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451

  “你得承认,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冯啸辰也知道自己的金手指不好解释,蒙一蒙外人也就罢了,杜晓迪是他的枕边人——呃,好吧,其实是未来的枕边人,这些事要瞒过她还真不太容易。既然瞒不过去,又不能说什么穿越之类的事情,那就只有往天才上推了。
  “那我看看天才是怎么做的。”
  杜晓迪说着,拿抹布擦了擦手上的油迹,从旁边把刚才冯啸辰写的东西拿了过来,在手上翻看着。冯啸辰此前答应帮她联系计算机的机时,让她不用再琢磨着费心费力地解那些其实根本解不开的方程,这只是让她稍稍轻松了一些,有关模拟算法的问题,依然是她的一块心病。现在又听说冯啸辰连算法都在帮她写,她自然是迫不及待地要看一看的。
  “这个方程是什么意思啊……蔡老师给我们讲数值模拟,不是这样讲的,也没有这样的方程。”
  杜晓迪看了一会冯啸辰列的公式,就有些懵了。算法其实就是一套公式,然后再把公式变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照着运算。冯啸辰要给杜晓迪设计算法,自然要先列公式的,而且有些数值模拟的算法,他还是前一世学的,搁了许多年没用,现在要拿出来,总得自己再回忆一下。杜晓迪现在看到的,就是冯啸辰写的算法,与蔡兴泉教过她的算法相比,差别岂止在天壤之间。
  冯啸辰无语了,他提醒道:“我说,丫头,咱们能不能先吃完饭再看。专门炖只鸡给你补补身体,你才吃了几口啊。”
  “嗯嗯,我差不多吃饱了,一会再喝点汤就行了……”杜晓迪敷衍着说道,她眼睛片刻不离冯啸辰写的那几张纸,还变本加厉地拿了支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做起了简要的推导,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冯啸辰的思路。
  要不人家年纪轻轻就能够成为电焊技师呢,的确有非凡之处啊,冯啸辰在心里感慨道。
  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冯啸辰早已经感受到杜晓迪的执着精神了。据说,由机械部派往日本培训的那21个电焊工里,最用功的就是杜晓迪,而最终学习成绩最好的也同样是她。杜晓迪也就是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耽误了上学,否则以她的勤奋精神,加上聪明的天赋,这会恐怕也早就是清北的博士了吧。
  “算了,还是我给你讲讲吧。”冯啸辰认输了,他扔下啃光了肉的鸡骨头,也拿抹布擦了擦手,然后把凳子挪到杜晓迪那一侧,开始给她讲解了起来:
  “我们需要先根据工件的材料属性,建立一个非平衡可数马尔可夫链,对于由此马尔可夫链形成的一个有向图来说,有这样的边界条件……我们假定从X出发的下一个状态等可能地取其任意一个相邻向量,则下一个状态为Y的概率可以这样表述……”
  冯啸辰是已经推导过一遍公式的,再说起来就没什么障碍了。杜晓迪这一年多跟在蔡兴泉身边摸爬滚打,也算是有一定的基础了,冯啸辰说的东西,她大致能够听懂个七八分的样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她也不客气,让冯啸辰给她反复地讲解,直到明白为止。
  冯啸辰其实也是有意想看看杜晓迪的能耐,说心里话,杜晓迪虽然是他推荐给蔡兴泉的,但他也仅仅是知道杜晓迪电焊水平高超,涉及到物理、数学之类的理论研究能力如何,他就没底了。
  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一直在观察着杜晓迪的反应,虽然有不少地方杜晓迪还有些听不明白,但光是听懂的那些,就已经足以让冯啸辰觉得心惊了。
  一年多以前,杜晓迪还只是一个初中学历的电焊工而已,而一年多以后的今天,杜晓迪居然能够听得懂马尔可夫链,能够理解二次最优化的概念,这是什么样的奇迹啊。
  “都明白了?”
