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51

  罗翔飞没有接田文健的话,而是转头对冯啸辰问道:“小冯,你跟孟部长聊什么了,他对你非常看重啊。对了,他还想下调令调你去煤炭厅呢,直接解决正式的干部编制,你有没有兴趣?”
  冯啸辰暗暗地撇了一下嘴,心说你都替我拒绝了,这个时候问我有没有兴趣,我还能说有吗?不过,正式编制这种事情,对我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如果换成王伟龙他们,光凭你那句话,他们就能恨你一辈子。
  这样想着,冯啸辰笑了一下,说道:“孟部长真是太高看我了,其实我也只是把这些天看资料的一些心得和他交流了一下而已,哪值得他如此器重我。就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我还是希望留在冶金局,向罗局长多学习一些东西。干部编制不干部编制,其实并无所谓,我现在年龄还小,如果进了干部编制,恐怕会让人说闲话的。”
第二十一章
变拉动为推动
  冯啸辰这话就说得比较艺术了,相当于向罗翔飞表了忠心,却又不算特别直白。罗翔飞对于冯啸辰的这个回答比较满意,他点了点头,说道:“的确,你现在还小,也不着急解决干部编制的问题。你放心,只要你好好干,干部编制迟早是会解决的。目前嘛,还是先到企业里挂个工人编制比较好,这事我会让田秘书抓紧去办。”
  “我明白,我明天就去联系。”田文健连忙答应。
  “那我先谢谢罗局长了。”冯啸辰道。他不急着要解决干部编制,但弄个工人编制还是必要的。有了正式编制,工资就能多一些了,总比他现在还拿着临时工的工资要强。前一世里,他还真不是特别关心工资的多少,反正都够他生活得不错。到了这个世界,他才发现工资标准真是太重要不过了,临时工一个月才20多块钱。以他这个岁数,正是吃饭不知饱的时候,如果不是出门之前母亲给他塞了点钱,他现在就已经要沿街乞讨去了。
  说完编制这件事,罗翔飞换了一副认真的表情,说道:“小冯,刚才孟部长在电话里说,他们准备改变原定的25立米挖掘机的研制计划,采纳你的一些意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重点解决大型挖掘机基础工艺的问题。他希望和我们以及机械部组织一个联合攻关组,统筹这件事情,并且特别指名要你参加这个攻关组的工作,你有什么看法?”
  “我服从组织安排。”冯啸辰毫不犹豫地说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在一个部长、一个局长面前其实是无关紧要的,自己答应也罢,不答应也罢,人家想把自己塞到哪去,自己哪有拒绝的余地?既然根本就没有自主权,还不如装装姿态,显得心情愉快的样子,也让领导对自己有个更好的印象。
  “嗯,好。”罗翔飞称赞了一句,然后说道:“我把你从南江借调过来,原本是想让你继续参与南钢1780轧机的引进工作。不过,我们目前已经暂停了与三立制钢所方面的谈判,正在按照你的建议,寻找国际咨询公司,帮助我们做成套设备的引进工作。我们过去没有和国际咨询公司接触过,现在还需要货比三家,所以可能还要再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你去参与一下其他的项目,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不过,基层工作可能会比较辛苦,你要有些思想准备。”
  冯啸辰点头道:“没问题,我过去当过知青,吃苦方面是没问题的。”
  “那就好。”罗翔飞道,“孟部长在电话里反复提到,这一次他们修改原定方案,主要是参考了你的建议,你能不能在这里再给我讲一讲,你对于煤炭部搞25立米挖掘机有什么样不同的思路。”
  “可以。”冯啸辰爽快地应道。他也没法不爽快,不管怎么说,他是罗翔飞带到京城来的,算是罗翔飞的嫡系。他去向孟凡泽讲了一大堆想法,如果反过来还对罗翔飞吞吞吐吐,那就不合适了。
  看到冯啸辰摆出一副准备长篇大论的样子,田文健就算心里再不痛快,也只能在旁边坐好,乖乖地掏出笔记本,开始准备记录。
  冯啸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开始说道:
  “从一般的市场规律来说,生产是为需求服务的。一线生产部门需要什么样的装备,装备制造部门就为他们量身定做这种装备。同时,制造装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配件,更上游的配件部门就生产什么配件。以三部委刚刚完成的12立米挖掘机来说,它是为满足我国大型露天矿开采而提出来的需求,三部委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集中力量制造出了样机,这就是为需求服务。在制造12立米挖掘机样机的过程中,涉及到电机、铸锻件、液压件、轴承、特种齿轮等配件,这是主机厂所无法制造的,因此我们就寻找有生产能力的企业,为主机厂专门提供这些方面的配件。”
