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814

  6氏、董珊瑚、情客和百结得了信都来看望她。6氏受了谢元希之托还安慰她:“郡主不用担心。王爷和二爷他们都好着呢!只是王爷听说您带着慎哥儿又折了回来,他心里有点着急。先前还准备派人跟您说声,让您依着原来的计划去京城就是了。甘州这边不会有什么事的。没想到您还是赶了回来!”
  李谦在边关杀敌,姜宪怕他心挂两头,并没有告诉李谦她为什么没有去京城。闻言她也没有解释,只说是回都回来了,其他的话就不再多说了。
  6氏她们都知道姜宪夫妻情深,并没有多想,安慰了她几句,问了问康氏,知道康氏去了京城,就各自打道回府了。
  这个时候刘冬月求见。
  刘冬月这两年跟着董重锦在外行商,行事越的稳重了,也和姜宪见得少了。
  姜宪也有些日子没有见过他了,忙让人请了他进来。
  他给慎哥儿带了把镶着宝石的小弯刀。
  那宝石都不大,但胜在做工精巧,图案繁华,弯刀没开刃,拿在手里也不重,装饰的效果大于实用。倒是件不错的礼物。慎哥儿十分的喜欢。更难得的是他还记得刘冬月,道:“刘冬冬,你吃饭了没有?”
  他第次见到刘冬月的时候,刚好是用午膳的时间。
  刘冬月问他用过午膳了没有。
  又因为慎哥儿那个时候说话还没有这个时候利落,听到姜宪喊他刘冬月,他就含含糊糊地喊他刘冬冬。
  刘冬月又惊又喜,道:“郡主,大公子会说长句子了?”
  “可不是!”姜宪现在觉得带孩子非常的有趣,也非常的神奇,“我们有天夜宿临汾的驿站,他突然就会说长句子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说着,疼爱地摸了摸慎哥儿的头。
  刘冬月也为慎哥儿欢喜。
  慎哥儿就高高兴兴地拿着他送的小弯刀去向陪他玩的小厮炫耀去了。
  刘冬月就抿着嘴看着姜宪。
  姜宪立刻把屋里服侍的人都遣了下去。
  刘冬月这才上前几步,低声地道:“郡主,福建那边传话过来,说靖海侯和夫人又和好了。腊节那天,靖海侯夫妇还起给靖海侯府的亲朋故旧送了腊粥。”
  姜宪有些意外。
  她没有想到蔡如意居然忍了下去。
  不过,今生和前世毕竟有些不同了。
  靖海侯府的家业可不是她前世的丈夫所能比拟的。
  她估计时间之间也难以放手。
  最重要的是,前世蔡如意和离对蔡家不算个什么事,可今生他们怎么舍得个像赵啸这样的女婿呢?蔡如意就算是想要大归,也要看娘家的人支持不支持?官司打到衙门,官府会怎么判?
  姜宪倒有点理解她了。
  她对刘冬月道:“辛苦你了!福建那边,你继续帮我盯着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刘冬月打她出宫起就直跟着她,阿吉纵然也很好,可姜宪还是更信任刘冬月。家里的大小事情可以交给阿吉,但像这样机密的事,她还是习惯交给刘冬月。
  刘冬月也很欣喜姜宪对他的这种信任。
  他常年不在家,也怕因为相处时间少的关系和姜宪疏远了。
  姜宪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他肯定会尽心尽力的办好它。
  送走刘冬月之后,她个人静静地想了半天,琢磨着蔡如意接下来会做些什么。
  只是还没有等她想明白,大同府被庆格尔泰围攻的消息就传到了姜宪这里。
  姜宪大吃惊,仔细想又觉得合情合理。
  庆格尔泰原本就用兵诡谲,天马行空,哪怕是前世的李谦,在获得了“战王”的盛誉之后都曾经兵败庆格尔泰,更何况是这种舍近求远的战法了!
  姜宪很是为齐胜担心。
  还好齐胜那边兵强马壮,加之又是守城,庆格尔泰怕李谦追上来,三天没有攻下大同,就返回了草原。
  姜宪这边松了口气。
  齐胜却是几天几夜没有合眼。
  打仗有的时候拼得就是钱。
  朝廷这么多年下来都不曾把拖欠九边的军饷给补上,他们这些做总兵的,常常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他是草根出身的,要不是背后有镇国公府的支持,他根本不可能坐到总兵的位置上,以他自己的能力,并不擅长交际应酬,就像邵家,丢了榆林总兵府,阖府搬到了京城,虽没有了从前的显赫,却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也未必不是件好事。他却事事处处都只能依靠镇国公府。
  如今镇国公府自顾不暇了,没有人再帮他在朝廷里说好话了,也没有人在为他要粮要饷了,他的日子也就渐渐没有了从前的滋润。
  这次与庆格尔泰的交战更是让他耗费了大量的物资,如果没有办法及时得到补给,下次庆格尔泰再这样神龙见不见尾地来下,他肯定没有办法挺得住。
  重新投靠谁他从来没有想过。
  可镇国公府肯定是靠不住了。
  他该怎么办呢?
