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451

  “他妈的,这日子没法过了!”
  黑漆漆的楼道里,传出来周挺那如狼嚎一般的吼叫。周挺是个斯文人,一向并不张扬,但此时也被憋得不吼几嗓子就过不下去了。医生说过,长期处于黑暗的状态,容易诱发抑郁症,周挺感觉现在自己已经有些抑郁前兆了。
  “老周,你发疯呢!”严寒打着手电筒从屋里出来,笑呵呵对周挺说道。到目前为止,周挺等人还不知道那天晚上与自己一同吃饭的冯助理正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否则恐怕严寒也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小严,你说这算个什么事儿啊,咱们招谁惹谁了,凭什么停咱们的电?”周挺逮着个说话的人,气呼呼地说道。
  “谁让咱们院没完成合同呢。”严寒无奈地说道。在他心里,也是暗暗感慨于冯啸辰的腹黑与手辣。他想起几年前冯啸辰在上海交大导演的那场戏,这一次的情形,与当时还真有几分相似呢。当时冯啸辰只是卡了上海交大的科研经费,便引发了群众对于少数大牛的愤怒,甚至把老教授屈寿林给气得住院了。这一回,冯啸辰又想把谁给整出毛病来呢?
  周挺不知道严寒心里所想,他愤愤地说道:“没完成合同又不是咱们的责任,他们有能耐找院领导去啊,该撤职、该处分,也轮不到咱们吧?”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严寒讷讷地说道。
  邵友世从另一个房间里走出来,说道:“老周,话也不能这样说,没完成任务,是咱们整个设计院的事情,人家这也是冲着设计院来的,谁让咱们也是设计院的一员呢?”
  “我不服!”周挺道,“设计院这么多人,有领导,有总工,没完成任务应当是由他们负责的,关我们这些小兵屁事?”
  邵友世叹道:“我这两天也在琢磨这件事,我倒觉得,问题可能就出现咱们的这种想法上了。你们想想,咱们整个设计院,谁都觉得单位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任务下来,大家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这哪里还像个设计院的样子。说良心话,如果大家不是这种状态,大乙烯这个项目,也不会拖成现在这个样子。人家装备公司把板子打到咱们全院所有人的屁股上,还真说不上是冤枉谁了。”
  “这就应了那句话,叫原子弹下无冤魂啊。”严寒想起冯啸辰跟他聊过的梗,幽幽地感叹道。
  周挺一时也有些无语了,他沉默了一会,闷闷地说道:“可咱们院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这些普通职工,又能怎么样?”
  “我想,总公司也不会坐视不管吧,针对咱们院的情况,总公司肯定要进行整顿的。”邵友世猜测道。
  周挺点点头,道:“是啊,咱们院也该好好整顿一下了,这样的风气,让人呆在这里都会变成废物了。”
  同样的对话,在设计院的每一处都在发生。大家在最初的愤怒之后,逐渐就转入了反思。设计院的研究人员们都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智商是没说的,大多数人的情商也不算太差。自己的单位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而上级的总公司却只是敷衍,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这种反常的行为让他们不得不深入思考。
  人家为什么要冻结设计院的账户,那是因为设计院没有如期完成与人家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的任务很难吗?当然也是有一些难度的,但并没有超出设计院的能力范围,至少设计院是可以试一试的。而事实上,整个设计院,上千精英,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都在忙着扯皮,各个子课题分到各个设计室,大家实际付出了多少精力,谁都是清楚的。
  自作孽,不可活。设计院沦落到被人拉闸停电的境地,真的是人家装备公司不讲情面吗?设计院自己的责任又是多少呢?
  作为一家国家顶级的设计院,软弱涣散到这个程度,领导的责任当然是最大的,但每一名职工就没问题吗?院里曾经提出过要解决年轻职工的生活待遇问题,但那些老年中年的职工便出来搅局,声称自己资历深,应当优先得到照顾,结果弄得好几十位青年骨干出国或者跳槽,这难道不是造成今天这种颓势的原因之一吗?
  就说眼下正在建的两幢职工宿舍,扪心自问一下,最应当拥有分房资格的,应当是谁?是那些已经有房子的老职工,还是两对夫妇挤在筒子楼同一个房间里的青年职工,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大家都抱着有便宜不抢就是傻瓜的心理,无理也要搅上三分,整个设计院能够有活力才是怪事了。
  现在好了,人家一纸诉状,直接让法院把设计院的账户封了,连电都停了,有本事你闹去?拿出在院长办公室撒泼打滚的能耐,去人家装备公司闹一闹,看看人家会不会给你一个好脸。船如果沉了,谁也无法独善其身,这个道理是连小孩子都懂的,一干高级知识分子,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供电依然没有恢复,但设计院里的职工情绪已经逐渐趋向稳定了,大家都在黑暗中等待着变局的发生。
  终于,在停电一周之后,大家迎来了一个消息,总公司给设计院派来了工作小组,还任命了设计院的新领导,据说是一位从企业里调上来的干部,颇有一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经总公司党委讨论决定,免去徐爱忠同志石化设计院院长职务,调回总公司另有任用。任命来永嘉同志担任石化设计院院长!”
