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814

  “大嫂!”李冬至闻言还就真的抱住了她的胳膊,道,“我们到华阴县的时候,还真的遇到事了——那边有兵变!”
  姜宪吓了一大跳,朝李麟望去。
  李麟倒很沉稳,上前和姜宪见了礼,道:“听说是去年至今年的军饷迟迟不能发放下去,有卫所的士兵偷了农民春耕的种子,程知县去卫所跟那边的百户商量,卫所的不承认,程知县就掳了据说被告发的军户关进了牢里不放,引起卫所的士兵把县衙给围了起来,陕西按察司副使已经亲自去调解了……但还是乱糟糟的,我们的车马又颇为吃重,我怕引得那些闲帮见财起义,索性绕道金堆镇过来的,这才耽搁了好几天。”
  姜宪想起华阴县知府程飞给自己送的红糖大枣,想必这也是个颇为自大的,只怕这件事不是这么好解决的。
  她抱住了李冬至,道:“吓着你了吧?快跟我回屋去喝口热茶,收收惊!”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好几天,可在马车上看到那些军士围攻县城的景象还是让李冬至两腿发软。她连连点头,和姜宪往内宅去。
  李骥和刘冬月接待了李麟。
  李麟见李骥一副主人的模样,煞有其事地吩咐小厮们给马匹解套、搬运箱笼、安排客房、置办席面,不由笑着轻轻地捶了李骥一下,道:“几天不见,当刮目相看啊!你小子,一声不响地就长大了!”
  李骥咧了嘴笑,笑容和李谦有两、三分相似。
  “大堂哥都要娶大堂嫂了,我也应该长大了!”他亲昵又不失恭敬地和李麟开着玩笑,哪里有从前半点的畏缩。
  李麟微微一愣。
  李骥已揽了李麟的肩膀往客房去:“大堂哥快去梳洗一番,我和云林给你接风洗尘。然后顺道带你去西安府逛逛。这里可是十三朝古都啊!”
  “有这么多古都吗?”李麟很是怀疑。
  “怎么没有?”李骥数给他听,“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
  李麟哈哈大笑,道:“几天不见,你学识也看长了。可见康先生和郑先生把你教得不错!”
  “那是当然……”
  党兄弟俩说说笑笑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了朱红的长廊里。
  刘冬月冷冷地瞥了李麟的身影一眼,把搬箱笼的差事推给了服侍他的一个小厮,自己去了内院安排姜宪的席面去了。
  茶楼那边,夏山和卓然围坐在红漆彭牙的圆桌前面,一壶碧螺春就着几盘点心,正在听郑从讲姜宪的事:“……郡主虽然不像公主或是藩王,不得不告而擅自离开封地,可也不能随意进京。康家遇难的时候,郡主正是秘密进京为李大人之事奔走之时,不管怎样暴露了身份总归是不好,一般的人遇到这样的事不杀人灭口就是好的了,怎么会为陌生人伸手援助?可郡主恰恰就管了。不仅管了,还不顾自身安危把康家母女送到了京城!
  “我爹和康世叔都说,郡主这样,才是真正的侠肝义胆!巾帼须眉!
  “还有她处置庄家的事。
  “一般的女子最多不过和庄家绝交,以后在场面上给庄家母女难堪甚至是冷落、孤立。可郡主却如男子一般,根本不和庄家计较,直接釜底抽薪,把在背后支撑庄家的温鹏外调去了云南,既拔了庄家的利齿,又给太原官场上那些不知道轻重的大小官吏一个警告。
  “你说,这样的女子,这天下还能找到第二个吗?”
  夏山立刻不服气地嚷道:“怎么就找不出来了?嗯,嗯……像梁红玉啊……穆桂英啊……”
  郑从鄙视他道:“你看戏看多了吧?”
  夏山反驳道:“你都不看《烈女传》的吗?我祖母说,《烈女传》上都有她们的名字?”
  这下不仅是郑从了,就是卓然看他的目光也带着几分鄙视了!
  夏山喃喃地说不出话来。
  卓然对郑从的印象非常好。不仅仅因为郑从是正经的读书人出身,还因为郑从为人体贴谦和,把大着噪门和他打招呼的夏山拖到了雅间里,让他从众目睽睽之中解脱出来。
  此时他听郑从侃侃而谈,语言朴实真诚,没有一点世家子弟的夸张轻浮,对郑从的印象就更好了。
  他温声地问郑从:“这些事都是令尊告诉你的吗?”
  郑从以为他不相信,郑重地道:“当然是我父亲告诉我的。我不会拿了郡主的事开玩笑的。这会坏了她的名声!”
  卓然颔首,目露向往,轻声道:“我身边的女子都很柔弱,没了男子就活不下去……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女子敢干涉朝廷任免,还敢擅自离家进京给自己丈夫求官的……”
  郑从不以为然地道:“这就是你少见多怪了!从前两晋、唐朝的公主们谁不为自己的丈夫求官,要不为何大家联姻都要娶高门大户的女子为妻,不就是想在仕途上有所提携吗?如今理学大盛,那些士子们觉得女人比他们厉害就是牝鸡司晨,定下许多规矩,这才让那些公主、郡主都成了木头人。不过,郡主是在紫禁城里长大的,前有太皇太后,后有曹太后,肯定不会守那些规矩了!”
第472章
请客
  夏山道:“反正郡主这样做就是不对!”