  把算法全部讲解完了之后,冯啸辰看着杜晓迪问道。
  杜晓迪脸上有一些兴奋之色,她浅笑着说道:“也不是特别明白,不过关键的环节我大致清楚了,等晚上我再好好看看你写的算法,应当是没问题的。我觉得你说的这套算法,比蔡老师教我们的更好用呢,他那些方法挺麻烦的,迭代的次数比你这个要多得多。”
  “那是当然,冯处长出品,必是最优。”冯啸辰又吹起了牛皮,他当然也是有底气吹牛的,他说的这些算法,都是超前于这个时代的,而且能够沿用到新世纪去,可见其生命力。
  “你这些东西都是从哪学来的?我怎么没见你看过这方面的书啊?”杜晓迪问道。
  冯啸辰道:“当然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就像你说的,爷爷去世的那个时代,国内计算机还很少,爷爷自己也不懂数值模拟。不过,他教过我高等数学,想当年,哥也是刷过一整本吉尔多维奇的,做个寻常的数学分析,不是跟玩儿似的吗?”
  “又吹,又吹!”杜晓迪抿着嘴乐道,她其实还是挺喜欢看冯啸辰吹牛的样子的,这是一种另类的酷,相比在脖子上挂20多斤金链子扮酷的“社会人”,冯啸辰这种腹有诗书的酷更让人迷醉。
  “你好好消化一下这套算法吧,弄懂了这些,你起码能够比你的同行领先10年以上。”冯啸辰道。
  杜晓迪道:“你这也吹得太离谱了,这些东西肯定是你从哪看来的。不过,我相信蔡老师肯定没有看到过,我们其他的那些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也没看过。明天我就去向蔡老师说一下,他肯定会很感兴趣的。”
  “可是,如果他问你这些方法是从哪来的,你怎么回答?”冯啸辰担心地问道。
  杜晓迪笑道:“我就说是你发明的呗,你刚才不是这样说的吗?”
  “呃,好吧,刚才的话,全是幻觉。”冯啸辰支吾道,“这样吧,如果老蔡问起来,你就说我是在一本不知名的书上看到的,现在那本书已经找不着了,不知道是在经委的资料室里,还是在煤炭研究所的资料室里。总之,它已经永远不可能找着了……”
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流会开幕
  让杜晓迪没有料到的是,当次日她回到学校,把冯啸辰教她的算法说给导师蔡兴泉听时,蔡兴泉根本就不相信什么“一本不知名的书”这种托辞,而是满脸惊异加上崇拜地对杜晓迪说道:“这套方法,一定是冯处长自己琢磨出来的,冯处长的数学功底,实在是让钦佩啊。”
  “不是的,小冯他……他只有初中学历啊。”杜晓迪讷讷地解释道。
  蔡兴泉摆摆手道:“学历不能说明什么,学历低,是被耽误了嘛。小冯处长这个人,我接触过很多回了,理论功底扎实,眼界开阔,聪明过人……”
  “可是……”杜晓迪打断了蔡兴泉的夸奖,实在是不能让他再说下去了,再说下去,杜晓迪都要怀疑自己的男友是个妖怪了。
  “蔡老师,他说这个方法是他从别的地方看来的,您为什么觉得不是呢?”杜晓迪问道。
  蔡兴泉道:“这个算法,效率比传统的算法要高得多,我没有认真估算,最起码提高一倍的效率是不用说的。如果这个算法在文献上出现过,其他学者没理由不采用这种算法,而你看过的文献里,有用这种算法的吗?”
