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4

  姜宪要不是看着太皇太后在这里,早一茶盅砸了过去。
  论国礼赵翌是天下之君,论家礼他是一家之主,两位老太太置气,他居然就这样坐在旁边看着,一屋不扫不足以扫天下,他还能干什么啊?
  早早退位换个人做皇上好了!
  姜宪索性道:“在宫里的时候太后娘娘每到冬天就咳得厉害,今年倒春寒时间长,不知道您还咳不咳?咳嗽好些了没有?要不要请了田医正来给您看看?”
  曹太后咳是因为她整天呆在烧着地龙的殿堂里,前世姜宪做太后的时候就咳,还是田医正偶尔提了一句,她这才知道曹太后也咳,因而印象颇深,此时拿了出来做话题。
  曹太后微微一愣,看姜宪的目光不由柔和了很多,道:“这边的空气好,我今年冬天倒没有怎么咳。我不过两三个月没有看见你,你一下子就长这么高了!我做姑娘的时候也这样,因为长得太快,还常常半夜地被饿醒,想吃东西。”
  姜宪顿时有些恍神,过了几息的功夫才道:“原来太后娘娘也这样啊!我身边的宫女情客现在每天半夜用了茶房的炉子给我下面吃。可我嫌面不好吃,别的就更不好吃了,总也觉得不舒服。”
  曹太后就笑了起来,对白愫道:“你们是一块儿长大的,情同姐妹,宫里的规矩多,外面的人看着还以为里面的人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只有里面的人才知道苦。你没事的时候多进宫看看保宁,给她带点吃才是。”
  白愫恭敬地应“是”,低眉顺眼,小妇媳模样。
  曹太后面色好了很多。
  太皇太后生气姜宪当着曹太后喊“饿”,垂着眼帘冷哼了一声。
  姜宪抿了嘴笑,想着得说几句话哄哄外祖母才是,有小宫女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禀告说承恩公到了。
  曹太后神色如常地颔首,示意小宫女把人请进来。
  曹宣穿着大红色纻丝官服走了进来。
  他一双微挑的桃花眼依旧脉脉含情,一张面若春晓的脸庞依旧灼灼其华,他躬身向太皇太后行礼,清越的声音依旧水涧青石,只是那身姿却有了如松般的挺拔,曹家的败落,自己的冷遇,仿佛如清风吹过,不曾在他身上留下任何的影子,他还是那个誉满京都的美男子,那个走在京城大街上被女孩子偷窥抛花的儿郎,从容不迫的举止却让他比从前更多了一份坚定。
  姜宪莞尔。
  大浪淘沙之后才知道哪些是砾石哪些是金子!
  不愧是在曹太后死后都能位极人臣的曹宣。
  不愧是她的谋臣。
  姜宪冲着白愫眨了眨眼睛。
  白愫翘着嘴角笑,眼中水光闪现。
  太皇太妃看着也为白愫欢喜起来。
  人不怕困难,就怕一蹶不振。
  曹宣能跨过这个坎去,以后就什么也不怕了。
  她热切地望着太皇太后,盼着不喜欢曹宣的太皇太后能给曹宣一个好脸色看。
  太皇太后对曹宣的改变颇为意外,想着他马上就是白愫的夫婿了,眉宇间也就露出几分宽和来,道:“你这些日子一直在万寿山吗?承恩公府谁在管?”
  言下之意,他马上要成亲了,不能忽略了婚礼,怠慢了白愫。
  曹宣笑道:“府里虽然有管家清客帮忙看着,我也时常回去。”
  太皇太后满意地“嗯”了一声。
  太皇太妃和白愫都松了口气。
  赵翌却急躁起来。
  大家明明都彼此看着不顺眼,还在这里打太极似的寒暄,有意思吗?!
  等到太皇太后越过曹太后和曹宣说起钦天监给他和白愫定了几个日子备选,问他那边可定下来的时候,赵翌终于不耐烦地站了起来,道:“皇祖母,母后,太皇太妃,时候也不早了,有什么话留着等会再说吧!您们不如梳洗更衣,用了午膳之后歇息一会。”
  太皇太后想到来时赵翌那通脾气,觉得有些事拖不得,如果此时大家分开,让赵翌有机会和曹太后说起姜宪的婚事,曹太后拿此和赵翌讲条件那可就麻烦了……她干脆对曹太后道:“这边乱糟糟的,我去你的宜芸馆用午膳好了。”
第135章
商量
  曹太后和太皇太后最好的时候是她被皇上冷落的那几年。
  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太皇太后明里暗里的庇护她,她的日子会更艰难。
  后来曹太后有了赵翌,开始和秦贵妃斗,太皇太后觉得曹太后没有国母的气度,曹太后则觉得太皇太后太窝囊,两人之间这才渐行渐远。
  曹太后自认对太皇太后还是颇为了解的。
  太皇太后肯定是有什么事找她,所以才会和她一个桌子吃饭的。
  而能让太皇太后这样劳心劳力的,除了姜宪,不会有第二个人。
  她的眼神在姜宪的身上掠过,道:“那我就陪母后一起到宜芸馆用膳好了!”
