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451

  “冯处长,还是你有眼界啊,信息果然是最值钱的。我只是让业务员随便搜集的一些信息,现在就能够卖出大钱了。”
  简福民离开之后,包成明关上房门,激动地向冯啸辰说道。
  冯啸辰道:“怎么,老包,你有把握把他们的车卖出去?”
  包成明点点头道:“我说的那17家大型露天矿,我们都有资料。有几家的情况我们了解得比较深入,我觉得很有把握能够和他们的矿务局局长、矿长之类的领导联系上。多的不敢说,一年十几台车我还是有把握的,这就是六七十万的佣金收入了。就算是扣掉一半作为成本,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冯啸辰道:“老包,我事先提醒你一下,搞业务公关可以,但要注意点分寸。国家还是有法律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你明白吗?”
  “明白明白。”
  包成明点头不迭。他在客户面前能够装得像个人物,在冯啸辰面前则是唯唯诺诺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冯啸辰是他的老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知道冯啸辰的宏观把握能力远在他之上,他那两下子能够骗得过客户,在冯啸辰这里就不够看了。
  冯啸辰道:“我知道现在有些乡镇企业做生意的时候是不择手段的,送钱甚至送美女的情况都有。时下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我也没法说什么。但咱们的企业是要着眼于成为百年老店的,不要给自己留下这些污点。介于法律之外的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做。但违法的事情绝对不能碰,这是原则。”
  “冯处长放心吧,这个问题老姚早就跟我说起过,他说我们现在都是在冯处长的领导下工作,要考虑影响的。”包成明说道。
  冯啸辰笑笑,说道:“别说是在我领导下,咱们是合作伙伴,而且事情主要是你们在做,我只是提一些建议罢了。”
  “冯处长是掌舵的,我和老姚这些人是摇橹的。老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冯处长就是我们的火车头嘛。”包成明不愧是在机关里厮混多年的,恭维话一张嘴就来,毫无生涩的感觉。
  冯啸辰也是无奈,他摆摆手,岔开了话题,问道:“对了,老包,今天在车间看罗冶的生产,我觉得你好像有些想法,只是碍着王伟龙他们在场,没有说出来,现在可以说说了吧?”
  听冯啸辰这样问,包成明收起了刚才的说笑嘴脸,认真地说道:“的确,我刚才在车间里的确是想到了一些事情,只是因为还没有和冯处长你商量,所以不便直接说出来。冯处长,你觉得,我们除了帮罗冶推销自卸车之外,如果帮他们促成其他的一些业务,是不是也可以收他们的佣金呢?”
  “其他业务,什么业务?”冯啸辰一时没反应过来。
  “技术啊!”包成明压低声音道,“罗冶从美国引进了这么多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国内很多企业不具备的。罗冶如果愿意把这些技术转给其他企业,这些企业肯定愿意出钱的。比如说吧,那位叫陈邦鹏的总工介绍说,他们引进了轴承滚珠的表面淬火工艺,是达到国外80年代初期技术水平的。这项技术我们温州那些小轴承厂也能用得上,如果能够把这项技术转让给他们,他们生产的轴承质量就能够上一个很大的台阶,价钱也能卖得高出几成。让他们出点钱来学这项技术,他们肯定愿意的。”
  “你确信?”冯啸辰问道。
  包成明道:“冯处长,我虽然不是搞技术出身,可这些年和姚伟强这些人混在一起,也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技术上的事情。像滚珠表面淬火这事,我还是懂的。罗冶引进的这种叫做表面感应淬火工艺,现在国内只有几家大厂子搞过,温州那些小厂子根本就不懂这个。如果罗冶肯教,他们肯定愿意学的。”
  冯啸辰心念一动,问道:“老包,你的意思是说,哪些企业掌握哪些技术,你们也关注过?”
  包成明得意地笑道:“冯处长,你不是说什么样的信息都要搜集吗?我手上有一个技术情报部,就是专门搜集技术资料的。各家企业有什么样的独门技术,只要公开宣传过,我们都会记录下来。不过,很多企业把自己的技术瞒得很深,我们就不一定能够了解到了。”
  冯啸辰道:“你这个想法非常好。不过,这些技术都是国家花了很大的成本引进进来的,由我们这样一家民营的信息公司去帮助推销,不太合适。这样吧,老包,你也别忙着回上海了,跟我先去一趟京城吧。”
第四百一十八章
职能变化
  “技术交流?”
