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51


第五十三章
物归原主
  “回来了?听说你在明州很风光啊,把人家一个干了十多年的老厂长都给扳倒了!”
  煤炭部的副部长办公室里,孟凡泽坐在大沙发上,对刚从塘阜归来的冯啸辰调侃道。新民厂发生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李惠东回去之后,给孟凡泽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对冯啸辰领头搞出来的新民厂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大加赞赏,顺便也说了有关贺永新和徐新坤的事情。
  “这事与我无关啊。”冯啸辰假意地叫着冤屈,“其实我们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扳倒那位贺厂长,只是想借助省厅的力量,迫使贺厂长接受我们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在新民厂推进管理改革。谁知道他非但不愿意接受,还想利用这个机会把有意向进行改革的书记拉下去,最后就只能是这样一个结果了。这个结果,其实也是出乎我们预料的。”
  冯啸辰这话倒不是假话,他最早与徐新坤商议的时候,也只是想布个局把贺永新套进去,等到省厅认可了这份方案,要求在新民厂实施,贺永新也就无话可说了,只能照办。谁料想,贺永新的态度是如此顽固,最终落了个被送往行政学院学习的下场。
  “是啊,我们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必然会有一些老同志跟不上,或者不愿意跟上。中央提出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也是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而来的。有些老同志,在从前的建设中做出了不少贡献,有功劳,也有苦劳,但他们如果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就必然要被时代潮流所抛弃,这是自然规律。”
  孟凡泽用沉重的口吻说道。他并不认识贺永新,但他接触过一些同样年龄的企业干部,与他们也有很深厚的感情,贺永新黯然谢幕,让孟凡泽多少有几分伤感。
  冯啸辰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才好了。他知道,整个80年代都将是中国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会有许多人在这一波激流中脱颖而出,也会有许多人遭到淘汰,贺永新不过是他见到的第一个而已。在孟凡泽面前,他不便对这些老一辈的企业领导说长道短,因此只能选择沉默不语。
  孟凡泽看出了冯啸辰的心思,他笑了笑,换了个话题,道:“你在新民厂的工作情况,明州机械厅的李厅长向我汇报了一些,不过,他在电话里说得不够明白,现在你回来了,给我详细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冯啸辰回到京城,首先到煤炭部来见孟凡泽,也是带着述职的想法。听到孟凡泽问起,他便把自己在新民厂的所作所为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他不但说了自己是如何考察新民厂的,还特别强调了新民厂有着余淳安、何桂华等一群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指出这些人的存在才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坚实基础。
  他同时还把他们在新民厂编制的手册呈送了一份给孟凡泽。孟凡泽接过手册,认真翻看了一部分,轻轻地点点头,说道:“写得不错,既体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又能够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没有出现那种食洋不化的毛病。小冯,看来我没看错人啊。”
  “孟部长过奖了。”冯啸辰谦虚道,“其实,这份资料是我们QC小组的集体智慧,具体到与新民厂相结合的部分,都是我刚才说的余科长、何师傅他们的贡献,我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新民厂的这套方案,如果要全面落实、实施,再到能够看到一些成果,你估计需要多长的时间?”孟凡泽问道。
  冯啸辰道:“至少在半年以上吧。一套制度的建立,需要整个系统,尤其是系统中所有人员的适应,这个磨合期是比较长的。新民厂有一些新进厂的青年工人,技术水平完全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突击培训,这也要有一定的周期。我离开新民厂之前,和徐书记、余科长他们讨论过,估计需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使新民厂的整个质量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半年时间……”孟凡泽皱着眉头,似乎有些不满意的样子。
  冯啸辰笑道:“孟部长,您是不是太性急了?半年时间能够完成一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磨合,已经是非常神速的。这也就是我们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如果严格一点,花一两年时间都是正常的。”
  “我理解。”孟凡泽道,他自嘲地笑了笑,补充道:“其实这个道理我也是懂的,只是到了我这个年龄,就难免有些性急了,岁数不饶人啊。”
  “哈哈,孟部长说笑了。”冯啸辰恭维地说道,“看孟部长的身体还很硬朗呢,我估计你再干20年也没问题。”
  孟凡泽也笑了:“谢谢你的祝福,不过,我是不可能再干20年的。中央的政策已经定了,像我这样的老同志,要逐渐退居二线,让年轻同志上来。我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工作的时间,已经是按天来计算的了。我原本想趁我还在位置上的时候,把新民厂这个典型树起来,把经验推广出去,现在看来,是不太现实了。拔苗助长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
  冯啸辰知道孟凡泽说的情况是真的,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大规模的老干部退居二线的情况。他笑着对孟凡泽说道:“我倒觉得,也许您不在这个位置上,反而更有利于推广这个经验呢。”
  “为什么?”孟凡泽诧异地问道。
  冯啸辰道:“孟部长,在西方国家,管理咨询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像我给新民厂做的这一套工作,如果放到市场经济国家里,起码是要收几万美元咨询费的,哪能像现在这样,我不但要干活,而且还要自带干粮。”
  “哈哈,我可听说新民厂对你招待得不错哦,我发现你去了半个来月,人都胖了嘛。”孟凡泽笑着揭露道。
  “呃呃,这倒是。”冯啸辰赶紧改口。自带干粮这个梗,孟凡泽是听不懂的,冯啸辰也没法向他解释,只能继续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有偿地为企业提供全面质量管理的咨询服务。您如果退居二线了,可以担任这个咨询机构的负责人,这样不就更有利于经验的推广吗?”