  齐胜抓了抓头,问他的参将:“国公爷那边怎么样了?”
  自大同被围,他已经有些时日没有问过辽东的战事了。
第881章
摇摆
  那参将笑道:“大公子不愧是镇国公府的血脉,和那嘉南郡主样,都是个狠人!国公爷正式把兵权交给了大公子之后,大公子连破几城,如今已经围了盛京。
廖修文节节败退,如今气势不振,盛京又缺药少粮,估计没几天就会被破城了。”他说完,不由感慨地道,“大公子还是挺厉害的。等这盛京拿下来,估计就要封爵了吧?镇国公的爵位虽好,到底是祖宗传下来的,不如自己挣的。只是不知道朝廷会怎样嘉奖镇国公?会不会封镇国公为三公之啊?”
  齐胜没有回答。
  对于姜家的胜利,很多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知道姜家胜得有多么的艰难,而也只有像他这样的人才知道姜家是想要镇边,不准备回京城了。
  只是这样来,姜家就得自给自足了,哪里还有余力去庇护他!
  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齐胜瘫坐在那里,半晌都没有吭声。直到那参将小心翼翼地问:“大人,那,抚恤金怎么办……”
  从前这些事都有镇国公府帮忙,现在却需要他自己去跑。
  而朝廷,是决不可能拨银子给他的。
  最最要紧的是,万鞑子再打过来,姜家没有余力帮他,他能找谁?
  李长青吗?
  齐胜抿了抿嘴,道:“这件事先放放,我来想办法!”
  那参将忧心忡忡地走了。
  齐胜却压根就想不出任何的好办法!
  直到了小年夜,齐胜看着那挂白披孝的人家,心里实在是难受得不行,让齐夫人把家里的银子拿了部分出来,家送了斗白面,算是给这些战死沙场的兵将们的遗属过年,他这才心情沉重地回了内宅。
  西安甜水井的李府却是派红火。
  前两天姜宪收到了康氏的信,说大妞儿在承恩公府过得很好,不仅能吃能睡了,还能在丫鬟婆子的搀扶下走上两步路了。见到她还知道喊娘。她此生足矣。只是白愫热情地留了她在京过年,她也想和大妞儿多呆几天,就决定过完了年再回西安。请了姜宪帮忙照顾李骥。
  姜宪当然愿意。
  李谦从甘州回西安的时候,就叫上了李骥。
  这次的仗两司打得很是痛快。不仅打赢了,而且伤亡也很少,董家及时送上了分红的银子,他们按着朝廷规定的三倍了抚恤金。而且李谦还说了,凡是战死沙场的,遗孀愿意改嫁又要带走孩子的,抚恤金遗孤拿走;若是改嫁但没办法带走孩子的,分四分之的抚恤金,孩子已经成年的,余下的抚恤金由几个孩子分,孩子还没成年又没有人家照顾的,可以到七姑开办的善堂,抚恤金暂由李谦派专人管着,等到孩子成年从善堂出来再去管事的人那里拿;若是不愿意改嫁,带着孩子没有人照顾的,母子都可以在七姑开办的善堂落脚,直到孩子十六岁,有能力支应门庭。
  此话出两司片哗然!
  七姑的善堂越办越好了。
  前些日子据说还接到张掖家商行的活,虽然活不多,但是善堂里那些女子的绣工得到了认可,那些孤寡妇人越干越有劲了。
  全是片称赞声。
  居然没有个人质疑李谦会吞了这些人的抚恤金。
  情客来给姜宪送年节礼的时候告诉姜宪,说她那天去探望七姑的时候,善堂和从前大不相同了——从前那些女子脸上都是愁苦的,现在却大部分都喜笑颜开的,就算有、两个人还是怏怏的,可也比从前有精神了:“……我还以为我走错了地方呢!”
  姜宪笑着不住地点头,道:“你这么说我也松了口气,之前就怕好心办坏事,大家都不满意。”又道,“那些孩子怎么样了?”
  情客皱眉,道:“四肢健全的孩子还好,都努力地帮着做事,很勤快,没有个偷懒的。只是有几个身体有伤残的不好办。就算是到了十六岁,出了善堂,估计他们也不好过。特别是男孩子。”
  女孩子还可以跟着学个绣花做做女红,总归不会饿死。
  男孩子没有技之长又干不了什么重活,出了善堂就只有条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