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814

  她佯装出惊讶的样子,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柳篱显然来之前已经想好,坦然地笑道:“我是淞江人士。家中出过几任侍郎知府,在淞江也算是小有名气。周夫人应该是人我大表姑的女儿,嫁到了江西一户姓周的人家。因是二十年前的事,我都忘了。没想到周夫人还记得。实不相瞒,我虽姓柳,却叫柳岸,字桥隐二十五年前,柳家受吕良案的连累,家道中落。拙荆娘家姓王,与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因吕良之案生分,长辈们从来不再来往,更不要说结亲了。岳家要将拙荆许配他人,我家长辈又不愿意出面帮我求娶,无奈之下,我们只好私奔离家,这才隐姓埋名,四海为家的。倒不是什么作奸犯科之人。还请郡主明查。”
  吕良案?
  柳家?
  姜宪想了半晌,才些不确定地道:“是不是那年江南河道的贪墨案?”
  柳篱讶然地望着姜宪。
  姜宪对这个有点印象。是之后好像是有别的案子牵扯到这个案子,查出来当年是冤案来着。但时间已久,当年的苦主也找不到人,虽说案子查出来了,可也没有昭雪的必要,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
  柳篱愤然地道:“吕大人祖上是巨贾,家道富裕,又怎么会贪那区区三千两银子?之所以事情烧到他身上,不过是江南几个家族之争罢了。我们柳家在虽是耕读之家,可以江南却也只是略有家资,只因我祖父与吕大人私交甚笃,他们怕我祖父为吕大人奔走,这才把我家也给拖下水的。可恨我当时出外游学去了,得到消息赶回去的时候已乏天无力,没有转圜的余地……”
  姜宪的眉头又蹙到了一块。
  江南朋党,到了她执政的后期已成顽痼,对朝堂政事影响颇深。要不是有李谦这个杀器虎视眈眈地坐在旁边盯着,那些所谓的江南大家早就把执江南,不听她的指令了。
  “这么说来,你也不是个没有功名的落魄文士了?”她望着柳篱,慢慢地道。
  柳篱面上一热,低声道:“我是丁酉年举人。”
  姜宪愕然。
  丁酉年,也就是十八年前。
  姜宪道:“你今年贵庚?”
  柳篱连道“不敢”,道:“今年三十有七。”
  也就是说,他考上举人的那一年才十九岁。
  正是前途一片锦绣的之时。
  却为了自幼青梅竹马的太太,放弃了功名利禄。
  江南人最看重的不就是读书人吗?
  柳家既然落魄了,更应该珍惜柳篱这样的子弟才是,怎么就让柳篱走到了要离家的境地?
第665章
来历
  柳篱的话到底可信不可信,姜宪一时间还有很多的疑问。柳篱自然看得出来。
  他沉吟道:“我家中有兄弟三个,我行二,家里还有支应门庭的长兄和承欢膝下的幼弟,不然也不敢离家这么多年了。至于举业……不知道郡主听说过江南泾阳书院没有?”
  姜宪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
  江南的泾阳书院位于钱塘江边,是由因曹太后摄政而被迫致仕的吏部侍郎顾勋开办的书院。因讲学的时候喜欢议政而渐渐声名远播,吸引了很多读书人去听课,成为了当朝最负盛名的书院,得到了很多江南籍官吏的认同。前世,朝政腐败,姜宪想整顿吏治,泾阳书院的人几次插手朝廷政令,弄得姜宪非常头痛,差点杀了顾勋。
  她闻言心头不由一阵烦躁,道:“你的事与泾阳书院有什么关系?是吕良案涉及到其中了吗?”
  “也算吧!”柳篱沉默了片刻,道,“泾阳书院最开始是由顾家主办的,后来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教习的先生就满足不了泾阳书院的需求了。顾老先生就出面邀请江南世代诗书礼仪传家的、曾经做过朝廷命官后退仕在家的人出任泾阳书院的讲习。这其中无锡刘家、淞江王家、金华陈家不仅有族人在泾阳书院任教习,还大量出资,资助顾家开办泾阳书院。可以说,泾阳书院有今天,全靠了这四家。江南士子,也以这四家马首是瞻,渐渐压制住了临安左家和昆山吴家……”
  “等等!”听到这里,姜宪打断了柳篱的话,道,“临安左家,是不是左以明家?还有这个昆山吴家又是怎么一回事?”
  柳篱耐心地道:“临安左家正是左大人那一支。他们家和昆山吴家从前是江南出官宦子弟最多的人家,江南读书人隐隐以他们和无锡顾家、淞江王家为首。后来顾家开办泾阳书院,吴家子弟是都在朝中做官,无人能出任教习,临安左家却是婉言拒绝了邀请,这两家就慢慢被无锡刘家和金华陈家代替了。不过,随着左以明任职督察院,这样的局面应该会有所变化。毕竟这两年不管是顾家也好,刘家也好,都没有子弟任三品以上的大员了。”
  姜宪从前就觉得左以明颇为滑头,现在看来,左家是明哲保身,不愿意参与到这些事中来。
  她微微颔首。
  柳篱就继续道:“拙荆出身淞江王家,是家中的小女儿。我少年时不懂事,颇为气盛,做了不少鲁莽之事,所以家岳才会看不上。而我当初和拙荆私奔,也没有想过从此不回去。只是后来我太太跟着我餐风露宿坏了身子骨,我们手上的细软都用完了,正巧李总兵招账房,钱财开得十分大方,我这才决定去应聘,准备度过了一时的难关就继续南行,打算出海去看看。不曾想之后的局势越来越乱,倭寇竟然敢上岸烧杀抢掠了,就连江南等地也没能幸免,回去已经变得非常不安全,我只好继续留了下来。没想到李总兵为人豪爽,待人真诚,我不过是帮着他解决了一点小事,他却以国士待我……”
  让他不好意思就这样丢下李家的事一走了之!