  “刚夸你两句,又开始胡说了。”孟凡泽假装恼火地说道,“仅仅是指导一下企业如何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你还想搞有偿服务,这不是掉到钱眼里去了吗?咱们国家要搞经济体制改革,但不是要搞得像西方国家那样,什么事都用钱来衡量。这种经验交流的事情,怎么能够搞成商业行为呢?”
  “孟部长,您这个观点我可不赞成。”冯啸辰对孟凡泽又抬起杠了,他说道:“经验也是一种财富,而且是比有形的产品还值钱的财富。我们以往的错误就在于不尊重知识的价值,这使得人们不愿意去开发知识、传授知识。如果帮助其他企业做管理咨询不能收费,那么谁愿意去做这件事呢?就算你能够用行政命令要求企业去做,企业会不会派出最好的专家?这些专家会不会努力工作?他们会不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都是需要画一个问号的。”
  “我看你这个人的品德才需要画一个问号呢!”孟凡泽斥道,“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这样做的,企业之间互相传授经验,从来没有想过有偿的问题,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觉得有偿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呢?”
  “这就是改革吧。”冯啸辰嬉皮笑脸地回答道。关于这个问题,他不想和再孟凡泽争论,毕竟老一代的观念要转变过来是需要一些时间的,等到社会上流行“一切向钱看”的时候,孟凡泽就会理解冯啸辰今天的话了。
  “孟部长,新民厂那边,我会持续关注的,余科长他们有什么情况,会给我写信……您放心吧,我是自带干粮的。”冯啸辰笑着开了个玩笑,接着又说道:“下一步,您打算安排我到哪去?我随时听从指挥。”
  “新民厂的事情,你做得很好,我会向经委的领导对你提出表扬的。”孟凡泽道,“12立米挖掘机项目那边,的确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过,现在不合适安排你去了。你们罗局长已经找我要人了,让你马上回冶金局去报到。”
  “怎么?那边有事情了?”冯啸辰问道。
  孟凡泽道:“关于南江钢铁厂热轧机引进的项目,冶金局在联邦德国物色了几家咨询公司,对了,就是你说过的,有偿提供咨询服务的那种公司。罗翔飞要亲自带队去和对方接触,他说必须要带你一块去。这是一个好机会,到国外去学习一下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开眼界,对你很有好处,这样的事情,我不会拦着你的。”
  “谢谢孟部长!”冯啸辰说道。
  孟凡泽笑着摆摆手道:“你谢我干什么,你本来就是我从你们罗局长那里借来的,现在物归原主,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小冯,我给你放句话,我们煤炭部的大门始终是对你敞开的,什么时候你想到这边来,我们随时都欢迎。”
第五十四章
要出国了
  冯啸辰感觉自己是非常幸运的,遇上的罗翔飞、孟凡泽这些领导,都像关爱自己的子侄一样照顾他、培养他,给他创造机会。在做所有这些事情的时候,这些老人并没有夹杂着自己的私利,他们是非常单纯地把冯啸辰看成了自己事业的继承者,愿意把这样的年轻人扶植起来。
  冯啸辰向孟凡泽道了谢,离开了煤炭部。他先回到林重的京城采购站,站长吴锡民告诉他,薛莉带着孩子在他那个房间住了大约一星期左右的时间便离开了,孩子的嗓子已经治好了,薛莉和孩子或许已经回了老家,她在临行前再三托付吴锡民代她和王伟龙向冯啸辰致谢。
  冯啸辰也向吴锡民表示了感谢,感谢他这段时间对薛莉母子俩的照顾。他同时还送了一包明州的特产给吴锡民,这是他离开新民厂的时候,新民厂的厂办送给他的礼物。
  关于冯啸辰要返回冶金局的事情,吴锡民已经知道了。他把冯啸辰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拿出一张单据递到他的面前,说道:“冯处长,你把这个签一下。”
  冯啸辰不明就里,他接过单据看了一眼,不由有些吃惊。那是一张工资发放单,上面写着工资40元,还有出差补助、加班费、奖金等等,累计又有40元,一共是80元钱。冯啸辰赶紧把单据推回给吴锡民,道:“吴主任,这个不合适吧?我在冶金局那边拿着一份工资的,怎么能在林重又拿一份呢?”
