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451


第八百三十七章
铁证如山
  单凭田文健的一面之词,韩南彬还是有些不踏实的。田文健说的事情关系太大了,如果事情是真的,盾构机的事就根本不足提了,冯啸辰被一撸到底是必然的,是否会有牢狱之灾都很难说。上级领导就算再看重他的才能,这种吃里爬外的行为也是绝对不能轻饶的。而涉及到一位正局级干部生死攸关的事,韩南彬敢只凭一点风言风语就去举报吗?
  与田文健见过面之后,韩南彬马上让蒋忠与海因茨尔联系,请海因茨尔在德国代为调查冯啸辰卖技术的事情。海因茨尔还真没让韩南彬失望,他也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居然真的找到了当年收购冯啸辰那几份图纸的企业,还从这些企业的档案馆里,把那几份早已没有保密价值的图纸复印出来了。
  拿到海因茨尔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图纸照片,韩南彬又秘密找到了河阳理工大学的一位老教授,请他评估这几项技术的价值和年代。老教授还真有几把刷子,在核对了一些当年的资料之后,指出这几项技术在80年代初的确算是非常领先的,而且一定程度上说脱离了中国当时的技术基础。中国当年的冶金机械技术是从苏联学来的,用的是苏式规范,而这几项技术却是符合西方规范的。在当年的中国,能够发明出这几项技术的,一定是大牛中的大牛。
  “如果是一名学过一点冶金技术的初中生呢?”韩南彬向老教授问道。
  “那就是天方夜谭!”老教授断然地表示。
  证据链上只差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这些技术的来源。田文健说这些技术是冯啸辰利用工作机会获得的,但他却说不出冯啸辰是从哪获得的,以及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如果真是国内某个企业发明的技术,那么在后来肯定会得到应用,而西方那些购买了这项技术的企业,不可能不进行追究。但这么多年过去,这项技术都已经失密了,也不见有人来打这个官司,所以技术的来源就成了一桩悬案。
  田文健其实也正是因为吃不准这些技术是不是真的是冯啸辰发明的,所以才没有把这事捅到上面去。他光听说王伟龙帮冯啸辰画过图纸,但图纸上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并未见过,有些曾经见过图纸的老同事,时隔多年也回忆不起来,这使田文健根本就没有了查证的机会。这一次韩南彬能够通过普迈的关系把这些图纸找出来,倒让田文健觉得有意外之喜了。
  “田局长,您看,这就是冯啸辰卖给外国人的图纸。我托人到罗冶的档案室里找到了王伟龙画的图纸,发现笔迹和作图习惯与这些图纸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这些图纸就是冯啸辰委托王伟龙画的。”
  韩南彬再次与田文健见面的时候,这样介绍道。为了从罗冶把王伟龙画的图纸找出来,韩南彬可是下了一番血本的。不得不说,能够混到韩南彬这个位置的,真不是什么庸才,尤其是关系到自己位置的事情,他所有的智慧都调动起来了。
  “你们找人看过没有,这几项技术都是干什么用的?”田文健问。
  “有一套板带轧机弯辊串联装置,还有一些也是轧机上用的技术。专家说,这些发明在80年代的时候属于不小的创新,不过也算不上是关键技术,只是能够对传统技术产生一些优化。还有,他们认为,这些技术相对于中国当时的轧机设计能力来说,没有什么作用。”韩南彬带着几分沮丧说。
  同样是出卖技术,卖的是普通技术,和卖的是关键技术,差别是很大的。一项国内用不上的技术,卖出去也不会对国家造成什么直接的损失,虽然也算是犯罪,但罪行是比较轻的,如果再有人出来帮着说说话,糊弄过关也有可能。但如果卖的是关键技术,造成了国家的重大损失,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想帮忙说话的人也要掂量一下。
  韩南彬谋求的是扳倒冯啸辰,这样才能实现自救。所以,他需要有能够对冯啸辰形成致命一击的材料,现在这些东西,份量有些不足。
  田文健闻听,也有些失望。不过,回想了一下冯啸辰的做事习惯,他也就理解了。冯啸辰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当初估计也是评估过风险的,所以不敢拿太重要的技术去卖,出现这样一个结果并不意外。他说:“不管这些技术是不是关键技术,最起码的一点,它是属于国家的。冯啸辰拿国家的技术去换钱,这已经是犯罪了。”
  “可是,我找了不少专家了解,他们都说当时国内没有人搞过这方面的研究,国家也没有这方面的立项,万一这真是冯啸辰自己发明出来的,怎么办?”韩南彬担心地问。
  田文健说:“这件事,就交给国家有关部门去调查吧。我有九成的把握相信这些技术不是冯啸辰自己搞出来的。如果说是王伟龙发明的技术,我还勉强能够相信。”
  “如果真是王伟龙发明的呢?”韩南彬追问道。
  田文健说:“那同样会很热闹啊。你想想看,冯啸辰拿着王伟龙发明的技术去欧洲卖,回来之后有没有给王伟龙分钱?你说过,普迈公司调查过,这几项技术在当年卖了几百万马克,合人民币也是几百万。冯啸辰就算和王伟龙平分,也得给王伟龙一两百万吧?在当年有一两百万是什么概念,王伟龙像是得到了一两百万分红的人吗?当初王伟龙没有拿到钱,如果现在让他知道这件事,他会怎么做?”