  “没错,的确是这样,有什么问题吗?”罗翔飞问道。
  冯啸辰道:“我刚才说过了,这是一般的市场规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链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们是一个后起国家,如果一味按照这样的方式去组织装备生产,那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在国家还能够对产业提供保护的情况下,落后的装备制造业或许还有生存以及缓慢发展的空间。一旦国门彻底打开,国外装备制造业进入国内市场进行竞争,咱们自己的产业就会全面崩盘。”
  听到冯啸辰说得如此危言耸听,田文健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罗翔飞,犹豫着要不要打断冯啸辰的话。其实,在私底下,许多干部也都是这样想的,有些人的观点甚至比冯啸辰说的还要悲观。但这种话毕竟不宜放在大面上说,如果是与罗翔飞同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在一起私聊,说说也无妨。或者冯啸辰自己在宿舍与同级别的底层干部交流,也是可以的。一个下级向上级这样直言不讳,就有些犯忌了。
  罗翔飞注意到了田文健的眼神,他微微摇了一下头,示意田文健不要干涉,然后对冯啸辰说道:“小冯,那么依你的想法,我们该如何做呢?”
  冯啸辰道:“我们国家虽然是后进国家,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全国一盘棋(1)的经济管理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称之为体制优势。我认为,我们应当纠正装备制造业只是为一线服务这种观点,转而提出一线企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支持的政策取向。简单说,就是把过去下游拉动上游的模式,转化为下游推动上游的模式。”
  “这个说法倒是有趣,你来说说,拉动和推动,是什么区别?”罗翔飞微笑着说道,同时自己也铺开一张纸,准备记录了。
  冯啸辰道:“我举个例子来说,就12立米挖掘机而言,一开始是露天矿提出需求,企业就着手研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需求是由一线生产部门拉动的,露天矿是项目的主体,企业是被动的客体。如果企业研制出来的产品得不到露天矿的认可,露天矿转而寻求从国外购买装备,那么企业前期的投入就会全部沉没,无法收回。”
  “嗯,的确有这个风险。”罗翔飞道。作为参与了12立米挖掘机研制项目的领导之一,他非常清楚国产12立米挖掘机目前面临的危机。几家大型露天矿对于国产设备颇有一些微辞,希望更多地使用进口设备。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发的大型挖掘机、大型电动轮自卸车等装备的工业实验遭遇了很大的障碍,许多矿山都以种种理由拒绝接受这些装备的实验。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确会像冯啸辰预言的那样,研制出来的国产装备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矿山方面的想法,罗翔飞也是能够理解的。国产装备性能上不如进口装备好,质量更是不够稳定,在生产中“掉链子”的情况屡屡发生。矿山那边也是有生产任务要求的,人家没有理由替装备制造企业去当这个试验品。
  生产装备的企业与矿山都是国家的企业,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些矿山的级别甚至比装备企业更高,在上级主管部门那里有更多的话语权。人家不想要国产装备,装备企业也没有办法。即便是罗翔飞,有时候也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去与矿山方面沟通,恳求他们给国产装备提供一些机会。倒是孟凡泽这种部级领导还有些权威,有时候说句话,矿山方面也只能服从。12立米挖掘机能够找到矿山进行工业实验,其中有很大程度是孟凡泽的功劳。
  冯啸辰继续说道:“改拉动为推动,核心就是把装备制造业的地位由从属转为主导。国家应当明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而矿山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市场的客体。国家给露天矿下拨资金,应当明确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应当用于采购国产装备,要强制规定大型矿山中国产装备所占的比重,这样装备制造业才能放手大胆地开展研发工作,提高装备制造水平。”
