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451

  众人都在心里念叨了一声,很明显,内田悠已经把答案告诉大家了,但他却不肯承认自己说了这样的话。这说明什么呢?自然是内田悠还有一些难言的苦衷了。
  “那么,内田先生,如果最终的调查结果证明这次事故的原因的确是出在那些工人身上,贵公司将如何处置这件事呢,会让他们做出赔偿吗?”记者们开始追问了。
  “不,我们不会要求这些工人做出赔偿。”内田悠答道。
  “为什么呢?”
  “因为……考虑到我国与对方所在国家的友谊吧。”
  “友谊?”记者们寒了一个。这碍着友谊啥事了?没听说过为了国家间的友谊就可以不追究责任的,难道池谷制作所是传说中的白莲花吗?
  “内田先生,你能不能透露一下,这些工人,是来自于哪个国家?”有记者敏感地问道。
  内田悠早就在等着别人问这个问题了,他口齿非常清楚地回答道:
  “他们来自于中国。”
  全场默然了,所有的记者都在笔记本上刷刷地写起了稿子……
  《佩罗工厂事故源于中国工人》
  《池谷制作所称使用中国工人是一个失误》
  《中国:一个落后的国度》……
  一篇篇新闻报道如内田悠希望的那样在媒体上发布出来,迅速地转移了公众对于池谷制作所以及日本技术的怀疑。中国才是佩罗工厂事故的罪魁,日本人的错误只在于轻信了中国工人的水平,以致酿成事故。毫无疑问,在墨西哥民众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比日本落后得多的国家,让中国工人来建设化工厂,出现这样的质量事故也并不奇怪。
  “内田君,你这样说不太合适吧?”
  在工程项目经理部的办公室里,岩崎直弘翻看着从街头买来的报纸,皱着眉头向内田悠说道。
  内田悠耸耸肩膀,轻描淡写地说道:“这可不是我说的,我从来也没有说过是这些中国工人导致了设备的倒塌。”
  “可是,你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分明就是这个意思。”岩崎直弘道,的确,在所有的报纸上,都没有说内田悠表达过指责中国工人的意思,他们只是如实地把内田悠的那番话给复述出来了,然后加上了一些疑问句,诸如“这是否可以说明”或者“这的确耐人寻味”之类。余下的内容,就留给读者们去脑补了。
  可是,这种伎俩,又能瞒得过谁呢?内田悠的确是把脏水泼在了中国工人头上,岩崎直弘是非常清楚的。作为现场调度,他对于这些中国工人的印象是非常好的,甚至觉得比日本本国的工人还令人满意。内田悠这样无端指责他们,岩崎直弘觉得有些不妥。
  内田悠淡淡一笑,说道:“这只是记者的猜测而已,中国人是不能凭着这些报道来追究我的法律责任的。”
  “我想说的是,你把责任推到这些中国工人身上是不公平的,事实上,他们的技术并不比日本工人差,而且他们比日本工人更能够吃苦,我们不应当这样对待他们。”岩崎直弘说道。
  内田悠冷笑道:“不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难道要推到咱们池谷制作所吗?”
  “现在不是还没有结论吗?”
  “不管有没有结论,我们都不能承担这个责任。我们可以向豪格公司做出赔偿,但对外我们必须声称事故的根源在中国工人身上,我们池谷制作所的问题只是用人不察。”
  “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解除与中国的劳务派遣合同,辞退这些中国工人呢?”岩崎内弘带着几分赌气的情绪问道。
  内田悠摇摇头,道:“这倒不必。如果把他们辞退了,我们上哪找人来完成后面的工作呢?事实上,中国工人的工作质量是可以信任的,我们此前的好几个项目,都有中国工人参与,我对他们的技术是完全信任的。”
  “呃……”岩崎直弘哑了。他想起内田悠在新闻发布会上言之凿凿地说这是池谷制作所第一次使用中国工人,他原本还打算提醒一下内田悠,告诉他其实公司雇佣中国工人已经好几年了。现在他才明白,原来内田悠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那些话,不过是他的信口雌黄而已。至于内田悠为什么要撒谎,理由不是明摆的吗?
