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451


第四百七十六章
走后门的行为
  郭培元的失踪最终被证明并不是一个灵异事件。郭培元因传播非法出版物被判拘留15天,并处以若干罚款。拘留期结束之后,他便灰溜溜地返回了京城。对于阴了自己一把的王瑞东,郭培元只能是蹲在墙角画几个小圈圈诅咒他,从未想过如何报复的问题。毕竟要论耍横的能力,一个掮客是无法与一个乡镇企业家相比的。
  全福公司的事情最终上了报纸,由冯啸辰请来的记者挥动生花妙笔,向读者介绍了一个坚决执行国家意志、勇于拒绝外商利诱的优秀乡镇企业的形象。王瑞东在其中也扮演了一个足智多谋、引蛇出洞的有志青年的角色。为了避免刺激外商,全福公司的名字是被隐去的,只说是浙江省某企业。阮福根对此并不介意,甚至是心怀感激的。因为这种表扬对于全福公司来说并不完全是好事,他的潜在客户会从中读出一些其他的味道,进而不敢与他合作。
  马伟祥、邓宗白等人也都看到了这篇报道,作为知情人,他们明白全福公司之所以“拒绝利诱”,只不过是慑于重装办的淫威而已。但知道这一点就已经足够了,一只煮熟的鸭子都能够被重装办救活了,让它回归大自然,他们这些大国企还敢随便玩什么名堂吗?
  内田悠也是从这些报道中才了解到了郭培元失踪的真相,他没等郭培元被放出来,便选择了向重装办妥协,答应接受重装办的价格标准。其实,这个标准也是他们能够承受得起的,中国人已经下了决心,他们再想从中找出破绽是很不容易的,与其如此,还有必要浪费时间吗?
  最关键的是,重装办还向日商通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有一家中国企业已经接受了荷兰一家化肥设备企业的外包订单。欧洲人对于价格不像日本人那样敏感,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报出来的价格已经是良心价了,比欧洲自己的价格低了七成有余,这样的价格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欧洲企业同样面临着劳动力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重装办派出的另一支游说队伍到欧洲去走了一圈,便带回来了一批订单。
  内田悠知道,仅仅是欧洲的加工订单,并不足以消化掉中国所有的过剩制造能力,还是会有一部分企业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日方依然是有机会的。但有了欧洲的示范,中国方面的决心只会变得更大,日本企业实在是拖不起了。
  包括池谷制作所、秋间会社、森茂铁工所在内的一干日本企业与重装办签订了设备分包协议,委托重装办组织中国企业为日方提供服务。除了设备制造之外,日方还提出希望中国派遣一些有经验的工程人员参加日本海外项目的现场安装和施工,对此重装办也欣然答应了。中国派遣的工人工资只有日本工人的1/3,能够极大地降低日方的设备建设成本。对于中国方面来说,这简直就是捡到了一个金元宝,因为即便是只相当于日本工人1/3的工资水平,也是国内现有工资水平的若干倍了。
  这就叫双赢,这是乾贵武志代表日本化工设备协会与罗翔飞签署合作协议时,罗翔飞所做的评价。对此,乾贵武志表示了高度的赞同。
  不过,在台下观摩签字仪式的人群中,至少有两个人是不这样认为的,一个是冯啸辰,另一个则是内田悠。他们虽然所处的立场不同,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却有相似之处。
  所谓的双赢,只是就眼下而言的。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并不只是分包业务的佣金,还有制造和安装大型成套设备的经验。日本企业的海外客户也将见识到中国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这相当于中国人借着日本企业的平台为自己做了广告。等中国自己的技术成熟,中国企业将可以甩开日本企业,单独承揽业务。可以这样说,日本企业是手把手地教会了中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他们迟早要输的。”冯啸辰在心里冷冷地说道。
  “我们迟早要输的。”内田悠无奈地叹息着。
  是的,但凡有一点别的办法,内田悠也不希望这样去培养自己的竞争者。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在海外竞争力日渐下降的同时,由于游资的涌入,日本国内的房地产和股市不断高涨,包括内田悠自己的老板在内,许多实业界的大佬们都已经把精力转向了虚拟经济,根本无心关注实体经济的兴衰。请中国企业代工,就是他们放弃实体经济的一个步骤。日本在实体经济上的衰落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了。
  外包业务的事情已经进入了正轨,冯啸辰也就不需要再去操心了。事实上,他也得花点时间操心一下自己的事情了。这天下课后,于蕊把他拉到一边,向他透露了一个消息,顿时把他惊得目瞪口呆。
  “老幺,我问你一件事。”于蕊表情严肃地说道。
  于蕊是战略所84级研究生班的老二,她原本是体改委的一名处长,是带职读研的。平日里,于蕊与大家的关系都不错,还经常会从自己家里带一些好吃的东西来给谢克力、祁瑞仓等脱产的同学改善伙食,颇有一些大姐的样子。冯啸辰与于蕊的关系更是非常亲近,平时说话都是挺随便的。
  “于姐,什么事情啊,怎么这么认真?”冯啸辰嘻嘻笑着问道。
  于蕊没有笑,她问道:“你对象是不是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
  “是啊。”冯啸辰答道。
  “她原来是不是一个电焊工,只有初中学历?”
