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451

  所谓倾销,并不是说谁的东西便宜就算倾销,而是要看你的便宜是建立在成本低廉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恶意压价的基础上。因为企业的成本是可以做假的,外人也无从评价,所以国际上确定倾销的原则是以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报价与在国内市场的报价进行对比,如果你在海外卖得比在国内更便宜,那就属于倾销,否则就不予认定。
  当然,这是指西方国家开始耍流氓之前的情况。在后世,当廉价的中国商品把西方国家挤得无路可走的时候,西方国家也就不再采用市场对比的方法了,而是凭空臆想出来一个“合理的成本”,然后再以这个成本来判定中国商品是否存在倾销。所谓的国际贸易规则,不过就是一块遮羞布,急眼的时候,谁还在乎这块小破布呢?
  冯啸辰是知道后世这些事情的,他正色说:“其实,刚才那位赵处长的话,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他毕竟也是代表着一些国外企业的想法的。咱们不能一味地打价格战,报价要恰到好处,只要比日本人稍微低一点就行,低得太多,人家没准真要控告我们倾销了。”
  大家都连连点头,同时抿着嘴偷乐。什么叫赵处长代表着一些国外企业,你直接说人家是汉奸不就得了?时下在体制内带着崇洋媚外心态的人并不在少数,各单位都有一些这样的人,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不过,装备公司的情况要好得多,从罗翔飞当总经理的时候,对于崇洋媚外的员工就是严厉打击的,再加上装备公司这些年也与外国企业真刀真枪地干了不少仗,大家心里对“外国”二字并没有什么畏惧感,所以说话的底气都非常足。
  冯啸辰说完这些,又转头向着冷飞云问:“老冷,新阳二化机和北化机目前任务满不满?照曹主任的说法,阿根廷方面对于这四套大化肥是比较着急的,估计一签约就得开工建造,他们能不能拿得下来?”
  冷飞云皱着眉头,说:“这事的确有点麻烦。刚才曹主任他们在场,我没好直接说。新阳二化机和北化机现在手里都有好几个大项目在做,海东的60万吨乙烯里面有相当一部分设备是由他们承担的,再加上滨海、新阳这几家化肥厂,业主方催得也非常紧,他们只怕是分身无术呢。”
  “前两天冯总还准备把第三代核电的项目揽过来,这也是一大坨子事情啊。”吴仕灿一脸无奈地说。
  “可是,到手的项目,咱们总不能不接吧?”顾施健试探着说。
  “当然不能不接!”王根基断然说,“到嘴的肉,哪有吐出来的道理。再说,我还等着拿下这四套大化肥,让那姓赵的孙子脑袋上贴个王八去游街呢。”
  “人家好像没答应跟你赌吧?”冷飞云提醒道。
  “到时候,我弄一车王八放他们单位门口去,恶心死他!”王根基说。
  冯啸辰笑着说:“老王说得对,到嘴的肉,咱们哪能吐出来。现在国家外汇短缺,能够出口创汇的事情,咱们怎么能放弃呢?再说,咱们的装备工业迟早是要走向世界的,现在就是一个好机会,白白错过就太可惜了。咱们在非洲建了不少化肥厂,都是小规模的,技术水平不行,起不到示范作用。阿根廷这四套设备,代表着当今主流技术,咱们如果能够漂漂亮亮地拿下来,以后就能够当成一张名片了。”
  “我也是这个意思。”冷飞云说,“可是,现在几家骨干企业的日程都排满了,实在是没人手啊。”
  “海化设怎么样?我记得当年引进日本的大化肥技术,他们也是技术的受让方。”王根基提示道。
  冷飞云说:“海化设目前在做60万吨乙烯的项目,还有一家精细化工厂的设备和一家制药厂的设备,任务也很满。”
