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451

  杜晓逸把这些资料加上现场工人干部的一些评论进行巧妙组织,再加上犀利的评论,形成一篇篇专访,提交给了景文杰。有关“跪久了站不起来”的说法,是她从冯啸辰那里剽窃来的,景文杰看到的时候,也是拍案叫绝,说这个比喻与从前那个“心中的辫子”的比喻颇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杜晓逸得意之际,下决心以后要多到姐姐家里去蹭蹭饭,多把姐夫的那些名言金句记录下来,反正姐夫也不会找自己要版权费的。
  收到杜晓逸的稿子之后,景文杰安排了一个连续报道,每天发出一篇,有时还要加上编者按,拔高一下理论高度。这种连续报道果然吸收了大量的眼球,甚至还带出了一些跟风之作,有些其他地方的小媒体也前来凑趣了。发到第四篇的时候,上海宣传部给景文杰来了个电话,表达了部领导对这组系列报道的肯定,并说明这是源于市领导对部领导的肯定。上海是全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装备国产化对于上海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晨报力推此事,市领导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可有人高兴,自然就有人生气。上海市高兴了,定南这边就郁闷了。明明只是一个沙亭电厂招标的事情,怎么就闹得如此沸沸扬扬了?和州电厂的故障,明明这个板子是应当打到龙山电机厂屁股上的,可为什么定南依然是一副挡枪侠的模样?
  杜晓逸不关心谈国梁心里有多苦,她只知道这一次的报道是她记者生涯中的第一个成就。在采访完黎州港和罗凤钢铁厂之后,她来到了沙亭,亮出记者证,径直闯进了沙亭电厂筹备处主任沈利平的办公室。
  “您是沈主任吧,我是上海晨报记者杜晓逸,有关沙亭电厂招标的事情,我能向你做一个采访吗?”
  杜晓逸带着职业的微笑,向沈利平问道。
第五百五十一章
我啥也没说啊
  听说又有记者来访,沈利平只觉得头痛不已。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沙亭电厂骤然成了名星,大报小报都时不时地要拎着沙亭电厂的名字出来曝曝光。有些报纸明明是在说一件其他的事情,记者嘴一滑,也要来一句“正如日前媒体披露过的沙亭电厂”,让沈利平充分理解啥叫人怕出名猪怕壮了。
  这些天里,上门或者通过打电话来向沈利平求证各种问题的记者已经不下20拨了。一开始,沈利平还想着如何巧舌如簧,给记者一个过得去的回答,避免陷入被动。但后来,他就发现,其实在记者面前如何说是完全不重要的,记者想捧你的时候,你随便说句“嗯”也会被形容为铿锵有力,一字千金,而记者想黑你的时候,你就算口吐莲花,人家也会掰着花瓣说上面有个虫眼。
  能够跑到沙亭电厂筹备处来采访的,无不是憋着劲要黑一黑定南省的,采访只是一个找茬的过程,甚至只是为了给已经写好的稿子增加几分可信度。在这种情况下,沈利平动什么脑子都是多余。
  就记者采访的事情,沈利平也曾请示过省计委,省计委给他的指示是:热情招待,无可奉告。热情招待,是因为记者是一个大家惹不起的群体,不能随便得罪。无可奉告,就是让沈利平啥都别说,打打哈哈,说点风花雪月之类就行了,绝对不能让别人抓住任何把柄。
  给沈利平传话的省计委官员在说完这八字真言之后,又传达了一个据说来自于领导的非正式指示,暗示沈利平可以适当地给记者一点封口费,让这些记者不要乱说,或者至少在乱说的时候能够嘴下积德,不要说得太狠。照计委官员的说法,天下之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记者来曝光黑料,不也就是图点好处吗?电厂是投资几十亿的大项目,哪里会缺那么一点点封口费。花钱买个平安,何乐而不为。
  “是杜记者啊,欢迎欢迎!”