  在全院职工大会上,总公司副总经理马中亮郑重宣布了任免决定。在众目睽睽之下,一个50来岁的半大老头面色严肃地走到了发言席前,他用鹰隼一样犀利的目光扫视了全场一周,开始了自己的施政演说:
  “同志们,感谢总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把我派到石化设计院这样一家有着近40年光荣传统,曾经为国家石油化工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战斗集体来工作。石化院目前的情况,我也无须讳言,我们正处在历史上最屈辱的时期,整个石化院2000多干部职工的脸,已经被人踩在脚下。是知耻后勇,用实际行动洗刷耻辱,还是甘心沉沦,央求别人网开一面,这是每一个干部职工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相信,石化院的职工都是有骨气,有战斗精神的,我们不会乞求别人的同情,我们会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赢得别人的尊重!”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切向一线倾斜
  尽管由于停电的原因,设计院的大礼堂里麦克风已经无法使用,但来永嘉那铿锵有力的声音还是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位职工的耳朵里。石化院的职工们早就听惯了各种豪言壮语,但这一回,他们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力量,到底是大家的心理作用,还是这位名叫来永嘉的新院长果真有过人之处,大家一时还真是分辨不出来。
  “咱们这位新院长,什么来头?”
  “不知道啊,好像不是搞技术出身的。”
  “我记得他应该是乐城石化的吧?你们记不记得,总公司曾经发过一个学习材料,好像就是介绍他的事迹,他带着一个工程队看守乐城石化的乙烯设备好几年,一个螺丝都没有丢失……”
  “好像有这么回事,那不就是个工农干部吗?”
  “老徐和老康倒是技术干部,可有个屁用,还不是让人家欺负到头上来了?”
  “说得也是,对付装备工业公司那帮流氓,没准还就得让这种工农干部来出面。”
  “别扯了,没听他说吗,要咱们知耻而后勇,这就是不打算跟人家斗争的意思了,准备在内部整顿呢。”
  “也该整顿整顿了……”
  “哼哼,走着瞧吧……”
  大家各怀心思,有的盼着新领导上台能够改变一点风气,有的觉得换汤不换药,没啥可期待的,更多的人则选择观望的态度,如果新领导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就支持,如果要侵害他们的利益,那可就对不起了,咱们还是继续撕吧。
  来永嘉没有讲太多,只是简单地做了个动员,不过,他倒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他已经与装备工业公司方面达成了暂时的谅解,对方同意重新与设计院启动谈判。在此之前,供电局将会恢复对设计院的供电。他的话非常灵验,就在大家起身离开大礼堂的时候,办公楼的灯都亮了起来,这让人觉得新领导还是有两下子的。
  全院职工大会结束之后,来永嘉主持召开了院务扩大会议,除了院领导之外,还让财务、行政、劳资等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也一并参加。在这个会上,来永嘉可就没有那么亲民和高调了,他杀气腾腾地宣布,大乙烯设计工作是未来半年内全院的重点工作,设计院的所有部门一律为设计一线服务,所有政策一律围绕着调动一线设计人员积极性而展开。
  “我进行过调研,当前一线设计人员意见最大的,就是住房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广大年轻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要完成60万吨乙烯装置的设计,年轻设计人员是主要力量,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项任务就不可能按期完成。”
  来永嘉对众人说道。
  “来院长说得非常对!”侯超第一个响应道,“住房的问题,的确是困扰我们设计院的主要问题。为了这件事,我这个行政处长几乎每天都会被人追着骂,骂得我这两个耳朵都已经长出老茧了。这次装备工业公司向我们支付了1000万,是我第一个提出来要用这些钱盖两幢新的职工住宅,等到这些住宅建好,咱们院住房紧张的问题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当然了,这只是一定程度,要彻底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两幢住宅楼是绝对不够的,最起码也得有十几二十幢才行。”
  “可是,恰恰是这两幢住宅楼,让全院职工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波动,这是影响到大乙烯设计的主要原因。”康海东黑着脸提醒道。徐爱忠被调走了,康海东等一干院里的副职都留了下来。对于来永嘉这个从总公司空降下来的院长,康海东也说不上有什么反感,他只是想看看来永嘉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否把设计院这一团乱麻理顺。
  侯超道:“康院长说的情况我知道,很多年轻同志,尤其是设计室的同志对于新住宅的分配方案有意见,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方法来进行抗议。我倒是认为,此风不可涨,对院里的政策有意见,就拿工作相要挟,这还有一点觉悟没有了?”