  “那个全福农机厂呢?”王根基脑洞大开,由海化设又联想到了全福机械公司。他打心眼里就觉得全福公司很土气,所以不自觉地便把它的名字说成了农机厂。
  “全福公司是家私营企业。”顾施健低声地提醒说。
  “老冷,你看呢?”冯啸辰问冷飞云。
  冷飞云沉吟了一会,说:“全福公司这些年一直在给几家国营大厂做分包,还承接过池谷制作所分包的压力容器,技术进步非常快。除了全福公司,海东的会安、温州一带有几十家规模不小的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都能够承接化肥设备的制造,如果能够把这些企业组织起来,再由新阳二化机或者北化机牵头,提供总体设计,要拿下阿根廷这四套设备,倒也是可行的。”
  “他们现在本身就有一个协会,阮福根还是协会的副理事长呢。”冯啸辰笑道。
  海东的几十家私营制造业企业联合成立协会的事情,是冯啸辰一手促成的。最初的起因是冯啸辰去找阮福根化缘,让他投资参与极限制造基地的建设。阮福根担心自己只是一家私营企业,掺和到诸多国企合股建设的极限制造基地里去,只怕是出了钱却没有话语权,相当于把钱打了水漂。在这种情况下,冯啸辰建议阮福根拉一些其他的私营企业成立一个协会,共同投资,再以协会的名义参与极限制造基地的决策。
  阮福根依计而行,果然拉着几十家关系不错的企业成立了一个福海化工制造业协会,自己担任了副理事长,理事长一职是由业内众人都熟悉的辰宇信息公司总经理包成明担任的,这其中的理由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让私营企业承担出口设备的制造,合适吗?”吴仕灿有些担心地问。
  冯啸辰笑着说:“老吴,你这个观念也该改改了。池谷制作所不也是私营企业吗?咱们过去引进池谷制作所的技术,什么时候又担心过它的所有制性质呢?”
  “呃……”吴仕灿无语了。仔细想想,似乎冯啸辰的话也有道理,阿根廷本身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怎么会在乎全福公司是私营还是国营呢?全福公司目前的技术水平,并不比一些国营大厂差,走出去也不至于给中国丢人了。
第六百七十二章
高屋建瓴
  落实了产能方面的问题,其他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冯啸辰当即做了分工,安排吴仕灿负责制作投标文件,冷飞云负责安装全福公司等私营企业与新阳二化机、北化机等国营大厂接洽,商讨联合承建的事情,这其中涉及到各自的份工以及未来利益的分配,头绪极多。王根基也领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利用他在外交部门的关系,紧急搜罗一批西班牙语人才,未来与阿根廷方面进行谈判,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与业主单位的接洽,都需要懂得西语的人,这类人才目前在国内还是比较稀缺的。
  “我们都有任务了,冯总,你干嘛去?”
  任务都安排完之后,王根基看着冯啸辰,笑嘻嘻地调侃道。
  “我想过了,以后我就天天陪着女儿去上幼儿园,没准又能给公司找来几个大项目呢。”冯啸辰大言不惭地说。
  “老冷,你也真够可以的,小冯的闺女在你爱人的幼儿园里,你居然也不知道?”王根基又把矛头指向了冷飞云。
  冷飞云一脸歉意,对冯啸辰说:“啸辰,这事可真的是有点不好意思,我听卢静说,小杜也被安排去铲过几次沙子,这几个带班老师,也真是狗眼看人低。我跟卢静说了,一定要好好地煞一煞这种不良风气!”
