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451

  全日本有超过700座高楼使用的高楼减震器存在质量隐患,厂商明知此事秘而不宣!
  短短几天时间里,一个接一个的雷在日本媒体上爆开了,震得广大吃不起瓜的日本群众心动过速。其实,这些事情在日本的产业界里早有流传,只是大家都不愿意说出来,生怕波及到自己。仙户制钢所的造假事件被揭露出来之后,出于自保,仙户通过代理人把其他企业造假的事情泄露给了各家报社,而各家报社出于蹭热点的想法,也乐于报道这类新闻,一时间便形成了人人喊打的格局。
  有些企业的产品其实是没啥问题的,但在风起云涌的揭发大潮中,也难以独善其身。有些记者为了凑新闻,随便找一家企业就开始质疑,企业再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因为现在日本民众已经不相信任何厂家提供的检测报告,谁知道这是不是经过厂商篡改过的报告呢?
  “混蛋!”
  远在英国的内田悠接到来自于国内的消息,气得连摔了好几个杯子。
  “这是中国人在搞鬼,这是无耻的恶意竞争行为!”内田悠大声地喊道。
  “内田先生,你凭什么认为这是中国人搞鬼呢?我找人问过,朝日新闻方面是从一个日本的秘密团体那里获得了仙户制钢所造假的消息,他们的记者又进行了查证,这才揭开了黑幕。在这件事情里,看不出中国人插手的痕迹。”副手植田三夫对内田悠说。
  内田悠冷笑道:“什么秘密团体,分明就是冯啸辰那个混蛋安排的。他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知道了仙户制钢所的钢材有问题,还利用这一点,要挟仙户制钢所和池谷制作所向中国人转让了一批核心技术,作为封口费。我早就猜到他不会就此收手的,只是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把这些材料捅出来,给我们狠狠地插上了一刀。”
  “有这样的事情?”植田三夫吃惊地说,“既然早在十几年就已经有人向仙户制钢所提出过这个问题,而且还是中国人提出来的,仙户居然就没想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吗?”
  “为了利润,这些人什么都敢干!”内田悠叹着气说,“平冈树男是快七十岁的人,早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他是想在自己退休之前多捞一点,至于这件事会不会走漏风声,他是不在乎的,因为他觉得那时候他肯定已经退休了。”
  “现在说什么都来不及了,这些负面消息传出来,对咱们和英国人的谈判非常不利啊。”植田三夫担忧地说。
  内田悠面色凄苦:“这件事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我们能够和中国人抗衡的,就是日本产品在质量上的声誉。仙户制钢所的事情在这个时候被曝光,日本产品也就跟着声誉扫地了。不管我们如何解释,拉尔曼都不可能在这个风口上接受我们的产品。中国人赢了,咱们输了……”
第八百八十三章
内田悠上门
  内田悠的商业敏感是无人可比的,关于日本制造爆雷的消息传到英国后,拉尔曼再也不提与日本人合作的事情了,转而同意了鲁伊斯等人的意见,接受中国核电公司作为辛克角核电站的总承包商。当然,这样大的一个工程,仅凭中国核电公司一家是拿不下来的,工程中的许多子项目需要分包给其他企业完成,其中既包括中国的装备制造商,也包括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制造商。
  在确定自己与辛克角核电站无缘之后,内田悠便带领三立制钢所的团队离开了。三立制钢所的这一趟英国之行,倒也不是毫无收获,考虑到三立所拥有的技术积累,英方向中国核电公司提出,希望把工程中约10%左右的业务分包给三立制钢所完成,以便取其所长,补中方所短。
  临行前,内田悠独自一人来到中方团队下榻的宾馆,指名道姓要求会见冯啸辰。
  “什么?内田悠要见我?”
  听到冯林涛向自己报信,冯啸辰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哥,你见他吗?”冯林涛问。说实在的,对于内田悠要求会见冯啸辰一事,冯林涛心里的惊讶远甚于冯啸辰。以他那理工直男的情商,他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失败者为什么要见自己的竞争对手,照冯啸辰的说法,他与内田悠斗了近30年,难道双方不应当是有深仇大恨的吗?
