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精校)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451

  “结果我们从克林兹引进技术,胥总工的愿望落空了。”冯啸辰说道。
  “正是如此。”崔永峰道。
  “难怪……”冯啸辰微微点了点头,他没想到胥文良还有这样的执念,这一会,他都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崔永峰看到冯啸辰的表情,苦笑了一声,说道:“其实,依我的观点,胥总工的这套图纸没有能够变成现实,对于胥总工来说也许是个遗憾,但对于咱们国家来说,或许就是另一码事了。”
  “什么意思?”冯啸辰问道。
  崔永峰道:“我看过这套图纸,甚至可以这样说吧,其中有些图纸就是我帮着胥总工画的,我对它们非常熟悉。过去,我们和西方国家接触得少,我还觉得胥总工的这些设计是巧夺天工。等到开放了之后,我看了一些国外的资料,才感觉到,这套图纸已经严重过时了,从整体设计理念到一些具体零部件的设计,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如果照着这套图纸去制造一条生产线,那将是国家财产的巨大浪费。”
  冯啸辰哑然失笑,说道:“胥总工现在一定非常后悔收了你这样一个学生,你简直就是存心给他拆台的。”
  “或许是吧。”崔永峰自嘲地笑道,“我的确是一个不肖弟子。”
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的思路
  “那么,崔工觉得我们的工作该如何开展呢?”
  冯啸辰开始诚心诚意地发问了。和崔永峰聊了几句,他感觉崔永峰肚子里是有货的,至少在别人都不重视配管问题的情况下,他能够以配管为例来证明国内设计理念上的缺陷,这就说明他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冯啸辰很想知道,自己面对的难题在崔永峰看来有什么破解之道。
  崔永峰想了一下,正色道:“我希望国家能够给胥总工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实现他的夙愿。”
  “什么!”冯啸辰和周梦诗同时都脱口而出,尼玛,这都啥事啊,你说了半天,怎么又绕回来了?
  “崔工,你没说错吧?”周梦诗忍不住发问了,“你刚才不是说胥总工的设计不行吗,怎么现在又说希望我们帮他实现他的夙愿了?”
  “胥总工是一位杰出的冶金机械工程师,他为国家工作了30多年,此生最大的理想就能够自己亲自设计一条轧钢生产线,并看到这条生产线的投产。他今年是56岁,离退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如果错过了机会,他将抱憾终生。而我……作为他的学生,也同样会抱憾终生。”崔永峰看着冯啸辰,诚恳地说道。
  冯啸辰在心里盘算了一下,点了点头,道:“你继续说下去吧。”
  他明白,崔永峰既然在此前明确说出了胥文良设计的图纸存在的缺陷,那么肯定不会要求冯啸辰他们照着这套图纸去帮助胥文良实现梦想,这就意味着崔永峰还有其他的想法,冯啸辰需要让他把话说完。
  果然,崔永峰说道:“当然,我不是说要按照胥总工原来设计的图纸去建造一条生产线,因为我说过,那套图纸已经过时了,没有竞争力了。我希望国家能够给他一个机会,让他重新设计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如果胥总工有机会重新设计一条生产线,我愿意继续给他当助手。”
  说到这里,他正视着冯啸辰,目光中闪烁着异样的神情。
  “你是一个好学生。”冯啸辰缓缓地说道,“胥总工有你这样一个学生,是他的幸福。但是,国家没有时间等他。南钢这条生产线必须马上开工建设,而我们也只能在这条生产线的建设过程中去学习设计思路,胥总工恐怕等不及了。”
  “不会的,只是国家有这个想法,那么肯定是能够做到的。”崔永峰说道。
  “怎么做?”冯啸辰问道。
  “我知道咱们国家目前没有能力同时开工建设两条生产线,但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亚非拉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也是需要建轧钢厂的,以往他们也曾与我们联系过。如果咱们一边引进克林兹的技术建设南江钢铁厂的轧钢线,一边用引进来的技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设计一条新的生产线,那么不就是两全其美了吗?”崔永峰抛出了他思考已久的方案。
  “亚非拉国家?”冯啸辰被崔永峰的设想惊住了。这的确是一个出乎他意料的答案,但却是能够让秦重的事情得以破局的一个好选择。冯啸辰甚至感觉到,借鉴这个设想,重装办的很多工作都能够打开新的思路,许多目前困扰重装办的难题都有了新的破解方法。
  崔永峰继续说道:“亚非拉的很多国家都有发展工业的需求,因为他们的工业水平比咱们要低得多,经济实力也比咱们国家要弱得多。西方大企业的设备,对于他们来说既显得过于昂贵,又有些超出了他们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进入这个市场,那么既可以获得宝贵的外汇,又能够用他们的市场来验证我们的技术,这就是我说的两全其美。”
  “崔工,我觉得你说的两全其美,应当换一个解释吧?”周梦诗在旁边插话道,“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在这些国家找到市场,那么既满足了胥总工想在有生之年设计一条生产线的梦想,又能够让你们秦重获得足够的利润,让贡厂长他们有积极性去接受引进技术,是不是这样?”
