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451

  “太棒了!”
  众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了感叹。虽然这个消息大家早已知道,但在此时此刻,听冯啸辰再说一遍,还是让人觉得那么过瘾。1800亿投资里,扣除100亿左右的进口设备和材料,余下有1000亿出头的设备以及600亿的土建、设备安装费用,分配到在座的各家企业头上,每家都有100亿以上的产值,这是多大的一块肥肉啊。
  “请大家到这里来,就是要商讨一下有关任务分配的问题。在过去的七八年里,在座的每家企业都承担了一部分大型炼油设备核心技术的研发任务,有些企业完成情况良好,有些企业则完成得比较勉强,甚至还有研发任务尚未通过审核的情况。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次的任务,涉及核心技术的部分,由拥有这些核心技术的企业承担。不涉及到核心技术的部分,则根据各企业的生产能力来分配,不过,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率会比较低,大家应当有个心理准备。”冯啸辰继续说。
  这一回,大家不吭声了,脑子里都在飞快地盘算着自己拥有哪些核心技术,还有多少富余的生产能力。有些被冯啸辰指出研发任务尚未通过审核的企业,厂长则一边懊悔着此前对研究工作重视不足,一边琢磨着如何在会后去与吴仕灿、冷飞云等人勾兑勾兑,让对方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关于具体的任务分配,我就不详细说了,会后请各单位的技术处长、生产处长与我们冷部长、吴部长讨论。我能够说的只有一句:这次的馅饼足够大,能够让每家企业都吃饱。但是,如果想要吃得更好,除了吃饱之外还能打包带回去慢慢吃,大家就需要有所表现了。”冯啸辰说到这里,笑呵呵地停了下来,他知道大家都能听懂他的意思。
  “冯总,你就直说吧,这次咱们装备公司又有什么要求!”海化设的厂长周荣权大声地说。众人也跟着点头附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笑容的背后则多少有些忐忑,不知道这个爱天马行空的冯总准备如何狮子大张口。
  冯啸辰向众人笑笑,说:“和以往的规矩一样,咱们做事情,必须嘴里吃着一个,筷子上夹着一个,眼睛还得看着一个。在此前,咱们完成了1500吨级炼油设备的技术储备,现在才能轻松地把这4套设备吃下去。那么,在吃这4套设备的同时,我们应当启动新的研究项目,为未来吃下更多的项目做好准备。这一次,我们手上有1800亿的项目,最低估计,大家能拿到的利润不少于200亿,所以我们的研究项目要求也会更高一些,具体的内容,请吴部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说到这,冯啸辰向吴仕灿做了个手势。吴仕灿点了点头,扶了扶眼镜,看着面前早已摊开的一份资料,开始给大家讲述起来:
  “第一部分是大型煤制燃料成套设备,其中,第一,高压油煤浆进料隔膜泵,要求出口压力在20兆帕以上,工作温度290摄氏度,固定含率50%,其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多支点、大推力动力端设计;特殊冲洗、密封结构的液力端设计;特殊介质工况下易损件寿命的提高。”
“第二,液化反应器离心循环泵,要求出口压力20兆帕以上,工作温度480摄氏度,固定含率50%,其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耐磨结构,特殊密封结构,电气控制系统。”
“第三……”