  吴锡民道:“这是冷厂长专门吩咐的,工资标准和奖金都是冷厂长定的,我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冷厂长说了,你在明州那边干得非常出色,孟部长都表扬你了,你是代表咱们林重去的,你的工作做得好,就是为我们林重争了光啊。”
  “惭愧惭愧,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冯啸辰客气地说着,倒也没再推辞,便把工资单给签了,然后从吴锡民手里接过了8张大团结。他知道,冷柄国这样安排,完全是看在孟部长的面子上。诺大一个林北重机,多发一个人的工资算不了什么,何况冯啸辰也的确是去帮林重干活的,如果不是冯啸辰救场,彭海洋估计就被谢成城他们挤兑坏了。冯啸辰现在还是个穷人,这80块钱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笔意外收获了。
  还是由邢本才开车,把冯啸辰和他的行李一道送回了冶金局大院。冯啸辰向邢本才道了谢,把他打发走,回自己的宿舍放好行李,然后便前往罗翔飞的办公室报道去了。田文健见冯啸辰来了,与他寒暄了两句,便把他带进了办公室。
  “罗局长,我回来了。”
  冯啸辰站在罗翔飞的办公桌前,报告道。
  罗翔飞正在批阅一份文件,他抬头看了冯啸辰一眼,点点头,没有说话,又埋头继续写字,写了一小会,他停下笔,检查了一下有没有错误,这才把文件放好,插上钢笔帽,再一次抬起头来,笑着说道:
  “回来了?快坐吧。怎么样,这一趟到明州去,辛苦了吧?”
  “还好,吃得不错。”冯啸辰找了张凳子坐好,然后笑着回答道。罗翔飞这样对待他,倒是显得没把他当成外人,这让他轻松了不少。前一段时间他被孟凡泽借到林北重机去工作,他一直担心罗翔飞心里会有些疙瘩,现在看来,罗翔飞并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领导。
  “嗯,气色好多了,看来明州的伙食很养人啊。”罗翔飞看着冯啸辰,微笑着说道,“你在明州的事情,孟部长已经跟我说过了,干得不错,没给我们冶金局丢脸。还有,你在新民液压工具厂搞的那个全面质量管理方案,有没有副本?如果有的话,回头交一份给小田,我也要学习一下。如果适用,我们可以考虑在冶金局系统的企业予以推广。对了,这件事到时候你也要参加,你是专家嘛。”
  “没问题,我带了几份回来,一会我就交给田秘书。”冯啸辰说道,随后又谦虚道,“专家倒不敢当,我也就是把一些书本上看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实践了一下而已。”
  罗翔飞接着又问了几句有关在基层的收获之类的问题,对冯啸辰在新民厂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表示了肯定,随后便说回了正题,问道:“小冯,这次我把你从孟部长那里要回来,原因你已经知道了吧?”
  “听说冶金局在联邦德国找到了几家冶金技术咨询公司,您要亲自带队去和他们洽谈?”冯啸辰问道,这是他从孟凡泽那里听来的消息。
  罗翔飞点点头,道:“是的,我们通过使馆那边了解了一下情况,正如你所说的,西德当地的确有许多各种类型的咨询公司,能够提供各种咨询、设计等服务,其中也包括了成套设备采购方面的服务。不过,使馆对于我们的要求并不清楚,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工作也非常忙,因此也无法与这些咨询公司进行更深入的沟通,而是要求我们派人去直接洽谈。经委已经批准了,由我带领一个小型的代表团到西德去,我专门把你的名字也报上去了。”
  “谢谢罗局长的关照。”冯啸辰道。
  罗翔飞道:“这不是关照,而是给你压担子。代表团会有一名专职的翻译,你要当第二名翻译,而且是负责专业德语的翻译。还有,关于与国外咨询公司交涉的事情,我们都没有经验,你要尽量多发挥一些作用。”
  “我也没经验啊。”冯啸辰说道。其实,他在这方面是有着丰富经验的,后世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装备市场,各国的咨询机构都云集中国,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冯啸辰与这些咨询机构打过无数的交道。当然,后世的中国国力与80年代初不可同日而语,国外咨询公司的态度必然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冯啸辰有心理准备的。
  不过,这件事冯啸辰也只能保持低调,他如果跟罗翔飞说自己对这个行当非常熟悉,罗翔飞该把他看成妖怪了。
  罗翔飞道:“在南江省的时候,你跟我谈过国外咨询机构的事情,我感觉你对它们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当然,纸上读来终觉浅,没有到现场去和他们接触,就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了解。这一次,你跟着我去走走,多看、多问、多思考,在关键时候,给我当好参谋,明白吗?”
