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51

  “我们在出口的位置上,设计一个预压槽,使液压油预先受到压缩,而不是一下子被压到极致。同样,在进口位置上,设计一个预胀槽,提前释放液压油的压力。这样一来,加压和释放的过程就被拉长了,不会出现瞬时的油压变化,因此也就没有激流噪声了。”
  “妙啊!”叶建生一拍大腿,“这样搞一下,整个油泵结构不用改,就是改一下配油盘,很容易的事情嘛。”
  “的确很妙,只需要在配油盘上开两个坡口,一正一反。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余淳安又是欣喜又是懊恼地说道,他此前也想到了困油的问题,一直是在配油盘进油和出油的油量控制上动脑筋,没有想到设计卸荷槽的思路。此时听冯啸辰一说,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问题竟有如此简单的解决方案。
  “余科长,他说的,真的有用?”韩江月拉拉余淳安的衣角,低声地问道,虽然她是个颇为聪明的青工,但对液压泵的原理远不如余淳安和几位师傅熟,所以一时也听不出冯啸辰的意见是对是错。她见叶建生和余淳安都在连声称妙,不禁骇然,难道这个讨人嫌的小处长,真的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案?
  “完全有用!”余淳安肯定地说道,“开卸荷槽这个思路,我过去也是看过的,可就是在用的时候联系不上去。冯处长真是水平高超,居然能够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哼!”韩江月又轻哼了一声,再看向冯啸辰的眼神,就有些复杂了。
  何桂华看了看图纸,又拿起配油盘看了看,点点头道:“我也觉得这样搞有效,余科长,要不咱们先试试看?”
  “对,试试看。”余淳安道,他激动地搓着手,满脸都是兴奋之色,全然不是早上冯啸辰见他时候那副谁欠了他钱的样子。看起来,这位仁兄也是性情中人,只是没遇到值得他打交道的人,他就变成了闷葫芦。
  “冯处长,你看这个预压角,开多少度合适。”余淳安拉着冯啸辰,用求教的口吻问道。
  冯啸辰摇摇头道:“这个我就不专业了,我刚才说的那些,也是我从资料上看来的,具体到角度的计算,我可不灵。”
  “冯处长真是太谦虚了,你如果不灵,那我们整个新民厂就没一个人敢说自己灵的了。”叶建生在旁边用恭维的语气说道。此前他们几个人对冯啸辰也挺客气,但那只是因为冯啸辰是外厂来的处长,他们不得不给点面子。而现在,叶建生的态度就完全是出于真心了,这是冯啸辰用自己的本事挣来的尊重。
  余淳安倒没有强求冯啸辰,他是学机械专业出身的,知道像这一类的计算不是随便就能够做出来的,冯啸辰说自己不清楚,完全可能是真话。他用手抚着额头想了一会,在图纸上写了几个参数,然后递给何桂华,道:“何师傅,你先按这个角度改一个配油盘试试,如果有效果,我再做些更精确的计算。”
  “好嘞!”何桂华答应一声,拿着图纸便往外走,韩江月赶紧跟着跑了过去。在配油盘上开槽需要用到铣床,他们俩这是到金工车间去了。钳工是个很全面的工种,许多钳工都能操作一下机床,有时候一些零件存在瑕疵,需要到机床上稍微返工一下,有些钳工便是自己动手的。
  上午冯啸辰在金工车间看到韩江月开铣床,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何桂华的铣床操作和车床操作比韩江月更为熟练,即便在金工车间的铣工和车工面前,他的技术也是能排得上号的。
  加工配油盘需要一些时间,余淳安打发叶建生和邹苏林先去干活,自己陪着冯啸辰走到了车间外面。在树底下站定之后,余淳安主动地掏出香烟,递了一支到冯啸辰的面前。
  “谢了。”冯啸辰接过了烟,从兜里掏出个打火机,先帮余淳安点着了烟,然后才给自己点上。后世的冯啸辰并不吸烟,这一世的吸烟习惯是从那个被附身的冯啸辰那里继承来的。在平常,他不会自己吸烟,但遇到与人交往的场合,也能应付一二。在那个年代里,讲究的是烟酒不分家,尤其是到工厂里去,如果你不会吸烟,与工人们的关系甚至都会疏远了几分。
  “余科长,你们这样修改液压泵的设计,也不需要经过技术科的认可吗?”冯啸辰好奇地问道。
  余淳安吐了口烟,面带嘲讽地说道:“等着他们认可,那就啥事都干不成了。”
  “这话怎讲?”冯啸辰道。
  余淳安道:“冯处长……”
  “余科长还是叫我小冯吧。”冯啸辰打断余淳安的话,说道。上午的时候,他也曾这样要求过,但被余淳安无情地拒绝了。现在他想再试一试,看看刚才露的那手技术,能不能打消余淳安对他的芥蒂。
  余淳安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道:“也好,那我就叫你小冯吧。你也别一口一个余科长了,叫我老余就是。”
  “好,老余!”冯啸辰毫不犹豫地喊了一声,余淳安的这个表态,明显是把他当成自己人了,这可是冯啸辰求之不得的事情。
第三十八章
不知道图个啥
  “小冯,你在我们厂也呆了一天多时间了,今天又在车间转了大半天,你对我们厂有什么看法?”
