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814

  这次姜律没有迟疑,直接唤人拿刀来。
  他用的是短剑,刺人还可以,砍头却不行。
  韩同心闻言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汪几道却是又惊又气,上前几步冲出了禁卫军的包围,厉声高喝道:“辽王毕竟是先帝的皇长子,大行皇帝的兄长,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他!”
  姜宪不屑地冷笑,道:“他怂恿辽东卫和密云卫跟随着他谋反,挑唆禁卫军内斗,我没有诛他九族就是好的,你还指望着我给他留个全尸,哪有这样的道理?你现在是禅院里的居士还是朝廷里的内阁首辅?怎么说话行事不动脑子只用意气!不把辽王的头颅挂到上面去,辽东卫和密云卫的人怎么会知道自己受了蛊惑?你是不是要领兵去和辽东卫、密云卫的人交战?”
  汪几道哑口无言。
  可让辽王死无全尸……他心里又过不了这个坎。
  谁知道姜宪再也不多看他一眼,而是目光锐利如箭地把在场的臣子都扫视了一遍,冷冷地道:“还有谁觉得我做的不对!?我请他带兵平乱!”
  连姜镇元都丢了京城……谁敢带兵平乱!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一个个的缩着肩膀,像受了惊吓的鹌鹑。
  当然,也有人觉得姜宪做得好的。
  成王败寇。如果失败的是姜家,是镇国公,恐怕也是一样的下场,所以才没有吭声的。
  姜宪看着,嘴角就几不可见地翘了翘。
  前世也是这样,李谦用雷霆手段镇压了这些大臣。虽然后来偶有波折,却再也没有过生命危险。
  果然是文人怕武将。
  姜宪满意地点了点头。
  姜律已割下辽王的头颅,亲自拿去了殿外,高声喊道:“辽王头颅在此,投械不诛九族!”
  声音远远传开来,外面兵刃相交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姜宪道:“汪阁老,此时新帝还没有登基,大行皇帝还没有发丧,还是请你领着行人司的颁旨,辽东卫、密云卫的,只要此刻投诚,一概不牵连亲眷。否则——格杀勿论!”
  汪几道惊愕地望着姜宪。
  这是圣旨吧?
  这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她一个外嫁的郡主发号施令吧?
  姜宪不用想都知道汪几道是怎么想的,她在筹划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明白只能在声誉和权力之间选择一个。
  而她选择了权势。
  因为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救姜家于水火,才能救自己、救李家于水火。
  她冷冷地道:“若是汪阁老惊吓过度,不方便指导行人司书写,那就换个人来好了……”
  汪几道一惊。
  他知道,这是姜宪在告诉他,若是自己不愿意听从她的安排,有的是人愿意在此时跳出来搏个出身。更知道,姜宪这是要杀鸡给猴看,震慑群臣!
  汪几道不禁朝四周看了一眼,果如姜宪所说,很多人眼里都闪烁着渴望的光芒,跃跃欲试。
  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还是不能答应。
  他是百官之首,若因为姜宪的几句话就轻易改变了立场,以后他还怎么统领百官?
  若是他拒绝……也许会落得和辽王一样的下场。
  那还谈什么理想、抱负?
  汪几道朝姜宪望去。
  姜宪的目光如深海一样幽暗清冷,泛着入血刺骨的寒意。
  汪几道有片刻的眩晕。
  嘉南郡主,真的只是想让他给她起草一份圣旨吗?
  或者,她是在为姜镇元清除异己?
  汪几道望着台上的姜宪,一时间心乱如麻!
第730章
顾命
  姜宪见汪几道沉默不语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了。
  她不由在心里冷笑。
  这文臣,又要名声又不愿意放弃利益,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她当然也可以暗示左以明出头,毕竟现在左家和李家已是盟友,可左以明的资历还浅了点,他还要接手熊正佩留下来的那些政治资源,此时出手虽然能解她之围,却不是最佳的时机……
  姜宪把目光投向了李瑶。
  李瑶也是四位顾命大臣中的一位。若是李瑶听话,不妨支持他做首辅好了。
  她嘴角微翕,正要说话,顺着她目光望过去的汪几道顿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似的跳了出来,忙道:“郡主,如今要紧的虽然是平息战乱,可更要紧的却是宣读遗诏,让皇长子继位,让大行皇帝能安安心心的去,否则就算是我指点行人司写了诏书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有失正统啊!”
