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451

  竞选开始之初,来自于民主党的德雷顿得票呼声很高,民调支持率一度甩下梅普十几个百分点,大家都认为德雷顿是必然胜出的。但谁知梅普抛出了“让美国重新伟大”的口号,以振兴制造业,增加工人就业为诱饵,赢得了大批蓝领的赞赏,支持率一路走高,隐隐有取德雷顿而代之的意味。冷飞云刚才说的,就是从美国媒体上传来的最新选情。
  “据高层的智囊分析,梅普当选的概率已经上升到50%以上了,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他很可能会超过德雷顿,赢得这次大选。”王根基说。
  “现在就说他的当选概率超过50%,是不是太早了?”冷飞云说,“我看媒体分析,梅普虽然竞选势头很猛,但也只是在蓝领中影响比较大,白领阶层还是倾向于德雷顿的。民调结果也依然德雷顿更高。”
  “民调结果不能说明什么。”冯啸辰说,“这一轮的美国大选,与以往都不一样。以往两党的分歧主要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社会问题上,类似于吃豆腐脑放盐还是放糖这种事,民调的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但这一回,梅普打的是经济牌,矛头直指阶级之争。支持梅普的大多数是底层百姓,而这些人是媒体平时不屑于关注的,媒体进行的民调,往往也会不自觉地忽略掉这个群体。”
  “啸辰的分析,和高层智库的分析一模一样。”王根基翘起一个大拇指赞道,“高层认为,梅普的竞选纲领迎合了美国民众中间的一种焦虑情绪,对于处在社会中下层的选民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人在以往的大选中投票率偏低,但不排除这一次他们会为了支持梅普而参加投票。如果这部分人的投票率提高,梅普当选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如果是这样,那对我们就非常不利了。”冷飞云沉着脸说。
  冯啸辰笑着说:“我判断,梅普当选是百分之百的事情。不过,即便是梅普当选,对咱们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的崛起,不是他梅普能够阻挡的。”
第八百八十七章
做最坏的准备
  梅普的出现,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当中国的崛起威胁到美国的霸权时,美国国内必然会产生出遏制中国的声音,梅普就是这种声音的代表。美国社会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指望美国选民集体出错,进而选出一位软弱的领导人,未免太不现实。梅普的出现是必然的,冯啸辰在这个问题上不会存有任何侥幸心理。
  但冯啸辰同时也知道,中国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一个13亿人的大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大国,只要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其崛起的势头就是不可遏制的。美国进入工业化的时间比中国要早100年以上,中国要想在几十年里达到和美国一样的发展水平,或许不太容易,但人均指标达到美国的1/2以上并不困难。而一旦中国的人均水平达到美国的一半,总量就将达到美国的两倍,这就是一个人口大国的优势。
  综合国力的比较,比的是总量,而不是人均。要论人均数,太平洋上的某个小国也可自称是军事强国,其人均步枪数量可能比中国要高出十几倍,然而这并没有什么蛋用,中国的一个郊区基干民兵连就可以碾压这种国家的国防军。
  2009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事件。它意味着从此以后中国将比美国有更高的工业产量,有更丰富的生产数据,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这些经验日积月累,将最终导致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位置易主。不管经济学家们如何把第三产业吹得神乎其神,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还是其工业水平。这一点,经济学家或许不懂,但资深的政客是懂的。
  梅普看到了这样一种趋势,他希望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让中国的发展停下来,让美国重新进入高速增长的轨道。然而,套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他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中国发展的大势已成,拥有2亿产业工人、5000万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数十万家工业企业的中国,就像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谁能够阻挡它的前行?
  “美国国内针对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大,美国政府的政策倾向也越来越不利于我们。上个月,美国海菲公司宣告破产,罗冶试图接手,被美国商务部以可能损害美国安全为由阻止了。还有,林重风机参与美国俄亥俄州风电场设备招标,各项条件都优于美国本土的风机企业,但当地政府声称风电场建设涉及到当地的地质资料,而这些地质资料对境外企业是保密的,所以拒绝了林重风机的设备。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半年里还有好几起。我们担心,如果梅普当选,美国针对中国的政策会变本加厉,届时我们对美国的出口以及技术贸易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冷飞云忧心忡忡地说。
  “这个可能性很大啊。”冯啸辰说,“梅普当选几乎是定局,即便他落选,以美国朝野现在的舆论形势,其他人当总统也同样会对中国进行遏制。中美之间,一场贸易战是不可避免的。”
  王根基说:“这一点,我们也有心理准备,现在就希望贸易战的规模不要太大,别影响到我们对美国的整体出口。”
  冯啸辰说:“老王,老冷,我劝你们还是做最坏的准备为好。这场贸易战,美国可能会倾尽全力,届时中国所有出口美国的商品都会受到影响。此外,美国还有可能会动用其他手段,包括对中国进行更严格的高技术禁运,以及联合它的盟友共同抵制中国商品。”
  “不至于吧?”冷飞云瞠目结舌,“啸辰,美国人真敢这样做,他们还讲不讲世贸规则了?”
