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451

  “可以啊。”杜晓迪道,“他住在楼上,我带你们去吧。不过,我师兄急着回厂子去,估计不会同意去给你们帮忙的。”
  阮福根心里一咯噔,苦着脸说道:“呃……那我们也见见吧。”
  三个人来到楼上,到了高黎谦的房间。高黎谦听罢阮福根的要求,又低声问了一下杜晓迪的意思,然后便笑着说道:“阮厂长,真不好意思,我有事情要急着回厂子去,恐怕就没时间去给你们帮忙了。既然小杜答应了去你们那里,那有她一个人就足够了,她的技术比我好得多,我去了也没什么作用啊。”
  “你说杜师傅的技术比你好得多?”阮福根有些不敢相信,以为这只是高黎谦的托词。
  高黎谦道:“没错啊,我师傅一直说,小杜的天份比我们几个都好,我们这些徒弟里,就数她技术最好呢。”
  “她说她在厂里焊过三类压力容器,这是真的吗?”阮福根又问道。
  “三类容器算什么?”高黎谦不屑地说道,“我跟你说件事,我们省有一座跃马河铁路大桥,有一回出现了险情,找了很多大厂子里的电焊工去维修,都拿不下来,最后就是小杜给焊好的,京城的专家都夸她水平高呢。”
  “呃……”阮福根差点一口气上不来了。刚才自己还在腹诽这位小杜师傅,说她吹牛皮,怎么不说自己焊过铁路桥呢,谁曾想,她还真的焊过啊!三类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要求,当然比铁路桥要高得多,可人家能够参加铁路桥抢修,而且还得到京城专家的夸奖,这应当是有几把刷子的。整个招待所里只有这两位是松江省来的电焊工,而这位高师傅又明确说自己的水平不如小杜师傅,难道这个小杜师傅才是孙国华大力推荐的电焊专家?
  “要不,能不能麻烦小杜师傅到我们那里去试试?”阮福根半信半疑地说道。这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反正现在也找不到其他人,还不如就让这位小姑娘师傅去试一试。万一她真的有点本事,能够帮自己解决燃眉之急,岂不是更好?孙国华是个厚道人,他既然如此真切地推荐这两位年轻人,没准他们还真的是技师呢。
  “师兄,你帮我去把火车票退掉吧。还有,我的行李,也麻烦你帮我带回通原去。见了我爸妈,你就跟他们说,我去给阮厂长他们帮点忙。”杜晓迪交代道,随后,她又对阮福根问道:“阮厂长,咱们什么时候去会安,还有,车票和食宿,你们应该能够解决吧?”
第二百九十六章
惊艳的仰焊
  阮福根又向孙国华求证了一次,证实杜晓迪正是孙国华所说的“技术过硬”的那两个松江电焊工之一,杜晓迪也向阮福根出示了自己在日本接受培训的证书,这让阮福根心里踏实了几分。
  因为任务时间紧张,阮福根没敢耽误,马上带着杜晓迪回到了会安。毕建新听说阮福根请到了新的电焊工,吊着打了石膏的手臂也来到了车间。待见到杜晓迪的模样,毕建新的想法与阮福根如出一辙,都觉得杜晓迪是在耍大家玩。“焊工要小”这句话是大家都知道的,可也没说一个20岁的小姑娘就能够独当一面啊。这可是焊二类压力容器,不是焊点铁皮、钢管之类,焊接质量不过关,这些容器在高压之下是会开裂的,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毕师傅,你就放心吧,这个道理我懂。”杜晓迪换上了一身电焊工作服,英姿飒爽地站在毕建新和阮福根的面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就这么点压力容器常识,老毕在她面前聒噪老半天了,你确信通原锅炉厂比你们会安化工机械厂更小吗?
  “要不,你先焊点别的东西,让我……呃,还有阮厂长看看?”毕建新说道。
  杜晓迪道:“没这个必要吧?阮厂长不是说时间很紧张吗?这样吧,我先进去焊一条缝,毕师傅看看合格不合格。如果不合格,我马上就走,路费和在会安的住宿费我都自己出了。”
  “这……”毕建新无语了,人家是来帮忙的,据说连报酬都没提,自己这样挑三拣四,是不是显得太不通人情了?可是,这小姑娘的技术如何,自己一点都不清楚,能让她直接在设备上焊接吗?万一没焊好,损失的可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已经造好的半成品,毕竟焊坏了的东西要想再补焊,麻烦就多得多了。届时仅仅是她自掏路费和住宿费就够了吗?厂子的损失,谁来承担呢?