  罗翔飞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冯啸辰,眉毛微微皱了起来。
  冯啸辰从罗丘回到京城,马上便来找罗翔飞汇报工作了,同时还叫上了吴仕灿和薛暮苍两位。在简单介绍了有关自卸车销售的事情之后,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促进装备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重装办成立近四年时间了,国家交给我们的11项重大装备引进任务,我们都在积极推进,有一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此之外,其他部门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但是,咱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引进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冯啸辰说道。
  “引进技术是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潮流,全面提高咱们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吴仕灿下意识地回答道。类似于这样的话,在重装办的各种报告里是经常出现的,属于很常规的套路。
  冯啸辰道:“没错,大家想过没有,这句话里最核心的词汇是什么?”
  “最核心的词汇?”大家都有些懵。一句话说得太习惯了,有时候就会忽略掉它的真实内涵。
  “赶超?潮流?世界?”吴仕灿回味着自己刚才的措辞,不知道冯啸辰的所指。
  “是全面。”罗翔飞不愧是领导,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是全面提高里的全面二字。小冯,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引进技术,不是为了在单一一个点上形成突破,而是为了形成全面的突破。”
  “正是如此。”冯啸辰道,“国家交付给我们的任务,是实现11套重大装备的国产化。但这11套装备并不是咱们国家装备工业的全部,即使咱们实现了这11套装备的国产化,我们距离世界先进潮流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因为国外已经开发出了新的装备,咱们如果把目光仅仅盯在装备本身上面,那么就只能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
  “小冯说得对。”吴仕灿接了过来,说道,“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思考过。我认为,国家提出11套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任务,只是把这11套装备作为依托平台,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这11套装备的国产化,提高咱们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这种技术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一套装备的技术,而是可以扩散到整个工业领域中的通用技术。”
  薛暮苍是从工厂里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自然有更深的体会,他说道:“老吴说的通用技术这个概念很重要。比如说焊接技术,有埋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冷焊、爆炸焊等等,这些技术并不是限定在一种特定产品上的,造化工设备可以用,造船也可以用,造飞机也可以用。咱们现在各自为战,搞化肥设备的引进一套技术,就专门用于化肥设备。等到要搞煤化工,又重新引进一遍,其实技术还是这些技术,根本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冯啸辰道:“花冤枉钱也就罢了,关键是那些没有机会引进技术的企业,不能享受到国家引进技术带来的红利,这才是最大的浪费。这次在罗冶,咨询公司的那位包总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他说罗冶引进的轴承滚珠表面淬火工艺,是温州那些小轴承企业梦寐以求的。如果能够把这些技术转让给他们,他们的产品质量就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这个想法很好,咱们搞技术引进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引进的先进技术非常多,也到了把这些技术扩散到整个工业领域的时候了。”罗翔飞点点头说道。
  吴仕灿叹道:“这件事其实早就该做,而且也应当是我们规划处来提的,结果……唉,总之,是我失职。”
  罗翔飞笑道:“老吴,你这就是过于自责了,我是重装办的负责人,是我忽略了这个问题,应当我来做检讨才对。”
  薛暮苍道:“你们二位也太过于严格要求自己了。要我说,国家把任务交给我们的时候,提出的就是实现11套重大装备的国产化。至于技术扩散的事情,是咱们提出的锦上添花的想法。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说明我们有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之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只是因为时机还没有成熟,很多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又哪里谈得上扩散呢?”
  罗翔飞乐了,调侃道:“哈哈,老薛,你这算不算表扬与自我表扬啊?”
  薛暮苍道:“我只是实话实说嘛。不过,小冯这个提醒倒是非常及时,我觉得,咱们的确是要全面梳理一下各企业引进的技术,看看这些技术能够推广到哪些领域去,如何能够让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吴仕灿道,“我是搞化工出身的,化工设备方面的技术,我勉强能够说出一二来。但这些技术怎么移植到其他行业里去,我就两眼一抹黑了。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做才行呢。”
  听到“机构”二字,罗翔飞忍不住打了个激灵,他连连摆手道:“这不可能,咱们可不能再建立什么机构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冯啸辰一眼,叹道:“我算是怕了小冯了,这家伙想法太多,老薛现在负责的高级技工学校,还有老吴你那个国家工业实验室,都是小冯给捣估出来的。现在这家伙又要生出新的事情,回头让别人怎么说咱们重装办呢?”