  冯啸辰笑道:“老冷,我跟你讲个笑话,有个小国违反了世贸规则,然后这个小国就完蛋了。有个大国违反了世贸规则,然后世贸就完蛋了。”
  “呃……”冷飞云无语了,冯啸辰的这个故事实在是太硬核了,硬得让他无法辩驳。
  王根基皱着眉头说:“啸辰,你的意思是说,美国人会不惜撕破脸皮,公然违背世贸规则,对我们采取强硬的贸易手段?”
  冯啸辰点点头:“至少我们需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其实梅普在竞选的时候已经不止一次说过世贸规则是不公平的,如果他上台,就会要求世贸修改规则。你别觉得他只是随便说说,对于美国总统来说,世贸规则不过是一张手纸,你觉得他会在乎一张手纸吗?”
  冯啸辰能够这样说,其实也是因为他有来自于后世的记忆。在2017年之前,全世界没有谁会相信美国能够在一年之内退出那么多的国际协议,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国际信用像扔垃圾一样地肆意挥霍。美国曾是关贸总协定的发起国,是世贸组织的坚定支持者,但到了这个年代,它却声称世贸协议不合理,要求全面改变世贸规则,否则不惜退出世贸协议。
  听到冯啸辰的比喻,王根基愣了一下,然后笃定地说:“会的,他会重视这张手纸的。只要我们揍得他拉稀,他就会需要很多手纸。”
  “这……呃,哈哈哈哈!”冷飞云被王根基的冷笑话给逗乐了,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冯啸辰也乐了,作为一名有两世记忆的人,他的笑点远比冷飞云要高,所以不至于笑出声来。他对王根基说:“老王,你说得很对,要让美国人重视这张手纸,就必须先让他拉稀。不过,美国毕竟也是世界第一强国,底蕴厚得很,要让他们服软,我们也得付出很大的代价。”
  “再大的代价也值得。”王根基难得一本正经地说,“当年我家老爷子在朝鲜战场上就是这样逼着美国人低头的。我老爷子说,美国人不愿意低头,我们就一直打到他们低头为止。”
  “没错,刚建国的时候咱们都不怕它,现在就更不用怕它了!”冷飞云也被王根基的话煽起来了。他原先是当兵出身,骨子里是一股血性的。
  “你们有这个气势,我也就放心了。其实,这场贸易战咱们能不能打赢,主要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决心。”冯啸辰呵呵笑着说道。
  “什么叫你就放心了!”王根基可不干了,他瞪着冯啸辰说,“啸辰,原来你不当这个总经理,就是想临阵脱逃啊?要跟美国人顶牛,少了你这根顶梁柱,我们可不踏实。你最早说辞职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到欧洲去抄底,兼并欧洲的企业。现在这事干得也差不多了,你是不是也该回来了?”
  冯啸辰大摇其头:“这怎么可能?我当初辞职,是说好了承担瑞山电厂的事故责任。现在出尔反尔,舆论会怎么说?”
  王根基说:“什么狗屁舆论,不就是高磊那帮人在兴风作浪吗?现在很多人都认清了,高磊那帮人就是误国的,他们的话根本不能听。你到网上去看看,现在很多网友都说你不该离开装备公司,要请你回来呢。”
  冯啸辰还是摇头,说:“我是不可能回去的,小刘、小马他们几个人都已经很成熟了,过一两年就能够接你们俩的班。我如果回去,不是挡了他们的路吗?咱们的装备工业要发展下去,总得让这些年轻人上来,我们这些老人赖着不走,算怎么回事?”
