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451


第三百七十二章
章先生不会犯这个错
  众人一齐笑罢,章九成拿出烟盒,自己先取了一支烟点上,又向三位客人示意了一下。三个人自然是摆手谢过,章九成也不勉强,他收起烟盒,自顾自地吸了口烟,吐出一口烟雾,然后才对冯啸辰说道:“好了,年轻人,你夸奖了我这么多,现在也该说说你的来意了吧?”
  冯啸辰知道对方这种表现是在向他显示一种亲近感,如果是严肃的商业谈判,章九成就不会这样大大咧咧地抽烟了。章九成越是这样表现,冯啸辰就越需要显出庄重,这就是别人给脸和自己要脸的区别了。他坐直了身体,说道:
  “我们这次来拜访章先生,正因为仰慕章先生的投资眼光。不瞒章先生,我和杨经理正在筹备一个新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额度比较大,超出了我们现有资金的范围,所以准备从香港的资本市场上筹集一些资金。我们第一个就想到了章先生,因为我们相信,如果整个香港只有一个人能够看到我们项目的潜力,那么这个人就非章先生莫属了。”
  章九成微微一笑,说道:“如此说来,如果我对你们的项目不看好,那就属于缺乏投资眼光了?”
  冯啸辰点点头,道:“没错,看不到我们项目前景的投资家,的确是缺乏投资眼光的。不过,我们坚信,谁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唯有章先生是不会犯这个错的。”
  章九成依然是保持着淡淡的笑容,说道:“听你这样一说,我倒真得认真听一下你们的设想了。年轻人,你能把你们的投资计划向我介绍一下吗?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投资项目,能够让你们有如此强的自信。”
  冯啸辰道:“我们想建立一家全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
  “全中国最大?有意思,听你刚才所说,你们这家公司似乎是私人投资的,并非国营企业?”章九成问道。
  “正是如此。”冯啸辰道。
  章九成道:“私人投资的企业,怎么可能做成全中国最大呢?大陆现在虽然也在鼓励私人办企业,但据我所知,大陆的私人企业,现在都集中在轻工业上,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小塑料厂、小五金厂、小印刷厂,个别做家电的,也基本上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和国营大厂完全无法相比。你们一开头就打算做工程机械这样的重工业,而且目标还是做成全中国最大,你觉得有可能吗?”
  冯啸辰道:“章先生有所不知,大陆目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力度还会不断加强,最迟不晚于今年年底,中央就会出台更大的改革措施,届时对于民营经济的约束将会进一步放松,民营经济进入重工业领域将不再是什么问题。”
  “即便如此,你又有什么理由相信你能够做得比国营企业更好呢?”章九成继续问道。
  冯啸辰道:“事在人为吧?工程机械的入门门槛并不高,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是完全能够进入这一领域的。至于后续的竞争,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和企业的技术实力。从能力上说,我的总经理杨海帆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而我本人,恕我自夸一句,应当是一位非常有眼光的战略家。我们这个组合,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哈哈,我姑且相信这一点吧。”章九成笑着说道。冯啸辰与杨海帆的能力如何,当然不是在眼下就能够判断出来的,所以章九成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和冯啸辰计较这个。作为一名依靠冒险而起家的投资家,他对于冯啸辰刚才所表现出来的胆略颇有几分欣赏。
  他也接触过不少大陆来的国企领导人,其中不乏阅历深厚、头脑睿智之人,但要说到胆略,却很少有人能够与冯啸辰相比。仅凭这一点,章九成就能够隐隐地感觉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说不定真的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其实,是否敢于冒险,正是国营企业领导人和民营企业家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国企是属于国家的,国企领导只是国企的管理者,没有权力拿着国企的前途去冒险。即便是有个别国企领导有冒险精神,他的上级也不会允许他擅自行事。民营企业的情况就不同了,一个企业家可以把自己的身家全部砸上去博一个机会,失败了大不了重新再来,别人也无话可说。
  有些重大的投资行为,可能需要忍耐五年、十年,才能够看到效果。如果是国企,在这种不确定的方向上花费若干年时间去探索,上级部门早就要出手干预了,企业领导可能根本等不到投资产生结果,就会被撤职或者调离,而新上来的领导则会果断地放弃这个方向。民营企业的领导人没有上级“婆婆”管着,能够随心所欲,只要自己意志坚定,就能够守着一个方向十年八年地做下去,直到产生结果的那一天。