  杜晓迪只能摇摇头,她这些天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看过的文献也不算少了,如果哪篇文献上出现过这种算法,她不会毫无印象的。
  “你们呢?”蔡兴泉又问其他的学生。
  众人齐齐摇头。蔡兴泉转回头来对杜晓迪说道:“你看,咱们这个课题组,这段时间大家看了这么多文献,如果这种方法有其他人用过,咱们肯定会看到过的。既然大家都没看到,这个方法很可能就是冯处长发明出来的。”
  “我……我也不知道。”杜晓迪没话说了,她记得冯啸辰的确说过这个方法是他琢磨出来的,只是杜晓迪不相信而已。现在看来,还真有那么点可能性。
  蔡兴泉却是很兴奋,一种新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为研究工作带来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它甚至有可能把一些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解决掉,从而帮助研究者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他说道:“晓迪,这个方法,我会请几个搞数学的老师再看看,你抓紧时间设计程序。你不是说冯处长答应帮忙联系机时吗?一旦有了机时,咱们就去把模拟做出来,看看结果和咱们的理论推导是不是吻合。如果一切顺利,咱们可以出一篇非常好的论文,对了,这篇论文就以你作为第一作者。”
  “这怎么行呢?”杜晓迪有些急了,同时心里又有几分隐隐的激动。她在课题组里工作了一年多,在论文上署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以她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还一篇都没有呢。她现在做的课题,方向是蔡兴泉帮她选的,但思路是她自己的,再加上冯啸辰提供的算法,第一作者署她的名字倒也合理。不过,作为研究生,她还是有一些自觉性的,她说道:“蔡老师,如果论文能够发表,第一作者肯定要署您的名字的,我……我作为第二作者就好了。”
  “哈哈,你就别谦虚了。”蔡兴泉道,“这篇论文,重要的创新点有两个,一是焊接工艺的影响,这个思路是你提供的,来自于你过去的工作实践,第二个就是有关数值模拟的新方法,这个贡献是冯处长做出的,如果他不介意,算到你的头上也不为过。能够有一篇好的文章,对于你将来继续深造或者分配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不要错过。”
  不提蔡兴泉和杜晓迪如何为了一篇尚不存在的文章互相客套。冯啸辰在甩给杜晓迪一套程序,又帮她联系了两家在京大型企业的信息中心之后,便顾不上她这头的事情了。由重装办牵头主办,辰宇商业信息公司协办的全国装备工业技术交流会,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之后,在京城展览馆隆重开幕了。作为最早的倡议者,冯啸辰自然难脱职责,被罗翔飞要求全程参与,随时应对展会期间的各种变故。
  “真不错,成绩斐然啊!”
  “看过这个交流会,才知道重装办这几年的工作真是做得很扎实!”
  “早就该搞搞交流了,不交流不知道,咱们已经引进了这么多好东西。”
  “这种交流会以后要经常性地搞,搞成一个常态!”
  京城展览馆里,人流络绎不绝。与那些食品、服装、图书之类的展会相比,这次技术交流会的观众数量并不算多,但所有人都是业内人士,是能够看得出一些门道的。参展单位以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也有由部委或者行业协会代表若干家中小企业集体设展的。
  各家展台上摆放的东西不尽相同。有些企业展示的是肉眼可见的成果,比如新的电镀工艺、新的机加工工艺等等,摆放在展台上的就是亮闪闪的零部件,看上去颇为养眼。而有些企业展示的是无法直接看见的工艺,比如某种铸造技术,某种热处理技术,那就只能是用文字、图表之类的方式来呈现,甚至只是一些看起来枯燥乏味的指标数据。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正懂行的人,只要看几个数据就知道这项技术的价值所在,反而是那些表面好看的东西显得有些多余了。
  主办方重装办在会场的一角设了一个小台子,摆了几把椅子供工作人员休息。不过,业内有点头脸的人,都会专程绕到这个小角落来,与在此值班的罗翔飞打个招呼,说上几句祝贺、勉励之类的客套话。
  “小罗,这个交流会,的确搞得不错啊,你们重装办成绩很大。”
  孟凡泽在几名下属企业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些展台之后,来到了重装办的台子。罗翔飞和被罗翔飞抓来陪绑的冯啸辰赶紧迎上前去,把老爷子请到里面休息。孟凡泽看着罗翔飞点头称赞不迭,罗翔飞赶紧摆手谦虚地说道:
  “孟部长过奖了,这都是各家企业积极配合我们工作的结果。对了,辰宇信息公司的包总,对这次交流会的贡献也非常大。没有他提供的数据库,我们很难了解到下面的企业居然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
  “这就是你们的失职了,这种信息你们理应掌握的啊。”孟凡泽道。
  罗翔飞道:“孟部长批评得对,我们在这方面的确是有些疏忽了。不过,客观上的原因也是有的,一个是我们重装办虽说是重大装备研制的协调单位,但很多技术引进是由各部委自己完成的,有时候他们会向我们做个备案,有时候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掌握的信息是不够充分的。第二点就是我们的人手有限,不像辰宇公司那样是专职的信息搜集企业。”