  崔永峰的心思被周梦诗一语道破,不禁有些尴尬。他支吾着说道:“我刚才说的是对国家的好处,周同志说的是对我们厂子这个集体的好处,其实并不矛盾嘛。咱们不是一直都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要互相协调吗?”
  冯啸辰没有在意他们俩的争执,他想了想,问道:“崔工,你觉得我们有可能在亚非拉市场上拿到订单吗?”
  “能!”崔永峰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看过资料,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巴勒斯坦、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都有新建或者更新冶金设备的计划,也正在国际市场上寻求供货商,如果我们的装备性能可以达到西方设备的80%以上,成本比他们低30%以上,那么这些国家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选择从中国获得这些装备。”
  “你说的这两个百分比,能够达到吗?”冯啸辰问道。
  崔永峰道:“成本方面,问题不大,我们的材料成本没有什么优势,但人工成本比德国、日本都要低得多。轧机制造里的工时费成本占比很大,尤其是最终安装的阶段,消耗人工特别多,我们可以在这些环节把成本降下来。至于设备性能方面,按照原来的设计,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吸收克林兹转让的技术,按照国际一流的水准来进行重新设计。”
  冯啸辰笑道:“这样一来,胥总工就会从抵制吸收克林兹技术,转向全力支持吸收克林兹技术,而我们重装办的工作,也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推进。”
  崔永峰也笑了:“这是当然,如果这个方案不能让上级领导满意,我想也是推行不下去的。”
  说到这个程度,余下的事情冯啸辰自己就能够想明白了,而且是不是能够在亚非拉这些地方找到市场,也不是现在就能够商量出来的,需要再去了解。不过,以冯啸辰前一世的经验,他知道崔永峰的这个想法是非常靠谱的,中国的装备技术和西方国家比的确差着一大截,但要糊弄糊弄非洲的黑叔叔们,那是足够的。这些年,非洲一些国家的民族意识正在启蒙,不少国家的领导人也都提出了要搞工业革命的口号,虽然这些口号也不一定都能够实现,不过既然有口号,就有机会。
  如果能够推动中国装备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那么一是可以获得外汇收入,用于弥补从西方进口设备的付出,二是能够培养中国自己的队伍,就如崔永峰说的,是用人家的市场来验证我们自己的技术。在这一点上,冯啸辰对崔永峰还是挺佩服的,在这样一个年代,能够说出在人家的市场上验证自己技术这种离经叛道的话,的确很不容易了,当时的主流的思想是要把最好的东西拿给亚非拉兄弟,而不是拿人家来练手。
  崔永峰还有一点没有说到,那就是囿于他的历史局限性了。冯啸辰是明白的,到21世纪之后,最重要的既不是人才,也不是技术,而是市场,谁能够占有市场,谁就能够占有未来。在前一世,中国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大规模进军非洲市场的,这一世,如果能够提前布局,效果应当会更好吧。
  这一层意义,冯啸辰也没必要向崔永峰挑明,只要这件事对秦重有好处,能够让秦重的干部职工接受,就足够了。至于这件事对国家有什么意义,这是罗翔飞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想法,你没有向胥总工和贡厂长他们说起过吗?”冯啸辰最后问道。
  崔永峰摇摇头道:“我没有来得及和他们谈这个问题,而且,要开拓国外市场,也不是我们秦重有权力去做的事情,需要国家来下决心。我如果把这个想法说给贡厂长他们听,他们只会觉得我好高骛远。事实上,他们现在已经是觉得我好高骛远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苦笑了一下,显然是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冯啸辰抬起头,看了看正在哄着妞妞睡觉的吴丹丹,正遇到吴丹丹向他投来一束期待的目光。冯啸辰笑了笑,对崔永峰说道:“其实,你是胥总工的好学生,小吴也是你的好学生啊。对了,刚才小吴说你爱人调动的事情,受到了一些干扰,是因为你向厂里提意见的缘故吗?”
