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1

  “没有,我查了好几遍了。”冯啸辰道。
  “那就没有了。”张海菊道。她文化程度不高,英语水平也就仅限于能够认得出英文的书名或者期刊名,平常把收到的期刊入库之后,她就不会再翻阅了,对于书库里到底有哪些资料,她也说不上来。冯啸辰既然查过卡片柜而没有找到,那自然就是没有,对此,她也没什么办法。
  “真是可惜了。”冯啸辰叹了口气,“我在别的文献上看到,去年第二期的《Mining
Magazine(采矿杂志)》上有一篇关于国外矿山机械发展的综述,是美国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写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颇有一些独到的见地,如果能够找到,对于领导肯定是非常有启发的。”
  “如果是这样,你可以写个报告,请领导批一下,什么时候经委资料室统一采购资料的时候,让他们买一本回来。”张海菊说道。
  冯啸辰问道:“这个周期得多长时间?”
  张海菊摇摇头道:“这可不好说了,如果赶巧了,他们正好要去采购,可能两三个月也就买回来了。如果不凑巧,一两年也没准。机械处秦工想买的一本书,打报告都两年多了,现在还没买回来呢,秦工都快退休了。”
  “呃……那还是算了吧。”冯啸辰败退了。他现在可真是怀念有互联网的时代,只要订购几种在线资源,各种资料都能够坐在办公室里随时查阅出来,哪需要像现在这样一本书一本书地大海捞针。最关键的是,如果针都在这片海里也就罢了,他想要捞的针在自己门口的海里根本就捞不着,那可是最让人郁闷的。
  “小同志,你要查《Mining
Magazine(采矿杂志)》?”
  一位戴着老花镜,头发有些花白的研究人员走过来还书,正好听到了冯啸辰与张海菊的对话,随口问道。冯啸辰在资料室见过他两次,知道他是一所大学里的教授,姓李,是专程跑到冶金局资料室来查资料的。
  “李教授,怎么,你们学校有这本杂志吗?”冯啸辰心里一喜,对方既然能够跑到他们这里来查资料,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到对方那里去查资料呢?冶金局资料室的期刊不全,说不定别的地方就有这份期刊了,借来看看也是可以的。
  李教授摇摇头,笑道:“我们学校图书馆可没有你们阔绰,资料还没有你们这里全呢,要不我一把岁数,能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到你们这里来查资料?你说的《Mining
Magazine(采矿杂志)》,我记得煤炭研究所的资料室里是有的,你可以问问他们。”
第十五章
这就是个领导项目
  冯啸辰向李教授道了谢,接着便向张海菊打听去煤炭研究所查资料的手续。一问才知道,这手续还颇有一些麻烦,首先是他需要写一个申请,然后由张海菊这边提供证明,说冶金局资料室没有这份资料,接着,需要找主管领导签字,最后才能在办公室开介绍信去煤炭研究所。至于对方那边有没有什么借阅权限之类的规定,就不得而知了,没有网络的年代里,查个规章制度也得到现场去才能查到。
  冯啸辰打定主意要找到这份杂志,于是便开始走手续了。他到冶金局之后,一直没有分配具体的工作,只是暂时挂在行政处,但行政处那边拒绝为他提供证明,因为查资料的事情是罗翔飞安排的,行政处并不知道具体细节。无奈何,冯啸辰只能在冶金局办公室给田文健打了个电话,让田文健给他做这个证明。
  “你要去煤炭研究所查资料?为什么?”田文健诧异地说道。
  冯啸辰把冶金局资料室没有某份期刊的事情说了一遍,田文健迟疑了片刻,这才让冯啸辰把电话听筒交给办公室主任刘燕萍,向他证实罗翔飞的确给冯啸辰安排了这样一个工作。刘燕萍得到这个回复,便安排手下给冯啸辰开出了介绍信,并且再三叮嘱他到兄弟单位去一定要服从对方的管理,不可乱说乱动,以免影响单位间的关系。
  冶金局大院位于京城的西北郊,煤炭研究所却位于京城的西南郊,二者之间有十几公里的距离。搁在后世,这点距离倒也不算什么,开车过去,或者坐地铁过去,都不算太麻烦。但在当年,这两个地方都是城乡结合部,周围居民稀少,公交车的车次少,班次也少。冯啸辰拿着地图,连换了三趟车,折腾了近两个小时,这才来到了目的地。
  “你是冶金局的?你来查资料,而且还是英文资料?”