  沈利平言不由衷地说着,起身招呼杜晓逸坐下,同时向秘书使了个眼色。秘书心领神会,赶紧出门找财务开条子领钱去了,这是惯例了,等记者离开的时候,秘书就会把装了钱的信封塞过去,而记者们从来都是欣然接受的。
  “沈主任,我的来意,想必沈主任也能猜到吧?我想咱们就不用绕什么圈子了。这一次沙亭电厂招标,特别提出采用4台36万千瓦机组,我想向沈主任了解一下,这个规格是由谁提出来的,又是出于什么样的依据。”
  杜晓逸坐下之后,并没有太多废话,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这年代媒体的地位挺高,记者真有点无冕之王的霸气,走到哪里去都不需要跟采访对象太客气的。
  沈利平嘴角抽了抽,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他说道:“杜记者,沙亭电厂是世行贷款项目,所有的一切都是要照着世行规则执行的。就招标这件事情来说,从头到尾都有世行的专家参与,决策程序是非常严格的。”
  杜晓迪没有被他的话绕进去,而是直入主题,问道:“你的意思是说,36万千瓦的设备规格,是世行专家定的?”
  “这倒不是。”
  “那么,这个规格是定南省自己提出来的?”
  “杜记者,这个问题我就不方便回答你了,这涉及到一些内部情况,是有一定密级的。”沈利平耍起了太极,这也是省计委交代他的方法,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直接就往保密上推,人家也是奈何不得的。
  “是吗?”杜晓逸既然要来沙亭电厂,自然是有所准备的,她微笑着问道:“那么我问一个不涉及到秘密的问题,沈主任你自己是电力系统出身的吗?”
  “当然是,我参加工作就在电厂,现在已经在行业里工作20多年了。”
  “既然是这样,那么沈主任是不是知道,咱们国家的火电设备,只有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两种规格,并没有36万千瓦这个规格?”
  “这……”沈利平一下子哑了。他再迟钝也知道杜晓逸是给他刨了个坑,在明知国内只有30万和60万两种规格的情况下,非要确定一个36万千瓦的规格,这显然就坐实了不想使用国产设备的企图。可要说他不知道这一点,似乎也很难说得过去。
  “怎么,沈主任不了解这个情况吗?”
  “这个情况嘛,呃,还是了解一点的。”
  “那么也就是说,沈主任也知道这个招标方案是故意排斥国产设备的?”
  “这个……我没有想过……”
  “是没有想过,还是觉得应该如此?”
  “就是没有想过。”
  “嗯,那好,现在你能想到这一点了吧?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现在是支持这个方案,还是反对这个方案呢?”
  “我只是负责电厂建设的,招标的事情我没有参与,有关规格的问题,是上级领导考虑的事情,我的级别不够的。”沈利平脑门上沁着汗水回答道。
  杜晓逸笑得更甜了,她说道:“沈主任,咱们今天只是随便聊聊天,并不涉及到决策的问题。你作为在电力系统工作了20多年的老同志,对于电厂招标故意排斥国产设备的问题,就没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吗?”
  “没有!”沈利平坚定地回答道。尼玛,什么叫随便聊聊天,我跟你有那么熟吗?你提的问题,分明都是坑,我掉进去都不知道怎么爬出来。
  杜晓逸点点头,在采访本上写了几笔,然后说道:“那么沈主任,我打算在稿子里这样写:沙亭电厂筹备处主任沈利平同志表示,电厂招标是否使用国产设备,他毫不关心,他日常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职务和工资待遇而已……”
  “我什么时候这样说了?”沈利平急了,这算什么话,一个国家干部对于自己份内的工作毫不关心,这种话传出去还了得吗?
  “那么,你是关心这件事情的啰?”
  “那是当然!”
  “既然如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这……”沈利平再次无语了,怎么绕了一圈,自己又被绕进去了?