  太皇太后点头,站了起来。
  太皇太妃忙扶了太皇太后,一行人往宜芸馆去。
  赵翌看着就觉得心烦意乱,走到宜芸馆的时候他粗声粗气地说了声“那我回仁寿殿了,等会再来陪皇祖母、母后说话”就扬长而去。
  太皇太后和曹太后都没有理会,径直进了宜芸馆。
  宜芸馆服侍的早已得了信,饭菜都摆好了,太皇太后坐了主席,左下首是曹太后,曹太后旁边是姜宪,太皇太妃和白愫坐在曹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对面。
  大家沉默不语地用膳,只听得到轻微的瓷器碰撞声。
  姜宪看着脸绷得紧紧的太皇太后和曹太后,觉得胃痛。
  既然彼此都不喜欢,干嘛还要勉强自己一个屋里吃饭?
  好不容易吃了饭,照例大家又能移到偏殿喝茶。
  太皇太后却吩咐太皇太妃:“今天赶了一天的路,两个孩子也被折腾得够呛。你先带着两个孩子回寝宫歇了吧,我和太后还有些话说。”
  太皇太妃狐疑地看了曹太后一眼,见曹太后不动如山,忙恭敬地应了一声,带着姜宪和白愫出了偏殿。
  白愫挽了姜宪的手,一面走一面回头瞧了眼偏殿,低声道:“宫里出了什么事吗?”
  “没事。”姜宪多多少少猜出一些,她现在只求太皇太后多个心眼,别被曹太后给绕了进去。
  从前的曹太后心怀国家社稷,就是计谋那也是阳谋,她不怕。现在的曹太后却是为了性命在挣扎,谁知道她会怎么想?
  白愫满目困惑。
  姜宪只能暗暗叹气。
  偏殿中,太皇太后也懒得和曹太后拐弯抹角的了,她直接把殿里服侍的都遣了下去,道:“皇上和保宁从小玩到大,两人的情份与别人不同……”
  曹太后听着心中一惊。
  太皇太后这是想让姜宪做皇后不成?
  她忍不住眉头紧锁。
  谁知道太皇太后话锋一转,道:“但我知道你不想皇上娶了保宁,我也不愿意保宁成为后宫的女子,整日里靠着打牌听戏消遣。但皇上好像不是这么想的,明里暗里跟别人说他和保宁怎么的好。我和保宁的伯父商量之后,想在皇上立后之前把保宁嫁出去,你觉得怎样?”
  曹太后一听说这件事涉及到姜镇元,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
  她道:“现在保宁的夫婿有哪几个人选?都是些什么来历?皇上知道了吗?”
  问的话直中靶心。
  太皇太后很满意自己的决定,道:“靖海侯世子赵啸,安陆侯世子邓成禄,榆林总兵府游击将军金宵。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郎。赵啸和邓成禄我不说你应该都知道,金宵是太原总兵金海涛的长子……”她把几个人的情况说了一遍,“之前觉得这件事还没有定下来,也就没有和皇上说,也不知道谁在皇上面前嚼舌根,今早上来的时候皇上还特意停了船问我这件事,我想着,既然这件事大家都知道了,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就想问问你觉得哪个孩子好?”
  她虽然不喜欢曹太后的为人,却从来不否认曹太后是个有本事的女子。
  曹太后难掩惊讶。
  她当然不相信太皇太后是因为姜宪的婚事八字还没有一撇才瞒着众人的。只是她觉得自己到了这个地步,应该没有谁会相信她了,没想到这么大的事,太皇太后竟然专程来万寿山问她……可转念一眼,这的确是太皇太后能做得出来的事——在她看来,太皇太后虽然愚蠢,却贵在有自知之明,从来不自以为是,遇到难事自己解决不了就去找比自己行的人。
  想以这里,她不由十分的感慨。
  也许像太皇太后这样的人才是有福之人!
  “选赵啸吧!”她道,“女人只能依附男人总不是个事。金宵我就不说了,家里的男人那么多,就算是保宁嫁过去,让金宵封爵进官,金家这种以军功立世的世家也轮不到保宁做主。
  “您和镇国公府辛辛苦苦一场到时候还不知道便宜谁呢?
  “我看着他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入选?或者是因为这孩子长相十分出色?可男人的模样再出色,没有权势做依仗,最多也就十岁就残了,好看顶什么用?
  “安陆侯是闲散伯侯,早已像被圈养的小羊般听话了,皇上既然不愿意保宁嫁给别人,安陆侯府拿什么庇护她?
  “靖海侯府虽然远了点,可他们手中有一支水师,我还曾留意他们家团练,他们家除了水师最少还有五个卫所的兵力,说是西南一霸也不为过。赵啸又是毫无争议的世子,等到保宁嫁给了他,有您和镇国公在保宁背后给保宁撑腰,赵家又是宗室血脉,靖海侯府提郡王府那是顺理成章的事,谁也挡不住。
  “保宁就是实打实的郡王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