  康海东道:“老侯,你说这话就没道理了。两幢新住宅,180多套房子,轮到设计室的年轻人头上连10套都没有,人家能没有意见吗?压力容器设计室的周挺为这事到我那里去闹了七八次,人家也是有道理的,结婚都两三年了,还住在集体宿舍里,夫妻俩想亲热一下都不成,大家也都是从年轻过来的,这种事谁能接受得了?”
  侯超道:“康院长,这个问题过去也是讨论过的,不也是你们院长办公会做出的决议吗?分房的打分标准,虽然是我们行政处拟定的,可我们是按院长办公会的精神做的,并不是我老侯擅自做的主吧。”
  “老康这个说法也偏颇了。周挺的事情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他才到院里几天?车队的老陈,在院里已经工作20多年了,这次分房不也轮不到他,他也是到我那里去闹过的。说穿了,就是狼多肉少,照顾了这个,就得得罪那个,院长办公会确定的原则,也是经过慎重讨论的嘛。”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苏乔说话了,他说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大家的预想,其实类似这样的争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已经发生过无数回了,现在的分房方案,也是不断平衡各方观点而形成的。
  来永嘉耐心地听了一阵大家的发言,然后轻咳了一声,示意大家安静。他毕竟是正院长,而且初来乍到,大家不摸他的底,多少要给他几分面子。听到他要说话,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等着听他定调子。
  “咱们院目前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明白。我们和装备工业公司签了合同,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我们不能按合同完成任务,那么人家就有权力封咱们的账户,到时候别说分房子,连能不能发出工资都是一个问号。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必须有雷霆手段,不能婆婆妈妈地,想着要安抚这个、照顾那个。我是从企业来的,在企业的时候,我也分管过基建和后勤。我的想法是,部队里讲究一切为前线服务,企业里讲究一切为生产服务,咱们是设计单位,那么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着设计一线。后勤和行政都是为设计服务的,如果没有设计,咱们设计院根本就不需要存在。本着这样的原则,所有的福利必须优先向设计一线倾斜,后勤和行政人员的问题,等院里的条件全面改善了,再予考虑。”来永嘉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来院长,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次分房,所有的房子都得分给设计人员,后勤和行政一点都分不到?”苏乔语气不逊地问道。谁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是分管后勤的,能不能为后勤人员争取福利,是他在下属面前有没有权威的关键。
  他在院里的资历很老,在外面也有不少社会关系,经常能够给院里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所以一向是很有发言权的。此前的分房方案,由于他的坚持,对于后勤人员是有所倾斜的,这也是导致许多设计人员不满的原因之一。在苏乔想来,新院长上任,适当照顾一下设计部门,从后勤这里分走一些好处,倒也是可以接受的。谁料想来永嘉居然如此极端,直接就提出向设计一线倾斜,让后勤和行政等一等,这就有些超出苏乔的心理预期了。
  来永嘉可不是什么菜鸟,他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命,自然不可能不事先做一些功课。有关设计院里的人事关系,他大致是心里有数的。在他提出向设计一线倾斜的方案之前,也预想到了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听到苏乔的质问,他平静地点点头,说道:“大致的意思是这样,不过,后勤和行政这边也不是一点都不考虑,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同志,我们也是应当要照顾的。”
  “什么算是非常困难呢?”苏乔逼问道。
  来永嘉道:“比如说,结婚了,甚至有了孩子,依然住在筒子楼里,这就属于非常困难。”
  “那你直接说这几年新分配过来的年轻大学生,不就行了?”苏乔没好气地说道。
  来永嘉的这个标准,还真是直接针对年轻大学生的。后勤这边以中老年职工为主,少数年轻人要么是老职工子弟,要么是总公司等关系部门的“关系户”,这些人都是京城本地人,家里有住房,不会在筒子楼里生活。像严寒、周挺这些人,都是家在外地,是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分配到院里来的,除了筒子楼找不出其他的住处。如果按照来永嘉提出的标准,新建的住房肯定要优先分配给这些大学生,后勤这边还真是一点都落不着。
  来永嘉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的,我的意思就是优先照顾这几年新分配过来的年轻大学生。院里的老工程师都已经有房子住了,虽说面积小一点,多少有些困难,但与这些年轻大学生面临的困难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搞大乙烯,我们依靠的中坚力量就是这些大学生。咱们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怎么可能轻装上阵呢?”
