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4/451

  冷飞云说:“还好,这种渗透对于咱们没什么影响。就我们接触的大多数企业领导来说,大家的思想还是比较一致的,都是认为必须坚定地走工业化道路。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也非常支持,这不是几个基金会就能够改变的事情。”
  张和平淡淡一笑,说:“冷部长太乐观了。咱们现在的领导干部的确还是比较重视走工业化道路的,因为大多数干部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或者稍微年轻一些,但也是经历过一些锻炼的。可是,等到咱们这代人离开岗位了,退休了,咱们的下一代接班,他们的思想会是什么样呢?”
  “这正是我担心的事情。”冯啸辰阴沉着脸说。
  在听冯姗说起高磊到人民大学做讲座的事情之后,冯啸辰便专门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报告,提醒上级关注这方面的舆论宣传问题。上级部门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这方面的思潮,他们了解到的情况远比冯啸辰听说的更为严峻。
  在过去几年中,国内舆论场上出现了几十位有海外背景的“财经专家”或者“独立学者”,他们拥有非常显赫的学历和头衔,口才极佳,在百姓中间拥有很大的名气。这些专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全面否定中国的建设成就,进而否定中国的社会制度。
  在工业化方面,这些专家异口同声地认为中国发展工业的道路是错误的,他们声称美国和欧洲都已经不搞工业,而这些国家的福利却非常好,由此可见,搞工业必然导致贫穷,只有放弃工业才能享受到如美国人、欧洲人那样的高福利生活。
  这样的观点,其实是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西方国家的富裕,恰恰来自于他们过去搞工业化的积累,英国、德国、美国都曾经是“世界工厂”,底特律、伯明翰之类的城市,也都曾经是烟囱林立、雾气满天。这些国家通过200年的工业发展积累起了财富,才有了今天的高福利。而又因为这些国家近年来忽视工业生产,经济过分地脱实向虚,才酿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专家们的观点,其实就是指着一个在海上开游艇兜风的富翁对穷人们说:你们看,要想富,就要天天开游艇,不要上班,你们之所以穷,就是因为天天上班的缘故。
  这样荒唐的逻辑,却能够大行其道,说到底,这就是媒体的力量。媒体把这些专家捧起来,又屏蔽了所有质疑的言论,就营造出了这样的舆论环境。大多数的百姓其实都是懒于思考的,媒体传递给他们什么观点,他们就接受什么观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媒体为什么会一边倒地只支持这种荒唐言论,而把真相屏蔽在外呢?张和平给大家带来的信息,就是谜底,那些海外的基金会,就是媒体背后的推手。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威胁到了老牌西方国家的利益。他们在市场上竞争不过我们,就打算从思想上来腐蚀我们。如果我们接受了去工业化的思想,我们的年轻一代就会厌恶实体经济,痴迷于虚拟经济。这样一来,我们的发展就会后继乏力,最终功败垂成。”冯啸辰说。
  张和平说:“其实,年轻一代厌恶实体经济的情况,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已经出现了。欧洲的年轻人上大学不愿意学工科,而是喜欢学艺术、金融、传媒等等,他们的工程师群体已经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年轻人成功的标志是能够到华尔街去工作,科技明星已经不受追捧了。”
  “这也是这些年西方国家在制造业上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我们企业里的工程师,平均年龄比西方国家要小20岁左右。”冯啸辰补充说。
  王根基说:“洋鬼子自己走错了路,就想骗我们也去走这条路。高磊就是他们派来给我们瞎指路的人吧?”
  冷飞云皱着眉头说:“张局,像高磊这些人,明显就是来搞破坏的,你们难道不能对他们采取一些措施吗?”
  张和平苦笑说:“我们怎么采取措施?他们只是开了一个讲座,宣传的是自己的学术观点,并没有明显的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我们也不能干涉学术自由吧?”