  “换成我,肯定要跟冯啸辰不死不休的。”韩南彬反应过来了。这可是一笔几百万的交易,不是别的。在80年代初,处级干部的年收入只有1000多块钱,你拿人家发明的技术卖了几百万,却一分钱也没有分给人家,人家能不跟你急眼吗?
  一封实名举报信直接送到了纪律部门,举报信上署的是韩南彬的名字,里面附着从德国弄来的图纸照片。韩南彬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国家对匿名举报是可以不回应的,但实名举报就必须要回应了。韩南彬也没打算找个什么下属去举报,因为这种事不经查,上级部门一调查,就会知道真正的举报人是谁,韩南彬如果藏头藏尾,反而会让上级对他有看法,同样会影响他的发展。
  韩南彬有充足的把握把冯啸辰扳倒,于是也就不用顾忌自己实名举报会不会得罪冯啸辰。事情到这一步,不是冯啸辰倒台,就是他韩南彬倒台,如果换成别人去举报,或许会因为份量不够,让纪律部门对冯啸辰网开一面。一旦打蛇不死,他韩南彬必受反噬,还不如亲自出马,让纪律部门不便徇私。
  “辰宇公司是冯啸辰父亲的企业,这件事他早就向组织报备过。”
  在发改委的办公室里,副主任韩宏对上门来的纪律部门官员赵健和王丰硕说道。
  “这一点我们也清楚。”赵健说。早在十几年前,因为三培公司的郭培元举报冯啸辰受贿,纪律部门就曾对冯啸辰进行过调查。调查的结果发现冯啸辰的父亲是辰宇公司的控股股东,母亲是大型餐饮集团春天酒楼的合伙人,甚至婶子都是在非洲开农场的,年入数百万。因为家境殷实,冯啸辰非但从未有过受贿的事情,甚至还经常用自己的钱补贴工作中的支出,堪称是干部楷模。
  关于干部的家人能否经商的问题,是有一些尺度的。辰宇公司和春天酒楼都是在冯啸辰还没有当领导干部之前成立的,所以很难归为利用职权帮助家人经商。公务员选拔的时候也没有说不能选拔商人家的孩子,如果这样规定,岂不成了成分论了?
  原来的经委和现在的发改委,对于冯啸辰与辰宇公司之间的关系都是了解的,或者说至少了解表面上的关系。经委和发改委的纪律部门进行过多次调查,均未发现冯啸辰在工作中对辰宇公司给予过什么帮助,反而是辰宇集团旗下的信息公司给装备公司帮过很多次忙,每次都要垫上不少钱。对于这种损私肥公的行为,上级领导又怎么能指责呢?
  赵健来发改委之前,也翻阅了有关的资料,知道经委和发改委给冯啸辰的鉴定,他说:“韩主任,关于冯啸辰同志和辰宇公司的关系,我们也是掌握了的。这一次,我们主要是接到了河阳地铁工程公司总经理韩南彬的实名举报,指出在霍源地铁工程的设备招标中,冯啸辰利用职权,指使装备公司对河铁公司施压,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辰宇公司设计的盾构机,而这台盾构机的设计总师,又恰好是冯啸辰的弟弟冯凌宇。关于这个情况,发改委方面是否掌握?”