  “切!”王根基发出一个代表不屑的音节,接着说道:“算了,我知道你小冯也不是池中之物,让你回装备公司继续当这个总经理,也是屈才了。我早就听说了,上头打算给你压更重的担子,你等着吧,也就是这两天,估计韩主任就该召见你了。”
  事实证明,王根基作为一名二世祖,消息是非常灵通的。也就在他与冯啸辰聊过没有两天,冯啸辰便接到了发改委副主任韩宏亲自打来的电话,询问他是否在国内,如果方便的话,不妨到发改委去坐坐。
  韩宏的话说得很客气,但冯啸辰可不能真的等到“方便”的时候再去见他,他知道,韩宏这样说,就是有重要的事情要与他谈了。他问明韩宏的日程安排,然后便赶到了发改委,在韩宏秘书的引导下,走进了韩宏的办公室。
  “呵呵,来得挺快嘛。”韩宏起身相迎,与冯啸辰握过手,把他让到沙发上坐下,自己则在旁边的沙发坐了下来。
  “怎么样,我听说你前一段还跑了趟日本,把你的老对手池谷制作所兼并了?”韩宏像拉家常似的问道。
  “是的,这其实也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冯啸辰笑着答道,接着便把自己与池谷制作所之间多年的恩怨以及这一次兼并池谷制作所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这件事韩宏自然是早就听说过的,不过冯啸辰介绍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其中许多细节是别人所不知道的,韩宏听得津津有味,同时也是感慨万千。
  聊过几句闲天,韩宏收起了笑容,对冯啸辰说道:“小冯,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你应当也有所了解了吧?中央领导指出,要提防美国对我们采取更强硬的贸易手段,我们要未雨绸缪。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考虑?”
第八百八十八章
总工程师
  对于韩宏的问题,冯啸辰早有准备,他回答道:
  “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梅普想遏制中国,要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最起码也是一种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格局。在这种时候,双方拼的就是各自的忍耐力,套用伟人在1938年的论断,中美贸易战,中国既不会亡国,也不可能速胜,只能是和对方打持久战。咱们有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还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长期消耗下去,最终肯定是美国人先扛不住的。”
  韩宏点点头:“高层的几个智库也有类似的判断,只要咱们保持住战略定力,就不用惧怕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前些年,我们的经济形势更困难,国家实力也远不如现在,而我们依然坚持下来了。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实力,区区一点风浪,是奈何不了我们的。”
  冯啸辰想起后世的一段名言(1),便笑着说:“的确,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国历经5000年的风雨依旧在这里,区区一个梅普,能让我们屈服?”
  “就是这个道理。”韩宏赞同道,说罢,他又换了一个口气说道:“话是这样说,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对手,在战术上还是要重视对手的。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美国鹰派频繁推出涉华议案,我们的对美出口受到了不少影响,其中也包括你们装备公司对美国出口工业装备的业务。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思路呢?”
  冯啸辰说:“从长期来说,美国迟早是要收回这些政策的,因为美国离不开我们生产的工业装备,有些装备目前只有中国生产,离开了这些装备,美国人就得回石器时代去了。不过,就目前而言,美国企业里还有原来的装备,仓库里也有一些库存,能够支撑一段时间。我们如果想要破局,应当考虑打开替代市场,其中主要是亚非拉国家市场。”
  “这件事,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过去几年的开拓力度很大,这你也是知道的。”韩宏说。
  冯啸辰摇摇头,说:“我倒是觉得,我们的开拓力度还不够大。以非洲为例,我们以往主要还是着眼于从非洲进口矿石等原料,向非洲出口消费品。因为进口矿石的规模是有限的,非洲本地的消费能力不够强,所以我们对非洲的贸易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距离替代美国市场,还差得很远。”
  “要让非洲市场取代美国市场,这个难度未免太大了吧?”韩宏说。
  冯啸辰说:“非洲有12亿人口,相当于美国的4倍。就算非洲人暂时达不到美国人那样的富裕程度,达到中国人的程度还是有希望的吧?或者,哪怕只相当于中国人的一半,那也足以产生出相当于半个中国的需求,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了。”
  “道理是对的。”韩宏又点了点头,然后说:“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很简单,就是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冯啸辰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好大的口气!”韩宏笑道,“欧洲人在非洲经营了上百年,也没能实现非洲的工业化。我听说有些欧美学者专门做过研究,说非洲人天生不适合搞工业,非洲的贫困是无法改变的。”
  冯啸辰说:“我相信这些学者在100年前也说过中国人不适合搞工业。对了,用不着100年,就在30年前,我去德国企业里参观的时候,有个叫海因茨尔的德国人就声称中国人不会搞工业。”
  “结果,他的企业被你用买废铁的价格买下来了。”韩宏哈哈笑着替冯啸辰补上了这个故事。有关普迈和海因茨尔的事情,冯啸辰过去曾向韩宏说起过,所以韩宏知道这个梗。
  冯啸辰说:“正是如此。我觉得,工业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要努力去学,总是能够学会的。非洲资源丰富,劳动力平均年龄比我们还低,其所以贫困,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工业。咱们总是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欧洲人在非洲经营上百年,一直是把非洲当成原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从来没有打算让非洲脱贫,所以也不会向非洲输出工业。咱们和欧洲人不一样,咱们一直把亚非拉国家都当成兄弟的,是真心实意帮助非洲发展的。”
  韩宏说:“你说得对。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国家是我们的基本盘,守住这个基本盘,我们就有了和西方国家抗衡的底气。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往大里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的传统理念;往小处说,能够给我们创造出一个足以替代欧美的巨大市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我们都值得去做。”
  “哈哈,还是领导总结得恰当。刚才韩主任问我那些问题,不会是在考我吧?”冯啸辰笑呵呵地说。
  韩宏郑重地点点头,说:“没错,就是考你。而且我现在就可以宣布结果,你考试通过了,成绩优异。”
  “怎么?”冯啸辰一愕,韩宏这话,分明是有所指啊。
  韩宏说:“小冯,你刚才对于开发非洲的思路,与中央领导同志的精神非常一致。中央领导同志让我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去挑起这副担子?”
