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451


第三百一十七章
谈判高手
  意识到乐城市政府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诉求,来永嘉也就没敢掉以轻心。他马上驱车前往乐城市区,在项目指挥部的新楼里找到了总指挥聂建平,向他汇报了尚仁业提出的要求。
  聂建平也不敢怠慢。他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上了国家经委,打听有关乐城电视机厂立项的事情。经委那边给出的答复与尚仁业向来永嘉说过的一样,那就是国内目前已经有好几家电视机厂正在建设,本着全国一盘棋的要求,经委已经暂时冻结了新厂的申请,乐城电视机厂也在冻结之列。
  “有没有可能松动一下呢?”聂建平向经委的官员求证道。
  “这是去年就已经定下的事情,不可能更改了。”官员回答道。
  “可是,现在我们的乙烯项目就卡在这个环节上,如果不能答应乐城市的要求,他们就不配合我们的征地拆迁工作,整个项目的进展都要受到影响。”
  “没办法,聂总,现在各地都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如果松动了你们这边,其他地方也要求松动,我们就没法控制了。”
  聂建平是一名副部级的企业领导,过去也是在部委里工作的,经委的官员不可能跟他打官腔。话说到这个程度,聂建平也就知道事情的确不可为了。细想起来也是如此,乐城市的活动能力不会亚于聂建平他们,乐城市活动了这么久都没有办成的事情,指望聂建平一个电话就办成,也未免太儿戏了。
  无奈何,聂建平只能让来永嘉再去与尚仁业谈判,声明电视机厂的事情自己这方已经无能为力,请对方提出另外的条件。尚仁业却是一口咬定,说建设电视机厂是市委的决定,不容更改,希望项目指挥部继续努力,帮他们多想想办法。
  与此同时,修建从货场到工地的临时公路的工程也受到了当地“不明真相群众”的干扰,位于徐家湾村附近的几个测量标志被人“不小心”弄到长江里去了。工程队的测量人员去补测时,又遭遇了村里几个二流子的勒索,三角架都被抢了,好不容易才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讨要了回来。
  “简直就是流氓!”聂建平在得到来永嘉汇报时,直接就拍了桌子,“乐城市还是不是中国的城市,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耽误国家的重点建设,他们的领导还有一点党性没有!”
  “唉,现在不是讲究一切向钱看吗?谁还讲什么大公无私。想当年,我们在东北开采油田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对我们多支持啊,那真是要什么给什么,从来不讲回报。这些年,人怎么都变成这样了……”
  一名上了些年纪的工程副总指挥在旁边发着牢骚,语气中颇有一些九斤老太般的感慨。这几年不太时兴抓辫子、扣帽子了,大家也都比较敢说话。从官员到普通百姓,遇到点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要抱怨一声“想当年如何如何”。殊不知这其实只是距离产生美而已,当年他们遇到的窝心事也不比现在更少。
  来永嘉是个务实的人,他知道现在批评什么社会风气也是枉然。地方政府向国家争项目、争资源可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可以说从建国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再往前推到战争年代,各支部队之间互相争装备、争兵源的事情也同样不少,哪有什么真正的一盘棋思维。早些年,地方的自主权少,缺乏积极性,所以显得不太争抢,这些年地方自主权不断扩大,争项目也就成为常态了。
  来永嘉自忖无力改变这种社会风气,他能够做的,只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面对着暴怒中的聂建平,他无奈地说道:“老聂,这种气话就别说了,咱们还是想想怎么满足乐城市政府的要求吧。我和尚仁业谈过好几次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非常坚决,应当是无法改变了。要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配合咱们,只有想办法解决电视机厂的问题。”
  “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聂建平泄气地说道,“国家的政策不可能拿来做交易。”
  “那就只能是请经委出面和明州省协调了,想指望我们这边说服乐城市,是做不到的。”来永嘉说道。
  在尝试了各种努力未果之后,乐城乙烯项目指挥部终于向国家经委提出了报告,要求经委出面协调与乐城市的关系问题。国家经委对于这件事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派出了由副司长王时诚带队的一个工作组,赶赴明州省,与明州省经委进行磋商。明州省经委主任李惠东亲自出席了这场磋商会。
  “王司长,好久没见,欢迎你到明州来指导工作啊!”
  “哈哈,李主任客气了,上次见你,你还是机械厅的厅长吧,现在开始抓全面工作了?”
