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51

  冯啸辰能够理解大家的这种心理,自信这种东西,最终还是需要靠实力来支撑的。走在国外的大街上,看着满街车水马龙,两边是高大的建筑物,明晃晃的落地窗,每一个走过去的当地人哪怕只是穿着休闲的运动服,都显得那么气派,他们这一行来自于一个人均GDP只有两百多美元的穷国的代表,岂能没有一些自卑感?
  “其实,我也就是无知者无畏吧。”冯啸辰替自己开脱了一句,随后说道:“我就是觉得,我们是来给他们送钱的,他们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凭什么要在他们面前紧张?我看书上说,西方国家都是商品社会,讲究的是顾客就是上帝。咱们在莱姆公司眼里,就是顾客,应当是他们对我们恭恭敬敬才对,我们完全可以摆摆架子的。”
  “哈哈,小冯说得对,咱们还是没有找正自己的位置啊。”机电处副处长杨永年笑着说道。
  “小冯一向就是一个傻大胆。”乔子远说话了,他曾经是冯啸辰的大领导,有权这样说话,“过去我们厅里和日商谈判的时候,小冯就表现得很大方,为这事,我们厅的副厅长刘惠民还专门批评过他几回呢。”
  “小冯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罗翔飞道,“外事纪律咱们的确是要注意的,不能在外国人面前丢了咱们中国人的脸。但在谈判的时候,咱们的确需要有一点当顾客的意识,要敢于和对方去争辩,不要被对方的气势吓住了。这一点,小冯今天做得就非常不错。”
  冀明接过了话头,做着自我批评:“对对,罗局长,这方面我的确还有欠缺,后面的洽谈,我会多向小冯学习的。”
  大家把冯啸辰夸奖了一圈之后,乔子远与罗翔飞走到了一起,他低声地向罗翔飞问道:“老罗,今天的谈判,你的看法如何?”
  “现在还说不好,乔厅长,你的看法呢?”罗翔飞反问道。
  乔子远皱着眉头道:“我看这个叫什么科的德国人,好像对咱们有些提防啊。采购设备的事情,他倒是满口就答应下来了,可涉及到要让设备商转让技术的事,他的态度看上去很坚决,就是不想让咱们得到技术的意思了。”
  罗翔飞点点头道:“这件事的确是有些麻烦,要别人转让技术,相当于是与虎谋皮啊,人家有些警惕也是自然的。不过,大的原则经委已经确定下来了,那就是南钢的这条生产线,必须搞设备和技术同时引进的模式,哪怕时间拖长一点,费用超支一点,也必须要学到一部分技术,否则,我们的冶金装备技术发展又要向后推一段时间了。”
  乔子远道:“经委是从整个装备行业发展的大战略上来考虑问题的,这一点我能理解。不过,咱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德国、日本相比,差距可不是一点点。我听说经委的意图是让上海重型机器厂和秦州重型机器厂两家来承接中方分包的任务,我担心这两家消化不了国外的技术,到时候他们生产的那部分成了拖累,咱们引进的设备就成了跛脚鸭了。”
  在出发之前,罗翔飞曾向乔子远介绍过这次技术引进的整体思路,那就是先到西德找到一家冶金技术咨询公司,帮助做生产线的总体规划,包括各部分设备如何选配、组合、衔接等等,这是目前中国仅凭国内经验无法做到的事情。在确定了设备清单之后,要与设备制造商进行谈判,要求他们把合同中的一部分设备分包给中国国内企业进行制造,同时负责指导中方企业完成这部分的分包任务。
  举例来说,精整工序中的横剪切机组,以中方的力量是无法独立制造出来的。但机组中的钢卷车、开卷机、矫直机等,中国企业曾经有过制造的经验,只是从前制造过的这类设备与西方国家当前的技术水平尚有一些差距,如果能够得到外方的技术指导,中方是完全可以制造出来的。对于这部分设备,中方确定了“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原则,要求对方必须转让相关的技术,由中方进行分包。