  吴仕灿道:“罗主任,我倒觉得小冯捣估出来的这些事情都是好事啊。老薛那边,到目前已经培养了好几千高级技工,现在都成了各家企业里的骨干,对于提升企业的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于我这边的国家工业实验室,也是成果斐然。我们开展的关于第四代核电、核聚变、量子通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预研,前景都非常好,我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些技术的实现了。”
  国家工业实验室是几年前由冯啸辰建议成立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集中了一批思想非常前卫的人才,着眼于对一些在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的未来技术进行预研。冯啸辰还给这些人才取了一个很科幻的名字,叫做“面壁者”。这些人做出来的成果,在当下可能会被当成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但如吴仕灿这样的技术权威则非常清楚,这些技术仅仅是时机尚未成熟而已,一旦有了实践的可能性,这些技术将会让世界侧目。
  由于高级技工学校和国家工业实验室都是由重装办提议建立的,又都与国家的先进装备研制计划相关,因此都挂在重装办的名下,分别由薛暮苍和吴仕灿二人掌管。重装办也因此而膨胀了许多,罗翔飞对此是喜忧参半,喜的方面自然是因为能够给国家多做一些贡献,这是他这一代人所追求的目标,忧的地方就是重装办插手的事情太多了,难免会招来一些闲言碎语。
  “不能再成立新的机构了。”罗翔飞对众人说道,他看了看大家,然后压低声音道:“老吴、老薛,你们二位都是老同志,小冯虽然年轻,但也是有工作经验的,有件事我不想瞒你们,那就是重装办的职能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职能变化,什么意思?”薛暮苍瞪大了眼睛问道。罗翔飞这副严肃的表情,说明这件事并不简单,不是仅仅职能变化的问题。
  罗翔飞道:“其实这也是大势所趋。国家提出搞商品经济,各部委都在放权,一些职能部委将被撤销,原有的职能划归新成立的工业总公司负责。重装办作为一个主管重大装备研制的机构,以后的职能将更多地集中于政策指导,具体的管理职能会被弱化。”
  “也就是说,我们会成为一个空架子?”薛暮苍问道。
  罗翔飞道:“也不能说是空架子,只是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会被削减,这也是符合国家政策精神的。”
  一席话,让大家刚才被激发起来的情绪一下子就消沉下去了。吴仕灿沉默了片刻,说道:“如果是这样,那咱们未来的工作就更难做了。从前咱们也是强调自己是协调机构,但好歹还有一定的管理权限,最不济还能通过经委插手企业的管理。如果现在提出弱化管理职能,咱们说话就更没人听了。现在各家企业都在强调经济利益,大局感越来越弱。如果咱们再不能发挥作用,装备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薛暮苍也附和道:“是啊,装备工业真不是靠每家企业单打独斗就能够搞起来的,需要集中全国的力量。咱们作为装备建设的主管部门,如果没有了管理权力,那这个行业的发展就堪忧了。”
  罗翔飞道:“我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可搞商品经济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这个方向是不可能改变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咱们不能再用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来做事。重装办何去何从,现在上面的领导也有不同的考虑,这就不是咱们能够左右的了。我说这一点,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应当有新的思路,要未雨绸缪。”
第四百一十九章
交给企业去做
  “商品经济也罢,计划经济也罢,中国需要装备工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只是具体的发展思路有差异而已。我觉得,重装办的职能如何转弯,是上级领导去考虑的问题。既然目前重装办还存在,我们就该继续好好地工作下去。刚才小冯说的技术交流的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既然罗主任说重装办的职能有可能会被削弱,那咱们就趁着被削弱之前的这些时间,抓紧做一些事情。即便是……唉,至少咱们可以说自己尽力了。”
  吴仕灿说道,最后一句话,他带上了几分叹息的语气。他是一个搞技术出身的人,对于经济管理体制这样的问题不是特别了解,听了罗翔飞的话,他有些失望和忧心,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破局,唯有一声长叹了。
