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学霸她重生了(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62

  显然不是随便充充电就行,电能暂时还带不动黑科技的运转。
  这需要‘孤子’,这种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可以沿着空间传输永不变形的脉冲,来在石墨烯氮化硅谐振腔中调节运转。
  想到这里,乔依之就掏出手机看了一眼现在的时间……
  2018年3月2日。
  她凭借自己很好的记忆力慢慢回忆,好像今年六月份才有相关谐振腔的论文发表。
  而且还是发表在《Nature》上的。
  如果要等这一项成果普及,至少还有二十年的时间。
  黄花菜都凉了。
  乔依之叹了口气,心想,与其指望科学发展,还不如自己买材料制作啊……
  小作坊搞起来。
第三节
课是班主任的课。
  班主任今年快五十岁,名叫包博,刚进教室就拿了一摞纸。
  “《语文报杯》今年的征稿又开始了,大家谁想报名的来我这里登记。我给大家发报名表。”
  说完,他还看了李闻风一眼。
  乔依之想,自己这个同桌看来真的是品学兼优,语文老师这个眼神很明显就是想要让他报名。
  可李闻风本人并没有任何表示,看样子对这个比赛敬谢不敏。
  有同学问,“老师,这个是干啥的,写什么的?”
  “就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样,写一篇文章,不超过五千字。邮寄出去后,还有复试,最后可以评奖。”
  “评奖?”
  “嗯,分为国家级和省级奖。如果拿到了国家级奖,还有机会去参加科大夏令营。”
  夏令营……对实验中学的学生来说还是太遥远了。
  他们省有一中这个巨无霸的垄断式教育,夏令营、自主招生、冬令营、保送……等等,都跟其他学校的学生无缘。
  这一点不止老师们知道,就连学生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毕竟中考时候,全市前六百名几乎都在一中。
  生源的优秀程度就是一中成功的一大关键。
  “哎,不想了,我拿不到。”
  “老师,谁都能报名吗?”
  语文老师鼓励大家,“谁都可以报名,重在参与。”
  说着,他在黑板上写,“截稿日期是3月31日,大家要在3月22日之前把稿子给我,到时候整个学校一起邮寄过去。”
  包老师这么一说,不少文静的学霸们都举了手,打算参加一下。
  反正就是多写一篇文章而已,如果真的能进复试得奖,那就是走了大运了。
  包老师见报名的人还挺多,说:“这样的话,我周六下午给大家讲长篇文章的写法,咱们的获奖概率还能大一点。”
  乔依之只是听了一下,并没有举手报名。
  且不说她是重生的,现在一心只想给自己的黑科技充能。
  就算不是重生的,她也得好好休息调理身体,从母胎里带出来的病,注定不能像正常的同学那样精力旺盛。
  不过,因为有了黑科技的帮助,乔依之确实感觉身体恢复许多。
  这节语文课,她也跟前两节课一样,认真的听完了。并没有时不时的走神或者趴下休息。
  这倒让包老师有点惊讶。
  作为班主任,他对乔依之一向是照顾的。
  见乔依之开始认真听讲,做笔记,便时不时向她投来鼓励的眼神。
  下课后,乔依之听到前后桌小声讨论:“乔依之是不是咱们语文老师的亲戚?”
  “不是吧,她那么好看,咱们语文老师……这一看就没有亲缘关系。”
  乔依之:“???”
  乔依之趴在自己臂弯里,继续闭目养神。
  她发现有了黑科技的存在,自己听力好像也变好了一点。
  前面那一对同桌继续说着,“也不能从长相判定啊,有可能是那种媳妇儿家的亲戚。”
  “有点道理。”
  “不然你说说,她成绩这么一般,怎么还分到咱们班来了?”
  说到成绩。
  乔依之心里叹了口气。
  在这个教室里坐着,她能更加清楚的回忆起自己十几岁时候的种种心思。
  从初中的天之骄子,到高中的‘差生’,乔依之没有心理压力是不可能的。
  周围同学的不理解,再加上身体的难受,她一度想要自暴自弃。
  都是姐姐在身边一直开导她。
  当然,自家亲姐姐开导人的水平真的不高,说得都是——
  “哎呀,小之之,咱们这成绩也很好了。我高中那会儿都是年级倒数呢,”
  “虽然比不上初中时候,但咱们也在年级200多名呢,你们一个年级一千四百人,你已经很棒了。”
  然而,这是实验中学的年级200名。
  之前初中时候,乔依之是全省最好的初中,一中的第一名。
  上学期期末考,乔依之在考英语的时候直接晕了过去。
  因为她只考了十多分钟,后面的一概没写。一百五十分的卷子拿了不到十分,排名跌到了全年级900多。
  要知道,高中知识跟初中有了质的飞跃。
  不管是男生女生,学起来都会有困难,时常会碰到不理解的语法转换和不会做的数学物理大题。都得下功夫学,才能逐个理解,举一反三。
  按照乔依之的智商来说,她肯定能学懂高中知识。
  但就是因为病情加重,很多时候学着学着就痛晕过去了,更别说集中注意力仔细听讲了。
  不下功夫,就算是神仙,也不能一直稳定在年级第一。
  而实验中学分火箭班、重点班和平行班。
  火箭班一般都是年级前九十名,以乔依之最好名次是年级两百多来看,真的不够格。
  可被迫从一中转学已经很伤孩子的心了,乔家父母为了补偿,说了一堆好话,把乔依之初中的各种奖项都拿出来,最后终于把她塞进实验中学的火箭班。
  乔依之听到前面两个同学还在说,“咱们班主任真的对她太照顾了,羡慕啊。”
  “这可能就是生病人士的特权。”
  “搞得我也想生个病了。”
  乔依之:“……”
  她没有再听下去。
  因为,她最想拥有的,就是健康的身体。
  她想要的不是老师的‘特殊照顾’和怜惜,而是欣赏,还有打心眼儿里感慨‘这学生真厉害’。
  此刻,语文教研组里。
  ‘语文报杯’的一位内容编辑正在给还在办公室的老师们分析更容易获奖的作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