  “小冯,这个辰宇公司,和你也有一些关系吧?”孟凡泽把头转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微笑道:“说有关系也可以。包总过去是在浙江省温州市的政府机关里工作的,他为了挣点外快,在温州做了一个标准件商情,经营得不错。我偶然和他认识,建议他把思路扩展一点,做全国的企业商情,结果他还真的做成了。”
  孟凡泽笑道:“你小冯提出建议的事情,似乎还没有做不成的呢。下一步,还要请包总他们扩大一下信息搜集的范围,不但要掌握国内的信息,还要掌握国际信息。咱们有些企业想从国外引进技术,却不知道技术在哪里,这个问题也是需要改变的。”
  “明白了,我改天就向包总转达孟部长的指示。”冯啸辰老老实实地答应道。
  孟凡泽当然知道辰宇信息公司与冯啸辰之间存在关系,但他并没有点破,向冯啸辰简单了解了一下包成明的情况之后,他又把话头扯回了交流会本身,对罗翔飞说道:
  “小罗,促进引进技术的交流这件事,非常重要。一项技术,一家企业引进了,就没有必要浪费外汇再次引进,要鼓励国内企业之间互相进行技术交流。当然,这种交流也不能是无偿的,否则大家都盼着别人去引进技术,自己搭便车吃现成,就没有引进的积极性了。”
  罗翔飞道:“我们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要更多地仰仗包总那边的数据库。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包总的数据库转变成国家装备数据库,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免费地检索国内现有的技术,等查到确有这项技术的时候,再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技术所有者的详细信息,当然,只是象征性的收费。至于未来的技术交易,就像这一次的交流会一样,也是有偿的。”
  “这个想法不错,现在不是在提建设信息社会了吗,信息的价值的确很重要了。”孟凡泽道。
  “不过,光有信息还不够。”罗翔飞苦笑道,“要促成国内的技术交流,还需要有政策支持。经委已经制订了一个意见,但在请各部委会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障碍。各部委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谓是众口难调啊。”
第四百三十八章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见?各部委又是什么想法?”
  孟凡泽果然被罗翔飞的话吸引住了。他虽然已经退休,但在上层的影响力反而更大了,改革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国家需要像他这样的老同志来把握大局。对于装备制造业,孟凡泽一向是非常关注的,听罗翔飞说有一个意见在各部委遭遇了争议,他便忍不住要问个究竟,如果他觉得罗翔飞这边的意见是正确的,少不得要把这些意见带到上级去。
  罗翔飞向孟凡泽说起此事,也是存着通过孟凡泽去告状的想法。听孟凡泽问起,他说道:“我们写了一个意见,要求各部委未来在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时候,要事先与重装办等单位通个气。设备方面,如果是国内能够生产的,原则上不再进口;技术方面,国内已经研发出来,或者已经引进过一次的,除非国外有重大突破,否则不再重复引进。”
  “这个意见不错啊,而且也是我们过去反复提过的。”孟凡泽评论道,“那么,各部委的不同意见又是什么呢?”
  罗翔飞道:“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部委都有不同意见,只是一部分而已。他们倒并不是直接提出不同意见,而是说现实中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宜搞一刀切,所以还要再斟酌斟酌、研究研究。”
  “斟酌、研究,这不就是踢皮球吗?”孟凡泽冷笑道。都是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官员,一听这个情况,还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问道:“小罗,你们有没有去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顾虑主要是什么?”
  罗翔飞点头道:“我们了解过了,原因很复杂。不过比较有代表性的,不外乎是两类。”
  “说说看。”
  “第一类,是出于个人私利。因为引进技术就意味着有出国机会,可以从国外带大件家电回来,还可以借外事接待的名义买高档小轿车,建楼堂馆所。”
  “这个情况我知道,国家也三令五申反对这种行为了。”孟凡泽道。
  罗翔飞道:“这一类情况的确不算是新出现的现象了,而且随着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许多地方的官员出国也已经不稀罕了,为了这个目的而盲目引进技术的事情已经在减少。我们目前遇到的,是第二类情况,说起来也真让人汗颜啊。”
  “什么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