  “沈主任,我能不能这样猜测,其实你的内心也是非常爱国的,也盼望我们的电厂能够更多地使用国产设备……”
  “嗯,可以这样说吧。”
  “可是,在沙亭电厂招标的问题上,像你这样具有爱国情怀的同志却没有获得发言权,少数迷信进口设备的官员垄断了决策过程。”
  “好像不能这样说吧?”沈利平快要哭了,他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了,这分明都是杜晓逸编造出来的好不好?可杜晓逸编的这套话,又是正确无比,沈利平想否认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矛盾,说支持36万千瓦的规格,就意味着他是那些迷信进口设备的官员的同谋,说反对这个规格,又会被杜晓逸当枪使,用来向省计委发难。他倒是想过说“无可奉告”这样的外交辞令,但杜晓逸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人家问的都是涉及到沈利平个人的事情,你敢说无可奉告,人家就能说你尸位素餐,作为一名项目负责人,连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
  “杜记者,这件事情,你就别为难我这个在下面跑腿打杂的人了。”沈利平只能打起了悲情牌,“电厂招标这么大的事情,是省里的领导决定的,我这么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能说什么?用国产设备也好,用进口设备也好,真的不是我能够评价的。这样好不好,杜记者,你看我这里工作也很忙,实在没时间接受你的采访,今天的采访是不是就到这里算了……小王!”
  最后一声,沈利平是冲着房间外面喊的,秘书小王早就在门口守着了,听到呼唤,他一个箭步闪身进来,站到杜晓逸的身边,陪着笑说道:“杜记者,沈主任工作很忙,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吧。我们这个地方是郊区,条件不太好,旁边也没什么好饭馆,这点小意思,就当是请杜记者吃饭的……”
  说到这,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信封,递到了杜晓逸的面前。杜晓逸站起身,看了看那个信封,转头对沈利平笑着说道:“谢谢沈主任的好意,这东西就免了吧。刚才的采访,我还是很有收获的,非常感谢沈主任的合作。”
  “我真的啥也没说啊。”沈利平哭丧着脸。他知道自己肯定又中枪了,只是不知道这一回会被打中什么地方。他已经是很严格地执行了省计委的要求,对杜晓逸三缄其口,但架不住人家会脑补啊。本指望塞个信封能够堵住这位杜记者的嘴,现在看来也落空了,谁知道她回去会写些什么东西出来呢?
  杜晓逸离开了。沈利平让秘书小王又做了一次努力,把平常给记者的100块钱车马费加到了500,而且全都换成10元一张的钞票,装在信封里鼓鼓囊囊的,很是诱人,但杜晓逸连看都没看便回绝了。
  沈利平从办公室的窗口看着杜晓逸远去的身影,抄起桌上的电话,要通了省计委:
  “喂,汪主任吗,我扛不住了,计委快想办法把这件事解决了吧!我真的啥也没说啊!”
第五百五十二章
事情反转了
  “王司长,我们已经完成了沙亭电厂招标文件的修改,请你再审阅一下。”
  “汪主任,有关电机规格的问题,你们好像并没有修改啊。”
  “的确,这部分内容我们并没有修改,我们修改的内容主要是……”
  “汪主任,其他地方的修改,我们会再对照一下。但机组规格这个问题,是最为关键的。如果你们坚持36万千瓦的规格,就意味着咱们的国内企业都被排除在外了,这与国家要求尽可能采用国产装备的要求是相违背的,这一点你们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吧。”
  “王司长,这个问题我们当然清楚。但是,有关机组规格的问题,我们是与世行的项目专家进行过商议的,这个规格也是世行专家提出来的,我们不便轻易地改变。”
  “汪主任,这样说就没必要了吧?世行贷款项目,我们国家计委也不是没有审核过,世行专家也是要尊重建设方意见的,只要你们坚持要求使用30万或者60万的机组,他们是没理由反对的。”
  “王司长,既然大家说到这个程度了,我也就直说了吧。我们当然是可以向世行专家提出坚持国产化装备采购的,可是国产装备的质量是什么样子,王司长心里也有数吧?龙山电机厂引进美国西易公司的技术,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他们对外宣称是基本掌握了这些技术,可到实际应用的时候,还是掉链子了。和州电厂的事情,不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吗?”
  “和州电厂的事情,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罢了。国产设备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就算是国外的技术,也不能说就是完美无缺的吧?”
  “至少比龙电的技术更可靠吧?”
  “你确信吗?”
  “那是当然!”