  “这算什么学术自由,依我说,你们既然掌握了有关情况,就直接抓人吧。像高磊这种人,抓起来判个几年,绝对不算冤枉。”王根基恨恨地说。
  “这个不现实。”冯啸辰还是比较冷静的,他知道王根基出的这个主意也只是听起来过瘾,实际上是无法做到的。张和平说得对,高磊这些人打出来的旗号是学术探讨,而学术是不能设置禁区的,否则就难以创新。如果因为高磊他们的观点存在偏激之处,就动用法律来进行惩罚,最终必然导致思想禁锢,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邪不压正。还有一句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高磊他们的观点,只是一种诡辩术。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无可辩驳的,我们为什么要怕他们诋毁呢?”冯啸辰说,“现在舆论场上的乱象,主要在于缺乏正面的声音。高磊这些人在大放厥词,而我们却没有人去与他们辩论,揭穿他们的谎言。我举个例子说:我家小姗听完高磊的讲座之后,一度对他的观点也是非常信服的。后来我给她讲了一些装备发展的事情,她就明白高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她甚至还把我讲的事情又转述给她的朋友听,以帮助她的朋友端正认识。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示,我们应当多给年轻人讲讲我们的故事,多做一些国情教育。我们不需要像高磊他们那样巧舌如簧,只需要把真实情况说给他们听即可。我相信,我们的下一代是有鉴别能力的,在真相面前,谎言自会不攻自破。”
  “冯总说得对。”张和平说,“我们部门也研究过这个问题,最后的观点和冯总是不谋而合。要消除高磊这些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主动出击,用积极向上的观点去批驳他们的观点。”
  “这个很容易啊!”王根基来了劲头,他对冯啸辰说:“啸辰,要论口才,高磊可真不是你的对手,要不,你也到电视台去开个专栏,给年轻人讲讲装备制造的那些事情。”
  冯啸辰摆摆手说:“到电视台开专栏就免了吧,我还真不习惯上电视。不过,进行工业化宣传这件事,我觉得是可行的。我们装备工业公司的职责,就是促进中国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舆论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高磊不是说中国只会造衬衣和袜子吗,我们就要戳穿他的谎言,让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全套装备制造实力的工业强国。”
第八百六十一章
厉害了我的国
  “昨天晚上的电视你们看了吗?”
  “你是说那个《中国制造》的专题片吧?看过了,真提气!”
  “嘿嘿,我在电视上看了一遍,又到网上又看了一遍,现在就等着今天晚上的第二集了。原来真不知道咱们国家也能造这么牛逼的东西,一直以为咱们也就是造造袜子衬衫啥的。”
  “拉倒吧,那就是网上那几个什么砖家忽悠的,我从来都不信!”
  “什么不信,上次你不还转了网上的那篇狗屁文章,说什么兰德公司预测,中国到2020年会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
  “呃,那个真不是我转的,是我的号被我表弟盗了……”
  这是某中学校园里的一幕。中学生们聊到的《中国制造》专题片,是由装备工业公司发起拍摄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就,用事实来驳斥那些唱衰中国的言论。
  经过几十年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已今非昔比。60万千瓦火电机组、80万千瓦水轮机组、第三代核电设备、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千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等等,都已经实现了全面国产化,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前列,有一些甚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些大型装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成就,反而是诸如服装、手机、汽车这样的产品,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许多“砖家”正是利用普通百姓认知上的这种缺陷,大肆渲染“外国”的技术如何先进,而中国是如何落后。在充分摧毁了人们对于中国的信心之后,砖家们便开始贩卖他们的私货,诸如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失败的中国式教育成为世界的笑柄”等等。
  客观地说,其实大多数贩卖这种私货的砖家,自己也是被人洗了脑,对于这样的理论深信不疑。须知大多数砖家对于技术的认知也仅限于自己的领域,那些在讲坛上滔滔不绝大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经济学家们,往往分不清车床和铣床的区别,更遑论什么增材制造与减材制造。由于无知,砖家们容易被各种花言巧语所蛊惑,加之他们年轻时候就形成的“外国一定比中国强”的观念,提出这些观点也就不奇怪了。
  砖家们的胡言乱语,又影响到了他们的拥趸者们,许多小范围内的意见领袖,诸如中小学教师,在受到这些言论影响之后,又把这些观点传播给了自己的学生,从而让孩子们的思想陷入了混乱。
  要纠正这些错误认识,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把真实的情况展现出来。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成就,放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极其辉煌的,尤其是工业领域的发展,更可谓是翻天覆地、精彩纷呈。在《中国制造》这部专题片里,装备公司挑选了若干个装备制造领域,回顾了中国在这个领域里从奠基到成长,再到跻身世界前列的过程,用非常朴素同时又无可辩驳的事实,反映出中国工业的真正实力。
  冯啸辰了解年轻一代的兴趣所在,指示专题片的拍摄团队要尽量地拍出那些大型装备的霸气,营造出一种“多铆蒸刚”式的视觉冲击力,果然让一干年轻人迷得眼睛直冒小金星,直呼“厉害了我的国”。据说还有一位大学里的教授,看过专题片之后,专门来到装备公司,死乞白赖地非要让人家给他详细地讲一讲这段历史,说打算把这段历史写成一部网络小说,连名字都起好了,叫做什么《大国重工》……
  “大家都知道,美国比中国富裕,美国的基础设施水平比中国好,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比中国高,美国的军事实力更是比中国要强大得多。但是,大家知道美国的这一切是怎么产生的吗?”