  “算了,小杜师傅说得对,时间宝贵,就先开始焊吧。”阮福根倒是迅速地做出了决断。他想,孙国华推荐的人,应当不会那么不靠谱吧。照毕建新说的,先让杜晓迪拿废旧材料焊几个件试试手,然后再让她钻到容器里去焊接,无疑是更保险的。可是,这样一来,不就显得不信任这位小杜师傅了吗?万一人家真有点本事,因为自己的不信任而一气之下走掉了,自己可就抓瞎了。
  想到此,他也豁出去了,不就是一个换热器吗,大不了焊坏了,就重新做一个吧,也就是十几万的事情嘛。
  杜晓迪也是有意要跟毕建新抬抬杠。人家说要考校一下她的技术,这其实也算是合理的要求。但杜晓迪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已经向阮福根出示过在日本的培训证书,这足以证明她的水平了,再做这种考校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再说了,毕建新的技术还不如她呢,他有什么资格能够考校自己?
  听阮福根答应了,杜晓迪微微一笑,提着焊钳便钻进了狭窄的换热器里。压力容器都是一个一个的罐子或者大型圆柱体,许多焊接工作都是在这些容器内部完成的。杜晓迪身材娇小,钻这种罐子比男工更有优势。
  “注意,开始了!”
  随着杜晓迪在容器里发出一声号令,众人都紧张起来。透过容器的观察口,阮福根和毕建新能够看到容器内部弧光闪闪,一阵阵嗞嗞的声响从焊接点传出来。
  “不错,手艺挺娴熟的。”毕建新侧耳听着电弧发出的声音,满意地点着头。这就是行家里手的技能了,他不需要用眼睛看,只要听着这声音,就能够想象出焊接的情况。这电弧声连绵不绝,音调均匀,没有什么起伏,焊点的移动十分平稳,充分显示出了操作者精准的控制能力。
  “咦,怎么回事,焊点怎么移到上面去了?”
  正听着,毕建新的眉头皱了起来,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什么?移到上面去了,这不成了仰焊吗?”阮福根也听出来了,发出声音的地方,分明已经从底部顺着侧面移到了上方,现在应当是处于仰焊的状态了。
  化工容器大多数都是球状或者圆柱状,这个换热器就是一个大圆筒,是平放在地面上加工的。一条环绕圆筒一周的焊缝,自然包括了一半的仰焊。仰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以毕建新的能耐,也不敢说掌握得非常精到。
  在以往,他们焊接这种环型焊缝的时候,采取的是一种分步的方法。就是先焊位于下方的部分,焊完之后,焊工从容器里出来,其他工人帮助把容器旋转180度,使需要仰焊的部分转到下面,然后焊工再进去继续焊接。
  这样做当然是比较保险的方法,避免了使用技术要求更高的仰焊方法,从而能够减少出错的风险。但与此同时,制造的工时就大幅度上升了,焊工进去再出来,还要把容器进行旋转,都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如果有若干条环形焊缝,这样的工作就要重复若干次,累积起来的时间是非常可观的。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能把一侧的焊缝都焊好,然后再统一转过来焊另一侧。这就涉及到工艺设计的问题了。就像装配的时候拧螺丝一样,你不能先把一侧都拧紧,再去拧另一侧,因为这样会导致两侧受力不均,装配出来的工件是偏斜的。
  刚才听到杜晓迪把位于下方的焊缝已经焊完,站在外面的工人们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打算等杜晓迪出来,再用吊车把换热器转一个圈。谁料想,杜晓迪根本没用这一招,她直接就用上了仰焊手法。这一手,在阮福根和毕建新他们看来震撼无比,对于杜晓迪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了。
  通原锅炉厂是一家专业从事压力容器制造的国家重点企业。正如杜晓迪说的那样,二类压力容器对于通原锅炉厂来说,属于不需要杜晓迪这种高级焊工出手的产品,她和她师傅、师兄等人只负责三类容器的焊接。由于生产任务繁多,他们不可能像阮福根的厂子这样依靠转动产品来规避仰焊,否则就别想完成任务了。仰焊对于杜晓迪这些人来说,根本就是基本技能,她在钻进这个换热器的时候,压根就想过还要中途出来把容器旋转一下再焊,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是标准的仰焊手法!”毕建新几乎要把耳朵贴到换热器上去了,他只恨换热器的空间太小,他没法钻进去一睹杜晓迪的风采,只能靠听声音来想象里面的操作。
  简单地说,电焊就是要用电弧把两块工件接触面上的金属熔化,待凝固后便会合为一体。金属熔化会形成一个液体区域,叫做熔池。仰焊的难度,就在于熔池是悬在空中的,液态的金属会因重力而坠落下来。仰焊的诀窍,在于快速地间断引弧和熄弧,每次只熔化一个金属薄层,让其来不及坠落就已经处于半凝固的状态。
  这期间,引弧和熄弧的节奏控制就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千百次的实践,再加上良好的悟性、平稳的心态,那是很难做到的。毕建新听着换热器里传出来的小鸡啄米一般快速而均匀的电弧声,便能够猜出杜晓迪在引弧和熄弧间娴熟地做着转换,这是何等惊艳的手法啊!