  “挑担子?非洲?”冯啸辰这才后知后觉地明白韩宏的意思了,合着自己刚才真的是在参加一场考试,而自己随心所欲地说了一通,居然正合了领导的意图。
  韩宏严肃地说:“中央领导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有大国的担当。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亚非拉都是这个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非洲经济长期落后,拉累了全球经济,同时也影响了非洲十几亿人的幸福。我们过去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无法对非洲给予更多的帮助。现在我们有了一些能力,应当担负起帮助非洲发展的责任。以往西方国家也声称要帮助非洲发展,但正如你所说,他们的帮助,或者是半心半意,不愿意采取正确的方法,或者是观念上存在错误,从而不知道应当如何正确地帮助非洲发展。我们要帮助非洲发展,应当从促进非洲实现工业化入手,要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一位有能力、有觉悟的总工程师去担纲……”
  说到这里,他微笑着看向冯啸辰,其中的意味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冯啸辰当然明白,韩宏说的这位总工程师,指的就是他,而领导为什么会选中他来做这件事情,理由也是非常明显的。
  冯啸辰的觉悟和组织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这一点不容置疑。更重要的是,中央明确开发非洲的方式不是如欧美那样把非洲当成一个经济殖民地,而是要切实地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哪怕只是初级或者中级阶段的工业化,这也足以让非洲彻底摆脱贫困,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要实现工业化,一要有投资,这方面国家早有安排,第二则是需要大批的工业装备,这就进入冯啸辰最熟悉的领域了。要论组织装备生产和装备应用的能力,全中国能比冯啸辰更出色的,恐怕是屈指可数。
  要在一片相当于中国三倍面积,拥有与中国相近人口数的原始大陆上实现工业化,需要修建数万公里的铁路、百万公里的公路,需要建设数百家电厂,构建一个庞大的电网,此外,还要新建数以万计的工厂,所需要的机器装备数量高达百万。这样大的装备需求,能够让国内的装备制造业跃升一个台阶,从而把欧美同行远远地甩在身后。
  或许有人担心,非洲实现了工业化,会不会像当年中国工业化对西方国家产生冲击一样,抢走了中国人的饭碗呢?冯啸辰对此是很淡定的,他相信,中国的产业界不会像西方那些大爷一样懈怠。普迈的失败,并非由于中国人的竞争,而在于普迈自己故步自封。想想看,你拥有比别人先进不止30年的技术,最终被别人以30年时间追平甚至超过,你这30年时间难道不是在吃Shit吗?
  “我来做这件事,只怕有点挑不起来啊。”冯啸辰言不由衷地说道。领导要重用你,嘴上只能说是“压担子”,而你也不能欢天喜地,二话不说就接过来,而是需要三辞而受,这样才显得谦虚。
  韩宏笑了:“小冯,这种谦虚的话,你就不必再说了。这并不是我对你的安排,而是中央领导对你的信任,你就勇敢地挑起来吧。”
  “嗯,那我就挑起来吧。”冯啸辰也不再矫情了,谦虚这种事情,稍微表示一下还算是美德,一而再、再而三地谦虚,就成了虚伪,纯粹是浪费领导的时间。
  “我的身份是什么呢?总不能真的叫总工程师吧?”冯啸辰笑着问道。
  “中非工业技术合作协会会长,这个职务你看如何?”韩宏笑着揭开了谜底。
注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