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814

  李谦对陪他过来的谢元希道:“那我们先回去好了!”
  谢元希欲言又止。
  李谦笑道:“嘉南面子薄,我这样来找她,她定是被清蕙乡君打趣了。”
  谢元希莞尔,道:“没想到嘉南郡主还是个小孩子脾气。”
  “她本来就小。”李谦道,语气纵容又宠溺。
  谢元希不禁笑了起来。
  李谦不以为忤,脚下发虚地道:“我真没有想到,嘉南会这样就嫁给我了!我还以为我最少也要在这件事上折腾上四、五年才算完。姜家不愧是立足百年不倒的阀门,审时度势,强硬果断,我们李家和姜家相比,差得太远了。”
  谢元希笑道:“你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李家能打胜仗,能在山西如入无人之境,就足以让那些世家侧目了。不然赐婚的消息传出去,金家、邵家怎么会派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去山西给大人道喜。”
  李谦笑道:“我倒没有妄自菲薄,只是觉得姜家的长处我们要学来才是。”然后他说起了自己的婚事,“你专程从太原赶过来,知道家里准备的怎样了吗?”
  “不要说大人了,就是伏玉先生知道了也高兴坏了。不住地说大爷长大了,知道光宗耀祖了。”谢元希想到李长青的样子,笑得有些失态,道,“我听大人身边的随从纳福说,大人把赐婚的圣旨供在了佛堂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打开看看。还派了何大爷去汾阳督工,务必在这个月之内把汾阳的老宅子给修缮好了,等你和郡主成了亲,大人要亲自领着你们回汾阳祭祖,到时候还会把赐婚的圣旨供到汾阳老家的祠堂里。为这件事,大人还专程请了个从宫里出来的老嬷嬷,让那老嬷嬷教家里仆妇的规矩。”他说着,顿了顿,又道,“听说何夫人也要跟着一起学规矩。还要何夫人好好把自己捯饬一番,到时候别丢了李家的脸。”
  李谦只觉得自己满头是汗。
  谢元谢还不嫌乱地道:“大人还要把你在总兵府后面的宅子重新修缮一番,重金买下隔壁宅子,搬去和你一起住。说他怎么也是郡主的公公,不住在一起,以后你和郡主有了孩子,各住在各处,只怕连他这个当祖父的都不认识了,更谈何祖孙感情。”
第220章
陪嫁
  他爹,也想得太多了吧?
  彪悍如李谦,也不由得直冒汗。
  他爹不是怕孙子不认识他,是想过过给郡主做公公的瘾吧?
  太了解自己父亲的李谦索性转移了话题,对谢元希道:“我这次叫你过来,是让你帮我准备一下聘礼,我怕李管家一个人忙不过来。”
  李长青接到赐婚的消息之后,立刻就派了家中的大管事李泰过来听候李谦的差遣,山西总兵府那边,则亲自打点着李谦成亲的事宜。
  李泰和谢元希是前后脚到的,如今在大同总兵府不远的西街高升客栈住着,带了二万两银子的银票过来,等着李谦过去拿主意呢!
  谢元希不由嘴角微翘。
  李总管是出了名的长袖善舞,李谦不是怕他忙不过来,而是怕李总管眼界不够,出了什么纰漏吧?
  娶富家小姐、官宦人家的常有,和皇家结亲的不常有。
  就算是根基深厚如金家、邵家,恐怕也不敢说自己熟知这些礼仪。
  他觉得李谦有些患得患失了。
  谢元希提醒李谦:“我觉得你与其让我去帮李总管,还不如请小国公爷给你派个人来协助李总管。”
  李谦恍然大悟。
  这次的迎娶既是李家的事,何尝不是姜家的事。
  李家怕失礼,姜家怕丢脸。
  他是个说做就做的性子,立刻拉了谢元希就走:“我们这就去找小国公爷。”
  姜律心里正窝着团火。
  便宜了李谦那小子不说,现在父亲和太皇太后还要让姜宪在大同出阁,立刻就和李谦成亲。
  就是庶女,就是拖油瓶,也没有这样草草就嫁了的道理。
  他把胡先生让他看的账本“啪”地一声丢在了大书案上,道:“爹说把这些产业都给嘉南做陪嫁,你有没有听错?”