  “嗯,这件事大家都知道的。”
  “那么我问你,她上研究生的事情,你有没有帮忙?”
  “于姐,你这是什么意思?”冯啸辰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于蕊问得这样细,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于蕊也没打算卖关子,她说道:“我跟你说一件事,前两天咱们社科院有位教授参加一个有不少领导同志参加的会议,在会上大家谈起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时,这位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某部门的一位年轻副处长,拿国家的科研经费做交易,要求工业大学的一位教授招收他的女友攻读研究生,而他的女友只有初中学历,是一名工厂里的电焊工……”
  “我靠,这不就是说我吗?”冯啸辰跳了起来,“这是谁呀,跟我有多大的仇?”
  “你能想得出来的。”于蕊说道,没等冯啸辰猜测,她便揭开了谜底:“这位教授就是高磊。”
  “高磊?”冯啸辰倒抽了一口凉气,“不会吧,他至于这么卑鄙吗?”
  早在组织蓝调学术沙龙的时候,冯啸辰就知道自己会得罪高磊这位时下的风云人物。后来,在重装办组织的引进技术交流会上,高磊大放厥词,冯啸辰为了给重装办正名,直接与高磊发生了言语冲突。他想过,高磊肯定会记他的仇,并且有可能会在某些学术问题上向他发难。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高磊居然会如此下作,拿杜晓迪的事情来作为攻击冯啸辰的手段,这哪像是一个老师的所为。
  关于杜晓迪上研究生的事情,冯啸辰的同学中间有不少人是知道的。像祁瑞仓、谢克力这些人,都曾到冯啸辰家里去做过客,也见过杜晓迪,并捎带着知道了杜晓迪仅仅凭着初中毕业的水平,考取了蔡兴泉的研究。对于这件事,冯啸辰的同学都是抱着欣赏的心态,觉得杜晓迪很不简单。
  高磊在社科院也带研究生,估计他正是从自己的学生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再结合蔡兴泉承接了重装办委托的科研项目,高磊自然地脑补出了一个利益交易的场景。他坚信,像杜晓迪这样一个普通工人,是绝对不可能有能力考取工业大学的研究生的。唯一的原因,就是冯啸辰以课题为条件,换取了蔡兴泉答应接收杜晓迪读研。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时下其实并不少见,高磊自己也曾干过这种事,接收过关系户介绍过来的学生。不过,高磊自忖自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他招收的这些关系户子弟,好歹也是有个本科文凭的,自己只是在考研的时候稍稍帮了一点忙。哪像冯啸辰这样吃相难看,居然能够把一个初中生塞进研究生的队伍。
  要说起来,其实高磊的猜测也不算完全离谱。杜晓迪的确是冯啸辰介绍给蔡兴泉,而且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蔡兴泉承接了重装办的研究课题,杜晓迪正是以课题组实验员的身份进入工业大学的。高磊没有猜对的地方是,杜晓迪考研究生并不存在舞弊现象,通过在课题组期间恶补的功课,她已经具备了考上研究生的能力。
  通过走后门上研究生这种事情,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行为。大家都知道这种行为不合理,但很少有人会去检举或者质疑,他们充其量只是抱怨自己没有关系,无法得到这种机会。高磊在有高层领导出席的会议上点出此事,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领导当即就表示了,要求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严查,形成材料上报。如果发现确有以权谋私的行为,要对当事人进行严厉处罚,还要对涉事的学生进行开除处理。”于蕊向冯啸辰叙述道。
第四百七十七章
要注意小节
  冯啸辰有一点想多了,高磊在领导面前告他的黑状,实在算不上什么处心积虑,他只是在大家讨论一个话题的时候,随便把这事拿出来当个例子,说过也就罢了,根本没放在心上。想想看,一个上仙看着一只蝼蚁不顺眼,随手将其拍死,这能算是什么穷凶极恶吗?在高磊眼里,冯啸辰、杜晓迪都是不入流的蝼蚁,既然这些蝼蚁爬到自己地盘上来恶心自己了,他当然不介意给对方一巴掌。
  这也算是报应不爽吧,冯啸辰跑到海东去收拾王瑞东,也是这样的心态,弄得人家一个身家过千万的大老板……的小舅子,都不得不在他面前挨打罚跪,这不也算是上仙欺负蝼蚁的行为吗?现在人家拍到他头上来了,他又有何不服气的呢?