  薛暮苍的江湖阅历更多一些,他笑了笑,说道:“老吴,你也别灰心,眼下有些闲言碎语也是难免的,我想上级领导还是懂行的,不会被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所左右。眼下,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要紧。对了,刚才罗主任说再增加一个机构是不可能的,小冯,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没错,做自己的事情要紧。”罗翔飞也把话头收回来了,他看看冯啸辰,说道:“小冯,说说你的想法吧,我知道你肯定有办法的。”
  这几个人里头,罗翔飞和薛暮苍都是奔六的人,吴仕灿年轻一些,也是奔五的人,唯有冯啸辰是个小字辈,才20出头。可大家都佩服冯啸辰的机智,遇到难办的事情时,都盼着冯啸辰能够给大家出一个好主意。其实这也不奇怪,改革本来就是一件颠覆传统思维的事情,越是年纪大的人,越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反而是年轻人能够跳出以往的经验,另辟蹊径。
  当然,冯啸辰最大的优势,却是几位老同志所不知道的,那就是他拥有超前于时代30多年的眼界,知道中国改革的大势,以及世界发展的大势。带着这样的预见去提出一些新思维,自然能够让老同志们觉得眼界大开。
  听到罗翔飞点将,冯啸辰也不忸怩,他说道:
  “这次罗主任派我去帮罗冶解决自卸车销售的问题,我没有照过去那样直接去与各家矿山联系,而是帮罗冶联系了一家信息公司,让这家信息公司作为中介,来促成交易。我的观点是,商品经济时代,我们要逐渐转变管理思路,用经济的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
  “这个提法好。”罗翔飞道,“这也是目前经委正在考虑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转变我们的管理手段,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命令,来实现我们的管理目的。”
  冯啸辰继续道:“刚才吴处长说的技术交流的问题,我觉得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思路。各家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时候,也是花费了一些成本的。当然,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成本是国家支付的。我觉得,技术交流可以采用交易的方式,我们可以定期地召开全国装备系统的技术交流会,各家企业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拿出来明码标价,销售给其他需要这些技术的企业。我们控制一下定价问题,避免因为定价太高而导致一部分企业宁可从国外引进这些技术。”
  薛暮苍点点头道:“我觉得控制定价是有必要的。其实,咱们原来搞技术交流,都是免费的,提供技术的那些企业收不到一分钱,有时候还要负担召开技术交流费的招待费用。当然了,那时候企业没有自负盈亏一说,花的这些钱也都是国家的钱,企业不觉得心疼。现在搞自负盈亏了,再让企业免费出让技术就不现实了。不过,让他们少收一点钱是可以的,毕竟当初引进这些技术的钱也是国家花的嘛。”
  罗翔飞道:“小冯说的主意倒是不错,可是,召开一次这样的交流会,投入的人手也不少啊,咱们重装办哪有这样的精力?”
  “能不能从企业借一些人来帮忙呢?”吴仕灿献计道。
  罗翔飞道:“一次两次,当然是可以的。但你没听小冯说吗,这是一个定期的活动,至少每半年应当搞一次吧?每次都借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再说,借来的人,吃喝拉撒,也是一笔费用呢,咱们重装办的经费有限,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冯啸辰笑道:“这就是我打算说的事情了。我觉得,这个交流会,咱们重装办可以一个人都不出,一分钱都不花。弄好了,还能赚点钱呢。”
  罗翔飞也乐了,说道:“哈哈,赚钱就算了,你能够让重装办不要出人,尽量少花钱,我就满意了。说说看,你有什么办法?”
  冯啸辰道:“很简单,那就是包出去,交给一家企业去做。我们只出一个名义,帮着发发通知。如果黑一点,咱们还可以从这家企业收点利润。如果照罗主任说的那样,咱们不收钱,也不花钱,这是最起码的底线了。”
  “交给什么企业去做?”罗翔飞问道。
  冯啸辰道:“就是我刚才说的那家信息公司。我把他们的老总包成明请到京城来了,只等罗主任一声召唤,我就可以让他到重装办来谈这件事情。”
  “我记得你说那是一家私人企业?”罗翔飞问道。
  冯啸辰道:“是私人企业,但是,我觉得私人企业反而更便于合作。如果我们找一家大型国企来承办这个交流会,你觉得他们会认真做事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