  “好了,阮厂长,请探伤工师傅去检查一下吧。”
  没等大家从惊奇中缓过来,杜晓迪已经完成了一条焊缝的操作,钻出了换热器。她放下焊钳和面罩,摘下手套,笑吟吟地对阮福根说道。看她那副轻松的神情,似乎不是刚刚完成了一次高难度的焊接,而是在哪喝了一杯清茶过来。
  探伤员拎着探伤仪正准备钻进换热器里,只见人影一闪,毕建新抢在前面钻进去了。他身材高大,一只手还打着石膏,但动作却十分快捷,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太棒了,太棒了!”
  少顷,换热器里传出来毕建新那激动的赞扬声,接着,他又从换热器里钻了出来,也顾不上去擦满头满脸的铁屑和灰尘,只是大声地说道:“不用看了,肯定是一级,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焊缝!真是太了不起了!”
  听到毕建新这样说,刚才还一脸自矜的杜晓迪一下子就不好意思了。她其实就是一个挺低调的人,此前在毕建新面前显出强势,只是不愤于毕建新对她的小觑。如今见毕建新一把岁数的人如此夸奖她,她倒是有些受用不起了。
  “毕师傅,您过奖了,其实这算不上什么的。”杜晓迪说道。
  探伤工还是尽职尽责地钻进换热器里去做探伤了,这是必要的程序,阮福根不会因为信任杜晓迪或者毕建新而省掉这个步骤。毕建新左右看了一眼,找到一个水杯,拎起水壶倒上大半杯水,然后双手端着,来到杜晓迪面前,恭恭敬敬地举起水杯,说道:
  “杜师傅,我老毕有眼不识泰山,刚才多有得罪。如果杜师傅不计较,能不能收下我做个徒弟,教教我这个仰焊的手法。”
第二百九十七章
我们家晓迪
  “拜师!”
  现场众人除了毕建新自己之外,全都惊得站不住脚了。毕建新这个动作,可不就是端茶拜师的礼节吗?现在是新社会,不讲究跪地磕头之类,但端茶这个仪式,在许多厂子里还是有的,阮福根、杜晓迪都能够看得懂。
  “毕师傅,您这是干什么呀,我……我担不起啊!”杜晓迪窘得满脸通红,哪还有什么天才女焊工的英武之气。
  “老毕,你这……”阮福根也不知道说啥好了。这个老毕也真是变脸变得太快了,刚才还一副老师傅的样子,对人家小姑娘挑三拣四,这一转眼间,就开始拜师了。你好歹也是四十来岁的大叔好不好,有这样没皮没脸的吗?
  “师傅,你是说小杜……”先前陪着阮福根去请电焊师傅的梁辰也懵了,他虽然是阮福根的手下,但也跟毕建新学过徒,算是毕建新的徒弟,也知道毕建新的技术有多牛。现在见毕建新在一个小姑娘面前执弟子礼,他不禁觉得天地都凌乱了。
  毕建新回过头,瞪了梁辰一眼,斥道:“什么小杜,以后你得叫杜师傅做师爷,明白吗?”
  “师爷……”梁辰只觉得眼前一黑,像是被千万头狂奔的羊驼踩过一般。不会吧,这么漂亮可人的小姑娘,咋就成了师爷了,还让不让人愉快地撩妹了?
  “一级,全是一级!”
  这时候,探伤员也从换热器里出来了,他满脸喜色地向众人报告着探伤结果,倒也打破了现场的尴尬局面。杜晓迪转过头对阮福根说道:“阮厂长,既然已经检测过了,你看我是不是可以上岗了?”
  “当然可以,瞧杜师傅说的……”阮福根脸上的表情显得极为夸张,深为自己此前对杜晓迪的怀疑感到懊悔。人家孙国华郑重推荐的人,又是拿过全国电焊工大比武大奖并且被送到日本去培训过的,技术能不过硬吗?幸好也就是这个姑娘心地单纯,不计较大家的冒犯,换成一个脾气大一点的,恐怕早就拂袖而去了。
  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牛人都是必须拍着哄着的。工厂里的八级工,那是敢和厂长吹胡子瞪眼的主儿,因为厂子里有什么要求比较高的生产任务,都得指望这些人来挑大梁。杜晓迪因为年龄的缘故,虽经几次破格晋升,现在也就是个四级工,但假以时日,她晋升到八级是毫无悬念的事情。这样一个让毕建新都忍不住要低头拜师的牛人,自己居然还心存疑虑,这不是瞎了狗眼了吗?
  “小梁,还不给你师爷拿东西!”