  “不是的,是小吴误会了。”崔永峰赶紧解释道,“厂里照顾我和我爱人两地分居的问题,和林北重机那边协调了好几次,不过林北重机那边也有一些困难,所以暂时不同意我爱人调出,这件事情就耽搁下来了。在这方面,厂里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
  “原来是这样。”冯啸辰点点头,“好吧,崔工,感谢你今天给我们的启发,我会尝试着和胥总工去谈一谈你的这个设想。至于你爱人调动的事情,我来帮你想想办法吧。”
  “真的?那可太感谢冯处长了!”崔永峰喜出望外地说道。
第一百八十二章
胥文良要退休了
  冯啸辰与崔永峰见面的事情,果然没有引起秦重领导们的注意。在此之后,冯啸辰继续在秦重考察,逐项落实分包生产和技术引进的问题。尽管对于这个项目的安排存着许多不满,秦重的一干领导还是郑重其事地做出了保证,声称会组织精兵强将完成从克林兹公司分包过来的生产任务,会尽最大的努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至于什么叫精兵强将,什么是最大的努力,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在此期间,王根基与周梦诗一道回了一趟京城,几天后又回来了。这当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宋洪生、贡振兴他们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王根基从京城回来之后的一天晚上,胥文良在自己家的书房里迎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正是重装办工作小组的冯啸辰和王根基。
  作为厂里的总工程师,胥文良住着一套在当年很罕见的200多平米的大四居,其中光是书房就有40多平米。书房正中摆着一张大号的绘图桌,桌上有带伸缩杆的台灯。靠墙的位置全是文件柜,摆满了书籍、图纸,俨然就是一个大办公室。
  “两位请坐吧,家里很乱,让你们见笑了。”
  胥文良招呼着冯啸辰和王根基二人坐下,自己也在一张藤制的圈手椅上坐下来。
  他说家里很乱,其实只是谦词,相比崔永峰的蜗居,胥文良的家堪称是豪宅了。以当年的标准,他家当然没有什么豪华的装修,但地面也是水磨石的,墙面下半截刷着浅蓝色的油漆,上半截则是雪白的石灰,书房的窗户上挂着两层窗帘,一层是厚实的布帘,一层是轻薄的纱帘。
  换成其他人,第一次走进胥文良的家,估计都会大惊小怪,再奉上无数的恭维之语。只可惜冯啸辰是有后世阅历的,而王根基作为一名官二代,眼界也颇高,所以对于胥文良家的这套装饰,都只是平淡地夸了两句,没有流露出什么艳羡的神色,让胥文良略微有些失望。
  “胥总工,我们在秦重的学习快结束了,这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感谢胥总工这段时间对我们的教诲。”冯啸辰微笑着,说着非常套路化的官话。
  “小冯处长太客气了。”胥文良也说着外交辞令,“你们是上级领导,到我们秦重是来视察工作的。你们对我们厂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批评意见,对于我们厂的发展很有帮助,我们应当对你们表示感谢才是。”
  “哈哈,那就算是互相学习吧。”冯啸辰也没有纠缠这个问题,他话锋一转,说道:“胥总工,这次引进克林兹技术,厂里没有安排您来主持,实在是非常遗憾啊。我听说主要的原因是您向厂里打了报告,申请退休。我记得您今年好像才56岁吧,离退休年龄还早,为什么要申请退休呢?”