  早有工作人员把一份份的资料送到了每个参会者的手边,资料上的内容正是吴仕灿所念的内容,只是更为详细。大家都不再调笑了,只顾拿着铅笔在资料上画着圈圈点点,偶尔还要与跟自己一块来的生产处长、技术处长们小声讨论两句。吴仕灿所说的这些项目,都是一项一项的关键技术,涉及到煤制燃料、百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天然气化工等等。每家企业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擅长的是哪一项,从而也知道冯啸辰现在提出这些项目分别都是说给谁听的。
  在以往的历次项目会议上,装备公司也是如此分配技术研究任务的,但这一次吴仕灿所陈述的项目,比每一次都要多,而且难度也更大。这就印证了大家此前心里的猜测,一个近2000亿元的大蛋糕,冯啸辰是绝对不会让大家这么轻松地吃下去的,一定会附加一堆苛刻的条件。
  “以上就是我们拟定的近期化工领域的重大攻关项目,请各企业在会后认真商议一下,看看自己能够承担哪些任务。”吴仕灿完成了自己的讲述,抬起头看着众人说道。
  “我纠正一下,这不是我们拟定的项目,而是经贸委、发计委会同各职能部门,经过长时期调研提出的项目,装备工业公司只是具体负责这些攻关项目的落实而已。”冯啸辰笑着解释道。
  他倒也没有说谎,吴仕灿念的这份清单,的确是经过经贸委、发计委审议过的,其间也进行过认真的调研。不过,调研的牵头部门以及最终清单的制订部门,却是装备工业公司,其中有一些项目正是冯啸辰力排众议加进去的,按照某些部门的想法,这些项目未免有些超出国家现有技术实力的范围,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现场的厂长经理们也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焉能不知道这份资料有什么样的背景。听完吴仕灿的介绍,又把手里的资料认真翻了几遍,大家脸上都露出了苦相。先前发言的周荣权说:
  “冯总,吴部长,我们刚才看了一下,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装备公司应当是希望我们拿下2万千瓦大型多轴工艺空气压缩机组的研究,这方面我们过去的确有一些技术储备,但要从5千千瓦机组一下子提升到2万千瓦,存在的技术障碍实在是太多了。这一套机组里包括压缩机、汽轮机、尾气透平、电机、齿轮箱等等,我们就算不惜成本,人手也凑不齐啊。如果能和新阳二化机一起搞,估计还行。”
  听周荣权说到自己头上,新阳二化机的厂长甄林苦笑着说:“老周,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干啊,每次和你们合作,都能从你们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可是,刚才吴部长讲话的时候,我们就分析过了,多轴工艺压缩机这个项目,冯总估计是打算让你们独家拿下了,因为还有一个高速进料泵的项目,兄弟单位可能没有搞过,我们新阳二化机应当是责无旁贷的。”
  “你们技术力量强,应当还有余力拉兄弟一把吧?”周荣权看着甄林说。
  甄林一摊手:“周总你就别笑话我了,我们哪有多少技术力量。这个高速进料泵要求扬程超过120米,涉及到高效水力模型的设计,还有泵组集成技术,哪一项都是硬茬子,没有几十人的团队投进去,根本解决不了。我刚才还和我们技术处长商量能不能凑出这么多人手来呢。”
第七百四十三章
工农商学兵
  他们俩一开了头,大家都跟着鼓噪起来:
  “是啊是啊,资金的问题倒是好解决,主要是人手不够啊。”
  “其实资金也紧张,不过咬咬牙,勒勒裤腰带,也能挤出钱来,关键是技术力量不够,怕耽误事啊。”
  “冯总,我觉得吧,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战线收缩一下,光搞一两个项目,不要四面开花……”
  “像煤制燃料这个方向,我觉得可以暂缓,现在油价这么低,煤制燃料完全没有必要嘛!”