  他说着,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渍。
  还是他疏忽了。
  姜宪既能伏击辽王就不是一般的女人。
  他不能把她当成一般的女人看待。
  刚才他只想到了若是这个时候对姜宪言听计从,不免有屈从于淫威之下的嫌疑,他的那些同僚会在背后议论他没有骨气,却忘了大行皇帝的遗诏上说的清清楚楚,李瑶也是顾命大臣之一。现在姜宪持凶行事,若是她有意让李瑶指点行人司下旨,李瑶之前又与李家关系密切,姜宪很有可能支持李瑶趁势而起,取他而代之。
  不然刚才姜宪也不会朝李瑶望过去了。
  还好他机敏。
  不然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他不能容忍这种事发生,只好拿出个折中的办法来,先拖着再说。
  谁知道姜宪却不领情。
  她神色冷峻地望着群臣,大声地道:“众人也觉得应该先让皇长子继位,然后再处置叛军之事吗?”
  这不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吗?
  众臣在心中腹诽,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
  因为几个内侍正拿着油布收拾着辽王的尸体。
  窸窸窣窣的声音虽然微弱,却没有一个人能忽略那瘆人的寒意。
  姜宪见没人说话,指着汪几道就骂了起来:“让皇长子继位?!如果辽东卫、密云卫的人此时打了过来怎么办?你亲自出城迎敌吗?你既然有统领三军之力,为何大行皇帝还在的时候你不自请守卫京城?这个时候你倒站出来了!你连熊正佩的一根头发丝儿都比不上。果然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汪几道脸皮又青又紫。
  他生平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被人指着他鼻子骂的事情,而姜宪所说的话对他而言更是奇耻大辱——他和熊正佩斗了半辈子,姜宪却说他连熊正佩的一根头发丝儿都比不上。
  汪几道气得发抖,连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自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反应。
  他坐到今天这个位置上,被人在背后议论是非的时候何其多,正是因为把姜宪放在了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正是因为太过重视姜宪的看法,姜宪的评论才会让他这样的愤怒。
  姜宪却没有准备放过他。
  帝王之术中,怎样平衡大臣们之间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何况她还想全身而退,几位顾命大臣就不能是铁板一块。否则她就等着一辈子监国,然后和韩同心斗,和简王斗,和内阁辅臣们斗,和朝廷官吏们斗,那和前世还有什么分别?不,还是有区别的。今生她嫌事情还不够多不够乱,让韩同心做了皇后,让简王成了外戚,平白无故给自己多找了两个对手,比前世还傻!
  她才不干这种事呢!
  姜宪继续骂道:“你堂堂一个内阁首辅,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你是怎么当的首辅?你就不怕大行皇帝知道后,气得从棺椁里爬出来找你算帐吗?”
  汪几道回过神来。
  他怒不可遏地指着姜宪道:“嘉南郡主,你可别太过份!这里不是慈宁宫,这里是乾清宫!”
  “那又怎样!”姜宪斜睨着他讥笑,道,“像你这样的人,上对不起国家社稷,下对不起黎民百姓,一天到底就惦记着你的那点虚名却不肯踏踏实实地做点事,就是我这妇人,也一样骂得。”话说到这里,她也懒得理他了,她直接点了李瑶,温声道:“李大人,我知道你也是两榜进士出身,是皇上钦点的顾命大臣之一。如今的形势你也看到了。皇长子年幼,内有肱骨不敬,外有叛军围攻,国家社稷,危在旦夕。还请李大人摒弃成见,扶助幼主,开创中兴盛世。”
  这话说得情真意切又立意高远,李瑶立刻就明白了姜宪的打算。
  四位顾命大臣里面,汪几道是首辅,有天然的优势;苏佩文向来和汪几道共同进退;左以明比他小几岁,虽然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却比他低两届,之前又一直在翰林院,是大行皇帝亲政之后,因为教授过大行皇帝功课,由熊正佩推荐而很快蹿起来的,在几人中资历最浅,平时和他关系也不错,不是个不好商量的人;左家和李家联姻,嘉南郡主这样厉害,肯定会扶持左以明的。他与其尾随汪几道,不如借机和左以明结盟,借嘉南郡主先把汪几道给踹下来再说。
  若是行事得当,说不定他可以在左以明之前先做首辅。
  李瑶拿定了主意,立刻站了出来,朝着姜宪拱手作揖,恭敬地道:“郡主谬赞。微臣只是尽臣子的本分而已。”他说着,转身面对着一个个低眉敛息的朝臣,朗声道:“如今内有隐患,外有强敌,理应先安内而后再攘外。我提议,由礼部苏大人主持皇长子继位仪式,由行人司拟旨,请李长青李总兵,杨俊杨总兵平乱。众位觉得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