  这些分包的部分,不属于装备中的核心技术部分,对方转让这些技术的障碍相对较小。但即便是这种不太核心的技术,对中方来说,也比现有的技术水平要高出一个台阶了。能够在合作中掌握这部分技术,中方企业已经足够满意。
  除了直接得到的技术之外,由于每部分设备都要与整个系统相适应,因此中方在合作设计和制造这些非核心设备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整个系统的设计思想,从而为中方开发出自有知识产权的成套装备积累经验。
  在实际的历史中,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就是这样通过一层层蚕食的方法,逐渐深入到了技术的核心,最终把自己的老师一个个给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当然,在80年代初的这个时候,说这种话还为时过早,中国还得当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小学生,才有资格去与这些西方的老师们同台竞技。
  罗翔飞作为经委冶金局的官员,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整个冶金行业的技术发展,其中既包括冶金企业的装备提升,也包括装备制造企业的能力成长。对于他来说,这一次的1780毫米热轧机引进,是标准的“一鱼两吃”,既要给南江钢铁厂带回一套先进设备,同时又要让上海重型机器厂、秦州重型机器厂等企业获得一部分的冶金装备制造技术。
  而乔子远的想法就要单纯得多了,他想要的只是一条生产线而已,至于未来谁能够再生产出其他的生产线,就与他无关了。如果要在德国装备商和国内装备商之间做一个选择,乔子远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德国。对于让几家国内企业分包一部分设备这件事,乔子远是极其不赞成的。
  当然,不赞成归不赞成,1780热轧机引进的资金,是国家经委下拨的,乔子远无话可说。真要和经委较劲,人家尽可把热轧机转给其他省的钢铁厂,无数省市的冶金厅都在盼着乔子远对热轧机说个“不”字,他如果拒绝了这套热轧机,别的省市会给他送来一枚一吨重的钢质勋章。
  乔子远自然没那么傻,他能够做的,就是时不时地敲敲边鼓,动摇一下罗翔飞的决心。如果要说谁对科尔皮茨的话最赞成,那就莫过于他乔子远了。他甚至希望科尔皮茨的态度更坚决一些,彻底掐断罗翔飞从德国引进技术的梦想,踏踏实实买一套现成的热轧机回去就行了。
  “老乔,你的想法我理解。”罗翔飞无奈地劝说道,“咱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冶金装备这样的东西,不可能永远依赖外国,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其实,让外国厂商转移一部分技术,对于你们南江也是有好处的。你想想看,设备引进进来了,未来还要涉及到维护吧?如果咱们自己掌握了制造技术,维护的事情,国内就可以完成,不用千里迢迢请德国技师去维护了,这不也是一个便利吗?”
  “老罗,你不用劝我,经委的精神我是完全支持的。”乔子远赶紧辩解,说道:“我只是担心德国人不愿意放弃他们的技术,到时候一旦僵上了,咱们可就被动了。你看这个科什么不就没马上答应我们的要求吗?万一他拖上几个月,咱们还等着他吗?”
  罗翔飞摇摇头道:“咱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明天咱们就到柏林去,找另外两家咨询公司谈谈,我还就不信了,放着4%的佣金,难道还没人愿意挣吗?”