  冯啸辰想了想,点点头,说:“既然人家亲自上门来了,我肯定是要见他的。我大致能够猜出他想跟我说什么。日本人的性格也是挺有意思的,斗争的时候不讲一点情面,恨不得把对手把死里整,失败之后却能马上调整心态,当战俘都能成为全世界最守纪律的战俘,难怪欧洲人要说日本人是经济动物呢。”
  听说冯啸辰答应会见内田悠,冯林涛马上叫来自己的助手,让他在宾馆租了一个小会议室,安排冯啸辰与内田悠在那里会谈。冯啸辰的日语功底不错,与内田悠见面是不需要请翻译的。鉴于内田悠是只身前来,冯啸辰也拒绝了冯林涛给他安排助手的建议,同样是一个人去与内田悠见面。他倒也不用担心内田悠失败之后恼羞成怒,对他进行什么报复,内田悠已经是过60岁的人了,真要单挑,冯啸辰肯定不会输给他。
  “内田先生,好久不见了。”
  看到内田悠走进会议室,先一步到达的冯啸辰站起身来,主动上前,向内田悠伸出手去。内田悠见状,也紧走两步,伸出手来,与冯啸辰握过,随后又向他深鞠了一躬,回了几句问候语,把一套日式礼节做得不折不扣。
  客套过后,双方分别落座。冯啸辰不知道内田悠见自己的目的,所以也不抢着说话,只是微微笑着,等内田悠开口。
  “首先,请允许我向贵方表示祝贺,祝贺你们获得了辛克角核电站的总承包权。”内田悠很套路地开口了。
  冯啸辰说:“谢谢内田先生的祝贺。据我了解,英方对于三立制钢所的技术也是非常欣赏的,在与中国核电公司签约时,特别要求核电公司要将不少于10%的业务委托给三立完成。未来在这个项目中,贵我双方就是合作伙伴了,我希望双方能够合作愉快。”
  “我也希望如此。”内田悠说,“不过,我恐怕是看不到双方的合作了。”
  “怎么……”冯啸辰一愣,内田悠这话听着似乎有点瘆人啊,莫非老内因为投标失败,打算剖腹谢罪?这种古老的风俗在日本不是已经绝迹了吗?
  内田悠没想到冯啸辰有如此的脑洞,他平静说道:“这次带队到英国来投标,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努力。不管成与败,回国之后,我都要退休了。我原本希望这一次谈判能够给我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惜,最终我还是失败了。”
  原来是这样……
  冯啸辰松了口气,随即礼貌地劝慰道:“内田先生,一次谈判的成败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决定商业谈判成败的因素是很多的,有些并非人力所能扭转。内田先生在装备制造行业里是前辈,你的能力和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
  “谢谢冯先生的夸奖。”内田悠说,“不过,这一次的谈判,我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想通过一己之力,扭转三立的劣势。现在看来,我还是太自负了,三立与中国核电公司之间的差距,不是靠我的努力能够弥补的。其实,这也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差距,自从两年前中国的GDP超过日本之后,我就应当知道,亚洲的日本世纪已经结束了,未来亚洲的霸主是中国人。”
  “日本的人均GDP依然是远远超过中国的,中国需要向日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冯啸辰说。他这话也不算违心,即便是中国正在全面发力,并在GDP总量上超过了日本,但日本毕竟是老牌工业和科技强国,在许多领域仍然拥有中国无法匹敌的优势。这一次,国家核电公司拿下了辛克角核电站项目,但其中有许多关键设备恐怕还得从日本引进,英方要求核电公司把不少于10%的业务分包给三立,也是看中了三立所拥有的大量核心技术。
  “日本的优势,原本是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如果不是日本政府和企业短视,也不会落到现在这步田地。”内田悠叹着气说,见冯啸辰有插话的意思,他连忙摆了摆手,阻止住了冯啸辰,说道:“这个话题,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讨论吧。冯先生,我今天前来拜访,是有一件私人的事情,想请冯先生帮忙。”
  “哦?是什么私人的事情呢?”冯啸辰有些纳闷,他实在想不出来,内田悠能有什么私人的事需要找他帮忙,内田悠又凭什么觉得他与冯啸辰的交情能够好到让冯啸辰愿意帮忙。
  内田悠说:“我要说的事情很简单,而且我觉得冯先生可能也会感兴趣的。我想请冯先生出面收购池谷制作所。”
  “收购池谷制作所!”冯啸辰这回是真的吃惊了,“内田先生,池谷制作所不是已经被三立制钢所兼并了吗?现在还有池谷制作所吗?”