  “什么抓全面工作,就是赶鸭子上架罢了。来来来,王司长,我给你介绍一下……”
  “李主任,我也给你介绍一下……”
  两个人互相地向对方介绍着自己的随员,当王时诚介绍到自己带来的一位年轻干部时,李惠东眼睛一亮,伸手握住了对方的手,笑着说道:
  “原来你就是冯啸辰啊,我是久仰你的大名,却一直不识你的庐山真面目呢。”
  冯啸辰恭敬地与李惠东握着手,微笑着说道:“李主任过誉了。三年前,我在新民液压工具厂的大礼堂见过您,不过当时您在台上,我在台下,您肯定看不到我的。”
  李惠东道:“哈哈,你虽然在台下,我没有看到你,可是你的名字却是灌满了我的耳朵哦。小小年纪,把我们机械厅系统上上下下上百人都给耍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本事啊。”
  “呃……李主任夸张了吧,我哪敢耍您啊。”冯啸辰苦笑了。
  王时诚不知道这桩公案,见李惠东拉着冯啸辰说个没完,不禁奇怪,上前问道:“怎么,李主任,你和小冯过去打过交道?”
  “的确是打过交道,确切地说吧,是这个小家伙躲在幕后搞策划,把我们整个机械厅都给骗了。我们厅下属新民液压工具厂的老厂长贺永新,就是因为他的缘故,从厂长的位置上下来了,现在在当地市里的总工会当了个副主席,基本上就是养老了。老贺那可是当了20多年厂长的老人了,硬是栽在他这小子头上,你说我能不知道他吗?”李惠东笑呵呵地说道,话里虽然是在指责冯啸辰,语气中却颇有几分欣赏之意。
  无奈何,冯啸辰只好把自己大前年在新民液压工具厂做的事情向王时诚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再三说明自己是受孟凡泽的委派,并无刻意与贺永新以及机械厅为难的意思。李惠东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他所以把话说得那么难听,不过是想和冯啸辰套套近乎罢了。他心里还存着一个小小的念头,在这个场合就没法说出来了。
  这一次国家经委派工作组前往明州,带队的领导是王时诚,成员则全是重装办的人,包括冯啸辰和周梦诗、黄明两名科员。其中黄明是规划处的人员,是个活泼好动的胖子,虽然年龄比冯啸辰大出五六岁,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冯啸辰的粉丝。
  冯啸辰现在在经委也算是小有名气了,所有的领导都知道他足智多谋,尤其是擅长于打破常规去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经委里像冯啸辰这样的处级干部有上百人,但大多数人都是经历过政治运动年代的,处理问题的时候即便不说是明哲保身,至少也都有些思想上的禁锢,不敢随便越雷池半步。
  时值改革初期,各级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在工作中能够有一些新的思维,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此同时,领导们又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下属应当如何去做,因为许多探索都是存在政策风险的,作为领导,必须守住政策的底线,不能随便放松。
  冯啸辰的出现,无疑让经委的领导们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年轻人正是他们想要的那种开拓型干部。尤其难得的是,领导们发现冯啸辰每一次解决问题的思路尽管超出了政策的界限,却往往与高层领导的思路相吻合,表现出了极强的前瞻性。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领导们就更愿意让冯啸辰出马去解决问题了,他们也希望从冯啸辰的所作所为中获得新的启示。
  此次乐城乙烯项目遭遇障碍,聂建平向经委要求派人前来协调之后,经委领导首先想到的人选就是冯啸辰。虽然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开这个死结,但领导们却预感到这个年轻人应当是有办法的,而且他提出的办法肯定会在大家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就这样,冯啸辰接受了任务,带着周梦诗、黄明二人前往明州。为了让工作组能够与当地的官员在级别上对等,经委安排了副司长王时诚担任领队。王时诚在接受这个任务时也非常清楚,自己要做的,就是给冯啸辰当好幌子,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指望这个小年轻。
第三百一十八章
英雄所见略同
  磋商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了。
  王时诚先向李惠东介绍了自己的来意,然后解释了国家经委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在过去一年中,经委收到了不少于30个地区关于新建电视机厂的申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与电视机类似的,还有申请建设洗衣机、冰箱、空调、摩托车等项目的申请,也都是数以十计的。
  改革以来,国家改变了以往过度偏向重工业的发展思路,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用以改善人民生活以及积累建设资金。从大的政策方向来说,各地争办电视机厂、洗衣机厂、冰箱厂等等,无疑是正确的。但国家同样也需要考虑综合平衡的问题,一窝蜂地同时上马数十个同类项目,难免会带来生产能力上的过剩,导致宏观比例关系遭到破坏。
  “王司长,我不同意您的观点。”
  听完王时诚的介绍,坐在李惠东身边的一名女性官员首先提出了质疑。刚才李惠东已经向工作组的众人介绍过这位女性官员,她叫郭思洁,是明州省商业厅的一名处长,恰好是分管耐用消费品经销的,对于电视机市场的情况颇有一些了解。
  “您刚才说电视机会出现生产能力上的过剩,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市场上电视机严重脱销。即便是在我们明州省会金钦市,各大百货商店里的电视机也都根本摆不住,除了橱窗里的样品不能销售之外,其他的电视机只要一上架就会被抢购一空。依我看来,国家大力发展电视机生产,每个省建三五家厂子才够用呢。”郭思洁说道。
  “郭处长,你的这个疑问,可能是看问题角度上的差异。”冯啸辰平静地接过了话头,说道:“你刚才是从市场销售的角度来看的,而我们经委不但要看销售,还要看零配件的供给。要生产电视机,最大的瓶颈是在显像管玻壳的供应上。前年,我们从美国引进了一条彩电玻壳生产线,年产量是300万只,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彩电产能只能按照这个限度去确定。否则,你们能够把生产线建起来,没有玻壳,又有什么用呢?”
