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学霸她重生了(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62

  一切,都正值青春年少。
  三天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乔依之这回乖乖写了所有作业。
  还整理了高一年级所有科目的知识框架。以便梳理自己的思路。
  之前沈光霁推荐的那几本竞赛书,乔依之也一道一道的往后刷。
  她这人看书时候不怎么珍惜保护,有什么想法和思路都是直接写在书本、卷子上的,至于对不对自己先不管。大部分情况下,她写的答案都是正确的,但这毕竟是竞赛题,乔依之没怎么接触过竞赛,她也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写的全对。
  错了的话,乔依之就把题目复印下来,整理在错题本里,以便之后巩固复习。
  如果放在李闻风身上,他就不会这样。
  他的书本一般都是干干净净,所有题目都写在练习本上,这样有助于他二刷这些题目。
  李闻风家境不怎么好,同样的习题册买两本就有些浪费,因此只能这么做来巩固复习。
  上辈子,乔依之主要是没时间二刷,因为心脏病,她能自由安排的学习时间不多。
  老师布置的题目她能写一遍、写完就不错了。
  小小年纪的乔依之心里敏感,她那会儿已经知道了‘死’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字眼,因此,总觉得自己得留下来一点什么。
  她甚至想过,如果自己真的不在了,这些写满了的习题册,都能证明她来过这个世界。
  因此,乔依之这个在书本、习题册上随便乱画的习惯到现在根深蒂固,一直都改不掉。
  礼拜二一大早,各科课代表都前来收作业。
  就连不常检查作业的数学周老师,也因为上周五夏诚没写作业,这次要让大家都把作业交上来……
  唯恐再出现钻空子的学生。
  课代表收到乔依之和李闻风这边的时候,乔依之把自己的卷子也交上去了。
  数学课代表当场就愣了一下。
  他叫梁甘,之前他‘友情提醒’过数学老师乔依之的数学成绩。
  但乔依之已经不记得这个梁子了,她只是想更全面地融入班级,不搞特殊化。
  哪知道梁甘说:“乔依之,你不用交作业。”
  以前周老师在班里最看好的学生就是李闻风和他自己,梁甘甚至想过,如果没有乔依之,那么上次去一中竞赛班听课的名额,是不是也会轮在自己头上一个?
  李闻风刚拿出自己的卷子,就听到这么一句话。
  他的眼尾微微有些细长,双眼皮的褶子往上弯了弯,直勾勾看人的时候,给人一种凌厉的感觉。
  “都是我们班的学生,你不收她的作业吗?”
  后面还有收作业的语文课代表,他看到乔依之居然写了卷子,也震惊了一下,喜滋滋的把乔依之的卷子放在最上面。
  “包老师要是看到你交作业,还写了作文,他肯定很开心。”
  然后指不定就把乔依之的作文当作范文给大家复印讲解了。
  语文课代表走后,梁甘灰溜溜的拿了乔依之和李闻风的卷子,转身去收其他人的作业了。
  今天,火箭一班的交作业人数满额,四十五人整。
  然后,乔依之就被迫听了一整天的夸赞。
  ——“咱们班依之生着病,都把作业写完了还全对,你们呢?你们写完是写完了,但那个正确率,我真的不想说。”
第64章
  乔依之不是没听过夸赞,
上辈子比这声势更浩大的夸赞她都坦然接受了。
  她获得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LaskerAward)那会儿,全国都在夸她,微博热搜都要爆了。
  但乔依之觉得,
那会儿的自己都比现在要淡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重生回十六岁的缘故,
她觉得自己的情绪都有点向这个年纪的小姑娘靠拢。
  就像现在,
她是真的觉得自己心里挺从容的,但脸皮也出卖了她,
此刻透着微微红晕。
  好像耳朵也有点发烫。
  乔依之安慰自己,
这大概是身体的正常反应吧。
  但她还是听到夏诚那边传来了奇怪的声音。
  是一个女生说的:“乔神害羞的样子好可爱啊。”
  乔依之:“……”好像就是昨天说她最近笑容多了的那个女生。
  叫、叫左琳来着。
  是夏诚的同桌。
  同一时间,
清河大学,光电实验室。
  陈礼教授正在跟自己实验室那个灰不溜秋放在角落里的德产机器较劲儿。
  嘴里还在念叨:“依之怎么做到几分钟就校准了这个机器的?”
  他自己在这儿都捣鼓老半天了,
那个指针就是不乖乖的回到零刻度线。
  真的要把自己这个糟老头子给气死了。
  肖孟昌就很纳闷:“你跟小朋友较什么劲儿?”
  乔依之同学校准这个机器只用了三分钟的时间,
而老陈自己一班得需要五分钟……
  就因为这件事儿,
老陈捣鼓这机器一中午了。
  陈礼对学术相关的东西一向都很有钻研精神,他目光炯炯有神:“校准机器时一定有什么技巧,
别打扰我,
我觉得我快要想出来了。”
  如果他知道了这个技巧,那么教给自己的助理后,就不用她每次校准半个多小时了。
  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甚至如果他想法论文,
可以针对此发一篇文章出来。
  不过陈礼教授一般不在乎这种没多少含金量的文章,他纯粹就是想找到那个小窍门。
  肖孟昌无奈的说:“你难道忘了,放假前你说过要找招生办,让他留意着找个合适时间把乔依之招进咱们学校。”
  现在各高校录取本科生都卡的很严格,
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走高考这个独木桥进的大学。
  他们这些大学教授没有给某个学生开‘特殊通道’的权利,招生办也得一步步按规矩办事儿。
  不然,
全国的大学都会失去公信力。
  之前有个新闻报道说某top5大学,三十多位教授联名想要收一位高中生进来,
但最后结果都是不被允许。
  这就足以体现本科招生的严格,完全不给任何人动用什么关系的机会。
  想要不通过高考直接进大学,可以啊,但你得拿出竞赛成绩,得进国家队!
  不得不说,国内在本科招生把控这里做的越来越好。
  但也因为这些条条框框严格的规定,导致陈礼没法跟招生办直接开口说‘把人收进清河’。
  不过,只要学生足够优秀,有拿的出手的奖或者文章,教务处审核过后,也会开各种特殊的加分通道的。
  有些时候,甚至可以直接降分到一本线录取。
  当然,现在国内大学也向国外靠拢,博士都是申请、审核制度。
  虽然说这里面可操作因素比本科招生多了不少,但说实在的,没有读博的智商,就算找关系揽下这个瓷器活儿也只会白白荒废光阴……
  陈礼被肖孟昌这么一提醒,终于想起来自己忘了做这件事儿。
  他拿起电话,按着玻璃隔板下面压着的内部电话打过去,招生办那边很快就接通了。
  “你好,我是光电学院的陈礼。”
  陈礼教授刚凭借乔依之之前看的那篇文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一个国际大奖,最近风头正高,全校都为他而骄傲。
  招生办老师听了他的名字后简直特别客气:“陈教授,您好,我姓吴,您叫我小吴就好。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最近学校有什么招收学生的特别通道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