  毕建新在那头向着梁辰发飚了,如果不是自己的手受了伤不能干活,他都打算自己亲自去给杜晓迪拿面罩、焊钳这些装备了。
  梁辰苦着脸,拿过装备,递到杜晓迪的面前,怯生生地说道:“杜……呃,杜师爷,你请……”
  杜晓迪扑哧一声就笑出来了。从上海到会安这一路上,眼前这个小伙子可没少在她面前献过殷勤,可那会他是一口一个“小杜”地喊着,眼睛里还流露着一些火辣辣的神情,只差在脸上写着“我是流氓”四个大字了。可现在这会,他满脸都是沮丧,那声师爷虽然叫得软弱无力,可毕竟还是清晰可辨的,恐怕借他一个换热器那么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想什么君子好逑之类的问题了吧?
  杜晓迪在会安呆了五天时间,把阮福根原来觉得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焊接任务全都完成了。探伤检测的结果显示,她焊出来的焊缝全部是一级,连一条二级焊缝都没有出现过。按照二类压力容器的检测标准,有些非承压部位是可以允许一定比例的二级焊缝的。但杜晓迪出手,哪会留下这样的缺陷,但凡是她焊的工件,看起来都如艺术品一般令人赏心悦目,毕建新等一干工人对于杜晓迪的佩服也逐步升级到了高山仰止的境界。
  在这段时间里,杜晓迪也抽时间给毕建新和他的徒弟们讲了几次焊接课。毕建新因为手上的伤,无法亲手实践,但他把有关的知识和技巧记了个真切,只等着手伤一好,就要试试新学的手艺了。
  工作完成,阮福根大摆宴席,款待杜晓迪,阮福泉、董岩、毕建新等人悉数到场作陪,席间大家说了不少恭维话,让杜晓迪又窘了一通。随后,阮福根提出要安排杜晓迪在海东旅游几天,被杜晓迪婉拒了。她声称自己的假期快要结束,还要赶紧回厂销假。阮福根也知道规矩,他专门花钱从一家政府部门雇了一辆进口小轿车,载着杜晓迪和满满一后背箱的土特产,亲自把她送到了建陆火车站。
  “咦,这不是阮厂长吗?”
  站在候车室里等车的时候,阮福根只觉得背后有人轻轻拍了自己一下,回头一看,不禁惊喜地喊道:“冯处长,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你这一段一直都在海东吗?”
  和阮福根打招呼的,正是刚刚从温州过来的冯啸辰,他也要乘坐从建陆到京城的火车,正好在此候车。不经意间,眼角扫到一男一女两个熟悉的身影,女的那个他只是感觉身材有些眼熟,衣服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但男的这位特征就很明显了,体态和服装都是阮福根的模样,所以冯啸辰才大胆地上前打起了招呼。
  “阮厂长,你这是……晓迪!怎么会是你!”
  “啸……冯处长,是你啊!”
  冯啸辰正待和阮福根寒暄,阮福根身边的杜晓迪也转过头来了。两个人四目相对,目光直接就擦出了火光,闪得阮福根误以为自己又到了电焊现场。
  “冯处长,杜师傅,你们俩……很熟啊?”阮福根再是后知后觉,也看出问题来了。在此前,他的确听杜晓迪说过自己认识冯啸辰,但他觉得这种认识也就是打过照面而已,甚至可能只是冯啸辰去视察过工作,杜晓迪混在好几千围观群众中间看过冯啸辰一眼。可一听到二人打招呼的声音,以及那足以晃瞎他眼睛的激情,阮福根才恍然大悟,这俩人那不是一般地熟啊,最起码也是滚过……啊呸呸呸,这样去揣测人家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合适吗?
  杜晓迪这一刻只觉得自己都被幸福给淹没了。过去这大半年时间,她远在异国他乡,想家的感觉那是无法言状的。可细细说来,她想父母的时间,居然还不如想这位年轻处长的时间更多。她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怎么能不惦念父母呢?可自己的心是骗不过去的,回国之后她第一个想见到的,绝对不是父母,而是眼前的这个人儿……
  在上海呆的那几天,杜晓迪是没有办法,毕竟机械部有安排需要他们去做经验交流。交流完毕之后,高黎谦又跟她说难得有到上海的机会,如果不玩一两天,实在是太可惜了。再往后应阮福根的邀请到会安去帮忙,杜晓迪觉得是为了积累与冯啸辰见面的资本,干的是冯啸辰交付给全福机械厂的工作,也算是在帮冯啸辰的忙了。
  任务完成,阮福根要留杜晓迪在海东玩几天,杜晓迪哪肯应允,她的一颗心早就飞到京城去了。刚才这会站在候车室里,看着墙上挂着的大钟,她只觉得那不紧不慢走着的秒针实在是太可气了,为什么还没到发车的时间,为什么你不能像飞轮一样地转动呢。
  火车快开,别让我等待;
  火车快开,请你赶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