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451

  冯啸辰再次掏出那本林北重机的工作证,递到王波面前,说道:“王工,你看下,这是我的工作证。我是林北重机的生产处副处长,我也懂一些机械技术,或许能够帮你们一块出点主意啥的。”
  “生产处副处长?”王波接过工作证,狐疑地看了看,又看了冯啸辰一眼,然后点点头道:“好吧,那你们跟我过去吧。”
  在往钳夹车方向走的时候,张和平扭头看了冯啸辰一眼,低声说道:“小冯,看不出,你这么年轻,居然还是个副处长,你刚才不还说你是个采购员吗?”
  “我说了吗?”冯啸辰装傻道,“我只是说我在采购站工作,没说是采购员啊。”
  “嗯,倒也是。”张和平点点头,其实认为冯啸辰是采购员,这是张和平自己脑补出来的印象,他觉得冯啸辰这么年轻,肯定不会是管理干部,却没想到对方居然还是个副处长。他向前面的钳夹车努了努嘴,问道:“怎么,小冯处长,你有办法修好它?”
  冯啸辰摇摇头道:“这哪知道,不过机械的东西大致都是相通的,我过去看看,没准能够给他们支点招呢。”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车下那几个人的身边。王波给他们介绍了一下,那几个人分别是龙山电机厂的副总工全建才、生产处处长欧桂生、机械部机械研究院工程师王志华,接着,王波又把冯啸辰和张和平介绍给了他们几个。
  “副处长?”欧桂生诧异地看了看冯啸辰,道,“林北重机我去过,生产处,你们那个处长姓贺,叫贺什么来着……”
  “您是说祝其华处长吧?”冯啸辰道,“他姓祝,祝贺的祝,不是祝贺的贺。”
  “哦,对对对,我总记得是祝贺两个字,给记串了。”欧桂生拍着脑袋,尴尬地说道。他倒不是故意说错,实在是把祝贺二字给记颠倒了。因为自己闹了个乌龙,他也就不好意思再盘问冯啸辰了,而是直入主题,问道:
  “怎么,冯处长,你对于我们的抢修方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第一百四十四章
给我12小时
  “我能看看钢板撕裂的地方吗?”冯啸辰问道。
  “冯处长请看吧。”全建才说道。
  几个人一起来到钳夹车旁,察看液压杆支臂钢板撕裂的地方。冯啸辰仔细地观察着断口的色泽、金属扭曲和拉伸情况,又伸手摸了摸各处,然后对全建才等人说道:“这是高强度可焊结构钢,屈服强度应当是在500兆帕以上,如果咱们的定子重量是325吨,按照现有的夹装方式以及列车运行速度,理论上钢板是不会出现过载撕裂的。”
  “这也是我们拿不准的地方。”全建才道。他刚才对冯啸辰还有些不信任,觉得这个副处长即便懂一点技术,恐怕也就能达到皮毛,没什么参考价值。待听到冯啸辰说出这样一番话,他不禁对冯啸辰高看了几眼,说话的态度也变得更为平等了。
  “我们判断,这部分支臂钢板可能事先就有缺陷,可能是锻造之后的热处理出了问题,有很大的残余应力。定子在运输过程中反复挤压这个部件,导致金属疲劳,从而出现了撕裂现象。”王志华说道。
  冯啸辰问道:“另一侧的情况怎么样?”