第五十八章
剁手一族
  一行人回到酒店,正遇到李波陪着胡志杰、刘燕萍一行从外面回来,一向不苟言笑的郝亚威也冷着脸跟在他们身后,似乎有些情绪不太高的样子。
  胡志杰他们几个不是技术干部,此次跟团出来主要是负责政治思想工作以及后勤服务,因此没有跟着罗翔飞他们一道去莱姆公司,而是利用这点宝贵的时间外出逛街去了。鉴于他们三个人都不懂德语,又是初次到德国来,李波只能陪着他们外出。不过,这种事情李波也是见惯不怪了,从国内来的代表团,哪有不抽空去街上逛逛的。
  “老胡,采购去了?收获不小嘛。”罗翔飞看着胡志杰手上拎着的几个购物袋,笑呵呵地问道。大家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罗翔飞还没有正直或者迂腐到要鄙视这种公款旅游行为的程度。
  “唉,给老伴和女儿买了点东西,这还都是小刘建议我买的呢。”胡志杰有些不好意思,指着刘燕萍说道。毕竟人家一干人上午都出去谈判去了,他一个负责代表团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反而跑到街上去采购,有点说不过去。
  刘燕萍倒是无所谓,她笑着对罗翔飞说道:“上午大家呆在屋子里也没啥事,屋里的电视说的都是德语,我们也看不懂。我想,既然来一趟,总得参观一下人家的城市吧,这也算是学习一下人家的先进经验了。所以就请小李陪着我们出去走了走,顺便买了点国内见不着的小玩艺。对了,罗局长,我在商店里看到一双球鞋特别漂亮,雨彤穿着肯定好看,你啥时候去看看?对了,莉莉,我觉得你穿着也好看。”
  刘燕萍说的雨彤,是罗翔飞的女儿,名叫罗雨彤,时下在北京大学学经济管理。刘燕萍作为办公室主任,对于领导的家属自然也是非常熟悉的。至于她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冲着何莉莉说的了。这个代表团里只有刘燕萍和何莉莉是女性,在逛街扫货的问题上,她们俩是最有共同语言的。
  果然,不等罗翔飞说啥,何莉莉先蹦起来了:“真的,刘姐?不会特别贵吧,我这点出国补贴可买不起啥贵的东西。”
  “你出来之前,你爸爸没帮你换点外汇?”刘燕萍问道。这个何莉莉也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她父亲是另外一个部委里的领导,级别还在罗翔飞之上。刘燕萍和何莉莉从前也认识,顺带着也经常会问候问候何莉莉的父母……嗯嗯,这个问候是没有任何引申意义的,与后世网上所说的问候家人完全不是一码事。
  “没有,我爸可抠门了,他让我要艰苦朴素……”何莉莉撅着嘴,做出撒娇的样子,然后便凑上前去翻看刘燕萍的采购成果了。
  刘燕萍也算是最早的剁手一族了。出国之前,她想办法找人换了一些外汇,就是准备到德国来买点时尚商品的。她两口子都是机关干部,还有点级别,所以家境颇为宽裕,能够支撑得起这样一场在冯啸辰这个穿越者看来极其寒酸的采购。
  看到刘燕萍被何莉莉缠住,罗翔飞松了口气,和一个采购归来的女人聊天,在任何年代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转头看了看郝亚威,笑着问道:“亚威,你没买啥东西?”
  “这资本主义世界的东西,实在是太贵了,哪是咱们这样的机关干部能买得起的。”郝亚威叹着气说道。
  “哈哈,连咱们预算处长都嫌贵的东西,那得是啥呀。”冀明在一旁幸灾乐祸地笑起来。预算处可是管钱的部门,从郝亚威手里花出去的钱,十亿美元也不止了,终于也有他说东西贵的时候了。
  “去!预算处的钱又不是我的钱。”郝亚威笑着斥道,接着又解释道:“我其实就是看中了一部莱卡相机,一问,要2000多马克,我这一趟出来不吃不喝都买不起。”
  当年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国家是会给一些补贴的。像郝亚威这个级别,到德国公干,一天有50马克的伙食费,前15天有总计500马克的零花钱。如果在国外呆的时间超过15天,每天又可以再追加30马克的零花钱。伙食费是采取包干制的,如果节省下来,可以归自己支配。但是,人总不能不吃饭吧?那个年代没有方便面可以携带,因此能够从嘴里省下来的钱,实在是不多。
  许多干部遇上有出国机会的时候,都会像刘燕萍那样,找人换一些外汇,以便在国外买点东西。80年代初,1个西德马克大约相当于人民币8毛钱左右,手头宽裕的人家,如果有途径,可以换上一两千马克,这样在德国就能够买到不少称心的玩艺了。
  郝亚威在工作的时候素有“冷面阎王”之称,但在平时也还是有一些自己的业余爱好的,其中最痴迷的一项,就是摄影。这些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要买一台莱卡相机,为此每月都从老婆给他的烟钱里偷偷省下一些,积年累月,也省出了一千多块钱。
  这次出国,他从国家补贴的“置衣费”里又省出一点,加上出国零用钱,勉强倒也能买下一台价值相当于2000人民币的莱卡相机。可问题在于,他出国前换的外汇只有500马克,现在加上零用钱等等也就是1000马克出点头。德国的商店可是不认人民币的,他拿不出马克来,人家岂能把相机卖给他?