  胡先生愕然。
  在他心里,姜律并不是小气的人,何况这也不过是姜家众多产业的一小部分,如果二爷姜镇英活着,最少也要分这么多,国公爷不过是把二爷应得的一份给了嘉南郡主罢了。
  他想了想,斟酌地道:“大公子,国公爷是这么说的。不仅如此,国公爷还给郡主准备了些体己的银子,这件事夫人也知道。若是国公爷不相信,可以去问夫人……”
  “我又不是问你这些。”姜律恶言恶语地道,“我是说,既然爹已经把这部分产业给了嘉南做陪嫁,你应该拿给嘉南看才是,给我干什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不耐烦看这些的。”
  胡先生忙道:“大公子,国公爷的意思,是让您抄录一份留做存底。国公爷给郡主的这份陪嫁到时候是会说明的,如果郡主没有子嗣,等到郡主百年,这份陪嫁是要重新退还给姜家的。”
  姜律听着更烦心了,道:“给了就给了,还退什么退?还怕我们姜家少了这份产业就没饭吃不成?万一嘉南没有孩子,以后谁讨了她欢喜,就分给谁好了。何必退回来?让嘉南想打个赏还囊中羞涩,白白让人笑话。”
  “不是。”胡先生只好道,“国公爷给郡主的这份陪嫁,很多都是姜家在九边的产业,对李家很有用。我想,国公爷的意思,是让郡主能拿这份产业拿捏一下李家的人。”说着,他翻开其中一本账册指给姜律看:“这是个南北货栈,因在大同的得胜堡,既做皮毛生意,也贩盐、买卖马匹。姜家还有间和这一模一样的货栈,因为在宣府的张家口堡,国公爷就留给了您。按照国公爷的意思,大同上上下下都是姜家的人,有齐大人他们在,李家就算是想在郡主的陪嫁上做手脚,也要看姜家答应不答应。可宣府不同,之前因为碍着曹太后,又为了堵人口实,所以才同意马向远做了宣府总兵,加上有个刚直不阿的杨文英,两人都是允文允武之辈,就算是有鞑子进犯,宣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故,这是国之根本。可马向远那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说,还颇为小肚鸡肠,得理不饶人,并不是个好相与的。姜家这些产业瞒得住京城里的人,却很难瞒得住像马向远这样的土皇帝。
  “所以国公爷就把宣府的那些产业留给了您。”
  姜律明白。
  大同得胜堡、新平堡、宣府张家口堡、山西水泉营堡,都有朝廷开的马市。
  这是一大笔收入。
  姜家在大同和宣府经营多年,这些产业都由姜家垄断着,后来因为齐胜一直对姜家忠心耿耿,姜家就把新平堡那块的收益给了齐胜。
  至于宣府的张家口堡,依旧在姜家的手里,马向远垂涎很久都没有得手。
  这产业在姜家的手里马向远是不敢动歪脑筋的,但如果在姜宪的手里,马向远看着姜宪是女流之辈,李家又没有什么根基,未必会那么老实。
  他怏怏地应了一声,道:“我爹还准备让那个马向远一直在宣府总兵府蹲着不成?”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胡先生叹道,“现在能打仗的人越来越少了,马向远虽然不济,可好歹能带兵打仗,要是换了其他的人,还不知道守不守得住宣府呢!”
  “不如让我去宣府算了。”姜律想着这些事就觉得糟心,“现在朝廷的那些官员,拍须溜马,互相算记一个比一个厉害,让他们带兵打仗就全都傻了眼,不是把手下的将士推出去送死,就是杀良民冒领军功……我前些日子听人说,杜胜家乡的父母官居然同意杜家给杜胜那厮立生祠!你说他一个阉奴,竟然也生出这样的念头,他就不怕折寿……”
  胡先生没有做声。
  当初曹太后当政的时候,有人为了巴结程德海,也曾给程德海立生祠。
  不过后来因为曹太后失势,那生祠被拆了而已。
  如今天下已乱像纷呈,只是像世子爷这样在富贵乡里长大的人还没有更深的感触而已。
  也难怪国公爷愿意和李家结亲了。
  不管怎么说,李家当初把朝廷打得落花流水是真。
  李谦能拐了嘉南郡主跟着他到山西是真。
  有本事的人,只要有机会,就能鱼跃龙门。
  姜律正在气头上,听到小厮说李谦求见,想也没想就来了句“不见”。
  胡先生闻言吓了一大跳,忙重重地咳了一声,劝道:“大公子,毕竟是我们家的大姑爷,我们在齐家落脚,您就是再不喜欢,也得给我们家大姑爷几份薄面才是。有什么事,你们郎舅找个机会说清楚就是了。”
  姜律面色微红。
  觉得自己是有点过分。
  吩咐小厮在厅堂里奉茶,他邀了胡先生一起去见李谦:“既然是我们家的大姑爷,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引荐你们认识。”
第221章
聘礼
  胡先生并不是普通的帐房先生。
  他是镇国公府的账房总管。
  管着姜家所有的账目。
  他们家做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了,伺奉过五位镇国公。
  胡先生欣然应允。
  两人去了厅堂。
  李谦规规矩矩地穿了件宝蓝色五蝠捧寿团花的杭绸直裰,英俊的面孔上洋溢着灿烂的笑阳,比初夏的阳光还要璀璨。
  “小国公爷!”他恭敬地姜律行礼,态度谦和大主,立刻让胡先生心生好感。
  姜律点了点头,坐在了中堂的太师椅上,随手指了指下首的太师椅,示意他也坐。
  李谦笑着坐在了太师椅上,向姜律引荐谢元希:“……我的幕僚。”
  胡先生注意到他用的是“我的”幕僚,而不是“李家”的幕僚,不由暗暗点了点头。
  姜律也将胡先生引荐给李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