  “PTA这种东西,难度太大了,是不是应当往后推一推,贪多嚼不烂嘛……”
  大家鸡一嘴鸭一嘴,眼睛都瞟向冯啸辰这边,想看看自己的意见是不是能够起作用。冯啸辰只是笑而不语,让大家尽情地发挥。众人说了一阵,自己也觉得无聊,于是声音便慢慢低了下去,最后谁也不说话了。
  “都说完了吧?”冯啸辰向众人扫了一眼,见大家都沉默着,便笑笑说:“大家的意见都非常好!也非常有道理。我们现在提出百万吨级PTA项目,还有百万吨级煤制燃料项目,的确是有些难度。尤其是煤制燃料的技术,国外目前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比人家起步晚,而目标却比人家更高,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是……”周荣权想附和一声,刚说了一个字,就见坐在他对面的甄林向他使了个眼色,周荣权心里一凛,赶紧闭嘴了。
  PTA项目和煤制燃料项目,都是冯啸辰提出来的,现在他自己说的确有难度,你可千万别觉得他是听取了你的意见,这只不过是先抑后扬的说话技巧罢了。在场的都是官场老手,谁听不出这其中的味道,也就是周荣权也不知道是宿醉未醒,还是早上出门的时候被门框撞了,居然还想着给冯啸辰叫声好。
  果然,冯啸辰话锋一转,便开始了众人预料之中的“但是”。
  “但是,各位领导,时不我待啊。”冯啸辰严肃地说,“咱们国家正在进行入世谈判,发达国家对咱们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就包括了要我们开放装备市场,在重大装备采购中采取无歧视政策,禁止对本国产品给予各种补贴。咱们过去采用行政保护手段,要求用户必须选择国产装备,对于国产化率达到一定水平的装备给予财政补贴,这才有了大家现在衣食无忧的好日子。等到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开始履行入世承诺的时候,大家还能像现在这样轻轻松松地赚钱吗?”
  “不会吧,冯总?”顾伟城愕然地说,“外经贸部到我们那里去调研的时候,我们可是明确说了,化工装备产业不能完全对外开放,我们起步晚,技术比西方国家落后,如果完全开放,我们可就彻底完了。”
  “没错,咱们装备产业可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怎么能放手让外国人进来呢?”
  “中央领导人上个月不还说了要保护装备产业吗?”
  “对啊,应当给我们一些时间嘛!”
  其他人也一起嚷了起来,这一回大家的声音比刚才又大了几分,脸上的焦虑之色也更为真实。装备公司要求各企业承诺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大家心里还是有几分底数的,嚷嚷几句只是为了和装备公司讨价还价。而开放市场这种事情,大家是真切地感觉到了威胁。这种威胁感并不是他们今天听了冯啸辰的话才感觉到的,早有一两年前,媒体上就有专家在危言耸听,说国门一开,中国工业将一夜回到解放前。恐洋症这种病,在中国算是带有遗传性的流行病了,在场众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症状。
  冯啸辰摆摆手,让大家安静,然后说:“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关于对装备产业的保护,我们装备公司也向外经贸部提出过要求,国家也尽了很大的力量,牺牲了不少其他领域的利益,为我们换到了更长的保护期。但是,大家扪心自问,咱们这么多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人才济济,装备精良,就真的想一辈子躲在国家背后,让农业、采矿业这些产业来为我们做牺牲,保护我们吗?”
  “这……”
  众人都无语了,冯啸辰的话,说得大义凛然,让人真的很难跳出来反驳。但要说接受他的观点,大家又觉得不合适,技不如人是客观存在的,国家都已经保护了这么多年,再多保护几年又有何妨呢?
  “我觉得冯总的话有些道理。”殷祥林怯怯地开口了,他没有大肆支持冯啸辰,是怕犯了众怒,他看看众人,说:“咱们过去总说工人老大哥,工农商学兵里,咱们搞工业的也是排在最前面的。听说,国外在搞贸易的时候,都是努力保护农业,咱们如果总是让国家牺牲农业,来保护咱们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说出去确实有点不太好听。”
  “唉,这不是咱们技术还不过关吗?”周荣权说。
  “技术方面,其实也没这么大的差距。”这是吴仕灿在插话,见大家的目光都向他投来,他索性接着说道:“这些年,咱们各家企业都有不少技术储备,石化设计院和化工设计院那边的成果也不少,大家如果齐心协力,刚才我说的那些关键技术,也并非突破不了。百万吨级PTA项目和煤制燃料项目,最主要的障碍也就是这几项关键技术,如果我们把关键技术突破了,其他一些工艺上的小问题,凭着咱们这些年的积累,也没多大问题吧?”