  胥文良微微一笑,道:“岁数大了,浑身都是毛病。我腰不太好,别说画图,就是看图纸看久了都受不了。还有就是眼睛也不行了,老花眼加散光。我跟贡厂长和邬厂长都说了,这个项目就别让我负责了,也到该让年轻同志上来的时候了。我们这些老家伙,该让贤了。”
  冯啸辰道:“胥总工可别这样说,我看您还是年富力强呢。这次秦重引进克林兹技术,没有您这位老将出马担纲,我们还真担心秦重能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分包的任务。”
  “完全没有问题。”胥文良道,“技术处的老李、老董,经验都很丰富。老李当了十二年的副总工,老董提副总工也好几年了。这次我们秦重承担的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部件,他们俩足够拿下来了。”
  胥文良说的老李、老董,是秦重的两名副总工,一个叫李建和,一个叫董金喜,这些天冯啸辰与他们也都接触过。从经验上,这两位的确算是不错,不过要论起对技术的领悟能力,他们与胥文良还差着不少,而且也远远不及只是普通工程师的崔永峰。
  秦重方面口头上承诺会认真对待热轧机的分包任务,但在实际做出安排的时候,却让人颇为失望。技术方面的负责人,安排的是李建和和董金喜二人。冯啸辰向邬三林提出质疑时,邬三林解释说胥文良已经向厂里打了退休报告,申请提前退休,所以不便安排他负责这个需要耗时好几年的项目。
  除了技术队伍薄弱之外,工人和设备方面的安排也同样不尽人意。交给工作小组审阅的工作计划写得花团锦簇,但对秦重情况已经有所了解的冯啸辰却能够看出其中有诸多不实之词。厂里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批工人都被排除在这个项目之外,安排使用的设备也多是较为老旧的那一批,近几年新添置的进口设备尽管也列在设备清单之中,但具体安排的工时却是少而又少,完全就是走走过场而已。
  关于后面这一点,邬三林也有解释,那就是秦重还有其他的生产任务,也都非常重要,比如某某水电站使用的大型水轮机,某某煤矿的大型带式输送机等等,这些都是国家重点工程使用的装备,不可忽视。
  如果冯啸辰他们没有进行过实地考察,这样的一份报告或许就可以把他们给糊弄过去了。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再看这份报告,就能够明显地感觉到秦重方面对于热轧机项目的轻视,甚至是抵触。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秦重从一开始就对这个项目的安排存有不满情绪,但国家已经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了,引进协议已经签订,相关的工作已经展开,所以他们再反对也没用,只能采取这种方法来消极抵制。包括胥文良申请退休的事情,也是这种抵制态度的表现,所谓“申请退休”,并不是真的马上就要退休。申请之后还有审批的阶段,一来二去,拖上十年八年也未可知,但冯啸辰他们却就没有理由非要让胥文良去挑大梁了。
  关于这一点,冯啸辰、王根基都能看得透,秦重方面也知道他们是能够看透的。这种伎俩叫做阳谋:我就是这样做了,你还没办法。只要我不是明确地反对上级的指示,上级也不至于因为这么一点事情就大动干戈。
  在胥文良看来,冯啸辰和王根基二人来找他的目的,肯定就是想打打感情牌,甚至可能是打打利益牌,劝说他出山来主持这个项目。胥文良也想好了,尽量拒绝他们的要求,实在拗不过的话,也可以给他们一个面子,但到时候出工不出力,他们也没啥话讲。以胥文良的看法,冯啸辰他们需要的,也就是胥文良挂个名而已,这样他们就好回去交代了。
  正这样想着,冯啸辰又开口了,让胥文良觉得意外的是,冯啸辰居然略过了有关他退休的事情,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胥总工,我听说您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设计过一套1700毫米热轧机的图纸,能够让我们观摩一下吗?”
  “你怎么知道我画的那套图纸?”胥文良有些诧异。
  冯啸辰笑道:“我也是偶然听人说起的。胥总工也知道,我原来曾经在南江省冶金厅工作过,后来又去了国家经委冶金局,所以对于热轧机的技术挺感兴趣的。听说您画过这样一套图纸,我还真想看一看呢。”
  “呵呵,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胥文良笑了笑,又说道:“好吧,既然冯处长想看,那我就献丑了。冯处长也是技术专家,我还想听听冯处长的意见呢。”
  说着,他站起身,走到一个书柜前,拉开柜门,从里面抱出了一大捆图纸。冯啸辰和王根基连忙上前,帮着胥文良把图纸抱到了桌子上,然后又与胥文良一道,把图纸一张一张摊开,用镇纸压在那张大号的绘图桌上。
  “这就是一台轧机的图纸?怎么会这么多?”王根基看着这一堆图纸,不觉有些眼晕。那图纸上画得密密麻麻的,又是线条又是符号,不懂行的人看来简直与天书相仿了。
  冯啸辰笑道:“老王,这还只是一个总体设计图呢。如果要具体到各个部件,全部画出来可以装满几辆卡车。一套轧机好几万吨重,图纸画出来也得好几吨。”
  胥文良翘了翘大拇指,说道:“小冯处长懂行。”
  冯啸辰装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道:“我哪是懂行,只是因为我亲手搬过这些图纸。我在南江冶金厅的时候,经委是打算从日本引进这套设备的,谈判都已经到快要完成的时候了,日方把图纸都送了过来,那些图纸就有几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4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