  “我们看过了,钢板没有出现变形,表面也没有微开裂,应当是没有问题的。”全建才道。
  冯啸辰道:“既然如此,我觉得撕裂部分完全可以进行焊接修复,再在旁边加焊几条加强筋,分散应力,至少可以保证定子运输到最近的大站之前不发生再次的撕裂和松动。现在咱们不该这样坐等,而是要马上开始进行修复。”
  全建才看看硕大无比的定子,说道:“我们可能还需要做一个受力分析,看看在车速保持40公里的情况下,液压杆支臂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力,焊接修复是否能够保证强度要求。如果钳夹车的设计上存在问题,受力分布不合理,就算焊好了,很快也会重新开裂的。”
  “我赞成这个意见。”冯啸辰道。
  “那么,冯处长,你能够做这种受力分析吗?”全建才又问道。
  冯啸辰道:“我能够做一部分,但不能确保正确性,如果有个人帮我把下关会更好。”
  “这没问题,我可以给你把关。”全建才道,他用手指了一下王志华和欧桂生,道:“王工和欧处长都不是搞力学的,刚才我说做个受力分析,他们说他们爱莫能助。现在好了,如果冯处长能够做一部分,那我就有信心了。”
  “现在的问题是,铁路部门能够给我们多少时间。”欧桂生提醒道,“现在李司长和商处长他们正在和铁路部门的人争执呢。”
  “咱们过去问问吧。”冯啸辰提议道。
  “也罢,过去问问。”欧桂生道。
  全建才和王志华两个人没有过去,而是留在钳夹车旁边,拿出卷尺开始做测量,为后续的受力分析做准备。冯啸辰跟着欧桂生来到那一干正在吵架的人身边,欧桂生对机械部那位叫李国兴的副司长喊道:“李司长,有一位林北重机的同志说想问问有关修复方案方面的问题。”
  众人正吵得难解难分,见欧桂生上前打岔,便都停了下来,借机休息一下自己的嗓子,同时也是再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以便再战。李国兴扭头看了一眼,见欧桂生带来的人年轻异常,心里便起了不悦之意,没好气地问道:“你说的林北重机的同志,就是他吗?他是干什么的?”
  “是李司长吧?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国家经委冶金局的干部,同时也是林北重机的生产处副处长,我叫冯啸辰。”冯啸辰说道,他也知道自己的年龄是硬伤,因此而遭到的歧视可不止一次两次了。
  “副处长?怎么会有这么年轻的副处长?”李国兴嘟囔道。
  “林北重机?你说你叫什么?”电力部那位叫商敬伦的处长看着冯啸辰,问道。
  “我叫冯啸辰。”冯啸辰道。
  “冯啸辰?你是不是那个去过平河电厂的冯啸辰?”商敬伦问道。
  冯啸辰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道:“没错,我刚从平河电厂回来。”
  “原来是你啊!”商敬伦脸上露出惊喜交加的神色,“我听平河电厂的老葛说了,说就是你说服了九林公司的那两名检测人员,逼着他们承认电机的司太立合金片剥落是质量问题,为他们省下了一大笔维修费用。你怎么会在这里呢?”
  “什么,平河电厂那件事是你办成的?”欧桂生也吃惊地问道。
  平河电厂是电力部下属的企业,九林电机防蚀片剥落的事情,因为牵涉较大,所以电力部方面也都知道。平河电厂此前还向电力部打了报告,提出如果日方坚持说责任在中方,是否可以先接受这个结果,支付一笔费用先保证电机迅速修复。冯啸辰帮着他们挫败了武藤秀夫一行之后,平河电厂专门向电力部又做了一次汇报,其中还特别提到了来自于林北重机的冯啸辰在此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商敬伦就是分管电机生产的处长,对于这方面的信息自然更为关注。冯啸辰与日本人打交道的时候,商敬伦正在龙山电机厂组织60万千瓦定子的装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十分高兴,也向欧桂生等人做过介绍。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居然在这个地方碰上了冯啸辰这个功臣。
  “小冯处长,你刚才说什么,你想问问修复方案的问题?”商敬伦把话头引回了正题,田兴等人还站在他们对面等着继续争执呢,现在也不是他与冯啸辰讨论八卦的时候。不过,因为知道冯啸辰在平河电厂的作为,商敬伦对冯啸辰的态度明显客气了许多,连李国兴也不便再发难了。
  冯啸辰道:“是的,商处长,李司长,我想打听一下,现在咱们的处理方案是什么。”
  “当然是马上把定子卸车,把钳夹车开走,恢复京龙线的全线通车。”田兴抢着说道。
  “这是不可能的,谁敢动车上的定子,他就是民族罪人!”李国兴也不示弱,大声地喊道。
  “二位,二位,你们先别急。”冯啸辰赶紧抬手制止住双方,然后陪着笑脸对田兴问道:“您是田局长吧?现在京龙线受阻已经是事实,我冒昧地问一句,你们能够容忍的最长阻塞时间是多少?”