  煤炭研究所资料室的资料员王亚茹上下翻看着冯啸辰的介绍信,又反复验了几遍他的工作证,依然带着几分不信任的口吻问道。实在是冯啸辰的年龄太小了,机关里这样年龄的职工基本上都是勤杂工,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能查英文资料的人会是如此年轻的。
  好不容易应付完了王亚茹的盘问,王亚茹进书库抱出了冯啸辰要的期刊,一边递给冯啸辰,一边严肃地叮嘱道:“这是国外资料,很贵的,你只能抄,不能在上面涂画,更不偷偷把里面的内容剪下来,明白吗?”
  “……好吧。”冯啸辰很想争辩几句,说明自己并不是没有文化的愣头青,但想到刘燕萍对他的叮嘱,也就忍了。反正他也就是来看资料的,最多有个半天时间就看完了,何苦和对方去争这种口舌呢?
  “小同学,你抄这些东西干什么,你是学煤矿机械的大学生吗?”
  冯啸辰正在从期刊中摘抄有关内容的时候,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响起来。冯啸辰扭头一看,只见一个慈眉善目、花白头发的小老头正站在他身后,偏着头看着他抄的内容,笑呵呵地对他问着话。
  冯啸辰赶紧站起身来,谦恭地说道:“老师,您好,我不是大学生,我是经委冶金局的,是到咱们这里来查点资料的。”
  冯啸辰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反正以他的年龄,见人就叫老师,总是没错的。那老头倒不介意冯啸辰的称呼,他摆摆手,示意冯啸辰坐下说话,接着自己也坐在冯啸辰的身边,拿起冯啸辰刚刚看的期刊,一边翻看着,一边问道:“这些资料,你都能看得懂吗?”
  “连猜带蒙吧,多读几遍就懂了。”冯啸辰低调地说道。
  “我看看你记的笔记。”老头又向冯啸辰伸出手去,语气中带着些不容置疑的霸气。
  冯啸辰对这种老头是毫无办法的,他们混到这把子岁数,一般都有点地位,或者是单位上的领导,或者是学术权威。他们提出要看冯啸辰记的笔记,冯啸辰哪敢拒绝。幸好这笔记上也没啥不能见人的东西,对方想看,就由他看好了。
  “电液压传动,齿条推压,低温起动……嗯,还有点章法,看得出,你查资料是带上了自己的头脑的。”老头看着冯啸辰记的内容,用一种上位者的口吻对他称赞道。
  “您过奖了。”冯啸辰道,他弄不清楚对方的身份,看对方这意思,似乎也不打算向他透露自己的身份,于是他也就不便询问了。对方摆出一副领导的模样,对他的工作给予评价,他除了表示谦虚之外,似乎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咦,你这里画个问号是什么意思?”老头看着看着,终于发现了有问题的地方。
  冯啸辰探头过去,原来是自己整理的国内几家单位开发矿山机械的概况,旁边有一个问号,那是自己抄录资料的时候画上去的,结果被这老头盯上了。冯啸辰再仔细看看,发现自己画问号的那一项恰好就是煤炭部下属几家企业正在着手开发的2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项目,估计这老头与这项目还有点关系,看到冯啸辰画上问号,老头岂有不过问一声之理。
  “其实也没啥意思,呃,就是对其中有些问题还存在疑问吧。”冯啸辰敷衍着说道,再没有比背后评论人被事主当场抓获更让人尴尬的事情了,冯啸辰抄这段资料的时候,还是在冶金局的资料室里,他对煤炭部的工作如何置疑,都无伤大雅。可现在他是在煤炭研究所,这就相当于被人抓了现行了。
  老头显然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他摇了摇头道:“不对,你不是有疑问,你是有看法。说说看,这个25立方米矿用挖掘机的项目,有什么问题?”