  “可是,现在这种模式下,咱们的装备制造业也同样制造出了12立米挖掘机,与你说的模式有什么不同呢?”罗翔飞反驳道。
  冯啸辰道:“区别很大。比如说,12立米挖掘机的主机厂是北宁省林北重型机械厂,他们虽然生产出了挖掘机的样机,但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艺文件,也没有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许多部件的生产都是采取近似于手工生产的方式,没有开展大批量生产的意识和准备。这就说明,他们在开发和生产样机的时候,并没有达到‘放手大胆’的程度,而是时刻准备着项目中止,他们再重新回到原来的产品生产体系中去。”
注释:
(1)出自1959年2月16日柯庆施发表的《论“全国一盘棋”》,比喻全国各地、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合理布局,互相协作,顾全大体。
第二十二章
工艺是重心
  简单说:生产一种产品的方法,称之为工艺。
  以煎荷包蛋为例。
  荷包蛋是企业的产品,提出荷包蛋这种概念,属于产品设计。荷包蛋应该有多大,放盐还是放糖,煎到七分熟还是九分熟,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但一个荷包蛋仅仅设计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套正确的烹调方法,才能够完美地实现设计要求。这套方法,就属于工艺的范畴。
  一个好厨师能够恰到好处地选择火力,控制油温,掌握煎每一面的时间,确定放盐的时机,从而可以煎出美味的荷包蛋。而一个菜鸟厨师则会手忙脚乱,不是煎糊了,就是煎散黄了,最终的产品让人无法下口。
  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是把控制产品质量的希望都寄托在厨师的技巧上,而现代的大工业生产,则特别强调工艺规范的重要性,保证任何一个菜鸟经过简单培训之后,都能够煎出合格的荷包蛋。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优秀厨师煎蛋的流程,写成详细的菜谱,说明火力应当调成几档,油温应当是多少摄氏度,煎每一面的时间应当是多少毫秒,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厨师煎出来的荷包蛋都是同一个品质。这种细化到每一个步骤的菜谱,在工业上被称为工艺文件。
  仅仅有工艺文件还不够,为了提高煎蛋的效率,有些餐馆会制作专门的煎蛋器,厨师只要把鸡蛋打在煎蛋器里,到指定的时间再翻一面,就能够煎出合格的荷包蛋,从而使煎蛋的人力投入、时间成本都大为减少。这种煎蛋器,就被称为工艺装备。
  林北重型机械厂研制12立米挖掘机,其中自然也要涉及到大量的生产工艺。由于是单件生产,而且不确定未来是否还有订单,林北重机从一开始就抱着因陋就简的心态。许多部件的加工都是只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更不必说编制完整的工艺文件。
  比如一些大部件的焊接,工人们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厂里便组织最优秀的焊工轮番上阵试验,焊好了就算成功,焊不好就换一个人再试。往往是一个件焊接成功之后,工人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成功的,再试一次,没准又焊不出这个结果了。
  工艺装备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只生产一台挖掘机,厂里认为不值得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还是以大件焊接为例,为了保证质量,应当有专门的支架把部件固定起来,这样焊接就比较方便。但在只生产一件的情况下,做一个专门支架就划不来了,于是工人们便用土办法,找一些替代品作为支架,焊完之后再拆掉。如果未来需要再制作一个同样的部件,工人必须重新搭起这个支架,至于是否与上一次搭得相同,就没法保证了。而支架的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原有的受力关系等也都变了,这就可能导致上一回焊接成功的经验,在这一回却无法复制。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总装厂的上游配套企业那里,而且表现更为明显。比如挖掘机中使用的液压件,总共也就需要两三套,专业的液压件制造企业根本不值得为这样几百块钱产值的东西专门去开发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基本上就是想办法做出几件交差了事。由于工艺不规范,外购配件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样品试车的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把总装厂的工程师们气得不停地骂娘。