  冷飞云也适时地发言了,他说:“另外一点,就是咱们还有成本上的优势。在同等条件下,成本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咱们上次拿下的阿根廷大化肥项目,是和日本几家老牌化工企业正面竞争得到的,并没有借助于政府的政策保护。既然咱们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够打败日本人,到了国内市场就更不用怕他们了。”
  “这话倒也有些道理。”甄林轻声说,“就眼下这个1500万吨炼油厂项目来说,我觉得换成美国企业或者德国企业,也不过就是这些技术,或许细节上比咱们稍微好一点,但人工成本上咱们可以甩他们三条街,按照什么世贸组织的采购招标标准,咱们也不见得就会失败。”
  顾伟城看看冯啸辰,问:“冯总,装备公司方面是什么意思?是想让外经贸部在谈判的时候不保护咱们这些产业了吗?”
  冯啸辰说:“这倒不是。不过,外经贸部方面希望我们能够做出一些妥协,有些比较成熟的领域可以考虑向国外开放,有些还不太成熟的领域,保护期也要适当缩短。石油化工设备这方面,如果只给我们保留五年的保护期,五年后向国外全面开放,大家觉得能够承受吗?”
  “五年?”
  所有的人都在心里默默地盘算了起来。从内心来说,大家当然是希望保护期越长越好的,没有竞争的日子是多么愉快。可冯啸辰说到这个程度,大家便知道装备公司已经承受了压力,确切地说,这是国外在向中国施压,如果中国坚持不开放这些市场,那么入世谈判就可能会受到影响,或者国家将不得不在更重要的方面做出牺牲。
  大家当然也可以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迫使国家延长对本行业的保护期,用农业、矿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牺牲去为他们换取一顶保护伞。但这样做,他们一方面觉得面子上挂不住,这正如冯啸辰所说,大家都是人才济济、装备精良的国有大型企业,这点面子还是要的。另一方面,在关键时候能不能为国分忧,也是考察一个干部的重要条件,这些人都是国企领导,也存着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想法,这个时候不出来承担压力,上级领导会怎么看他们呢?
  “如果只有五年时间的话,咱们可真得抓紧了。”甄林最先打破了沉默。
  “是啊,五年时间,太紧张了!”周荣权也附和道。
  他们这话,就是变相地在接受冯啸辰提出的条件了,所谓“紧张”,就意味着还是能够办到的,只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而已。其他领导听到他们的表态,也都缓缓地点着头,表示赞同。刚才这会工夫,他们已经想清楚了,有五年的保护期,如果大家抓紧一点,多投入一些人财物,让本企业的技术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还是有希望的。届时就算国门打开,西方同行进来竞争,他们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好!”冯啸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说:“大家有这样的决心,那就太好了。外经贸部的入世谈判小组过几天还会再征求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能够给他们一个有信心的回答。至于咱们自己,正如甄厂长所说,的确是要抓紧了,刚才吴部长说的那些关键技术,大家必须在五年之内搞出来,哪怕达不到国外同等水平,至少也应当是能用的。至于说人才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能够解决待遇问题,还愁没有人才吗?”
第七百四十四章
人才问题
  “冯总说的待遇,怎么讲?”殷祥林诧异地问。
  冯啸辰说:“这些年,各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已经有上千万了,留学回来的人也有几十万,所以人才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大家觉得自己手上的人才不足,其实主要是没有落实好待遇问题。我想问问殷厂长,你们厂新进厂的大学生,现在是什么待遇?”
  殷祥林说:“按照国家规定,进厂就是400块钱基本工资,还有各种补贴,一个月差不多有600多块钱吧。我们那里是西北地区,工资水平低,和内地没法比。”
  冯啸辰又问:“那么住房呢?”