  他完全是为了反对郑从而反对,说这话的时候到底还是有些心虚。
  郑从懒得理他。
  倒是卓然肃然地点了点头,道:“郡主真是如令尊所说,巾帼不让须眉。别的我不知道,可是能在那样的情景之下救了康先生一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惜她是郡主,不然到可以认识一下。”
  夏山嘲笑道:“就算她不是郡主,你就能认识她吗?”
  卓然因胞姐的缘故,没少受人嘲笑,闻言脸顿时涨得通红。
  郑从烦夏山说话太尖刻,为卓然解围,笑道:“卓兄,夏兄是说男女授受不亲,就算郡主不是郡主,只怕我们也不好相交。”
  卓然面露感激之色,温和地笑道:“是我说错话了。”
  郑从笑笑,问起卓然书院的功课来:“……我们那边开始讲《春秋》了,你们那边如今在讲什么?”
  像李氏和府学这样的大书院,通常都会按学生的进度分成若干个等级,卓然和郑从是同一个等级。
  卓然笑道:“那你们比我们快。我们还在上《论语》。”又道,“原本我是准备转到你们那边去的,可咸阳离西安到底有些距离,我姐姐不放心,我只好在府学上学……”
  实际上他姐姐是怕他受人欺负。
  可这话他却从不对朋友说。
  两人交流着互相的功课,郑从发现卓然的学问很是不错,话题越聊越深,夏山则越听越无趣,耐着性子坐在那里喝着茶,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渐暗,他忙打断了两人的谈话,道:“今天大家难得碰到一起,我请大家吃饭吧!去聚安楼如何?那里的烧鹅做得非常好,去晚了常常没有位置!要不去小翠庄吃炙羊?小翠庄的老板祖上是回回,他们做的羊肉最好吃了……”
  郑从正好无事,朝卓然望去。
  言下之意是问他去不去,颇有些朋友相邀之意。
  卓然对郑从更有好感了。
  他想和郑从交个朋友,也就欣然应允了。
  三个人起身,一面朝外走,一面商量着到底去哪里用晚膳。
  郑从的小厮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大爷,大爷,老爷让您回去。太原的麟大爷过来了。让您回去作陪。”
  李麟!
  他来做什么?
  郑从愕然。
  小厮忙道:“说是送李家大小姐过来的——李家大小姐要跟着康太太读书。”
  原来如此!
  郑从只好不好意思地向夏山和卓然道歉。
  卓然难掩失望,夏山却好奇地问他:“麟大爷,是不是李大人的堂兄。我听人说,他们一家都很会打仗。从前在福建,李麟曾经领着一千五百人捣了个五千人的海盗窝子,是不是真的?之前你认识他吗?他长什么样?李大人今年还不到弱冠,李麟应该年纪也不大吧?”
  他絮絮叨叨的,卓然惊讶道:“原来这位李麟也是个英雄人物。”
  郑从笑道:“之前只是远远见过,没什么机会打交道。你说的那些事我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可能是因为李大人不在,所以郡主让康先生和我父亲代大人招待麟大爷。等会我见了他若是有机会,就帮你问问。”
  “哎哟!”夏山笑道,“问什么问?我们明天请他吃饭吧!还有李骥,这小子不错,我都听人说了,他和他哥手下的几人都相处的不错,还能指使着他们帮他办事,我叔父还让我跟他学呢!”
  这样一来,他拉着李骥出来玩,他叔父应该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
  这件事郑从却做不得主,因而笑道:“到时候再说吧!还不知道李麟会在这里呆几天呢!”
  既然郑从不去了,卓然也不想去了。
  三个人在茶楼前分了手。
  郑从急急忙忙地赶了回去,才知道原来不是他父亲郑缄奉了郡主之命帮着招待李麟,而是李麟想要请芙蓉斋的人吃饭,说他是做大哥的,既然来了西安,怎么也要请他们出去好好地吃一顿。郑从虽然不在芙蓉斋读书,可他是郑缄的儿子,也算得上是师兄弟,加之他性格好,为人和善,只要他在西安,大家出去游玩或是吃饭都喜欢叫上他,把他当成芙蓉斋的一份子。倒是郑缄和康祥云没有受到邀请,用李麟的话说,是看见了老师心里害怕,吃不下去,所以会另外单独叫一份席面,请郑缄和康祥云。
  郑缄和康祥云都是温和的性子,笑着直摇头,嘱咐他们少喝点酒,不许酒后闹事,也就随他们去折腾了。
  姜宪这边,却是请了康太太和康家两位小姐、郑太太作陪。姜宪见李雪兴致很高,还让人温了金华酒,大家小酌了几杯,饭后又去了花厅,请了两个女先生过来说书。
  郑太太就道:“听说这几天西安城里的大户人家都请了联珠社的去唱堂会,难得春和日丽,我也请杜大家派个人过来唱两折戏,算是给大小姐接风了!”
  杜慧言的身价太高,郑太太是请不起的,但可以请了联珠社的小花旦、小青衣来唱戏。
  李雪非常的感兴趣,连连称好,道:“等回了太原,只怕难得听到这样的好戏了!”
  李麟用过午膳之后,就过来给李雪问安。
  到底是自己的弟弟,已经娶了个不着调的弟媳妇,得罪了叔父和李谦,她要是再闹下去,只会让李麟没脸而已。何况她已经答应了李谦,帮着主持太原李家的中馈,没等李麟说什么,李雪就自找台阶,说自己想来看看李谦在西安怎样,现在知道有郡主服侍李谦,这边一切安好,她也该回去了。
  李麟喜出望外,因为还要赶回去到高家下聘,就把返程的日子定在了五日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