  这方面的情况,罗翔飞和孟凡泽都是清楚的,只是他们都寄希望于在生产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更高层的领导往往不了解什么叫工艺,他们只知道中国企业又一次造出了新东西,“把中国不能制造××××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了”。在那些年月里,中国有能力制造的产品清单十分耀眼,但内行人都清楚,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成本高、制造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一线生产部门更是想方设法拒绝使用国产装备,最后形成许多费尽力气研制出来的国产装备被束之高阁,一线部门大量进口国外装备的尴尬格局。
  冯啸辰作为一位穿越者,清楚地知道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单件生产走向批量生产的转型过程,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经历的阵痛。他所提出来的思路,是将装备部门的工作目标由一味满足一线部门要求,转向注重自身的技术发展。说直接点,就是一切为了做出更好的装备,拒绝那些应付差使的一锤子买卖。
  采取这样的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会导致新型号的难产,让上级领导在很长时间内看不到令他们欢欣鼓舞的新产品。但在练好内功之后,新产品的开发将不再存在瓶颈,届时就呈现出新型号层出不穷的可喜场面。
  在真实的历史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就处于一个苦练内功的时期,新型号的研制进度缓慢,让人感觉似乎是陷入了停滞。而事实上,各家装备企业在这段时间里全面地提升了自己的工艺水平,进入新世纪之后,诸如大型火电装备、水轮机组、冶金装备等像井喷一样迸发出来,而且只要首台机器投产,就能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这是后话,姑且放下不提。
  “难怪孟部长再三要求让你参与到调整后的项目中去,你的思路,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罗翔飞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缓缓地说道:
  “你这些想法,有不少闪光点,也有一些不切实际之处。至于哪些地方不切实际,我现在也不跟你细说,你可以到实践部门去检验它们的对错。我决定了,组织一个小组参加煤炭部的25立方挖掘机项目,明天我就在党组会上提出来,请局党组审议。如果局党组同意我的意见,小冯,你将作为工作小组的一员,接受孟部长的亲自指挥。不过,丑话我可得说在前头,你不能翘尾巴,不能因为孟部长重视你的意见,就忘乎所以。和孟部长以及其他老同志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谦虚,不能和他们发生冲突,明白吗?”
  后面这番话,可以理解成罗翔飞惊魂未定的结果。此前田文健带来的假消息,可真让罗翔飞吓出了一身冷汗,到现在后背还有些发凉的感觉。经过这一回,他对于冯啸辰的杀伤力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孩子可真是初生牛犊,在什么人面前都敢放炮。这也就是遇上了他罗翔飞,以及同样以工作为重的孟凡泽,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心胸狭窄的领导,没准就会因为冯啸辰的张狂而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了。
  当然,在那个年代,像罗翔飞、孟凡泽这样心胸宽广的领导还是非常普遍的,这些曾经在战火中摸爬滚打过来的老人,思想觉悟是非常高的。只要下属是真正从工作出发,他们一般来说都会给予较大的宽容。如果这位下属还能表现出一些才干,那么甚至还能够获得他们格外的青睐。
  “我明白,罗局长,您放心吧,我会注意方式方法的。”冯啸辰诚恳地应道。
  听到冯啸辰的回答,罗翔飞翻了个白眼,差点又想揪着冯啸辰教育一番了。什么叫注意方式方法,说到底,你还是想继续放炮,用你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把老同志们吓得连夜跑医院去。可转念一想,自己看中冯啸辰的地方,不就是他思想的尖锐吗?如果压抑住他的思想,让他说话留三分,岂不是浪费了这样一个人才?