  余淳安没有回答冯啸辰此前提出的问题,而是先问起了冯啸辰对新民厂的印象。
  冯啸辰想了想,说道:“好像缺了点朝气。”
  “高!”余淳安赞道,“没错,就是缺了点朝气。从贺厂长那里开始,到戴厂长,再到老陶,还有下面的车间主任、一些普通工人,都带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怎么可能有朝气?”
  “我觉得技术科的谢科长,好像还挺有点激情的。”冯啸辰道,他想起中午吃饭的时候,谢成城与彭海洋聊得火热的样子,那应当是一种朝气的表现吧?
  余淳安摇了摇头,道:“老谢这个人,本事还是有点本事的,但要说激情,那可就是十几年的事情了。你跟他讨论技术,他或许有点兴趣。但如果要让他对厂子里的生产提出点意见,他就变成了个哑巴,再不就是拼命强调困难,总之就是不乐意负责任的意思。”
  “这是为什么呢?”冯啸辰问道。
  “大锅饭啊。”余淳安道,“我们这么一个厂子,生产计划全部由上级决定,让你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让你生产什么,你就生产什么。这样一来,大家还用得着考虑什么事情吗?按部就班做事就是最好的,如果别出心裁,搞出点别的事来,办好了没什么说的,办坏了就是自找麻烦了。”
  冯啸辰心念一动,笑着说道:“给我们生产12立米挖掘机液压阀的事情,就算是别出心裁办了坏事吧?”
  余淳安点点头:“没错,就是这样。当初是你们林重的采购员找到了我们厂,又说是三部委联合下文的攻关项目。厂领导脑子一热,就接下来了。结果送去的液压阀出现漏油,机械厅的领导给贺厂长打电话,说我们厂拖了后腿,让我们必须想办法弥补。可弥补这种事情,哪是那么容易的。贺厂长给技术科和生产科都下了死命令,要求必须解决这个漏油的问题。谢成城那段时间急得起了一嘴的泡,可还是解决不了。我们只能想办法先生产两个给你们送去,看看能不能应付一下。贺厂长好几次在中层干部会议上说,早知道如此,就不该接这件事,产值没多少,倒是惹了一身膻。”
  “漏油这件事,不就是因为阀孔压砂吗,解决起来也没那么难吧?”冯啸辰道。
  余淳安道:“压砂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要解决压砂的问题,要么是修改工艺,可一时半会也找不出其他的精磨方法。要么就是加大事后清砂的投入,其实我们也就是这样做的,可反复清了十几次,也没有清干净。手工清砂的效率和效果都不如意,我们提出来搞一套自动清砂设备,被厂里给否决了。”
  “为什么否决呢?”冯啸辰问。
  “不想花钱。”余淳安道。
  “要多少钱?”
  “我们没有细算,估计要两千多块钱吧。”
  “才两千多块钱?”冯啸辰晕了,“你们厂不会这么点钱都拿不出来吧?”
  “当然不是。”余淳安道,“只是厂领导觉得这样的钱花得不值。他们说,挖掘机液压阀也就是造这么几台,产值加起来也就是千把块钱,花两千块钱去造个自动清砂机,太不值得了。”
  冯啸辰道:“这么一台设备造出来,肯定不止是我们的液压阀能用得上,你们造的其他液压件,也会涉及到清砂的事情吧?难道别的液压件就不会出现压砂?”
  余淳安冷笑道:“当然会出现,可是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卖的,人家没提过意见,我们有什么必要去做得更好呢?”
  “这……”冯啸辰无语了。
  要说起来,新民厂的这种情况,也不算是很特别的了。计划体制之下,企业没有什么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多少,如何定价,都是由国家规定的。企业旱涝保收,干好干坏一个样,不思进取也是很正常的一种表现。国内生产液压件的企业就这么几家,产品质量只要还过得去,用户就没法拒绝,贺永新他们又有什么必要自己跟自己为难,去尝试什么技术革新呢?
  12立米挖掘机液压阀这件事,对于贺永新等人来说,算是一个教训。他们本想着当成一个政绩,让自己的名字能够被机械部的领导听到,结果却弄成了一个坑,把自己给陷进去了。他们现在想的,就是如何从这个坑里逃出来,而不是考虑如何能够把事情做好。经过了这样一件事,想必他们对于创新就更没有兴趣了吧?