  在某大学的讲坛上,冯啸辰侃侃而谈。这也是装备公司开始工业理念宣传活动的一部分,那就是推进工业知识进学校、进课堂,与那些砖家争夺话语平台。
  “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从1890年开始,就是世界工业增加值第一的国家。在二战期间,美国创造过年产3万架战斗机的生产记录,可以说是用武器的海洋淹没了纳粹。那么,大家知道,今天世界上工业增加值第一的国家是哪个吗?答对了,是中国!2009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这是过去120年间美国首次跌下了工业增加值第一的位置,我想,它在未来也不可能再次爬上这个宝座!”
  “哗!”
  台下掌声雷动,所有学生的热情都被冯啸辰给调动起来了。其实,冯啸辰说的数据,在网络上也是可以查询到的,但平日里大家却不会去关注。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大家觉得身边的变化是理所当然的,蓦然回首间,才发现已是沧海桑田。
  “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需要有很多方面的条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制,这些都很重要。但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唯有工业。先贤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意识形态的水平。生产力是用什么来衡量的?是你拥有多少律师吗?是你拥有多少营销大师吗?是你拥有多少漫画大师吗?不,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只能是现代工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的数量。大家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力,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电力装备制造业以及输变电技术,我们根本不可能建立起如此庞大的电网,为大家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大家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依靠的是我们的网络装备制造业。大家寒暑假回家,离不开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建设,而这背后则是我们国家庞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可以这样说,没有工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将是无本之木,表面上也许光鲜无比,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把它打回原形。在今天的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无不是工业强国。所谓去工业化的观点,是发达国家送来的一剂毒药,它的目的就是让中国停止发展,永远沦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殖民地。大家说,我们能接受这样的毒药吗?”
  “不能!”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吼道。年轻人其实并不缺乏思考能力,只是从前没有人把这些道理向他们说起而已。冯啸辰是亲历了重大装备研发历史的,他随便举几个例子,就都能够让人身临其境,体会到技术上受制于人的痛苦和屈辱,感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强大与自信。他的口才之好,在体制内也是出了名的,这一番在高校里进行宣讲,所到之处,收获了无数的迷弟迷妹。这一年的公务员招考,装备公司只有五个招聘名额,却有上万人报考,这也算是这一轮宣传活动的副产品了。
  除了装备公司之外,其他一些单位也加入了这项活动。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中小学试点增加工业技术课程,让中小学生有机会进工厂去实际体验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从小培养工业意识。文化部门启动了一个所谓“工业文化工程”,鼓励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工厂,创作出反映工业、工厂、工人的文艺作品。连旅游部门都来凑热闹,找了一些老工厂、老矿山等,建设工业博物馆,开展工业旅游,让普通人也能知道什么是工业。
  面对着装备公司发起的宣传攻势,高磊等人陷入了窘境。他们此前准备好的讲稿,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变得百孔千疮,随便说一个数据,都可能会遭到听众的质疑,更有人把高磊以往讲座中列出的数据做了一个汇总,然后逐条批驳,还冠以一个“扒皮高叫兽”的时尚标题,在互联网上被传得家喻户晓。
  “我不否认,我的讲座中有一些数据略显过时了,这是因为我在国外多年,难以获得中国经济的真实数据。至于说那些由政府公开发布的数据,我是不相信的……”
  这是高磊在讲座中为自己所做的狡辩。不得不说,今天的中国已经非常多元化了,即便是许多人都已经认真了高磊的本质,但仍然有单位请他去站台,也仍然有许多无脑粉丝为他捧场。
  “可是,高教授,你不相信政府发布的数据,那么你的数据又有多少可信度呢?”有听众这样站起来问道。
  “我不能保证我的数据是真实的,但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高磊说。
  “既然你的数据不是真实的,那么你提出的问题,能够站得住脚吗?这不就是一个谣言吗?”
  “不错,就算我说的是谣言,难道谣言就没有价值吗?”
  “呃,高教授,恕我脑残,谣言有什么价值?”
  “谣言可以倒逼真相啊!”