  “好吧,你是销售总监,公关宣传的事情是由你说了算的。”岩崎直弘屈服了,他毕竟是池谷制作所的雇员,屁股应当是坐在日本这方的。他叹了口气,换了个话题,问道:“可是,现在咱们只是转移了墨西哥人的注意力,关于分馏塔倒塌的真正原因,咱们并没有找到。如果不能消除这些隐患,未来有可能还会发生同样的事故,咱们总不能一再地把责任推到中国人头上吧?不管怎么说,中国人是由咱们雇佣的,豪格公司要追究责任的时候,只会找我们,而不可能去找中国人。”
  这个道理内田悠又何尝不知呢?他在记者会上说什么出于友谊的考虑,其实不过是一句托辞,真正的原因在于池谷制作所根本就无法把责任推卸给中国人。就算最终证明这起事故的确是由于中国工人的误操作所致,豪格公司也只会找池谷制作所的麻烦,不会直接去找中国人。至于中国工人应当承担的责任,那是在池谷制作所向豪格公司进行过赔偿之后才能考虑的事情。
  “我正在敦促田雄君加快调查速度,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给出一个有价值的结论,我真不知道他这些天都在忙什么,难道是在找墨西哥姑娘吗?”内田悠愤愤地吐槽道。
  内田悠还真是冤枉田雄哲也了,过去这几天时间里,田雄哲也带着一干技术人员可谓是废寝忘食地在进行工作,可是一点进展都没有。
  在接到分馏塔倒塌的报告之后,池谷制作所的技术部人员第一个念头就是觉得问题应当出现在施工质量上,因为制作所内部对于使用中国工人一直都是有些议论的,认为中国工人的水平不如日本工人,现在工地上出了质量事故,他们当然会首先想到这个方面去。
  可是,当他们来到佩罗工地,检查了所有的施工文件之后,这个想法就破灭了。他们还去查看了工地上其他的设备,确认中国工人的确是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焊接作业的,不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
  既然操作上没有差错,那么问题就只能是出在设计上了。可是,设计什么地方出了纰漏呢?
  “再算一次,一定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核对!”
  田雄哲也不知道是第几次向自己的手下发出这样的命令了。他们翻出设计图纸,反复地计算着各种受力关系,还加入了有关土质、气温、风向等方面的参数,希望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分馏塔的倒塌。然而,每一次的计算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那就是分馏塔的受力设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别说是那天晚上那种风力,就算是更大的风,也不可能把分馏塔吹倒。
  “难道是见鬼了?”田雄哲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世界观了。
  但是,不查出问题所在,这个工程是无法再进行下去的,这一点田雄哲也非常清楚,豪格公司方面也非常清楚。
  “再算……”
  田雄哲也瞪着血红的眼睛,挣扎着喊道,同时在心里向着所有的神祇进行着祈祷:希望这一次能够有所发现吧……
  就在田雄哲也一行与计算机进行赌气的时候,在佩罗化工厂的工地门外,款款地走来了几个人。领头的一个,是一位二十七八岁光景的女工,她身上穿着一件七八成新的工件服,胸前的汉字写着“浙江省全福机械公司”。她肩上背着一个帆布包,一只手拉着行李箱,行李箱上还有没来及撕掉的航空标签,显示着她和她的同伴们都是刚刚乘飞机到达。
  “你好,我们是中国浙江省全福机械公司的工人,是公司派我们来替换前一批工人的。我叫杜晓迪,这是我们的身份证明。”
  那女工走到门卫面前,递上一张中日英三种文字标注的证明,笑吟吟地做着自我介绍。她说的是日语,虽然听起来略微有些生涩,但却是清晰无误的。
第五百零七章
是冯助理派来的
  “咦,这不是杜师傅吗?”
  “杜师傅,你怎么来了?”
  “杜师傅,好多年没见了,怎么,是阮总请你来的吗?”