  “那你干嘛还拉着何师傅他们琢磨液压泵噪声的事情?”冯啸辰又问道。厂领导没兴趣,技术科也不上心,余淳安这么一个一门心思的生产科副科长,却带着几个工人在搞革新,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所以我不讨领导喜欢嘛。”余淳安没有解释,而是自嘲地笑道。
  “在新民厂,像你这样的人多吗?”冯啸辰道。
  “你看到的这些几位,何师傅、叶师傅、小韩,还有其他一些人,找机会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要说起来,也不算少了。”余淳安道。
  冯啸辰便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了:“既然领导都不思进取,那么像你这样的普通中层干部,尤其是像何师傅他们这些普通工人,又图个啥呢?”
  “我也不知道图个啥。”余淳安道,“为了提合理化建议的事情,我没少招惹厂领导,尤其是戴厂长和陶科长,一直都觉得我多事。其实,我还真的不图什么,我的想法就是,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做得更好,我不去做,心里就难受。何师傅他们,恐怕也是这样的,这也算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吧。”
  这其实就是一种强迫症,冯啸辰在心里想道。
  正如一位先贤(1)说过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并不求什么名利,完全就是出自于一种本能,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庸人眼里,这些人完全就是自寻烦恼,付出了努力,却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努力做事又焉知不是一种幸福呢?
  “那么,韩江月呢?”冯啸辰笑着问道。
  “小韩嘛……”余淳安沉吟了一会,说道,“她的情况可能又不太一样,还是有点年轻人的心气。刚来的时候,因为金工车间提供给装配车间的零件总是有问题,她找生产科吵过好几次。后来发现没什么效果,她就自己干了。就像今天上午你看到的,她宁可自己去加工有缺陷的零件,也不找铣工班的人返工,就是因为不想生气。”
  “这也算是磨掉了一点棱角吧?”冯啸辰道。
  余淳安面有忧虑之色,道:“是啊,我看这个丫头,心理矛盾得很。一方面,我希望她磨掉一点棱角,省得把自己磕碰伤了。像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磕碰过的,是付出了代价才学到了处世之道。可另一方面,我又希望她保持现在的棱角,有棱角才有活力,如果像小韩这样的年轻人都变得圆滑了,咱们这个国家可就真没有希望了。”
  “说到底,还是一个机制的问题吧。”冯啸辰道,“好的机制能让懒人变勤快,坏的机制能让勤快人变懒。新民厂现在的机制,就是让大家变得更平庸,如果这种机制不改,我看小韩这丫头迟早也会被同化的。”
  “你可别当面叫她丫头,她会跟你拼命的。”余淳安笑了起来,或许是觉得冯啸辰刚才这话太过于装老成了。要知道,冯啸辰自己也就是20不到的小年轻,居然也学余淳安、何桂华这些中老年人的口吻,管韩江月叫丫头。
  “没事,她不会找我拼命的。”冯啸辰自信地说道。
  余淳安也就是随便说了句闲话,说完之后,又把话头带回了正题,他说道:“小冯,你刚才说的很有道理,机制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机制,的确是会让勤快人变懒的。你看金工车间那个吕攀,学了好几年技术,论车工的水平,还不如韩江月这个钳工。可谁也拿他没办法,每月工资照拿,熬到年头了,还得给他晋级,要不他就能闹到省厅去。”
  “厂领导里面,就没人想改变这种面貌吗?”冯啸辰问道。
  余淳安道:“有倒是有,可力量太弱了。”
  “是谁?”冯啸辰道。
  余淳安道:“是我们厂的党委书记,名叫徐新坤。他是个转业军人,有股子做事的劲头。刚来的时候,提出过在车间里搞考核制,奖勤罚懒。可无奈他自己不懂技术,提不出什么好的考核办法。而贺永新在厂子里当了十几年的厂长,树大根深,他不和老徐配合,老徐就是孤掌难鸣,考核措施根本推行不下去。这事搞了几个月,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倒是把老徐气得住了两个月的医院。”
  “原来是这样。”冯啸辰点了点头,开始对这家厂子有点认识了。
注释:
(1)此处指的是鲁迅,后文出自其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原文如下: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第三十九章
欢迎小冯
  何桂华在金工车间领了一个加工好的配油盘,自己到铣床上开了两条槽。余淳安给何桂华画的只是一个草图,但何桂华有丰富的经验,知道尺寸该如何把握。韩江月跟在何桂华身边打下手,对于自己师傅的精湛手艺也是叹为观止,连声感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学得像师傅一样出色。
  两个人带着开了卸荷槽的配油盘回到装配车间,何桂华让韩江月把余淳安等人都叫了回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液压泵重新装好,搬到试车台进行测试,发现噪声果然下降了不少,虽说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但也足够让众人欢欣鼓舞了。
  “太好了!看来问题就出在配油盘上!”
  韩江月蹦得比谁都高,看来她是属鱼的,记忆只有六秒,这么会工夫,她就把与冯啸辰赌气的事情忘到脑后了。
  “冯处长真是了不起啊,我们琢磨了好几个礼拜的事情,让冯处长一句话就给解决了。”何桂华看向冯啸辰,发自内心地夸奖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