  “明白了。”冯啸辰响亮地应道。
  罗翔飞又道:“那好,有关西德那边的详细情况,回头你到小田那里去要份材料,好好读一读。办护照和签证的事情,刘主任会做安排,你照她的要求做就是了。还有,出国之前,外交部会做一个培训,主要是关于出国人员纪律的要求。尤其是你,要认真学习一下,千万不能把在国内那套口无遮拦的毛病带到国外去,明白吗?”
  “明白,外交无小事。”冯啸辰随口来了一句口号,这是当年很流行的一个说法。不过,他嘴里是这样说,心里却不以为然。当年的中国刚刚打开国门,对国外的情况不了解,很多时候过于谨慎,反而在合作中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到了后世,中国经济实力强了,国际合作的经验也多了,在谈判时候和外商拍桌子吵架也是常事。相传,某单位引进装备的时候,负责谈判的领导直接给外商下最后通牒:“你要么答应我们的条件,要么现在就可以离开,不过离开之后你们就不会再有机会了!”结果,外商二话不说,就乖乖投降了。
  这样的事情,对于80年代初的中国人来说,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冯啸辰倒也不急着向罗翔飞进行科普,还是到时候随机应变更好。
  “是的,外交无小事。”罗翔飞不知道冯啸辰的心理活动,只当冯啸辰这话是出自于真心,他接着吩咐道:“这段时间里,你要把从冯老那里学到的德语好好再温习一下,尤其是冶金和机械专业的德语,这是比较重要的。冯老那本德汉辞典你有没有带过来?如果没有,可以让资料室马上去买一本,归你使用。这趟出去,你要把辞典带上,临时抱佛脚的时候用得上的。”
  “明白了。”冯啸辰乖巧地答应着。
  谈完话,罗翔飞摆摆手,示意冯啸辰可以离开了。冯啸辰把从明州带来的特产又留了两份下来,一份大的送给罗翔飞,一份小的送给田文健。罗翔飞没说什么便笑纳了,那时候大家出去旅游的机会少,遇上到什么地方出差,回来都得给同事、领导啥的带点当地的土特产,这就是正常的人际往来。如果冯啸辰不这样做,倒显得不懂事了。
  田文健收了冯啸辰的礼物,满脸笑意,亲热地攀着冯啸辰的肩把他送出了罗翔飞办公室,站在门外还说了一小会话。冯啸辰在明州的表现,他也从罗翔飞那里听到了一两句,对这个年轻竞争者的态度又复杂了几分,其中有钦佩,也有嫉妒,实在是不好分辨。
第五十五章
抵达法兰克福
  出国的准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对相关人员的政审,然后是各种出国纪律教育,还有办护照、签证之类的工作,随随便便一折腾,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过去了。为了避开西方的圣诞节假期,罗翔飞决定把出发时间定在1981年的元旦过后。
  在这段时间里,冯啸辰老老实实地呆在冶金局大院,哪都没去,倒是把过去荒废的德语重新拣起来好好温习了一遍,有关冶金、机械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了一番恶补,感觉又恢复了他在后世当处长之前的那种状态,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技术专家。
  冯啸辰去明州的事情,冶金局里了解的人不多,大家只知道他被煤炭部借去挂了一段时间的职,然后又回来了,具体在煤炭部那边做了一些什么,谁也不清楚。
  冯啸辰回来之后,王伟龙非常正式地请他吃了一顿饭,感谢他为薛莉和孩子提供住处的事情。二人在饭桌上似乎聊了一些什么别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后,便有人发现王伟龙下班之后不再去资料室翻译文章了,而是呆在办公室里抱着他早已久违的丁字尺和鸭嘴笔,神神叨叨地画着什么图纸。别人问起来,王伟龙只是呵呵笑着,并不做什么解释。
  元旦过去,终于到了出发的时间。一辆大客车从冶金局出发,把代表团一行拉到了首都机场。
  代表团由9人组成,团长是罗翔飞,副团长由冶金局党组副书记胡志杰担任,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代表团的政治思想工作,避免代表团成员在国外做出什么违反政治纪律的事情。代表团成员有南江省冶金厅厅长乔子远、冶金局预算处处长郝亚威、办公室主任刘燕萍、机电处副处长杨永年、技术处副处长冀明、经委外事处派来的翻译何莉莉,以及仍是冶金局临时借调人员的冯啸辰。
  看到这张名单,冯啸辰便知道自己的压力有多大了。除了何莉莉之外,这一干人中职务最低也是个副处长,更有自己过去在南江省时候的大BOSS乔子远。乔子远在出发前的动员会上见到冯啸辰时,也是吃了一惊,不知道这个小临时工怎么会在京城混得如此风生水起,居然能挤进名额如此紧张的这个出国代表团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