  国家计委的一间小会议室里,汪锦胜与王振斌的会谈,终于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白热化状态。王振斌一开始就显得比较低调,汪锦胜则是绵里藏针,说话的语气很柔和,话里话外的内容却是咄咄逼人。
  诸多媒体对于沙亭电厂以及国产化问题的炒作,让定南省和定南计委都成了舆论焦点。在这种情况下,省领导向谈国梁下了指示,要求计委尽快解决沙亭电厂招标的事情,不要任其发酵下去。在省领导看来,一旦沙亭电厂的招标结束,媒体也就找不到炒作的兴奋点了,事情自然就会慢慢平息下来。反之,如果任其鼓噪,这件事没准会夜长梦多,最终影响到肯珀项目的落地。
  另外,几家房地产公司目前也抱着观望态度,不敢往五里滩项目继续投资。大家就像相声里说的那样,都在等着“第二只靴子”落下来,在此之前,谁的心里都是不踏实的。
  在省领导的压力下,汪锦胜再次进京,约见国家计委的副司长王振斌,递交了修改后的招标文件,打算逼王振斌点头。招标文件做了大量的修改,每一处修改之处都做了标记,看起来琳琅满目的样子。定南计委这样做,是为了给国家计委和财政部一个台阶。自己照两部委的要求做了修改,而且修改力度极大,你们总该没啥话说了吧?至于说36万千瓦这个关键的问题,定南省是不可能改的。
  汪锦胜当然也知道,只要不改36万千瓦这个规格,国家计委这边就肯定是不会满意的,但在和州电厂设备故障的阴影下,国家计委还能有多少强硬的底气,汪锦胜有些拿不准。从刚才与王振斌的对话中,他感觉到国家计委这边的底气是不太足的,于是他决定,要以更坚决的态度,让国家计委让步,快刀斩乱麻地解决这个问题。
  “王司长,国家促进装备国产化的政策,我们是举双手支持的。包括龙山电机厂在内的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努力,我们也是认同而且赞赏的。但是,客观规律不能违背,中央也是提倡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嘛,不能搞过去政治挂帅的那一套。和州电厂的事情表明,咱们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目前我们的技术还有不足。沙亭电厂承担着为好几个国家重点项目供电的任务,意义非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选择国外更为成熟的技术,也是出于对重点项目负责的态度,国家应当理解我们的用心嘛。”汪锦胜做出一副谦卑的姿态说道。他和王振斌级别相同,但人家是上级主管部门,自己无论如何都是要低调的。
  王振斌看看汪锦胜,面无表情地问道:“汪主任,你怎么就知道和州电厂的设备故障是咱们国家的问题呢?这套60万千瓦机组,是由美国西易公司设计的,一些关键部件也是从西易公司引进的,为什么就不可能是他们的设计或者关键部件出了问题呢?”
  “王司长,你觉得这可能吗?”汪锦胜冷笑道,“西易公司是什么样的企业,他们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王振斌露出一个微笑,说道:“汪主任,你恐怕是犯经验主义错误了。西易公司的工程师昨天已经到了和州,他们已经承认,这次的故障,是他们设计上的失误。”
  “什么!”汪锦胜差点要跳起来了。定南省计委在和州那边也是有眼线的,昨天汪锦胜从东源出发之前,还专门问过,对方说故障原因还没查清楚,龙山电机厂的那个总工头发都白了。怎么一天时间不到,事情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王振斌在心里偷笑。其实,早在汪锦胜把修改后的招标文件递给他的时候,王振斌就想笑了,只是他还得先抻着一点,以便让汪锦胜把话说满。王振斌知道,汪锦胜把话说得越满,在得知真相之后就会越狼狈,这不仅仅关系到在这一个项目上双方的交锋,还会影响到未来定南省计委与国家计委的关系。有这样一个把柄攥在国家计委手里,定南那边以后就得老实一点了。
  平心而论,在接到冯啸辰打来的电话,得知和州电厂的事情果然是西易公司摆的乌龙时,王振斌自己也是不敢相信的。他第一个反应是冯啸辰说错了,随后又怀疑冯啸辰是在耍什么阴谋,故意编一个假消息以便达到什么目的。但回头一想,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冯啸辰的确是个喜欢说点俏皮话的人,但他是绝对不会在正事上开这种玩笑的。为了稳妥起见,王振斌又让手下给和州电厂那边打了个电话,得到的消息是完全相同的,王振斌这才明白,冯啸辰此前如此淡定,真是有几分把握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