  韩宏点点头,说:“这件事,装备公司也专门向发改委做过汇报。装备公司的纪律部门对事情的全过程进行了监督,报告说冯啸辰在这件事情里主动申请了回避,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副总经理王根基和项目管理部部长冷飞云负责的。此外,装备公司的工作,也没有超出正常的工作职责范围,促进国产装备首台套的应用,是国家的政策,装备公司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政策要求的。”
第八百三十八章
宽大处理
  “这方面的材料,韩主任能够提供给我们吗?毕竟,我们接到的是实名举报,需要对举报内容进行答复。”赵健说。
  韩宏点点头,说:“没有问题,装备公司提交的是正式的自查报告,我们可以向你们提供报告的复印件。”
  “太好了。”赵健应了一声,然后说:“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但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韩宏问。
  赵健说:“举报人韩南彬称,他们通过在德国的合作伙伴获得一份早年的资料,显示冯啸辰在1980年底跟随当时经委冶金局的出国考察团到西德考察期间,向西德的几家企业出卖了国家机密文件,获利五百万马克以上。韩南彬怀疑冯啸辰用来创建辰宇公司的资金,就来自于这项交易。”
  “什么?出卖国家机密文件?”韩宏这一惊可非同小可,他盯着赵健严肃地说道:“赵主任,这可不是能开玩笑的事情,你应当知道这件事情的性质有多严重。”
  赵健苦笑道:“韩主任,我们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非常严重,所以也非常慎重。您看,这是韩南彬向我们提供的材料,证据还是比较充分的。”
  说着,他从助手王丰硕那里拿过一叠复印件,交到韩宏的手上,同时给韩宏做着讲解。这些材料中,有当年冯啸辰通过婶子冯舒怡在德国销售的那些图纸的影印件,有当年交易记录的影印件,还有韩南彬从罗冶的档案室里弄到的王伟龙画的图纸的复印件,这些证据都有具体的出处,要查证也是非常容易的。
  韩宏看完这些材料,脸色阴得像要下雨一样。他沉默了片刻,对赵健问道:“赵主任,对这件事,你们是怎么看的。”
  赵健说:“韩主任,坦率地说,我们对冯啸辰同志的印象是非常不错的。十几年前,我们接到匿名举报,去对冯啸辰同志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冯啸辰同志非但不存在受贿问题,反而经常用自己的钱贴补工作上的支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干部是非常少的。这十多年来,我们按照规定定期对冯啸辰同志的工作进行廉政评价,每一次他的成绩都是优秀。即便是这一次霍源地铁项目涉及到他父亲的公司,我们也丝毫不怀疑冯啸辰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是会廉洁自律的。”
  韩宏没有吭声,只是点了一下头,表示认可赵健的话。他知道,赵健这番话仅仅是个开场白,随后的“但是”才是最关键的。
  果然,赵健在说完上述的话之后,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冯啸辰同志的家族企业有着丰厚的收入,他个人在经济上没有任何困难,同时在事业上又有良好的前途,所以他才能够如此自律。而在20多年前,也就是1980年,他仅仅是一名从地方上借调到经委来的临时工,经济上也非常拮据,出于改善个人生活的考虑,甚至是出于准备办企业的考虑,他犯下一些不应当犯的错误,也是有可能的。”
  “这么说,你们已经确定冯啸辰在那一次犯了错误?”韩宏问道。
  赵健摇摇头,说:“目前这件事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搞清楚,那就是冯啸辰卖给国外企业的技术到底是从哪获得的。韩南彬在举报信中也只是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这些技术属于国家所有,冯啸辰是以不法手段窃取的,然后又悄悄卖给了境外企业。但具体到这些技术的所有者是哪个单位,冯啸辰又是如何接触到这些技术的,韩南彬表示以他的能力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就敢写举报信了,他也不怕是诬告吗?”韩宏恨恨地说道。
  赵健笑而不语,这个问题并不是他需要回答的。
  韩宏也只是一时气恼,骂完一句之后,他便回归了正题,问道:“赵主任,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些技术本身就是冯啸辰自己发明的。以当时的管理体制,即使是他自己发明的技术,私自与外商进行交易,也是错误的。但以今天的体制来看,科技人员把自己的技术销售给外商,只要这种技术并不涉及到国家机密,也不存在侵权,那么这种交易是无可厚非的。”
  赵健说:“您说得很对。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些技术到底是属于冯啸辰个人的,还是属于国家的。韩南彬指出,1980年的时候,冯啸辰只有19岁,而且只有初中学历,也没有在工厂工作的经历,所以他是不可能自己发明这些技术的。”
  “这些技术,难度很大吗?”韩宏问。
  赵健说:“我们找专家鉴定过,专家认为,这些技术放在今天不算什么,甚至属于比较落后的技术,但在1980年,这些技术是比较先进的,需要有一定的造诣才有可能发明出这样的技术。”
  “冯啸辰的爷爷冯维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冶金设备专家。冯啸辰曾经跟他爷爷学习多年,技术上的造诣还是不错的。”
  “再不错,他也仅仅是一位19岁的初中生而已,提出这样的技术,有些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韩宏无语了。他不知道这些技术到底有多高深,赵健他们是专业进行调查的,他们请教的专家应当是有一定权威性的,如果专家认为这样的技术不可能出自于一名初中生之手,那么韩南彬的猜测十有八九是正确的。
  前面赵健对冯啸辰的分析,韩宏是有些认同的。的确,今天的冯啸辰是一位能力出众、大公无私的优秀干部,是绝对不可能做出窃取国家机密文件销售给外国人这种事情的。但往前推20多年,冯啸辰年仅19岁的时候,他能有今天这样的觉悟吗?他完全有可能一时糊涂,真的从冶金局的档案室里复制了这些图纸,再卖给外国人,从而给自己留下一个终生都难以洗清的污点。
  “现在你们打算怎么做?”韩宏问。
  赵健说:“我们打算继续进行调查,因为涉及到发改委下属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我们希望发改委能够给我们提供支持。”
  韩宏缓缓地点了点头,说:“我们会支持你们的工作的。”
  “那好,我们希望这件事先不要告诉冯啸辰同志本人,以免对我们的调查造成干扰。”
  “可以。”
  “在此期间,是否能够先停止冯啸辰同志的工作,最好能够让他与外界断绝联系。”
  韩宏皱起了眉头:“你们是说,要把冯啸辰监禁起来?”