  团里的其他同伴,自然也都有国家发的外汇,可郝亚威知道,每个人都是带着采购任务来的,谁不得给家里的老婆孩子买点纪念品,怎么可能把外汇换给他?套用后世的语法来说,大家熟归熟,外汇可不是随便能换的。
  看到众人都在讨论买东西的事情,罗翔飞索性把手一挥,宣布道:“这样吧,今天下午,咱们自由活动。大家如果想到法兰克福市区去转转的,都可以去转转。不过,我说几点:第一,大家要遵守外事纪律,不能做出有辱国格的事情;第二,大家出门千万要记住酒店的名称和位置,最好请小何给大家写一个纸条带在身上,万一找不着酒店了,可以向警察询问一下;第三,建议大家不要在法兰克福把钱花完了,咱们明天就去柏林,相信那里的商业会比法兰克福更繁荣的。”
  最后一句话,罗翔飞是笑着说出来的,大家在什么地方花钱,不归他这个团长管,他纯粹就是给大家凑凑趣而已。作为领导,不能成天对下属绷着个脸。好不容易出趟国,想买点新鲜玩艺是人之常情,罗翔飞自己也不例外,出发之前,他的老伴也是塞了一卷德国马克在他包里的,让他在德国买几件像样的衣服回去。
  “好,罗局长英明!”
  “罗局长万岁!”
  众人欢呼着,一溜烟跑回各自房间去了。能够让大家自由活动的领导,的确算是英明领导了。有些单位的领导带团出国的时候,生怕属下出点什么差错,连累到他头上,把大家限制得死死的。这种事情,大家听得多了。
  冯啸辰没打算买什么东西。那个年代的德国商品在其他人眼里炫酷无比,在冯啸辰看来就算是土得掉渣了。他没有女朋友,所以也不需要考虑给谁带纪念品的问题。至于家里的父母和弟弟,他目前也没打算给他们带什么东西回去,他知道,过上几年,中国人的收入就会比现在高了,外汇也会相对宽松一些,想买什么舶来品,那时候再买也不迟。
  冯啸辰此刻最想做的,就是赶紧去吃过中午饭,然后回房间美美地睡上一觉。他们一行昨天晚上才抵达法兰克福,今天连时差都没倒过来,就去了莱姆公司,他是全仗着早上喝的两杯浓咖啡才撑过一个上午的,现在罗翔飞给了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不睡觉才是傻瓜呢。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冯啸辰在酒店餐厅吃过饭,还没等走回房间,便被冀明、杨永年和郝亚威三个人堵上了:“小冯,吃完饭了,那咱们就出发吧?”
  “去哪?”冯啸辰诧异道。
  “上街啊。”冀明表现得比冯啸辰还要惊讶,似乎冯啸辰这个问题荒唐到了极点。
  “我没说要上街啊。”冯啸辰道,谁跟你们约了?
  杨永年笑道:“罗局长都说了自由活动,你不上街,难道还准备呆在屋里睡觉吗?”