  于蕊向冯啸辰通风报信之后的第三天,罗翔飞打电话把冯啸辰叫到了重装办,一见面便板起脸问道:“小冯,我问你一件事,你未婚妻,也就是杜晓迪,目前是在工业大学上研究生吧?在她考研究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做过什么违反原则的事情?”
  冯啸辰苦笑道:“罗主任,你不用绕弯子了,你说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我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你详细汇报一下吧。”
  “嗯,那你说说吧。”罗翔飞对于冯啸辰事先知道此事并不觉得意外。高磊是在一次会议上谈起这件事的,参会的人员不少,有些参会者回去之后也会向其他人提起,这个消息传到冯啸辰耳朵里是很正常的。
  冯啸辰于是从杜晓迪当年参加跃马河特大桥抢修并得到蔡兴泉的欣赏说起,讲到自己向蔡兴泉推荐杜晓迪担任课题组的实验员,杜晓迪在担任实验员期间努力补习功课,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了研究生。
  罗翔飞一边听一边做着记录,不时还向冯啸辰确认一些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比如帮杜晓迪补习功课的那些工业大学学生分别叫什么名字,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搞清楚的。
  听完冯啸辰的叙述,罗翔飞点了点头,说道:“如果是这样一个过程,那么的确不能算是以权谋私。小杜的电焊技术是得到过机械部认可的,在电焊工大比武中得过名次,还在日本接受过培训,像这样优秀的技工到科研团队担任实验员,是合情合理的。她虽然原来只有初中学历,但能够自学成才,通过研究生考试入学,别人也就无法说长道短了。”
  “关于这些情况,组织上可以去进行调查,如果有虚假之处,我愿意接受纪律处分。”冯啸辰郑重地表示道。
  罗翔飞脸上露出了一些笑容,他说道:“其实,前天我已经安排规划处的黄明和陈默到工业大学去调查过了,还查阅了小杜的入学考试试卷,她的考试成绩是没有问题的。关于小杜在课题组的表现,黄明他们也走访了一些老师和学生,大家的评价也都是很高的。蔡教授和小杜因为是当事人,所以黄明和陈默没有和他们直接接触,也没有向他们透露这件事。不过,既然你已经提前知道了,我估计至少小杜应当是知道此事了吧?”