  “这倒不是。”赵健说,“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是不完全的,根据这些资料就对冯啸辰同志采取措施,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的调查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当年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如果这些人向他透露了调查内容,而他当年又的确有过不恰当的行为,那么得到消息之后,就很可能会与其他相关人员串通口径,从而使我们的调查无法进行下去。”
  他的话说得很委婉,含义却是明确的,那就是说他们目前还不适合把冯啸辰抓起来,但又怕冯啸辰会与其他人串供、毁灭证据,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借口把冯啸辰隔离开来,给他们创造几天调查的时间。
  从韩宏的内心来说,是非常不愿意看到冯啸辰被调查的。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纪律部门的调查是必须的,发改委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提供全面的配合。想到此,他点点头,说:“那好吧,我们正好要在京郊开一次政策研讨会,涉及到一些比较重大的决策,按规定会要求参会的普通干部要屏蔽一切通讯工具。冯啸辰作为装备公司的负责人,工作头绪很多,这条通讯禁令原本对他是例外的,现在我们就取消这个例外好了。”
  “那就太感谢韩主任了。”赵健如释重负。他们接到韩南彬的举报信,却不敢大规模开展调查,就是怕打草惊蛇。韩宏能够协助他们把冯啸辰隔离起来,他们做调查就没有顾虑了。等到隔离期结束,这边的调查也基本有了眉目。届时如果冯啸辰真的有问题,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对他采取措施。如果冯啸辰没有问题,那当然就更无所谓了,那应当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韩宏说:“配合纪律部门的工作,是我们的义务,不存在什么感谢的问题。不过,赵主任,我想强调一点,冯啸辰同志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干部,在工作中做出极大的成绩,对国家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即便……我是说即便,他在年轻的时候真的有过一些过失,我们也希望纪律部门能够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以及他不成熟的一面,对他的错误给予从宽的处理。”
  赵健说:“韩主任,您放心吧。我们到发改委来之前,领导对我们也有过叮嘱,说冯啸辰同志是中央领导非常器重的干部,我们在涉及到他的问题上必须慎之又慎。就我个人而言,对冯啸辰同志也是非常钦佩的,我们一定会带着慎重的态度进行调查。即使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我们也会在党纪国法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给予他宽待。”
第八百三十九章
茶余饭后的一个小游戏罢了
  冯啸辰并不知道自己被人算计了。当发改委办公厅通知他去京郊开会,并强调会议期间必须屏蔽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时候,他毫无察觉,只是把公司的工作向王根基等人做了一个交代,就心情愉快地出发了。
  这种事情以往也是有过的,有些重要的决策在发布之前,不能泄露任何风声,因此单位会要求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员都必须交出通讯工具。没有谁会违反这个要求,因为如果你私藏了一个手机,未来如果出现泄密事件,最大的嫌疑人就会是你,届时真会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在冯啸辰出发之后,赵健和王丰硕便正式开始了调查。他们走访了当年冶金局里与冯啸辰有过接触的人,又调阅了原经委档案室里的档案,试图找出冯啸辰窃取内部资料的证据。王伟龙当然是被重点调查的对象之一,赵健他们详细地询问了冯啸辰请王伟龙画图纸的过程,王伟龙一开始还有些懵圈,待到听出一些苗头不对的时候,便爆发了。
  “什么?你们怀疑那些设计是小冯剽窃的?在当年那样的情况下,你剽窃一个给我看看!”王伟龙怒道,他可不在乎对方是纪律部门的人,反正他也没做过什么亏心事,不怕纪律部门查他。
  “小冯就有这么高的天份,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他能够做出来,这有什么奇怪的?当初那些图,都是他画出草图,我给他制成机械图。他也懂机械制图,就是没我熟练,我反正也没事,就帮他一个忙,这有什么不对吗?”
  “王总,您别激动……”赵健赶紧安抚王伟龙,“我们也是因为接到举报,所以必须进行调查。冯啸辰同志在出国考察期间,把你画的图纸卖给了外商,获利数百万马克,这个情况你了解不了解?”
  “我知道,他跟我说过。”王伟龙说。冯啸辰卖图纸的事情,王伟龙当年的确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价格有这么高,现在听到也还觉得有些心惊。不过,他不会在纪律人员面前说出这一点,这也是出于袒护冯啸辰的需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