大多数的小水泥厂都是以这类水泥为主要产品的,曲江农场的水泥厂肯定也变不出更多的花样。
  “怎么,秦工,你觉得傅厂长他们的水泥厂,有文章可做?”乔长生听出秦海话里的味道,试探着问道。
  秦海道:“事情很简单,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就是拼成本,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占领市场。咱们曲江农场的水泥厂规模估计大不到哪去,技术方面也没什么窍门,成本上肯定没有优势,被市场淘汰也是必然结果。”
  “你说得太对了!”傅文彬连连点头,“可惜啊,当初上马这个水泥厂的时候,我们几个农场领导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都是大老粗,哪懂得烧水泥的什么门道,还以为烧出来就能有人要呢。”
  “大企业可以搞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小企业最好的选择就是搞差异化经营,做一些别人没有的产品,占领一个细分市场。在这方面,咱们曲江农场的做法是错误的。”秦海总结道。
  “秦工能够帮傅厂长他们找到一些特殊的产品吗?”乔长生急切地问道,秦海话里的暗示意味已经很清楚了。
  秦海道:“我现在还不能确信,如果傅厂长有意的话,我想去参观一下你们的水泥厂,可以吗?”
  这样的请求傅文彬自然是不会拒绝的,秦海愿意替曲江农场诊断一下水泥厂的经营,至少也是一件聊胜于无的事情。
  三个人坐着秦海开的吉普车绕了几个弯,来到了位于农场边缘的一个小小的厂区,厂区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破破烂烂的木牌子,上写“曲江水泥厂”五个大字。厂子虽然停产了,但看门的工人还在,看到有吉普车过来,门卫上前阻拦,当发现副驾驶座上坐着的是傅文彬的时候,门卫满脸堆笑地招呼道:“傅场长,早啊。”
  “老陈头,睡懵了吧,现在都快吃晚饭了。”傅文彬从车上走下来,呵呵笑着回答道。
  老陈头笑道:“说顺嘴了,没琢磨时间。傅场长到这有事吗?”
  傅文彬道:“我带两位专家过来看看咱们厂子,你去把赵厂长帮我找来。”
  “好咧!”老陈头答应一声,先帮他们打开了厂门,放吉普车进厂,然后一路小跑着不知上哪找厂长去了。
  水泥厂规模不大,设备倒是一应俱全。而且由于建立的时间较晚,设备看起来还比较新。据傅文彬介绍说,现在偶尔也会有少量的订单,所以水泥厂并没有完全停工,而是处于时开时歇的状态,设备都是完好的,随时可以开工生产。
  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量居各种非金属材料之首,所以秦海对其也有较多的研究。他先是认真观察了一番现有设备的情况,接着来到料场,开始研究水泥厂使用的各种原料。
  平苑是丘陵低山地区,各种非金属矿蕴藏丰富,曲江水泥厂用的石料大多产自于本地,包括诸如石灰石、方镁石、石膏、萤石等等。其中有一些类型不同的石料被混堆在一起,显然是厂里的技术人员根本分不清这些石料之间的成分差别。
  秦海观察了一番之后,对于曲江水泥厂的情况已经了然于心了。
  “傅厂长,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因为今天是礼拜天,所以我没有在厂里,让你久等了。”
  水泥厂的厂长赵兵气喘吁吁地从厂门外跑进来,来到正陪着秦海考察料场的傅文彬面前,一边擦着汗,一边做着自我检讨。其实,水泥厂没有生产任务,加上正好是周末,赵兵没有呆在厂里并不是什么过错。但农场领导来了,而你却在家里,这就是错误,是必须先做做自我批评的。
  “赵厂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原来在钢铁厂时候的同事,乔长生乔师傅。这位是青锋农机厂的专家秦海秦工。”傅文彬对赵兵介绍道。
  “哦哦,乔师傅,秦……呵呵,秦工很年轻啊。”赵兵把目光投向秦海的时候,脸上分明有了一些戏谑的神情,他觉得傅文彬介绍的这位“专家”实在是年轻得有些可笑了。
  “赵厂长不必客气,叫我小秦就好了。”秦海平淡地说道,他知道任何人看到他都会先入为主地怀疑他的学识,要想让别人相信,只有拿出干货来。
  “好了,秦工,现在赵厂长也已经来了,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当着赵厂长的面,大家一块说一说。你刚才已经考察过我们水泥厂的情况了,有什么具体的想法没有?”傅文彬对秦海说道。
  秦海转头对赵兵说道:“赵厂长,我听傅场长说,咱们水泥厂的产品销路不太好,是这样吗?”
  “可不是吗,像我们厂的这种大路货,整个北溪市起码有20家厂子在生产。人家的产品质量比我们好,价钱还比我们低,我们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赵兵沮丧地答道。
  “那么,赵厂长有没有想过生产一些小路货呢?”秦海笑着接过了赵兵的话头。
  “小路货?”赵兵被秦海发明的这个词给说愣了,“秦工指的是什么?”
  “水泥并不只有咱们生产的这一种类型,你可知道?”秦海问道。
  “知道啊,水泥有不同标号的,我们生产的也不止是一种标号。”
  “我不是说标号,而是说类型。简单说,咱们厂现在生产的叫作通用水泥,无论是普通硅酸盐水泥,还是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者粉煤灰硅酸盐水泥,都属于通用水泥。赵厂长听说过特种水泥这个概念吗?”秦海开始摆起专家的谱来了,你不是觉得我年轻不像专家吗,那我先给你上一课再说。
  “特种水泥……”赵兵摸着脑袋,有些糊涂了。他原本只是农场的一个中层干部,农场要建水泥厂的时候,派他去市里的几个水泥厂参观了一下,然后就回来当水泥厂厂长了。在他的知识体系里,只有通用水泥这一个概念,秦海说的什么特种水泥,完全超出了他的知识范围。
  “特种水泥是相对于通用水泥而言的,主要是适合特定用途的水泥。比如说,用于工程抢险用的快硬水泥,能够在一两个小时甚至数分钟之间凝结并达到较高的强度,这类水泥可以接缝、堵漏、抢修道路等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使用。”秦海说道。
  “还有这样的水泥?”傅文彬和赵兵面面相觑,秦海说的这些用途,他们是一下子就能够听懂的,而且也觉得有道理,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可以生产出一种这样的水泥来。
  “秦工,生产这样的水泥,是不是需要很高的技术啊?”赵兵小心翼翼地请教道。
  秦海摇了摇头,说道:“我刚才已经看过了,在咱们厂现有的设备基础上,再稍微增加几项设备,就完全可以生产出这样的水泥。当然,水泥的配方是需要斟酌一下的。事实上,快硬水泥也有很多种,有普通硅酸盐快硬水泥,也有硫铝酸盐水泥,还有氟铝酸盐水泥,各种水泥适用的场合不同,成本和价格也不同。
  “可是……这些东西,我们都不懂啊。”赵兵叫苦道,“我们如果有这样的技术,何至于把水泥厂弄成现在这个鬼样子,弄得我都没脸见傅场长了。”
  傅文彬瞪了赵兵一眼,然后回过头对秦海说道:“秦工,莫非你懂得这些水泥的配方?”
  “略懂一些吧。”秦海说道,“如果傅场长愿意与我合作的话,我可以保证让曲江水泥厂起死回生,一年起码为农场创造10万元以上的利润。”
第一百一十五章
秦海的大馅饼
  “你希望曲江农场怎么与你合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