  可以这样说,有些事情在国企中办不成,到了私企却能够办成,这是典型的“体制问题”。其实,根本没必要纠结于是国企好还是私企好,二者各有各的优势,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是最好的。
  章九成不是经济学家,想不到太深的层次,他只是凭着自己的投资直觉,觉得冯啸辰的话有几分道理而已。
  “再说技术。张伯伯已经答应随我们回大陆,担任我们工程机械公司的总工程师,张伯伯的技术水平,章先生应当是能够信任的吧?有他主持全局,我们的产品一定能够拥有技术的领先优势,从而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冯啸辰继续说道。
  “惭愧。”
  听冯啸辰说到自己,张国栋脸上露出一个复杂的表情,其中有自矜,也有兴奋,还有几分羞涩,他向章九成说道:“章先生,我已经答应小冯了,准备随他回大陆去,去尽一点绵薄之力。说出来你或许不相信,小冯的技术眼光,远在我之上。这两天,他跟我讲了不少技术上的设想,让我听了觉得茅塞顿开。如果这些设想都能够实现,我有把握说,我们这家企业的技术,非但能够在大陆企业中独占鳌头,即便是对上美国、欧洲、日本的同行,也是不惶多让的。”
  “老张,你说什么?这个年轻人的技术眼光,居然会在你之上?”章九成瞪圆了眼睛,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与张国栋合作多年,章九成对于张国栋的性格和人品都是非常了解的。他知道,张国栋是个直性子的人,否则也不至于在当年因逞口舌之快而惹出麻烦,不得不远走天涯。在香港这些年,张国栋稍微学得谨慎了一些,不会再乱说话了,但要让他昧着良心说瞎话,那也万万办不到的。
  这也就意味着,张国栋刚才所说的那些,应当是真实可信的。而如果这些话属实,那么这个冯啸辰就实在太令人吃惊了。张国栋的技术水平如何,章九成是非常清楚的,在机械领域里绝对算是一个权威了,尤其是技术眼光,更是比那些纯粹在书斋里厮混的教授们要强得多。而张国栋居然称冯啸辰在技术比他更有眼光,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在过去几天里,冯啸辰的确与张国栋进行过认真的技术交流,张国栋一开始是带着老师指导学生,甚至可以说是内行指导外行的心态来进行交流的。以他的想法,如果冯啸辰虚心一些,再稍微有点基础,自己也不妨给他讲几堂工程机械的入门课,让他多少有点这方面的常识。
  谁曾想,二人一交谈起来,张国栋就被惊住了。冯啸辰在机械方面的造诣,丝毫也不比张国栋差,甚至在很多地方还让张国栋感到难以望其项背。张国栋搞了一辈子的机械,基本功当然比冯啸辰要扎实得多。但冯啸辰是21世纪的机械专业博士,后来在重装办工作的时候,又接触到了许多顶尖的机械技术,论知识的新颖以及眼界的开阔,都不是张国栋这样一个老人能够相比的。
  具体到工程机械的设计上,冯啸辰毫不客气地把后来几十年国际上出现过的新设计、新工艺等等都向张国栋描述了一遍。这些新技术,外行人可能听不出什么妙处,但张国栋一听就能够想到是怎么回事。他越听越觉得惊心动魄,恨不得纳头便拜,请冯啸辰给他当老师了。
  有了这样一番洗脑式的交流,张国栋便死心塌地地答应去为冯啸辰效力了。冯啸辰明确说了,他说的那些设想,仅仅是自己开的脑洞,具体如何实现,需要张国栋这个总工程师去完成。想到有这么多精妙绝伦的想法等着自己去验证,张国栋恨不得马上就返回大陆去开始工作。
  如果说在此前答应带冯啸辰去见章九成,主要是出于报答冯维仁对自己的救命之恩,那么在经过与冯啸辰的技术交流之后,张国栋这样做就已经是心甘情愿了。他认定冯啸辰的设想是能够成功的,他也希望能够帮助冯啸辰去实现这样的设想。
第三百七十三章
风险投资
  听过张国栋的介绍之后,章九成低下头,陷入了沉思。一个有胆略的年轻人,加上独到的技术眼光,在一个充满机遇的国度里,能够做出怎样的一番事业,这让人忍不住有些期待。香港不乏白手起家的先例,很多很优秀的人才,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而已。
  一些香港投资家对大陆的前景心存疑虑,而章九成却不是这样的,他对大陆的未来充满着信心。也正因为对大陆有信心,一个准备在大陆放手一搏的年轻人,也就更容易得到他的青睐了。
  “好吧,既然如此,那么你说说看,我能够为你做些什么。”
  章九成终于抬起头来,对着冯啸辰说道。
  冯啸辰道:“我需要资金。章先生可以选择给我贷款,也可以选择投资入股。我希望能够筹措到相当于5000万人民币的资金,大约合1亿5000万港币的样子。”
  “1亿5000万港币,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章九成微微笑道。
  冯啸辰道:“如果不是这样的数目,我也不会来麻烦章先生了。我在大陆做了几年的生意,现在手上凑出2000万人民币并不困难。但这些钱用来做个小企业勉强够用,想上一个台阶,就不够了。我这次到香港来,就是来融资的。1亿5000万港币对于一家大陆企业来说,或许是一个大数目,但对于章先生的章氏财团来说,就是洒洒水(1)了。”
  最后一句话,冯啸辰模仿了粤语的发音,倒是让严肃的氛围显得轻松了一些。章九成点点头,道:“1亿5000万港币,我倒是拿得出来,可是,你能够给我什么样的回报呢?”