  “高教授,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八百六十二章
等一等人民
  发改委,王振斌办公室里。
  “小冯,现在我们承受的压力很大啊。”
  王振斌坐在办公桌后面,愁眉苦脸地对冯啸辰说。
  由装备公司发起的工业化宣传如火如荼,加之为了抵消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发改委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全国同时开工的重点项目多达数千个,投资总额达到了几十万亿的空前数字,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大干快上的热潮。建设规模大了,各种预料不到的事情也就多了,王振斌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战战兢兢,生怕什么地方出了岔子。
  可越是怕出岔子,岔子就来得越快。两天前,南江省一个名叫瑞山的地方正在兴建的一座火电厂工地发生重大事故,25名建筑工人遇难,一时震惊了中央。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发改委是首当其冲的,而又由于火电厂建设涉及到重大装备,所以此事与装备公司也有牵连,王振斌就是因此而把冯啸辰请来商议的。
  “初步的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主要原因是施工队缺乏建设这类工程的经验,施工组织中出现了差错,这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往深层次追究,那就是我们这两年建设规模扩张太快,建设力量不足。一些建筑公司为了承接更多的业务,招收了大量新工人和技术员,这些新人没有经历过现场磨练,遇到突发情况不知道怎么处理,从而形成了事故隐患,直至发生这样的重大事故。”王振斌向冯啸辰介绍道。
  “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啊。”
  冯啸辰心里也堵得很,毕竟涉及到了25条人命,这是拿什么都无法弥补的事情。瑞山电厂的设备是由龙山电机厂提供的,是龙山电机厂在原有60万千瓦机组基础上新开发的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前列。瑞山电厂开工的时候,冯啸辰还应龙山电机厂的邀请去参加过奠基仪式,却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严重事故。
  “的确是很惨痛的教训。”王振斌说,“我们已经向各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认真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尤其是要对新员工占比较高的施工队加强检查和指导,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冯啸辰点点头,说:“这是对的,亡羊补牢,我们必须吃一堑长一智。前一段时间,咱们铺开的摊子太大了,萝卜快了不洗泥,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是必然的。”
  “那么,依你的意见,我们要不要把建设规模收缩一下呢?”王振斌问。
  冯啸辰摇摇头:“没这个必要吧?事故归事故,建设归建设,如果因为发生了一起事故,就要把建设规模收缩起来,那咱们永远都别想发展了。发生了事故,我们汲取教训就是了。有些建设单位经验不足,我们加强一些指导,让他们在建设实践中增长经验,这才是正道。理性地看,搞建设哪有不发生事故的,世界各国都发生过在建工程中的伤亡事故,也没听说哪个国家因此就不搞建设了。”
  王振斌冷笑道:“可是,现在我们发改委就承受了这样的压力。好几个部门向我们发函,要求我们缩小基建规模,一些在建工程要停工检查,确定没有安全隐患才能够恢复生产。”
  “这就是所谓一人得病,全家吃药吧?”冯啸辰淡淡地说。作为协调重大装备建设的官员,他对于这样的事情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什么地方发生一起事故,上级单位立马就要求所有地方都进行停工检查,也不管这些地方是不是无辜受过。说穿了,发生事故会连累到这些上级单位,而停工造成损失,却是不需要由上级单位来承担的,一边有风险,另一边则没有成本,上级如何选择,还用说吗?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部门,他们承担的压力也非常大。”王振斌倒是挺体贴别人的,他说:“我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瑞山电厂的事故一发生,网上那帮人又活跃起来了,对我们的建设项目口诛笔伐。尤其是高磊,连发了十几篇文章,我记得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样写的:中国的经济快车,请放慢点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
  “我太阳的!”冯啸辰直接就爆了句粗口。他本是个斯文人,但因为常年与基层接触,多少也染了一点基层的习气,稍不留神就会说脏话了。前几天,他在主持一个会议,倒是没怎么关注网上的消息,王振斌说的这篇文章,他还真没看到。
  “等一等人民,这么煽情的话,也亏高磊能够想得出来。”冯啸辰骂完,倒也没啥气,笑呵呵地评论道。他印象中,高磊毕竟是个学者,学问做得如何且不说,至少是不太擅长于这种网络煽情的。不过,这一次高磊回国,风格倒是变了许多,隐隐有些网红倾向了,说出这样的话,也在情理之中。
  王振斌说:“听安全部门的张和平介绍说,高磊的背后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对高磊进行包装。我刚才说的这篇文章,应当是出自于高磊的团队,只是冠以他的名字而已。不过,这篇文章的影响力非常大,在网络上被转发了几十万次,可谓是家喻户晓了。”
  “你说的有些部门,就是受到了这些舆论的压力,所以要求发改委压缩基建规模?”冯啸辰问。
  “可不是吗。”王振斌叹道,“现在都讲究网络问政,高磊他们扛着一杆‘正义’的大旗,又获得了相当一部分网民的支持,对有关部门产生的压力是很大的。有关部门不做出一点表示,也很难平众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4/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