  杜晓迪一行刚刚走进中国工人的住地,就引起了一阵喧嚣。以毕建新为首的一干人呼啦一下围上前去,问寒问暖,那份热情简直像是见着阔别多年的老朋友一般。跟在杜晓迪身后的王瑞东等人都被华丽地无视了,亏王瑞东脑门顶上还挂着一个“老板小舅子”的光环。
  此前被派到墨西哥来的中国工人有上百人之多,大多数人是最近几年才被招聘进入全福公司的,因此并不认识九年前曾到全福公司施展过身手的天才焊工杜晓迪。他们在惊讶于毕建新等人的表现之余,悄悄地向周围的同事打听着这位女工的事迹,听罢之后,也都油然而生了崇拜之意。
  想当年,杜晓迪还只是一个20岁的黄毛丫头,便已经以一手出色的仰焊技术惊艳全厂,让毕建新这个老焊工都做出了端茶拜师的举动。此后这些年,杜晓迪没有再去过全福公司,与毕建新等人也没有再见过面,不过她的事迹却是一直在公司里流传至今,几乎成了一个传奇。
  “是毕师傅吧?您好啊!你是……对了,是梁师傅,我记得你的,那次就是你和阮厂长一起到上海去找我的……”
  杜晓迪向众人纷纷点头致意,对于自己认识的那几位,还分别握手,并回忆起了对方的姓名。一通寒暄之后,众人才想起了王瑞东等人,于是又转过头去,向王瑞东打着招呼。
  “我还以为你们都不认识我了呢。”
  王瑞东看着毕建新、梁辰等人,不无郁闷地嘟囔道。
  “哈哈,瑞东,你就别委屈了,杜师傅可是咱们阮总都恭敬的人,在阮总那里,你这个当小舅子的还真不见得比杜师傅更受重视呢。”梁辰嘻嘻哈哈地与王瑞东打着趣,随后又问道:“对了,瑞东,你怎么会和杜师傅一起来的?她怎么会到咱们工地上来了?”
  “这事嘛……咱们进去说吧。”王瑞东左右顾盼了一番,然后指指众人的住处,对梁辰说道。
  梁辰于是明白这其中有不便于当众议论的话题,他叫了个人,让他去安排其他几个新来的工人的住处,然后与王瑞东、杜晓迪、毕建新一行进了自己住的房间。
  “杜师傅是冯助理派来的。”
  众人分别坐下之后,王瑞东郑重其事地介绍道。
  “冯助理?”梁辰瞪圆了眼睛,“怎么,这事都惊动冯助理了?”
  “那是当然!”王瑞东带着几分理所应当的态度说道,“咱们负责的海外工程出了事情,我姐夫能不告诉冯助理吗?别看我姐夫现在也算是个企业家,碰上这种和小鬼子打交道的事情,他可不灵。那天你给我姐夫打过电话之后,他就把这个情况向冯助理做了汇报,冯助理就专门安排了杜师傅到墨西哥来,说是来帮咱们诊断一下问题,看看到底是不是咱们的责任。”
  王瑞东说的冯助理,正是几年前把他收拾得满地找牙的冯啸辰。不过,经历过那件事之后,王瑞东对冯啸辰再没有什么怨念,而是充满了佩服,或者说是敬畏。
  冯啸辰从社科院毕业之后,便进入了新成立的装备工业公司,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一职,而总经理正是重装办副主任罗翔飞。冯啸辰最初担任总经理助理的时候,是按副处级待遇任职的,两年后晋升为正处级,但头衔依然是助理。这几年,罗翔飞因为年龄的缘故,已经越来越少直接参与公司的管理,冯啸辰这个助理便成了罗翔飞的代言人,实际负责着公司的日常事务。
  公司里的大多数人都清楚,罗翔飞是打算最终把公司完全交给冯啸辰负责的,只是碍于目前冯啸辰的年龄和资历都不够,直接担任总经理未免有些惊世骇俗,所以让他挂个助理的头衔,干着总经理该干的事情。罗翔飞如今已经是奔七十岁的人了,按道理来说,早就该退休回家,但经委还是让他留在岗位上,说穿了就是替冯啸辰当个幌子。能够在体制内得到如此关照的,冯啸辰恐怕是少有的几个了。
  吴仕灿、薛暮苍、王根基等几位重装办的干部,如今也都在装备公司里担任重要处室的领导,在公司里颇有一些影响力。这几位对冯啸辰都极为欣赏,打心眼里拥戴冯啸辰成为公司领导人,这样一来,其他的干部职工也就没什么话可说了。在公司里还有一个传言,说冯啸辰是受到“上头”点名要求重用的干部,所以各级领导才会一路绿灯地给他保驾护航。这个传言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其真实性十分可疑,不过,公司里大多数人都是相信这个传言的,这也算是一种政治智慧了。
  冯啸辰倒是也不负众望,在装备公司这几年,他延续了此前在重装办时候的工作作风,能力上则更胜了一筹。在他的主持下,全国装备系统的大化肥技术攻关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几家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大化肥厂已经投产,国产化率超过了90%;大型火电设备、大型冶金设备和大型露天矿关键设备的技术引进与吸收也临近尾声,国内企业已经达到了相当于国际80年代中期的技术水平,剩下的事情就是再努努力,以求与国外企业取得平起平坐的资格。