  内田悠点点头,说:“池谷制作所的确是被三立兼并了,但它的业务依然是独立的,能够从三立的整体业务体系中剥离出来。当年三立兼并池谷制作所,目的是为了获得池谷制作所在高压容器方面的技术,以便将其应用于第三代核电设备。现在日本国内的核电项目都被搁置了,辛克角核电站项目是三立最后的救命稻草。我们这次投标失败,意味着三立的第三代核电战略彻底破产了,三立在前期为这一项目投入的几十亿美元都化为乌有了。我估计,三立出于弥补亏损的需要,会把原来池谷制作所的资产剥离出来,进行销售。我希望冯先生能够组织中国的化工设备企业前去接手。”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面无表情地看着冯啸辰,等他表态。
  冯啸辰在短暂的错愕之后就明白内田悠的意思了,他静静地听完内田悠的讲述,却并不急于表态,而是以与内田悠相同的表情,看着对方,似乎是想让内田悠继续说下去。
  两个人大眼瞪小眼地僵持了足有两分钟,内田悠脸上露出了一个自嘲的表情,笑着说道:“冯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不是想说,池谷制作所现在已经是丧家之犬,我登门来求你收购,未免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冯啸辰也笑了,算是部分地接受了内田悠的自我评价,他说道:“内田先生,恕我直言,我们双方在过去20多年里的交往似乎并不令人愉快。池谷制作所,尤其是内田先生所代表的池谷制作所,一向都是以中国装备工业公司作为竞争对手的,在我们双方的若干次交手中,内田先生的团队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我们说对方是自己的死敌,也不过分吧?”
  “的确如此。”内田悠点头说。
  “池谷制作所在煤化工项目上败给了中国企业,随即便投奔了三立制钢所,这其中的推手,应当就是内田先生你吧?”
  “我不否认。”
  “在当时,内田先生的想法,应当是借三立的力量,继续与中国企业竞争。尤其是这一次的辛克角核电站竞标,英国媒体上那些诋毁中国制造的文章,我想也是应当出自于内田先生之手了。”
  “那些文章并不是我写的,而是我出钱雇英国记者写的。”内田悠倒是很光棍,直接就承认了。
  冯啸辰说:“我们双方斗到这个程度,现在三立败了,相当于池谷败了,你却上门来建议我去收购池谷,以便给池谷一条生路,你觉得我会答应吗?”
  内田悠认真地点点头,说:“我相信你会答应的。因为冯先生你是一位很冷静的管理者,你不会被仇恨遮住了眼睛。更何况,池谷制作所与装备公司之间的矛盾,不过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根本谈不上是仇恨。据我所知,普迈与你们也有很深的矛盾,但你依然费尽心机收购了普迈,那么,你又有什么理由拒绝池谷呢?”
第八百八十四章
其言也善
  冯啸辰笑了,内田悠倒也不失为一个胸怀坦荡的混蛋了。和这样的人做对手或者做朋友,其实还是挺愉快的,最起码比和冯林涛那种情商欠费的人在一起聊天更有趣。
  “你说得对,我不会因为仇恨而拒绝收购池谷。但是,我也不会因为与内田先生的友谊而答应收购池谷。内田先生劝我收购池谷,总得给我一些收购的理由吧?”冯啸辰呵呵笑着说道。
  “理由是很充分的。”内田悠说,“首先,池谷制作所拥有大量技术专利,这是中国同行所需要的。如果能够兼并池谷制作所,并且获得这些专利技术,中国同行的技术水平将会有一个飞跃式的提升。事实上,你们收购普迈的工程机械部门,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冯啸辰点了点头,接受了内田悠的这个理由。
  “其次,现在收购池谷制作所,价格会非常便宜。”内田悠又说出了第二个理由。
  “是吗?”冯啸辰的兴趣被内田悠调动起来了,他问道:“内田先生,你认为我们能够以什么样的价格获得池谷制作所的全部资产,包括它的专利资产和品牌资产。”
  “不超过5亿美元。”内田悠斩钉截铁地说。
  “不超过5亿美元!”冯啸辰的眼睛瞪得滚圆,“据我所知,三立制钢所收购池谷制作所的时候,花费是25亿美元。现在几年时间过去,你凭什么认为三立会愿意以不超过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池谷?”