  “都是小事,你就别怪嫂子了。”冯啸辰拍拍冷飞云的肩膀说。
  这些话,其实也就是同事间的客套。冷飞云与冯啸辰共事多年,知道冯啸辰不是计较这种事情的人,他说不介意,那就真的是不介意了,冷飞云也不用总记在心上。
  环球交流中心这边的反应也很快,曹志远向中心领导汇报过之后,中心领导极为重视,马上成立了一个阿根廷化肥项目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曹志远担任副组长,还找了几位很有经验的中层干部和几个身强体壮便于出差的年轻人作为助手,配合装备工业公司去与阿根廷方面洽谈。
  冯啸辰把事情交给吴仕灿、冷飞云一行之后就不管了,他倒不是真的要当甩手掌柜,而是因为手里有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那就是有关与非洲加贝国合作开发皮特西格铁矿的事。他在慕尼黑向卢拉姆提出了一个方案,声称要找一些中国企业来向皮特西格铁矿投资。这种事情是得趁热打铁才行的,拖的时间长了,没准对方就变卦了,所以冯啸辰必须尽快办出一点眉目来,把对方稳住。他原打算一回国就去找各家钢铁厂会商此事,结果又遇到派沃亨的事情,耽搁了十几天时间,现在也该抓紧了。
  如果换成其他的事情,冯啸辰倒也可以把这事交给冷飞云、王根基等人去办,他们与企业的关系也很熟了。不过,到非洲投资开发铁矿的事情,太过惊世骇俗了,中间涉及到许多观念上、体制上的问题,这就必须是冯啸辰出马才能办成的。把公司里的事情安排好之后,冯啸辰便带着黄明、周梦诗和蒙洋出发了。
  “欢迎冯总前来指导工作。”
  “哪里哪里,曹厂长,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
  “哈哈,冯总总是这样谦虚。”
  “曹厂长是我的老大哥,你这样夸奖我,就不怕我骄傲吗?”
  “怎么是夸奖呢,实事求是嘛……”
  “哈哈哈哈……”
  在江城钢铁厂的行政办公楼前,冯啸辰与专程下楼来迎接自己一行的技术副厂长曹广山热情地握着手,说着一些没有营养的客套话。接下来,便是双方互相介绍各自的属下,然后江钢的办公室主任恰到好处地表示天气太热了,各位领导不宜站在户外交谈,还是到会议室去凉快凉快再说。
  一干人在曹广山的引导下,来到了江钢的厂部会议室,分宾主落座。服务员给大家倒上了茶水,接着又端来了几个大盘子,上面放着切好且冰镇过的西瓜,红通通、水灵灵的,煞是诱人。冯啸辰一行从京城坐飞机到江城市,又从机场坐江城钢铁厂派去的中巴车过来,一路上也的确是有些渴了。冯啸辰带头动手,几个属下也就不矜持了,一人拿了一块西瓜咔嚓咔嚓地啃起来。江钢的各位也各拿了西瓜作陪,大家吃得满脸满手都是红红的西瓜汁,只能等着服务员送毛巾过来擦脸和手,颇有一些滑稽的样子。不过,冯啸辰的这个表现,倒是让江钢的众人很是受用,这说明冯啸辰没有在他们面前端架子,大家还是能够当朋友的。
  服务员刚刚把装着西瓜皮的盘子撤走,会议室的门便被推开了,江钢的厂长阎德林带着几名干部走了进来。他一进门,冯啸辰便站了起来,而阎德林也几个大步走到冯啸辰的面前,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满含歉意地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才正好有一个省里领导的电话,我不好中断,也没有下楼去迎接冯总,实在是太失礼了。”
  “哈哈,瞧阎厂长说的,您平时这么忙,我们还跑过来叨扰,该说对不起的是我们才对啊。”冯啸辰也虚情假意地回答着。
  所谓省里领导打电话过来这样的理由,在场面上实在是被用烂的梗了。听的人不会相信,说的人其实也没指望对方相信。说穿了,就是阎德林不愿意下楼去迎接冯啸辰,但面子上还要说和过去,所以就随手找了个理由过来搪塞,反正冯啸辰也不可能去追究到底是哪个领导打电话过来了。他如果真这样做,那就是情商欠费了。
  江城钢铁厂不是装备制造企业,但也与装备工业公司有颇多的渊源。很多重大装备的制造都离不开特定的钢材,如果国内企业不能提供这些钢材,那么装备企业就只能从国外进口,这又是属于容易被“卡脖子”的事情。中国是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追求从里到外百分之二百国产化的国家,因此装备工业公司过去与江城钢铁厂也打过许多次交道,希望江钢能够为某项重大装备提供使用的钢材。