  殷祥林说:“住房条件的确不是太好,两人一间的筒子楼。如果结婚了,可以单独分一个房间。”
  “这不就得了?”冯啸辰笑道,“海东有一家民营企业,叫全福机械公司,想必有些领导也听说过。他们招聘大学生的条件是,进公司的工资就3000块钱,一人一个单间。如果结婚,可以申请公司盖的单元房,小两居。”
  “这么好的条件?”殷祥林咂舌道。
  周荣权是海化设的厂长,对于全福机械公司倒是比较了解,他点点头证实道:“这事是真的,全福机械公司的老板叫阮福根,是个狠角色。白手起家,现在公司资产已经做到上亿了。他对人才的确是非常重视,只要是他觉得有用的人,工资都是翻着倍地给。我们海化设就有好几个工程师被他挖走了,还有一些熟练工人,也到他那里去了。一个高级焊工,他就敢给5000块钱的月工资,你让我们怎么跟他竞争?”
  “这不是赤裸裸的挖墙脚吗?”顾伟城评论道。
  “我们那里也是这样。”甄林说,“我们当地也有几家私营企业,直接就是拿钱砸,只要是他们看中的人才,条件随便提,工资上不封顶,我们国有企业真的没法和他们竞争。”
  冯啸辰说:“民营企业缺乏保障,没有高工资,的确是很难招到人才的。国企和民营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比较稳定,现在虽然说是不给铁饭碗了,但一般来说,只要不犯什么错,国企的饭碗还是比较有保障的,这也是一些人拿着低薪仍然愿意留在国企的原因。不过,时代在发展,现在大家对民企也逐渐接受了,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要结婚,要买房子,如果工资太低,他们是肯定要跳槽的。”
  “那么依冯总的意思,我们得给这些人加工资?”顾伟城问。
  冯啸辰点点头:“这是必须的。工资,还有住房,都是必须保障的,否则你们就招不到人才,就算能够招到,也不一定能够留住。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要给年轻人提供上升通道。大学生刚进厂的时候,可以照着国家的规定,就像殷厂长说的那样,400块钱的工资。但一旦他们做出了成绩,证明是有用的人才,我们就要不惜高薪,提供和他们的能力相匹配的待遇。民营企业给大学生3000块钱的工资,咱们不一定要给到这个水平,但至少应当有2000吧?这样再加上国企的潜在福利,也就能够和民营企业相匹敌了。否则,人家一身的本事,凭什么要在你这里浪费青春呢?”
  “唉,现在的年轻人,眼睛里只看到钱,我们当年的时候……”顾伟城说了一半,后面的话就说不出来了。他今年50出头,年轻的时候也做过一些很辉煌的事情,所以有资格对现在的年轻人指手画脚。不过,他自己心里也明白,时代不同了,大家的心态也不一样了。即便是他自己,又何尝不在乎工资、待遇这些事情呢?
  冯啸辰说:“过去国家穷,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奋斗,待遇上差一点,大家都能接受。现在国家已经有一定积累了,如果还是一味地给年轻人讲奉献精神,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福利待遇,恐怕是不会有人接受的。”
  “冯总说得对。”周荣权附和道,“其实我们厂里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打算把全厂的工人和技术员进行重新评级,拉开收入档次。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幅度地提高工资标准,分房优先,晋升优先。”
  “你们沿海地区思想开放,能够这样做。我们这边思想观念落后,要想给有本事的人涨工资,难度太大了。”顾伟城叹息道。
  殷祥林也说:“我们的情况和北化机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北化机。我们也考虑过给一些人才加工资的事情,方案刚提出来,光是厂务会就没有通过。我们有一些厂领导对此坚决反对,说大家都是做同样的工作,能力高低有差异,但工作贵贱没有差异,凭什么给他们加薪?”
  “这不是胡扯吗?”王根基不屑地说,“你们那几个提意见的厂领导,拿多少钱工资?他们的工资不也比普通工人高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