  “是啊,我就是准备睡觉去。”冯啸辰认真地点点头道,“我时差没倒过来呢,正困着呢。”
  “嗯嗯,原来是时差,我说我怎么这么困呢。”冀明揉了揉眼睛说道,上午的时候他也困得慌,现在算是找到原因了。不过,他丝毫没有去睡觉的意思,而是拉着冯啸辰道:“时差这玩艺,我听人说过,扛一扛就过去了。好不容易来趟德国,睡觉有什么意思,走吧,一块上街去吧,我们还指望着你给我们当翻译呢。”
  原来如此……
  冯啸辰以手抚额,自己的最大毛病,就是太能干啊!如果他不懂德语,这三个处级干部哪会这样死乞白赖地求着他一同上街去。
第五十九章
莱卡相机
  下午出去逛街采购的人,分成了三拨。
  第一拨包括罗翔飞、乔子远和胡志杰三位厅级干部,由李波陪同,这三个人以往都有过几次出国的经历,不会那么大惊小怪,再加上顾忌自己的形象,所以外出是以观光为主,购物倒在其次。
  第二拨是刘燕萍和何莉莉两位女性,她们是属于购物最为狂热的,而且兴趣点与冀明这些大老爷们也不同,所以冀明他们也不便掺和进去。
  最后一拨就是郝亚威、冀明和杨永年三人了,他们级别相近,共同语言更多。可无奈其中没有一个会说德语的,与满大街的商家找不着共同语言,于是只能把冯啸辰带上,指着这个他们平日里不太看得起的临时借调人员给他们当翻译。
  为了省钱,一行人没有选择坐出租车,而是在冯啸辰的带领下坐上了地铁,来到法兰克福的采尔大街,那是前一世的冯啸辰印象中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与后世的相比,此时的采尔大街甚至显得更繁华一些,各种专卖店的标牌明晃晃地,让人目不暇接。
  几位处长在国内的时候,颇有一些官威,尤其是到地方上去视察工作时,端着一个架子,像是什么大人物一般。可到了此时此地,大家就原形毕露了,一个个如同刚进城的老农,看啥都觉得新鲜,随便进个商店之前都要下意识地蹭蹭鞋底,生怕在人家明镜一般的地板上留下两行泥印子。
  “小冯,帮我看看,这件衣服多少钱……”
  “小冯,这帽子是女同志戴的吧?”
  “啸辰,这是什么玩艺,看着挺漂亮的……”
  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可心的东西想买,同时还要完成老婆孩子交付的任务,又要给领导、亲戚等预备合适的礼物,但钱却是固定的,超出部分想借都找不着人借。于是众人只能反复地比较着各种商品的价格,在脑子里像做数学题目一样来回地进行着计算,许久才能下定决心,让冯啸辰帮他们买下一件东西。
  郝亚威也给老婆孩子买了几件小玩艺,花出去两百多马克。等他们一行走到摄影器材的柜台前时,郝亚威又走不动路了,盯着货架上一台莱卡相机,眼睛里都快冒出火苗了。
  “郝处长,你实在是喜欢,就买下吧。”冯啸辰小心地说道,在这三个人中间,他和郝亚威是关系最为疏远的,这也许是因为郝亚威平时的冷面吧。他原本不想掺和郝亚威的采购决策,现在看到郝亚威这样一副表情,他又有些不忍了,于是从怀里掏出自己那500马克,递到郝亚威手边,说道:
  “郝处长,我光棍一条,也没啥要买的。要不,我这500马克借给你,你回去之后还我人民币就行了。”
  “哎呀,这怎么行,我怎么能借你的外汇呢!”郝亚威连忙拒绝道,话是这样说,可语气里却透着一些迟疑。
  “没事,我也只是借给你嘛,反正我也用不上。”冯啸辰道。他这趟到德国来,是存着一些私人想法的,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也不足为外人道。他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够办成他自己的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过,不管是什么情况,500马克的零用钱对他来说没啥意义,还不如做个人情,借给郝亚威。说不定关键时候还能请郝亚威帮自己说几句好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