  “这取决于章先生是想以贷款的方式提供,还是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提供。”冯啸辰说道。
  “贷款的方式如何,风险投资的方式又如何?”章九成继续问道。
  冯啸辰道:
  “如果是贷款,我可以接受15%的年息,按5年期偿还本息,1990年我还你1亿人民币。我可以把我目前拥有的辰宇轴承公司和春天酒楼作为抵押品,这两家企业目前的净值大约在1000万人民币左右,五年内净值升到5000万不是什么问题。按最糟糕的情况,章先生至少可以收回本金。如果是风险投资,章先生投入的5000万人民币,可以拥有未来的辰宇工程机械公司10%的股权。”
  “吓!5000万人民币,才抵10%的股权?你现在的自有资金能有多少?”章九成装出一个惊讶的表情,向冯啸辰问道。
  “我的自有资金是1000万,另外还有我的技术,我的能力和人脉,以及未来五年的努力。我可以保证,我的公司在5年后市值肯定要超过10亿人民币,章先生投入5000万人民币,获得10%的股权,绝对是一笔包赚不赔的买卖。”冯啸辰从容不迫地说道,丝毫也不觉得自己想用1000万去套人家5000万而且只给10%的股权是一件什么不合适的事情。
  冯啸辰这样夸夸其谈,如果不是有前面的话作为铺垫,再如果章九成不是一个如冯啸辰一般疯狂的冒险家,那么章九成恐怕早就要把冯啸辰一行扫地出门了,甚至打电话叫警察来抓骗子,也是可能的。但就是这样的狂言,在章九成听来却是一个有价值的创业者的风范。人如果没有一点野心,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
  心里是这样想,章九成还得再还还价。他对冯啸辰说道:“如果你的市值达不到10亿人民币,怎么办呢?我岂不是亏了?”
  冯啸辰道:“我们可以签一个协议,5年之后,如果章先生不愿意保留在辰宇工程机械公司的股权,我公司可以按2亿人民币的溢价进行回购。当然,前提是这家公司还存在,并且有2亿元以上的净值。”
  “有意思。”章九成再次露出了欣赏的笑容。
  按照贷款的方式,他有更大的把握能够收回这笔钱,哪怕是冯啸辰真的破产了,他至少是能够拿回本金的。风险投资这种方式,那就是赌博了,万一业务没有做起来,这1亿5000万港币就算是扔进了水里,冯啸辰没有义务拿自己名下的轴承公司和酒楼去偿还。
  但风险投资这种方式,能够获得的回报却是更大的。如果真的像冯啸辰所说,这家公司未来成为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那么它的市值岂止是10亿,100亿也不在话下。届时10%的股权就相当于10亿人民币的市值,这样的回报率简直是逆天的,堪称又一个传奇般的投资案例。
  如果是一个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肯定不会对一家还不存在的公司寄予这样大的希望,采取贷款的方式可能是更合适的。当然,如果真的追求稳健,恐怕连向冯啸辰提供贷款都要斟酌一下,毕竟用轴承公司和春天酒楼来作为抵押,同样是不靠谱的。
  可现在要做抉择的人,却是章九成,是一向追求风险的传奇投资家。他最怕的是没有赌博的机会,稳健二字,从来都不是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5000万人民币,相当于1亿5000万港币,对于章氏财团来说,的确算不上一个大数目。这样说吧,章氏财团现在租写字楼的租金,一年就是将近8000万港币,1亿5000万不过就是两年的租金而已。用这样一笔钱去赌一个机会,还真是挺不错的呢。
  冯啸辰的方案,极好地迎合了章九成的投资风格,激起了他的赌性。虽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信息需要了解,他不能马上作出决策,但他预感到,这个项目,他是投定了。
  冯啸辰一行留下一些更详细的说明材料,然后离开了章氏财团。章九成礼貌地把客人们一直送到电梯口,还亲自帮他们按了电梯呼唤键,看着他们走进电梯,并关上了电梯门,这才回过头来,对跟在身后的秘书吩咐道:
  “安排两个得力的人,马上去大陆,调查这个冯啸辰以及他旗下的企业,我需要关于他的最详细的资料。”
  “老板,你真的看好这个年轻人吗?”秘书有些诧异地问道。
  “他很有点我年轻时候的样子,这样的人,是能够创造奇迹的。”章九成自矜地说道。
  秘书忍不住咧了咧嘴,咱不带这样自夸的好不好?合着像你年轻时候的样子,就能够创造奇迹,这是夸这个大陆的年轻人,还是夸你自己呢?