  体制内的干部评价有许多规则,但成绩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评价依据。许多地方官不惜代价地追求GDP,说到底就是为了给自己刷政绩,以便获得上级的肯定。装备工业公司是为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而成立的,装备技术的进步,就是公司领导的政绩。冯啸辰主持了这些重大项目的研发,成绩斐然,自然也就赢得了上上下下的认同。
  与日本厂商进行劳务合作、向海外派出工人这件事,是几年前重装办牵头促成的,冯啸辰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在内田悠等人试图分化瓦解国内企业报价联盟的时候,冯啸辰亲赴海东,收拾了准备与日商私下媾和的全福公司,让王瑞东挨了姐夫阮福根的一顿胖揍。在此之后,涉及到这方面的事情,阮福根都要专门向冯啸辰汇报请示,哪怕是有些事情并不那么重要,他也是抱着宁可多说、绝不隐瞒的态度。
  这一回,墨西哥佩罗工地发生分馏塔倒塌事件,而负责分馏塔焊接的,正是全福公司派出的电焊工人。阮福根接到梁辰打来的国际长途之后,一点都没耽搁,便拨通了京城的电话,向冯啸辰一五一十进行了报告。冯啸辰反复问了各种细节,心中生起了几分疑虑,他吩咐阮福根要保持与外派工人的联系,同时表示要派个人到墨西哥去看个究竟。
  此时正值全福公司要派人前往墨西哥接替一批工人回国轮休之际,阮福根派了小舅子王瑞东到京城,与冯啸辰安排的人同时出发。王瑞东在京城见到的,就是一身工装的杜晓迪。王瑞东此前并没有见过杜晓迪,但有关杜晓迪的大名,他却是听姐夫念叨过无数次的,对于那个小小年纪就能够折服毕建新这种老焊工的小姑娘一直颇为好奇。此时见了杜晓迪,他先入为主地认为杜晓迪还在通原锅炉厂工作,还好生奇怪冯啸辰怎么会如此神通广大,居然从松江省找了个电焊专家来给他们帮忙。
  杜晓迪没有去纠正王瑞东的错觉,她觉得,以通原锅炉厂电焊工的身份到墨西哥去了解情况,或许会有更多的便利。此时的杜晓迪,已经攻读完了博士学位,成为工业大学的一名副教授,研究方向便是电焊技术。在全世界的电焊科研专家中,她还算不上是最顶尖的那批,但却绝对是技术最好的那个。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她具有其他学者所不具备的技术敏感,在若干次学术交流活动中,许多学术大牛都被她的操作技术所折服,当然,她的美貌也在学术圈里传为美谈。
  四年前,杜晓迪硕士毕业之后,便与冯啸辰结了婚,次年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这几年,杜晓迪忙着读博士、搞科研,冯啸辰则天南地北地出差,忙碌着协商装备生产的事情,两口子聚少离多,连见女儿的时间都没多少。幸好冯啸辰的父母冯立和何雪珍都在单位上办了退休手续,来到京城,担负起了照顾孙女的工作。
  这一次,冯啸辰接到阮福根的报告,当即就意识到日本人有甩锅的可能。当年的国人对于日本人还是颇有一些崇拜与好感的,总觉得日本人守规矩、有礼貌,而冯啸辰却清楚,日本人谦恭的后面,藏着各种各样的猥琐,而其中甩锅更是他们的自带属性,但凡有能够让队友替自己挡枪的机会,日本人是绝对不会放过的。现在由中国工人负责焊接的分馏塔倒掉了,内田悠不把这盆脏水泼到中国人头上,简直都对不起他那列祖列宗。
  念及此处,冯啸辰便决定要派人去墨西哥看个究竟,绝不能傻呵呵地给日本人当了背锅侠。
第五百零八章
去现场看看
  以冯啸辰的本意,倒还真没想过要让杜晓迪亲自出马,他只是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问杜晓迪能不能在工业大学找几个懂行的人去趟墨西哥,帮着诊断一下事故的发生与中国工人的焊接操作有没有关系。杜晓迪听说这回事,当即表示自己可以前往,这种焊接处断裂导致重大事故的案例,对于科研是有很大启发的,她对此很有兴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