  “能够容忍?我们一分钟都不能容忍!”田兴怒气冲冲地说道。
  冯啸辰微微一笑,道:“田局长,这种没用的话就别说了,你们刚才吵架的时间都不止半小时了,我敢保证,如果你们双方达不成共识,起码还要再吵1个小时,所以说一分钟都不能容忍是没有意义的。”
  “呃……”田兴一下子被噎住了,他说一分钟都不容忍,当然只是表明一种态度。事实上,面对着机械部、电力部这些人的强硬态度,他岂止是一分钟,就是一个小时,甚至10个小时,也只能忍下去。且不说他们这边总共只来了4个人,加上开火车的几个司机、司炉等,也不是龙山电机厂这么多人的对手。就算龙山电机厂的人全部让开,田兴也没有胆量去把那个定子从钳夹车上推下去。正如李国兴警告过的,谁敢把定子卸车,这个责任可是很难背得起来的。
  “冯处长,你的意思是什么?”一名穿军装的军代表发话了,他听出了冯啸辰的话里有一些深意,觉得不妨让这个年轻人说完再做计较。
  冯啸辰道:“刚才全总工、欧处长、王工和我已经商量过了,我们觉得可以通过焊接的方法对开裂的支臂进行修复,确保定子在运输到下一个大站之前不会发生位移或者倾覆。但我们需要有一些时间,所以我想问问各位领导,你们最多能够给我们多少时间来完成这项修复任务?”
  “你们能做现场修复?”田兴不敢相信地问道,“你们有几成把握?”
  冯啸辰坦率地说道:“我们只有五成把握,不过完全可以一试。”
  “利用现有的人手吗?”李国兴问道。
  冯啸辰摇摇头道:“我刚才问过全总工了,他说这次押送定子到和州电厂去,没有考虑到焊接安装的事情,所以押车的只有搬运工,没有焊工。我刚才已经让人到后面那趟列车上去询问是不是有优秀焊工,如果能够找到三个优秀焊工,再如果能够在周围找到电焊设备,我们有五成的把握能够把支臂修好。”
  “五成的把握,倒是值得一试。”李国兴说道,“我们原来的想法是让龙山电机厂马上派人带设备过来,但他们坐火车再转汽车,赶到这里起码也需要2天时间。”
  “这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田兴断然说道,接着,他又转向冯啸辰,问道:“冯处长,照你们的修复方案,需要多少时间?”