  姜宪猜道,问他:“那你还准备回去吗?”
  “可能不会回去了!”柳篱说这话的时候情绪有些低落,“我父母早些年已经去世,家中由大哥当家。大哥是个老实忠厚之人,书读到秀才就没有继续读下去,如今经营着家中的产业。小弟虽有几分聪明,却只读到了举人,一心一意地想考个进士,这些年来都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要说掺和到泾阳书院的事里去了。日子都过得颇为安稳。拙荆一开始还身体不太好,这些年在李家养着,不仅身体好了,前几年还给我生了一儿一女。如今阖家平安,也就不去折腾了。”
  说到这里,他语气微顿,迟疑道:“郡主,我虽隐姓埋名,却从来不曾伤害过李家的利益。若是郡主觉得不妥当,我回去后就向李总兵请辞,还请郡主大慈大悲,放我们一家南去。我可以立下毒誓,绝不会把李府的事告诉别人的。至于老爷这次让我来,是写了封信告诉李大人,他老人家在上山之前曾经有过一个生死之交,如今在甘州那边贩马,若是李大人有什么事不方面出面的,可以请了李总兵的这位老朋友出面。李总兵这些年来敬我如同先生,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的着急,我不想辜负他,能不能等我把这件事办完了再走??”
  姜宪听着不由嘴角微撇,似笑非笑地道:“你觉得有这个可能吗?”
  柳篱沉默了。
  如果是其他女人当然有这个可能。但他遇到的是嘉南郡主,是那个一言不合连朝廷命官都敢杀的人,更何况像他这样的蝼蚁?
  他没有求饶也没有求情,而是凝声道:“郡主,我一对儿女年纪尚幼,什么都不知道。您能不能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回淞江去?”
  柳篱说这话的时候嘴角不由流露出些许讥嘲来。
  斩草除根。
  谁会把与自己结仇的人送走,等人长大之后再平白生出变数来。
  姜宪听着忍不住又挑了挑眉,道:“那你夫人呢?”
  “我们自是生同衾,死同穴。”柳篱不以为意地道,“我们离开淞江的时候就曾约定,再也不分开。”
  “就是子女也不管了吗?”姜宪撇了撇嘴。
  柳篱正色地道:“正是想给子女留一条活路,所以我们夫妻才应该一道走。”
  孩子不懂事,这恩怨有可能就到此为止了。若不然他妻子失去了他肯定会心存怨怼,如果告诉了孩子,只会让孩子也心生仇恨,打破他们平静普通的日子。
  姜宪笑道:“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你就留下来帮我公公吧!李家的事也很多,得有个像你这样的明白人。至于你的家事,只要不影响到李家,我就权当不知道了。”
  柳篱非常的意外。
  他睁大了眼睛瞪姜宪半晌才回过神来,面露赧色地向姜宪道歉。
  姜宪道:“既然话都说开了,周夫人那里,还是你自己去把人打发了吧。免得她还以为李家亏待了你。”
  谁知道柳篱思忖了片刻却道:“我就不去见周夫人了。她若是知道是我,只会再生波折。就让她当我们都不在了吧?烦请郡主等会派人送我出城,我不想和周夫人碰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不是当事人,又怎么知道彼此之间的恩怨!
  柳篱只要一日是李家的人,她就会护着他一日。
  姜宪应“好”,叫来了情客。
第666章
当年
  柳篱默默地给姜宪行了个礼,就随着情客退了下去。
  情客送走了客人,回到屋里给姜宪回禀,姜宪却还像她走的时候一样坐在那里支着肘发呆。
  她不由朝屋里服侍的两个小丫鬟望去。
  两个小丫鬟都做出不解的神情。
  情客只好问姜宪:“郡主,您这是怎么了?”
  “没事!”姜宪回过神来。
  前世她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柳篱的大名。
  柳篱最后是大隐于市了还是回了松江呢?
  虽有前世的经验教训,可今生她走了另一条道,遇到的人和事也不一样了,可见若是这日子要过好了,还是得好生经营。
  她问:“柳先生走了?”
  情客笑盈盈地点头。
  姜宪道:“估计是我公公听说了邵家的事,特意叮嘱大人不如以夷制夷。”
  殊不知李谦早就开始用黑道的手段和邵家过招了。
  这样的事情客是不敢言论的。
  她站在一边只是笑。
  姜宪就又问:“周夫人的马车走了吗?”
  “没有!”情客道,“云管事派人盯着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