  “除了玻壳之外,元器件的供应也存在着瓶颈。”黄明在旁边补充道,“这两年国内的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的生产增长过快,已经超出了国内半导体元器件的供应能力,有许多厂子已经在停工待料了。乐城如果新建一家电视机厂,恐怕同样会面临着元器件供应上的障碍,届时你们引进的生产线就会停在那里,无法发挥效益。”
  “这……”郭思洁一下子就被噎住了,她原先是在百货商店站柜台出身的,对于宏观经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她只知道电视机供不应求,觉得建个电视机厂是稳赚不赔的,却从来没有想过电视机还需要上游产业提供的玻壳、元器件等作为支撑。
  “我们如果自己建一个玻壳厂呢……”郭思洁讷讷地问道。
  “这个难度还是稍微大一点。”李惠东接过了郭思洁的话头,他是技术干部出身,不像郭思洁那样无知。电视机组装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插插元件、焊焊烙铁的简单工作,生产线没有什么复杂的。显像管玻壳可就是另一码事了,需要的设备投资比一条组装生产线要高出数倍。此外,就算是你能够引进一套玻壳生产线,专用的玻璃、荧光粉之类又会成为新的瓶颈,这绝对不是明州省愿意花精力和本钱去解决的问题。
  “王司长,小冯处长,国家经委领导高瞻远瞩,做出来的决策肯定是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我们明州经委作为地方经委,对于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肯定要坚决遵照执行,这是毋庸置疑的。乐城乙烯项目的意义,我们都清楚,早在你们到明州之前,我们明州省经委就已经再三向乐城市经委提出了要求,不准他们以任何理由阻挠或者影响乙烯项目的建设,这一点你们尽管放心。具体到乐城提出的电视机项目,我们经委总的指导思想是支持的。我们明州作为一个五千多万人口的大省,连一家电视机厂都没有,这与我们省在国内的经济地位是完全不相吻合的。刚才郭处长提出连我们省城金钦市的市面上都买不到彩电,我们作为负责经济工作的干部,难免会觉得对不起明州人民。我们的意思是:首先,乐城电视机厂项目与乙烯项目绝对不能挂钩,不能因为电视机厂项目没有得到审批,就阻碍乙烯项目的建设,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其次,我们也希望国家经委能够从我们地方的实际困难出发,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考虑我们明州的具体情况,同意乐城电视机项目的建设。”
  听完李惠东的长篇大论,王时诚与冯啸辰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冯啸辰笑着问道:“李主任,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乐城市徐家湾村的搬迁问题,是一个偶然的问题,与电视机厂建设与否是毫无关系的。”
  李惠东微微一笑,说道:“小冯处长的理解没什么问题。”
  “那也就是说,徐家湾的搬迁工作可以即刻启动。至于乐城的电视机项目,我们可以把明州和乐城方面的意见带回去,请领导重新斟酌。也许这个决策过程需要耽误几个月时间,而在此过程中,徐家湾的搬迁应当已经完成了。”冯啸辰继续说道。
  李惠东依然是笑眯眯的,只是那笑容看起来有些僵了。他说道:“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徐家湾的搬迁动员工作,早就已经启动了,只是还有一些群众的思想不通,当地政府正在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至于说实际的搬迁什么时候可以启动,我就不敢打包票了,这个恐怕还需要请乐城市的同志来回答才行。”
  “我明白了。”冯啸辰点了点头,没有再为难李惠东了。李惠东把话说到这个程度,态度其实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支持乐城目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到国家经委不得不点头屈服为止。他原本也没指望通过一次会谈就能够解决掉这个问题,所以要见李惠东,只是一个程序问题,他总得弄清楚明州省里的意见吧。
  磋商会结束之后,照例是丰盛的接风酒宴。明州省分管经济工作的副省长也出来冒了一下头,给王时诚、冯啸辰等人敬了一杯酒,然后便以还有其他工作为由,离开了酒席。副省长走后,李惠东接过了主持人的角色,众人觥筹交错地喝了几圈酒,这才逐渐消停下来,开始聊起了一些不宜在正式场合里说的话题。
  “老李,你跟我透个底,乐城的电视机项目,到底是谁的主意,是省里,还是乐城市自己。”王时诚拉着李惠东,压低了声音问道。
  李惠东笑笑,说道:“老王,这个我可不能随便乱说。不过,你想想看,如果只是乐城那边的想法,我至于连你的面子都不卖吗?”