  “好吧,方式方法,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牢牢记住。”罗翔飞用重重的语气强调道,说罢,不等冯啸辰再撂蹶子(1),他便更换了话题,说道:“对了,你刚从煤炭研究所回来吧?是不是还没有吃饭?”
  冯啸辰眼泪都快流出来了,领导总算是说了一句人话了。自己还在公交车的时候,就已经饿了,回来正想到王伟龙他们那里去蹭点东西吃,就被传唤到了罗翔飞的办公室,随便这么一聊,一个小时又过去了,他已经感觉饿得前心贴上了后背。
  罗翔飞看出冯啸辰的心理活动,他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检讨道:“抱歉,我忽略了像你这个岁数的年轻人是容易饿的,早想到这一点,我就先让你吃了饭再来谈事情了。这样吧,食堂现在也已经关门了,我这里还有一点饼干,要不咱们三个将就着对付一顿?”
  罗翔飞在办公室里储备的饼干,只是为了他加班熬夜的时候作为点心的。到了罗翔飞这个岁数,饭量已经不大,所以饼干的数量也就非常有限。尽管罗翔飞拼命鼓励冯啸辰多吃一点,田文健也假惺惺地忍着肚饥说自己吃不下太多,让冯啸辰一个人包圆了七成以上的饼干,但冯啸辰还是觉得肚子空空荡荡的。
  吃完饼干,罗翔飞又向冯啸辰问了几句诸如习惯不习惯北方生活之类的口水话,便把他打发走了。冯啸辰带着没吃饱饭的一丝怨气回到集体宿舍楼,敲开王伟龙的房间门,准备找他再讨点吃食,却发现王伟龙的房间里另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王伟龙的脸上似乎还有一些郁郁的神色。
注释:
(1)骡马乱踢后脚,喻人着急时的莽撞行动。老舍《骆驼祥子》十六:“她颇得用点心思才能拢得住这个急了也会撂蹶子的大人,或是大东西。”
第二十三章
我去买两个馒头
  “小冯,有事吗?”
  王伟龙问道,他的脸上带着笑意,但冯啸辰分明能够感觉到他的笑容有些勉强,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
  “哦,老王,没啥事,我就是过来随便看看。”冯啸辰知道自己有些冒昧了,他向王伟龙抱歉地笑了笑,看了一眼屋里的女人和孩子,问道:“怎么,这是……嫂子来了?”
  “是啊,这是我爱人,薛莉。薛莉,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小冯,冯啸辰,我跟你说起过的。”王伟龙招呼着屋里的女人道。
  王伟龙的夫人是个身材窈窕,面容秀丽的少妇,剪着短发,看上去颇为贤惠的样子。听到王伟龙的介绍,她走上前,向冯啸辰笑着点点头,道:“小冯,你好,我听老王说起过你,他总夸你是个天才呢。”
  “嫂子你好。王哥是夸奖我了。”冯啸辰客气道。他早上出门的时候还见到了王伟龙,并没有看到薛莉,估计薛莉是今天来的。
  “嫂子是带孩子到京城玩来了?”冯啸辰知道想在王伟龙这里蹭点东西吃的希望是没有了,人家老婆孩子都来了,自己再觍着脸找人家要东西吃,总不太合适。他随口问了一句,准备再寒暄两句就离开了。
  薛莉听他问到孩子,便回头喊了一声:“文军,过来见见叔叔。”
  那个叫文军的孩子大概六七岁的样子,长得也是清清秀秀,有几分像王伟龙,只是在生人面前还有些腼腆。他讷讷地走上前,似乎是想叫冯啸辰一句什么,嘴巴张了张,却没有说出话来,只有一点丝丝的声音。薛莉赶紧拦着他,道:“文军,跟叔叔打个招呼就好了,医生说你不能说话。”
  “这是……”
  冯啸辰一愣,正想说啥,王伟龙向他使了个眼色,对薛莉说道:“你带孩子先睡吧,我和小冯出去说点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