  冯啸辰道:“这取决于能不能找到电焊工和电焊设备,如果能够找到,我们最多只需要12小时就可以完成修复。对了,现场的用电供应,也要保证。”
  “12小时?”田兴和那军代表对视了一眼,然后咬了咬牙,说道:“如果只是12小时,我暂时可以答应你们,你们马上就开始进行修复。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如果12小时过去你们还不能解决问题,我只能要求你们把定子卸车。还有,如果铁道部下达了命令,要求清理线路,我们也得照办。”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专家来了
  答应给冯啸辰12个小时的修复时间,也是田兴的无奈之举。他也看出来了,如果真的强迫龙山电机厂方面把定子卸下来,那么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再重新装回车上去的。他不知道一个定子值多少钱,但这么一个300多吨的东西,绝对是价值不菲的。押车的人又有机械部的副司长,又有电力部的处长,来头都不小,这也是他这个铁路分局的副局长扛不住的。与其僵持不下,还不如给对方一点时间,让他们试试能不能修复液压杆支臂,皆大欢喜地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说铁路线能不能堵塞12个小时,田兴只能继续向铁道部请示,铁道部那边也得分析、斟酌,一来一去恐怕12个小时也过去了。
  对于冯啸辰提出的这个方案,李国兴和商敬伦也毫无意见。他们刚才与田兴争吵,也是因为心里没底,不知道修复起来需要多长时间,只能先硬着头皮死撑。现在冯啸辰给出了一个时间限,说12小时能够修复完成,不管这个保证是不是可靠,至少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李国兴和商敬伦的心里,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心理,那就是先拖过12小时再说。12小时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们把消息汇报给各自的部里了。机械部和电力部都不可能允许定子被卸到半路上,肯定会与铁道部协商解决,届时就算钳夹车还没有修复,田兴也不会再找他们的麻烦了。
  双方不再争吵,而是迅速转入了合作状态。田兴答应马上去帮龙山电机厂借电焊机,顺便找找附近的工厂里有没有高级焊工。要焊这样的部件,可不是那种二把刀的初级焊工能够干得了的,需要有水平比较高的焊工。这一带周边都不是什么重要工业区,田兴还真没把握马上找到几个高水平焊工。
  田兴等人是坐着吉普车来的,但到了山外就只能换成拖拉机才来到了事故现场。现在他们仍然是坐着来时坐的拖拉机离开,那带着一串“突突突”的引擎声扬长而去的场景颇有一些喜感。
  “冯处长,今天的事可多亏你了!”
  “难怪冯处长这么年轻就能够当上处长,果然有大智大勇,让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望尘莫及啊。”
  看着田兴他们离开,商敬伦和李国兴都松了口气,不约而同地转过身,向冯啸辰发出感慨和赞叹。
  商敬伦是个搞管理的干部,对技术不太了解,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才好,所以只能和田兴硬扛,拖延时间,等待上级的指示。
  李国兴倒是懂技术,他在第一时间就认为应当组织抢修,把支臂钢板重新焊接起来。但他过去做过的项目都是在各种条件都完全具备的大型企业中完成的,时间也比较充沛,遇到这种应急抢险的场合,他就不知所措了。冯啸辰敢做出12小时抢修完毕的承诺,在李国兴看来,却是没有三五天完不成这项任务。
  想想看,要从龙山电机厂调焊机过来,再组织焊工,还要讨论焊接方案,经领导拍板认可,大家还要吃喝拉撒睡,这得多少时间?铁路线的确是一刻都不能堵塞的,李国兴怎么敢提出占用几天时间来完成抢修工作?
  一个是有点魄力但心里没底,一个是心里有点底却缺乏魄力,再至于到全建才、欧桂生等人,就更是因为现场有部委领导而不敢擅专,于是这件事就弄得含含糊糊,啥都定不下来了。
  冯啸辰一到场,也不在乎自己人微言轻,直接就拉着全建才等人讨论抢修方案,有了点眉目之后,马上向田兴他们进行协商,提出12小时的修复时限。这样一来,僵持的局面顿时改观,大家由互相扯皮变成了联合抢修,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
  商敬伦、李国兴都是明白人,他们知道冯啸辰的做法是对的。不管怎么样,先开始干活再说,12小时完不成,可以再拖延几小时。拖延了几小时还干不完,可以再拖延,总之,只要做起来,就有希望。而这样吵吵嚷嚷没个主意,浪费了时间,铁路部门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这样的方案,大家不是想不到,只是没人敢做主。冯啸辰这个愣头青把事情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大家也就有个甩锅的对象了。其实想明白了也不存在什么甩不甩锅的问题,身处荒山野岭,与部里联系不上,大家不等不靠,积极开展工作,就算是方法不太恰当,上级也不会追究的。
  唉,说起来还是自己魄力不够,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说的就是商敬伦和李国兴他们这些人吧。众人自我检讨了一番,但也觉得即便经过了这件事,下一回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他们还是不会像冯啸辰这样大胆。所以,对冯啸辰大家只能是感慨其年轻气盛,却不会模仿他的冲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