  平心而论,在装备工业公司与江钢的合作中,江钢是得到了不少好处的。每一次研发新的钢材品种,装备工业公司都要投入一些资金,而开发出来的成果则是留在江钢的,江钢可以用来向其他企业销售。几年前,冯啸辰不知抓住了日本仙户制钢所的什么把柄,硬是逼着对方向江钢转让了一批耐低温、高强度的钢材配方,江钢派人到仙户制钢所去学习,学到了不少技术,回来之后举一反三,又形成了一些独有的核心技术。为这件事,阎德林在去京城开会的时候还专门到装备工业公司去表示过感谢,并认识了当时还在担任总经理助理的冯啸辰。
  照道理说,两家单位有这样的合作关系,阎德林至少在过去对冯啸辰也颇为热情,这一次冯啸辰专程来到江城钢铁厂,阎德林无论如何都是应当下楼去接一下的,结果他却找了个蹩脚的理由没有下去,这其中的意味就值得咂摸了。
  阎德林与冯啸辰握过手,又说了一些诸如胖了瘦了、脸色好看了或者不好看了之类的废话,然后便坐回到江钢那一侧的中间位置去了,把曹广山挤到了旁边。与阎德林一道进来的还有几位中层干部,也分别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到这个时候,双方的会谈才算是正式开始了。
  “阎厂长,曹厂长,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来意吧。”
  在阎德林说完一番欢迎的话之后,冯啸辰开口了:
  “我们这一次到江钢来拜访,主要是想和江钢的同志们探讨一下有关参与非洲加贝国皮特西格铁矿开发的问题。有关的背景情况,在前几天我们已经给你们发过传真了,不知道阎厂长看过没有。”
  “看过了。”阎德林点点头,“我们收到装备工业公司发来的传真之后,马上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对传真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冯总的想法高屋建瓴,未雨绸缪,不但考虑到了我们钢铁企业目前的情况,还为我们未来20年的矿石供应问题指明了方向,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非常有政策高度的想法,我们江钢对此完全赞成。”
  “是啊是啊,阎厂长在会上说,毕竟还是京城的领导眼界开阔,我们江城的干部需要认真地向冯总以及装备工业公司的同志们学习,要有国际视野,不能眼睛只看着我们江城这点小地方。”生产处长滕兆良笑容满面地附和着,证明阎德林前面说的话都不是假话。
  听到对方这些溢美之辞,冯啸辰倒没觉得什么,黄明和周梦诗都觉得浑身不自在了。江钢是国家重点企业,阎德林也是正厅级干部,再加上资历比冯啸辰更深,所以无论如何也没必要在冯啸辰面前如此阿谀的,什么高屋建瓴,还有未雨绸缪,也不知道他家是不是卖成语词典的。事有反常必为妖,对方前面的话越是高调,后面的“但是”就越是麻烦,大家与企业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第六百七十三章
资金是个大困难
  “阎厂长和滕处长过誉了。”
  冯啸辰笑着摆了摆手,谢过了两个人的夸奖,然后说道:
  “这件事并不是我的提议,而是经贸委领导的意思,我们装备工业公司只是负责协调而已,所以阎厂长说的高屋建瓴,那也是经贸委领导高屋建瓴,我不过是在屋檐下面扫扫地的勤杂工罢了。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了快行道,据专家的预测,在未来20年内,中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0%以上,这意味着到2015年中国的GDP将超过60万亿人民币。我们要修10万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涉及到无数的桥梁、涵洞;我们要建200亿平米以上商用建筑和住宅,光这一项需要的钢材就要几亿吨。此外,工业规模的扩大同样需要钢铁作为支撑,这样计算下来,到下个世纪初,咱们中国一年的钢铁产量有可能飚升到5亿吨以上,这绝对不是浮夸。咱们是一个铁矿资源缺乏的国家,尤其是富铁矿少,大多数铁矿都是贫铁矿,冶炼成本高、效率低。我们要达到年产5亿吨以上的钢铁产能,铁矿石的进口量将是非常庞大了。这么庞大的进口量,如果全部攥在别人手上,人家联合起来一涨价,咱们就白白给别人打工了。基于这个情况,经贸委领导指出,我们必须要在海外拥有自己的铁矿资源,哪怕不能完全满足进口需要,至少也应当能够做到在关键时候平抑矿石价格。皮特西格铁矿从目前来看,开采条件并不理想,成本也比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更高,但它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掌握在我们手上,同时还能够带动咱们国内的露天矿设备出口,属于一举多得的好事情。经贸委希望包括江钢在内的几家大型钢铁企业能够做个表率,参与皮特西格铁矿的建设,这既是为国家分忧,也是在为江钢储备资源。”