  “是的,我已经向她说过了,不过主要是为了向她确认一下有关考试过程的情况。”冯啸辰坦然地说道。
  冯啸辰向杜晓迪说起此事的时候,杜晓迪先是惊愕,既而是愤怒,然后便有些担心了。她的担心中间,对自己的担心只是一小部分,她更怕因为此事而连累了冯啸辰和蔡兴泉。她觉得,冯啸辰和蔡兴泉都是出于培养她的目的,而为她提供了帮助,如果因此而惹上麻烦,她会感到内疚的。
  冯啸辰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说明自己没做亏心事,自然也不用怕鬼叫门。杜晓迪考研的时候,英语课和政治课都是统考,不存在泄题的问题。专业课方面的确得到过蔡兴泉的一些指点,但这是当下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如果因为这一点而对蔡兴泉兴师问罪,那么全国就没几个硕士生导师能够幸免了。
  其实,整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点,那就是杜晓迪到底有没有才华。如果杜晓迪是可造之材,别说她是通过考试录取的,哪怕就像冯啸辰那样直接被单位推荐去读研,也没有任何问题。反之,如果杜晓迪胸无点墨,完全是个废物,那大家就得掰扯掰扯了,看看这个不学无术的人是如何通过这么多的关卡成为研究生的。
  对于杜晓迪的才华,冯啸辰心里踏实得很,这也是他并不在意高磊诽谤的原因。
  罗翔飞一开始接到经委转发下来的函,也是吓了一跳。因为事情牵涉到重装办的干部,而且与重装办此前的大化肥攻关项目有关,上级部门基于回避原则,并没有把调查工作交给重装办去做,只是让重装办进行自查,准备接受调查组的质询。
  罗翔飞没有把此事告诉冯啸辰,而是先派了两个人去工业大学进行了解,以便掌握一手资料。待到黄明、陈默二人把了解的情况带回来之后,罗翔飞也就放心了。他虽然并不知道冯啸辰在这件事情里与蔡兴泉是否有什么幕后交易,但至少杜晓迪在工业大学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这就足够堵住别人的嘴了。
  “这件事情,人事部、教委和经委将会组织一个联合调查组,到工业大学去进行调查,也会到重装办来了解有关课题招标的情况。届时,调查组有可能会找你、蔡教授和小杜谈话,你要叮嘱一下小杜,要积极配合调查,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不能隐瞒,也不要有抵触情绪。要相信组织,只要你们在这件事情里面没有做什么违反原则的事情,组织上是不会冤枉任何一个同志的。”罗翔飞道。
  冯啸辰应道:“罗主任,你放心吧,我已经叮嘱过晓迪了,她能够心情愉快地接受调查。”
  罗翔飞道:“根据黄明他们了解回来的情况,我觉得这件事情上并没有什么不合规的地方,所以你不要有思想包袱。”
  冯啸辰笑道:“罗主任,我一直都没有思想包袱,轻松得很呢。”
  罗翔飞把脸一沉,说道:“你不要这样嬉皮笑脸。这件事你虽然没有违反原则,但毕竟是存在着公私不分的嫌疑。蔡教授的课题组承接的是重装办的课题,课题评审工作你是全程参加了的。而杜晓迪又是你的未婚妻,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不让别人产生联想?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一直强调回避原则,你在这件事情上至少是没有遵循回避的原则,这不是错误吗?”
  “可是,罗主任,古人还说举贤不避亲呢,杜晓迪技术好,年龄轻,正是蔡教授的课题组所需要的人才,我向蔡教授推荐她,也是出于工作需要。事实上,蔡教授认识晓迪比我还早,即使没有我推荐,他也是有可能主动与晓迪联系的。”冯啸辰不服气地辩解道。
  他和罗翔飞呛声也已经很习惯了,如果他在这个时候说点什么领导英明、属下必然痛改前非之类的场面话,倒反而显得生分了。
  罗翔飞轻叹了口气,说道:“小冯,你脑子灵活,专业基础扎实,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国家忠诚,这都是你的优点。我个人,以及孟部长、张主任他们,对你都是寄予很高期望的,希望你能够成为我们的接班人。但你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在私人问题上太不注意了,小杜的事情只是一个方面,你身为国家干部,还在企业里持股,这是非常犯忌讳的。虽然你的那几家企业都是用你父母的名义持有的,但实际情况如何,领导们都是非常清楚的。你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干部,这样的小节倒也无妨。如果你未来要更进一步,走上领导岗位,这个问题就是你的硬伤了。小杜上研究生的事情,我是能够理解的,而且也非常支持。她的学历更高一些,对你的帮助也会更大。但你办的那些企业,未来对你就是拖累了,你就不能真正地把这些企业丢开,全力以赴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吗?”