  内田悠微微一笑,说:“这是基于我对三立制钢所的了解。辛克角核电站项目投标失败,三立制钢所已经无力支撑到下一个机会,所以它一定会把与第三代核电相关的部门剥离,其中包括以25亿美元购买的池谷制作所和用50亿美元购买的美国威豪电气。但是,除了中国之外,不会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愿意接手这两家企业。在日本国内,三立即使想免费把这两家企业送给别人,也找不到人接收。”
  冯啸辰又点了点头,他明白内田悠的意思了。内田悠说三立免费把池谷制作所送人都不会有人接收,这话当然有点夸张,毕竟池谷制作所还有大批的机器设备,卖废铁也能卖出不少钱的。但三立如果想以当初买入时候的价格来转让池谷制作所,恐怕就很困难了,这么大的一摊业务,上万名工人,任何一家企业想接手,都要掂量一下,看看值不值。
  要知道,涉及到池谷制作所这么大的企业的产权转移,日本政府也是会提出若干要求的,其中必然包括对现有员工的安置问题。任何企业要接手池谷制作所,都要承诺保证一定比例员工的就业,而不能真的把企业买下来然后直接开发成房地产。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都处于收缩状态,要找到一家愿意花超过5亿美元来收购池谷制作所的企业,的确是很困难的。三立急于从第三代核电业务中脱身,所以出售池谷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冯啸辰如果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提出以不超过5亿美元的价格来接手,三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内田悠作为三立的营销总监,对三立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换成冯啸辰自己去琢磨,恐怕是不敢开出这么低的收购价格的。
  “如果真的能够在5亿美元之内获得池谷制作所的全部资产,我的确是有兴趣的。”冯啸辰坦率地说,内田悠把话都说到这个程度了,冯啸辰倒也犯不着在他面前再装什么矜持。至于说故意摆出一副不屑的样子,以便把价格压得更低一些,这种小伎俩在内田悠这种老狐狸面前也是多余的,冯啸辰也不会做出这么Low的事情。
  内田悠笑了:“冯先生,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是不会拒绝这个机会的。你是一位有雄心的企业家,你需要池谷制作所,池谷制作所也需要你。如果你能够兼并池谷制作所,我想池谷制作所的未来将会是非常光明的。”
  冯啸辰笑了笑,算是谢过了内田悠的夸奖,他接着问道:“那么,内田先生,你帮助我们完成这笔交易,我需要向你支付多少佣金呢?”
  内田悠摇摇头,说:“冯先生,你误会了。我向你介绍池谷制作所的情况,并不是为了获得佣金。事实上,这笔交易对我个人没有任何好处,我回到日本之后就会申请退休,三立制钢所以及池谷制作所的一切,与我都没有关系了。”
  “不是为了佣金?那么,你想要的是什么呢?”冯啸辰有些不解地问道。
  内田悠把目光转向会议室墙上挂着的一幅油画,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我什么也不想要,我的积蓄,加上我的退休金,已经足以让我的晚年过得非常舒适。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我也不再有过去的雄心壮志,只求做一个安静的老人就好了。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希望把池谷制作所交到一位愿意珍惜它的人手里,毕竟,我也曾在这家企业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这家企业里的老工人、老工程师们手里掌握着精湛的技术,需要有人去传承,哪怕这些继承者是中国人……”
  他这样说的时候,冯啸辰一直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脸,想从他脸上的表情中找出一些阴谋的痕迹。但内田悠的表情和眼神都是极其真诚的,另外就是带着几分落寞之色。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内田悠打算退休了,从职业的角度来说就算是寿终正寝了,他说出这样的话,或许真是出自于内心吧。
  内田悠带着自己的团队离开了英国。冯啸辰在帮邓景明、冯林涛一行处理了一些杂务之后,也匆匆离开欧洲,返回了国内。他刚刚回国,就得到了三立制钢所有意出售池谷制作所和威豪电气的消息。他马上联系了北方化工机械厂、新阳第二化工设备厂、海东全福机械公司等一干企业,说服他们凑出5亿美元,然后亲自带队前往日本,与三立制钢所洽谈兼并池谷制作所的事宜。
  三立制钢所对池谷制作所提出的转让价格是30亿美元,其理由是自己收购池谷制作所花费了25亿美元,而这几年间又陆续投入了不少于10亿美元对其进行技术改造,现在以30亿美元出售,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冯啸辰掌握了内田悠透露的底价,一口咬定只能在5亿美元之内完成收购,超出这个额度就免谈。
  双方进行了几轮磋商,其间内田悠这个金牌卧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地把三立的内部情报透露给冯啸辰,同时对三立董事长小林道彦进行游说,劝说他接受中方的报价,尽快将池谷的业务脱手。
  由于核电业务受挫,三立制钢所的股票价格暴跌,股东纷纷向董事会施加压力,要求董事会壮士断腕,切掉核电业务,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三立制钢所的传统业务上,以求重振河山。
  小林道彦的原意是与中方多拖几个回合,迫使中方答应提高收购价格。谁曾想,冯啸辰根本不受他的影响,不管三立方面说什么,他只是咬住自己最初的报价,绝不松口。一万多员工的一个部门,每天的日常成本就要上百万美元,冯啸辰可以拖,三立还真是拖不起。最终,小林道彦不得不屈服了,以4.8亿美元的价格,把原来池谷制作所的全部资产卖给辰宇国际投资公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