  “这个,还真不太好说。”冯啸辰支吾起来。
  “有什么不好说的?”老头立着眉毛,慈眉善目的形象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判官,似乎冯啸辰如果不肯老实交代,他就要叫出小鬼让冯啸辰尝尝厉害了。
  冯啸辰原本打算息事宁人,不想得罪老头,见老头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冯啸辰也就豁出去了。反正他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说不上是诽谤,就算说出来让老头不高兴,又能如何?这可是你逼着我说的。
  想到此,冯啸辰淡淡一笑,说道:“其实也没啥,就是我觉得这个项目过于拍脑袋了,或者说直接点,就是一个领导项目,没啥意义。”
  所谓领导项目,特指某些领导一时心血来潮提出来的项目。比如说一个领导到了企业,说你们企业有这么强的实力,应当搞搞汽车嘛,结果企业为了拍马屁,便真的搞起汽车来了,这种项目就称为领导项目。领导项目一般来说都缺乏详细的论证,纯粹是为了让领导觉得高兴,因此不惜工本,而且到最后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结束。
  在体制内,说某个项目是领导项目,其实都是带着贬义的。冯啸辰一张嘴就说这个项目是领导项目,这可就是硬生生的得罪人了。
  果然,那老头的脸刷地一下就黑了,他咧了咧嘴,冷冷地说道:“好大的口气,你倒给我说说,这怎么就是领导项目了?你如果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今天就别想走了,我管你的晚饭。”
  所谓管晚饭,和后世人说的“喝茶”恐怕是一个用法,那就是要被敲打敲打的意思了。老头倒不是因为听不进不同意见,要找冯啸辰的麻烦,而是他觉得冯啸辰年纪轻轻就口出狂言,不符合机关工作的要求,想借这个由头教育教育他,以便帮助他变成成熟一些。
  冯啸辰既然敢说,自然是有底气的。他把面前的英文期刊推开,把笔记本翻到一页空白处,开始用笔画着一台矿用挖掘机的图样,准备给老头来个看图说话,说说这台机器的问题。
  老头一开始没明白冯啸辰的意思,看他画了几笔,便挥挥手让他停下,然后转头对王亚茹喊道:“小王,你去拿一份MT25的草图来,我有用。”
  先前对冯啸辰挑三拣四的王亚茹连一点磕绊都没打,便屁颠屁颠地跑去找来了一份草图,恭恭敬敬地递到老头的手上。她想说句什么,被老头眼明手快地拦住了,显然老头是不想让冯啸辰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至于目的是为了避免冯啸辰害怕,还是不屑于向冯啸辰明说,冯啸辰就不得而知了。
  莫非是研究所的所长?或者是总工?这个编号为MT25的25立方米挖掘机,没准就是老头设计的,今天如果自己不能说出点让老头服气的话,这顿晚饭估计真得在研究所吃了,只是这饭好吃不好消化,没准还会像刘燕萍警告过的那样,影响了兄弟单位之间的关系。
  算了,也别想什么藏拙的事情了,拿出点真本事来先把老头唬住,后面的事情再说吧。
  冯啸辰在心里盘算道。
第十六章
你打算怎么解决
  “五年前,机械部、燃化部、冶金部联合开展了12立方米挖掘机的研制工作,并于去年制造出了第一台样机,目前正在进行工业实验。煤炭部提出的25立方米挖掘机项目,就是这一项目的延续,是这样吧?”
  冯啸辰一旦想明白了,也就收起了此前那副谨小慎微的模样,开始向那老头侃侃而谈。
  “这都是资料上能看到的,你说的没错。”老头淡淡地说道。他从兜里掏出了烟盒,抽出一支烟叼在嘴上,又向冯啸辰示意了一下,意思是请冯啸辰抽烟。冯啸辰摆摆手,同时用手指了一下墙上写的“禁止吸烟”的告示。那老头迟疑了一下,悻悻地收起了烟盒,把嘴里的烟拿下来,凑在鼻子上闻着,用以满足自己的烟瘾。
  冯啸辰对于老头这个举动倒是有几分敬意,他分明看到,在老头拿烟盒出来的时候,那个王资料员就盯着他们这边,却丝毫没有上前阻止的意思。很明显,老头在研究所应当是一个权力极大的人物,这种禁止吸烟的限制,对他或许是无效的。然而,对于冯啸辰的提醒,他居然能够从善如流,宁可用鼻子闻烟卷来解馋,也不违反规定,这就说明这老头还是挺讲理的,这也让冯啸辰心里踏实了几分。
  “在三部委此前的计划中,并没有25立米挖掘机的研制安排。三部委当时达成的共识是,12立米挖掘机已经能够满足大型露天矿开采的需求,样机试制成功后,要经过严格的工业实验,固定设计,然后生产100台以上,投放到各地矿山。在此之后,才会考虑25立米挖掘机的建造工作。”
  冯啸辰继续说道,有关三部委的这个计划安排,在早先的文件中都是明确写着的,而且文件也没有太高的密级,业内的一般工作人员也可以查看。冯啸辰在冶金局的资料室里看过这份文件,对于这个过程是比较清楚的。
  老头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没错,三部委最初的计划的确是这样的。但运动结束之后,中央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原来的计划就不再适用了。煤炭部组织研制25立米挖掘机,也是因为几个大型露天矿的迫切要求。如果国内不能提供这种规格的挖掘机,我们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外汇从国外进口。这也就是我们急于上马这个项目的理由。”
  冯啸辰道:“理由并没有什么错,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研制25立米挖掘机?如果计划是建立在沙地上的,那么不管它多么美好,都不过是海市蜃楼而已。”
  “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呢?”老头反驳道。