  冯啸辰一张嘴就是长篇大论,中间连个磕绊都没有。他这一趟出来,就是为了游说各家钢铁企业入股皮特西格铁矿,所以这一套说辞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事实上,这些话还只是他的开场白,他也不指望用这些话能够说服各企业的厂长经理们,这些人都是人精,不是几句豪言壮语就能够打动的。
  果然,听完冯啸辰的话,阎德林矜持地笑了笑,说:“冯总说得太好了,尤其是说此举既能为国分忧,又对我们江钢有好处,这可是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冯总,关于参与皮特西格铁矿建设的事情,我们江钢肯定是会非常积极的。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实际困难,在这里索性也就向冯总提一提,请冯总斟酌一二。”
  来了!黄明、周梦诗都在心里冷笑。他们摊开了笔记本,拧开钢笔盖,开始准备记录阎德林的“但是”。
  “不瞒冯总,接到经贸委的通知之后,我们专门组织生产、供销、财务等部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经贸委的这个决策是英明的,对于我们江钢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江钢要到非洲去开发铁矿,困难还是很多的,如果这件事能够推迟五年左右,则对于我们来说,就会更加从容了。”阎德林说。
  冯啸辰点点头,说:“阎厂长,你说的困难很多,能不能具体说说呢?到底是哪方面的困难?”
  “可以。”阎德林也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打开一个小笔记本,翻开一页,开始说道:“首先,资金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经贸委的通知里说,入股皮特西格铁矿的总投入是5亿美元,摊到我们各家钢企,一家怎么也得有个七八千万吧?这么大的一笔外汇,我们上哪弄去?”
  冯啸辰笑道:“这个阎厂长倒不必担心。5亿美元只是我们向加贝国的报价,用来换取皮特西格铁矿目前已探明储量的30%股权以及对未勘探区域的勘探权。这5亿美元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用国产装备来冲抵的,国产装备的国内采购价格比在国外的报价要低得多,而且不需要全部支付外汇,所以真正的外汇支出,最多也就是2亿美元左右。”
  “冯总,你刚才说采购国内装备不需要全部支付外汇,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采购国内装备不是完全用人民币支付的吗?”江钢的供销处长张琳敏锐地抓住了冯啸辰话里的玄机。
  冯啸辰解释说:“张处长,这个问题就牵涉到一些各省市利益的问题了。因为用国产设备冲抵对皮特西格铁矿的投资,可以为国家节省一部分外汇,但对于生产这些设备的企业来说,原来是出口创汇,现在变成了直接投资,外汇收入就没有了,其所在的省市管理部门肯定会有一些想法。经贸委领导提出的思路是各让一步,由钢企拿出一部分原来用于进口铁矿石的外汇,支付给这些装备企业,作为它们的创汇收入。而钢企因为能够从皮特西格铁矿获得矿石,不需要支付外汇,所以节省下来的外汇是更多的。”
  “可是,皮特西格铁矿的矿石,比我们进口的澳洲矿石以及巴西矿石,要贵30%左右,我们还是吃亏了呀。”张琳争辩道。
  “不会吃亏的,我们拥有皮特西格铁矿的股权,一部分利润是会返还给我们的,所以虽然矿石的价格高了,但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们总体来说并没有吃亏。”周梦诗向张琳做着解释。
  “皮特西格铁矿目前还处于开发阶段,产能有限,无法完全替代我们的进口量。”张琳说。
  周梦诗说:“这就是我们要抓紧时间投入的原因。我们测算过,如果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全套的露天矿开采设备,只需要2年时间,就能够形成5000万吨以上的新增产能,这些新增产能主要由我们消化,用来满足你们各家企业的需求是毫无问题的。”
  “两年时间……”张琳拖着长腔,显出不满意的样子,却又说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