  这番话,罗翔飞其实已经憋了很久了,借着杜晓迪的这件事情,他索性向冯啸辰摊牌了。关于辰宇公司的真实股权构成,以及控制权的分配,罗翔飞并不是特别清楚,但他知道冯啸辰在其中肯定是占了相当比例的。他一方面觉得自己无法去干预冯啸辰的选择,毕竟机关里没法给冯啸辰发更高的工资,而时下的年轻人谁又能守得住清贫呢?但另一方面,他对冯啸辰有着过高的期望,他又知道公司的事情肯定是会影响冯啸辰的发展的,所以不得不出言相劝。
  但要让冯啸辰如何去选择呢?罗翔飞自己也没有主意。辰宇公司旗下有酒楼、轴承公司、工程机械公司、信息咨询公司等一大摊业务,再发展几年,冯啸辰成为一个千万富翁也不在话下。要让冯啸辰放弃成为千万富翁的机会,守着机关里这六七十块钱的工资为国家兢兢业业地工作,罗翔飞觉得自己真有点说不出口。
第四百七十八章
国家装备工业集团公司
  罗翔飞有一点想错了,冯啸辰现在根本不是有可能成为千万富翁,而是已经成为千万富翁了,他近期的小目标是先赚一个亿。冯啸辰当然不会把这些事情全都告诉罗翔飞,否则未免太给自己拉仇恨了。
  对于罗翔飞的规劝,冯啸辰的态度用一句后世的话说就是“十动然拒”。前一世的冯啸辰只是一名单纯的机关干部,并没有自己去办企业,甚至连股票都不曾买过。这一世,冯啸辰也是阴差阳错,先与陈抒涵合开了春天酒楼,随后又办了辰宇轴承公司。在做这些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未来在仕途上会有更大的发展,待到发现领导们都挺器重自己,而自己在这个时代也的确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完全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质,再想与那些产业划清界限,已经不那么容易了。
  从主观上说,冯啸辰也觉得自己应当拥有一些企业,而且这些企业还应当有一定的规模,能够在经济领域里呼风唤雨。他有这样的想法,并非出自于对财富的欲望,而是他从两世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有一些自己能够掌控的资源,对于实现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在前一世,冯啸辰曾经许多次遭遇过工作上的困境,一些很好的想法因为各方面的掣肘而无法实施,有些有前途的项目因为经费平衡的需要而无法获得投入,有时他不得不四处化缘,用自己在行业里积累下来的人脉去动员一些大企业帮忙,那种感觉也是非常憋屈的。每逢这种时候,冯啸辰就会幻想,如果自己是个亿万富翁,那就可以拿出自己的钱砸进去,即便是赔了也无所谓。
  到了这一世,他做的依然是行业协调的工作,同时手上已经拥有了几家企业。东翔机械厂面临经营困难的时候,他能够直接给东翔厂一份耐磨部件加工的合同;韩江月承包新液压的时候,他又提供了2000套液压件的订单;还有就是上次重装办组织的技术交流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也是他麾下的辰宇商业信息公司。
  正因为有了这些企业,他才能够拥有比其他同事更多的手段,而不至于出现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况。
  在尝到了这些甜头之后,再让冯啸辰彻底放弃自己的产业,怎么可能呢?
  “罗主任,我不否认这些企业与我有关。事实上,这些企业能够做得很成功,也是因为我提供的指导。不过,我并不认为这些企业是我的拖累,相反,我能够让这些企业成为我的助力。最起码,在与阮福根这样的私营企业家打交道的时候,罗主任是完全可以不用担心我被他收买的,因为我比他有钱。”
  冯啸辰说到这里的时候,露出了一个得意与自嘲混合的笑容。
  罗翔飞愕了一下,随即也无奈地笑了。他不得不承认,冯啸辰的话虽然算是歪理,但歪理也是理。的确,在重装办所有的干部中间,罗翔飞是最放心冯啸辰的,知道他不会被乡镇企业或者外商用金钱收买,因为他的身家决定了别人出不起收买他的价钱。东翔机械厂那件事,罗翔飞也知道,冯啸辰能够用自己控制的企业来帮助一家军工企业脱困,这件事的性质无论如何也是正面的,他能说冯啸辰拥有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是一件坏事吗?
  “可是,机关是有机关的规矩的。你如果继续与这些企业保持密切的关系,那么在干部任用等方面,领导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了,这将影响到你的发展。”罗翔飞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