  “你怎么知道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呢?”冯啸辰毫不示弱。
  老头倒是一下子被冯啸辰给噎住了,或许他已经习惯了当领导,从来没有人会这样直截了当地顶撞他。那边王亚茹已经准备过来干涉了,老头向她递过去一个眼神,示意她不要多事,然后深深吐了两口气,这才说道:
  “我的理由很充分。在研制12立米挖掘机之前,也有人提出过像你现在这样的疑问,认为以中国自己的力量,不可能研制出这样规格的挖掘机。然后,我们的工人师傅只用了3年不到的时间,就造出了样机,这难道不是对这种置疑的一个最好的回击吗?”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老头的脸上恢复了一些光彩,似乎是觉得自己这个回击非常有力,足以让冯啸辰羞得掩面而走。
  冯啸辰对老头的回答并不觉得意外,他淡淡一笑,说道:“12立米挖掘机样机是如何造出来的,您应当比我更清楚吧?回转电机的质量不过关,在实验中线圈被击穿,不得不让原厂重新绕一个线圈送过来更换。环轨、回转辊子铸造工艺不过关,铸造时候废品率高达80%。液压减速器在国内找不到供货商,国外又拒绝提供,最后使用的是进口15立米挖掘机的备件……”
  “够了!”老头怒道。冯啸辰说的这些,他岂能不知,当初为了这些缺陷,他也曾和技术员、工人一起受过煎熬,听冯啸辰带着数落的口吻这样说,他忍不住便开口训斥了起来:
  “这些不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吗?你难道生下来就会这样夸夸其谈,而不是你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教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发展初期,同样有过这样的阶段,不经历这种阶段,怎么会有今天的成熟技术?”
  面对老头的愤怒,冯啸辰毫不气馁,用同样气冲冲的证据继续呛道:
  “问题是,咱们解决了这些技术问题没有?上12立米挖掘机的时候,我们抱着的就是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只要主机造出来了,配套问题就会慢慢解决。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解决配套问题,甚至没有一个解决配套问题的可行计划。在这种时候又急于推出25立米挖掘机,最终只能是把这种将就凑和的方式在新型号上再重演一遍。”
  老头道:“那依你的意思,我们就该停在这里,等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再去追赶世界先进潮流?到那时候,别人都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咱们还能追得上吗?”
  冯啸辰反问道:“老同志,我想问问您,你觉得我们国家工业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是体现在12立米与25立米挖掘机的差距上,还是体现在大梁铸件合格率是20%还是100%的差距上?”
  “这……”老头一下子语塞了,他本能地想说点什么来反驳冯啸辰,却分明觉得,冯啸辰的话是如此犀利,一下子就刺破了一层窗户纸,让他看到了一束新鲜的亮光。他隐隐觉得,这似乎就是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的一个答案,在这一瞬间,由这样一个年轻得可怕的孩子说出来了。
  “可是,我们没有时间等。”老头的语气变得低沉下来,“中央给我们下达了新的任务,几个大露天矿的产量必须在五年内翻两番,否则无法达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会拖全国经济增长的腿。如果照你说的,先练好内功,再向前发展,我们等不起。我亲自去铸件厂做过调研,他们告诉我,要改进高锰钢铸造工艺,把废品率从80%降到30%以下,他们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这还是在国家能够充分保证技改资金的前提下。”
  “这种话基本上也就是托辞吧,或者就是想找个借口向国家申请技改资金。”冯啸辰说道。
  老头的脸一板,严肃地说道:“你其他的话我都可以接受,但这句话,我绝对不能接受。你没有见过那些工人和技术人员是如何夜以继日工作的,为了改进铸造工艺,他们有的人七天七夜都没有合眼,你没有资格这样批评他们。”
  老头的话音里带着威严,这是一种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威严,让冯啸辰也有肃然的感觉。他沉默了一会,说道:“是的,我唐突了,我向您,也向他们道歉。”
  老头摆了一下手,意思是这件事可以揭过了,他不会追究。冯啸辰说话过于轻佻,这让他觉得不悦,但冯啸辰知错能改,并不强词夺理,这一点又让老头觉得孺子可教。他对冯啸辰说道:“还是说刚才的话题吧,我们国家急需25至30立方米的大型挖掘机,如果我们自己不能造,就只能依赖进口,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冯啸辰道:“很简单,两条腿走路,以引进设备作为条件,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快速地提升我国的装备制造水平。我们不能再满足于拼凑一台设备出来,再自称是给了谁一记响亮的耳光。没有现代化的工艺水平,仅仅靠着群策群力,蚂蚁啃大象的方法造出一两台装备,不是我们要的现代化,这仅仅是一种满足领导脸面的政绩工程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