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给装备公司送锦旗
  院务扩大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来永嘉提出的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取消此前的分房打分办法,给设计一线的研究人员赋予远高于后勤、行政人员的权重。因为两幢住宅楼的竣工还需要等待大半年时间,为了让年轻设计人员们看到希望,来永嘉还提出拿出一部分经费,在旁边的洼里村租赁一批农民自盖的简易房,分配给已经结婚的年轻人作为临时过渡的住房。没人知道,这个主意其实是冯啸辰替来永嘉想出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他说过的一个月之内给严寒他们解决住房问题的承诺。
  来永嘉的提案受到了苏乔等几名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坚决反对,但其他的参会者在表决的时候都投了赞成票,从而使得这个提案获得了多数票的支持。
  在此前,康海东等人也不是没有提过类似的提案,他们的提案甚至比来永嘉的提案更为柔和,只是要求适当照顾一线设计人员而已,但即便是这样的提案,在以往的会上也未能得到广泛响应。究其原因,后勤和行政的人员是成天在领导面前出现的,例如管电的、开车的、食堂大师傅等,与领导的关系都非常密切,领导们自然不会选择忽视他们的诉求。而一线研究人员除了向技术主管领导负责之外,与其他领导并无什么业务上的交集,加之这些知识分子多少都有点清高的臭毛病,不招人待见,所以也就成了领导眼中的透明物体了。
  但这一回情况不同了,连续一周的停电,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刻骨铭心的震撼,他们开始意识到,设计室的那帮书呆子还是应当安抚一下的,如果这些人罢工了,设计院就抓瞎了。总公司撤换了徐爱忠,派来永嘉来当院长,明摆着是对设计院此前的工作不满,来永嘉所提出的方案,应当代表了总公司的意见,大家多少是要掂量一下的。
  向后勤倾斜,还是向设计一线倾斜,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领导来说并不重要。现在大敌当前,如果因为政策上的问题导致设计继续延误下去,总公司下一次就不知道会拉谁出来打板子了。来永嘉临危受命,提出这样一个方案,大家何必去反对呢?如果方案不能通过,到时候再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带着这样的心态,大家勉强地举了手,同意来永嘉的方案。不过,每个人也都发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见,表示对这个方案还有一些保留,大学生的利益要考虑,锅炉工的利益也不能忽视嘛。毛主席说过,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时下情况特殊,稍微照顾一下设计人员也是可以的,但长远来看,还是要讲平衡,和谐社会嘛……
  苏乔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妥协,他非但投了反对票,还声称要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向上级领导反映这个情况。据他的观点,设计人员是一线职工,后勤人员同样是一线职工,难道烧锅炉就不是革命工作吗?凭什么要厚此薄彼?他甚至还撂下一句狠话,说如果院里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名职工,设计院必将陷入新的混乱。
  不管苏乔等几个人怎么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永嘉的提案还是作为设计院的新政策,直接交给各部门去落实执行了。方案能够获得多数领导的支持,来永嘉还是挺高兴的,这意味着他后续的工作阻力将会比预想的更小一些。其实,他在心里还做过一个准备,那就是如此这个方案不能在院务会上通过,他就要让总公司直接出面,强行推出,这也是马中亮答应过他的条件。总公司派他到设计院来,不是来和稀泥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不管前面有多大的阻力,他都会用强力去予以克服。
  “听说了吗,院里把原来的分房方案推翻了,新建的两幢楼优先考虑咱们这些住筒子楼的!”
  院务会结束不到10分钟的时间,有关决议就已经传出来了。正在设计室里聊天喝茶的研究人员们全都站起来了,直勾勾地盯着带来消息的同事,每个人都怀疑自己刚才出现了幻听。
  “什么,小林,你没搞错吧,新楼优先分配给咱们?”
  “就是,你肯定听错了,最多就是那些老人搬进新楼以后,他们腾出来的房子再分给咱们这些可怜虫。”
  “想啥呢,他们腾出来的房子,也是后勤那些烧锅炉、掂大勺的先挑,最后剩下几间才能轮到咱们呢。司机班那个小赵,天天在我面前得瑟,说他轮不上分新房,但老房子里肯定有他一套单元房。他不就是因为给老徐开车吗,狗屁不通的一个人,算分的时候居然还排到我们前面去了。”
  众人纷纷用不屑的口气表示着对消息的不信任,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怦怦直跳,想着同一件事:
  万一是真的呢?
  刚从行政处回来的林丹燕嘻嘻一笑,说道:“你们就装吧,还说什么不信。我告诉你们吧,这是新来的院长说的,说咱们设计部门是生产一线,全院的所有工作都要为一线服务,福利待遇向一线倾斜。你们没看到侯超那个脸色,像是被人踩了尾巴似的。行政处有几个人都喊着要罢工呢。”
  “呸,罢工就罢工呗,设计院离了他们还不转了?”有人鄙夷地说道,设计部门和后勤、行政部门的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是碰到这种利益冲突的事情,大家的立场是绝对水火不容的。
  “这么说,咱们还真的有希望分到房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