  “原来是这样。”王时诚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其实李惠东这话也算是此地无银了。他接着问道:“这么说,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了?”
  李惠东叹道:“可不就是无法改变吗?你也知道的,现在讲究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考核地方领导成绩的最主要指标就是经济增长。省里的领导提出要搞电视机,你说我这个经委主任能阻挠得了吗?”
  王时诚道:“可是,你们就不能给领导提个方案,选择一些其他的产业。我们现在鼓励发展的是基础原材料产业,比如钢材、化工原料等等,如果你们省里想上这样的项目,我们是肯定不会反对的。”
  李惠东道:“这些项目的周期太长了,领导等不起。电视机项目的好处就在于短平快,投资一两年就能够见效。你今天在会上说全国有不少于30个地市在申请电视机项目,说明大家是英雄所见略同。”
  他们虽然是压着声音在交谈,却并没有回避坐在旁边的冯啸辰。听到李惠东说起英雄所见,冯啸辰呵呵冷笑道:“李主任,恕我直言,这还真算不上是什么英雄所见,充其量就是井底之蛙的见识罢了。”
  “此话乍讲?”李惠东转头问道。
  冯啸辰却不肯挑破,只是笑道:“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就不向李主任汇报了。听李主任刚才的意思,希望从明州省经委这里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可能了,那我们是不是该直接下到乐城去了?”
  李惠东道:“从我个人来说,非常欢迎王司长、冯处长在金钦多住一些日子,哪怕把家搬过来住到这里都行。不过,如果你们急着要解决徐家湾的问题,恐怕只能到乐城去和乐城的领导们谈一谈。对了,小冯处长,你不是最擅长于搞阴谋诡计的吗,说不定你巧施妙计,就能够把乐城的领导们都给骗倒了呢。”
  “李主任,您也是一位厅局级领导了,就不能不要这么记仇吗?”冯啸辰假意地苦着脸说道。
第三百一十九章
韩科长
  酒桌上的各种虚与委蛇自不必细说了。作为前辈,李惠东假装不经意地关心了一下小冯处长的个人问题,在得知他还是一枚晶莹灿烂的钻石单身狗之后,李惠东心里不禁猛跳了几下,看向他的眼神分明就有些不一样了。
  工作组在金钦休息了一天,然后分成了两路。王时诚继续留在金钦,由李惠东安排参观当地的一些大型企业。冯啸辰带着周梦诗、黄明二人,在省经委一位名叫黄廷宝的副处长陪同下,坐着省经委派出的皇冠轿车,前往乐城市,去与当地的官员交涉。
  临出发之前,李惠东亲自到省经委招待所为他们送行,在与众人握过手之后,李惠东走到冯啸辰面前,笑呵呵地说道:“小冯,我家丫头现在也在乐城,你们是老相识了,到乐城之后,有什么需要办的事情,可以找她。”
  “您家千金?我认识吗?”冯啸辰愕然道,这两年,他也到过几次明州省,和不少企业打过交道,可没印象接触过一位姓李的年轻女性啊。听李惠东的意思,好像自己与他家的女儿还挺熟悉的,难道是在京城认识的某人,现在跑回明州工作来了?
  李惠东笑而不语,把一个疑问留给了冯啸辰。不过,冯啸辰并没有困惑多久,就找到了答案。当他们乘坐的皇冠车在乐城市政府招待所的门前停下时,前来欢迎他们的人群中,果然有一位他的老熟人:韩江月。
  “韩科长就是我们李主任的女儿,她是随母姓的,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她和李主任的关系。”老实木讷的黄廷宝在一旁给冯啸辰做着介绍。在此前,乐城市经委主任贾毅飞已经向冯啸辰介绍过韩江月的职务:乐城市经委工交科副科长。以韩江月的年龄,如果不和冯啸辰这种逆天的人物对比,能够当上副科级干部也算是非常不易了,要说这没有李惠东女儿这个身份的影响,恐怕谁都不会相信。
  “韩科长好!”冯啸辰笑吟吟地走上前,向韩江月伸出了手。
  韩江月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说不上是欢喜还是冷漠。当着一干领导的面,她也不便有什么异常的举动,只能伸出手与冯啸辰握了一下,彬彬有礼地说道:“冯处长,你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