  “可是,他提出的条件也太自大了。他现在总共也不过才有1000万人民币,也就是3000万港币,就想博我们1亿5000万,而且还只答应给10%的股权。我觉得,如果我们提出要50%,他也是会答应的。”
  秘书建议道。刚才的谈判,他一直都在旁边做着记录,对于冯啸辰提出的条件颇为不屑,此时便向自己的老板提出质疑了。他这个秘书并不是负责端茶送水的小秘,而是能够帮助章九成做决策的大秘,以往这样的投资项目,章九成也都是要听取他意见的,他这样说话并不算是僭越了。
  章九成笑道:“小李啊,这就是你和这位小冯的区别了。他如果没有这样的胆量,我还不打算把钱投给他呢。其实10%和50%有什么区别,在一个有前途的公司里拿到10%,起码值10个亿。而在一个没有前途的公司里,就算拿到50%,以后能收回来1000万都是幸运了。风险投资这种事情,就是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我在冒险,这个冯啸辰又哪里不在冒险呢?”
  “原来如此,老板高见。”秘书知道章九成决心已定,他也没必要再说啥了。章九成其人一向刚愎自用,自己认准的事情,谁也无法改变。既然是这样,他除了拍拍马屁之外,还能说啥呢?
  章九成像是看懂了秘书的心思,他笑着说道:“你也不用不服气,反正时间也不长,就是五年左右,你会看到结果的。其实,我也不完全是被这个年轻人的话说服了,我看重的是他背后的人脉。你没听张国栋介绍吗,这个年轻人原本是大陆国家经委的副处长,现在又辞了职,马上要去社科院读研究生。他的研究生导师是沈荣儒,你或许没听说过,这个人可是和中国的很多高层都有往来的,说他是国师也并不为过。我出了1亿5000万港币,搭上这样一条线,有什么划不来的?”
  “老板是想进军大陆市场了?”秘书恍然大悟。
  章九成得意地笑道:“可不是吗,离九七回归也就是十几年时间了,要布一个大局,这点时间还嫌匆忙呢。这个世界上,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日本也好,包括香港自己在内,调整发展的时期都已经过去了,未来30年,最有前途的地方就是中国大陆。要想赚大钱,就得占领大陆市场。我要趁着这个机会,把业务做到中国大陆去。这个年轻人只是我投资的第一个目标而已,未来我们还要找到更多的机会。”
  “老板高见!”秘书这一回是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在全岛投资者都风声鹤唳的时候,能够看出大陆的发展机会,并且敢于把业务转移到大陆去,这的确需要有很大的远见,以及更大的胆略。从这点来说,章九成的确堪称是传奇投资家了。
注释:
(1)“洒洒水”在粤语里是小意思、小问题的意思,表示很容易,轻而易举就能办到,属于日常用语。
第三百七十四章
过几年我就要回去的
  冯啸辰和杨海帆等不及章九成做出决策,在香港又盘桓了几日之后,便启程前往欧洲了。他们到的第一站,自然是德国首都柏林,那里也算是冯啸辰的大本营之一了。
  走出柏林机场,迎面走过来三个年轻人。两个男孩子正是在德国求学的冯凌宇和冯林涛兄弟,另外一个黑眼睛、金色头发的姑娘,就是冯啸辰的混血堂妹冯文茹了。几年前冯啸辰第一次见到冯文茹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12岁的小萝莉,而此时已经出脱成了一个身材高挑,散发着青春魅力的大姑娘,与母亲冯舒怡的气质颇有一些相似。
  看到冯啸辰拉着行李箱出来,两个堂弟还没来得及做出什么反应,冯文茹已经一下子扑上前去,亲亲热热地和冯啸辰来了一个西方式的拥抱,然后看着冯啸辰那一脸尴尬的样子,格格地笑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