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6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0/814

  李谦不禁感慨:“难怪有些总兵府在卖粮食。我之前还以为他们是用陈米换新粮,现在看来,就是发国难财。”
  谢元希别有担心,道:“这样下去恐怕不行!我怕形势越来越严峻,京城会向周边的卫所调粮。”
  李谦冷笑,道:“那也是夏哲的事。我们这边的粮食,一粒米他们也别想。”说到这里,他想起了父亲李长青,忙道:“老爷那边,你也要想办法通知一声才是。”
  不然李长青那边若是差粮,他也不好大肆地“借粮”给镇国公。
  谢元希闻言笑道:“这个您不用担心。柳先生早已囤了一大笔粮草,还准备用这笔粮草和缺粮的人交换点别的什么东西。柳先生还怕我们大意,早就写了信给我。知道我们这边也囤了很多的粮食,还告诫我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坏了大人的名声,宁可借粮给别人也不能卖粮。”
  李谦不由庆幸。
  还好在父亲李长青身边出主意的人是柳篱,若是换了个人,在这么巨大的利益面前,不知道把不把持得住!
  他道:“那你就去和镇国公府那边联系一下,看他们需要多少粮食?早点把粮运过去早点安心。时间拖久了,就怕拖出事端来。特别是京城,缺粮的时候十之八九会先让我们给他们调粮。”
  李谦连打几场胜仗,又因为赵啸的缘故有样学样的拿到了招募新兵的权力,权柄日重。汪几道等人不是不后悔,只是当时的情况前有韩同心和简王,后有姜宪和姜镇元,如同拆了西墙补东墙,只能如此。因而一旦有什么可以伤及李谦的事,他们素来是乐此不疲的。
  谢元希也是知道的。
  他肃然地道:“这件事你就放心地交给我吧!我保证不让朝廷拿走一粒粮食。”
  李谦颔首,重重地拍了拍谢元希的肩膀。
  只是令他们俩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姜镇元只向李谦借了十万担粮食,并言明,明年秋收后还粮。
第889章
接踵
  李谦和谢元希不由面面相觑。
  谢元希斟酌道:“十万担粮食,也就是镇国公等人今年三个月的口粮……难道镇国公已有了解决粮食的法子?”
  辽东天寒地冻,只能种季粮,但又因为只能种季粮,他们种出来的粮食油脂特别重,小小碗就能让人吃得很饱。
  李谦想了想,道:“还是派个人过去看看吧?他们若是有了解决粮食的法子我们这边的负担也轻些,怕就怕是镇国公要面子,不愿意跟我们说实话。”
  之前马匹的事也是这样。
  李谦送了部分过去,镇国公推辞说他们的马场很快也要开始养马了,让他们不要再送。结果李谦之后现,镇国公那边的马场马驹大多都夭折了,存活下来的不过十之四、五。倒是他在甘州的马场,仅去年年生产的小马驹就够他再组建两支骑兵的了,反而是缓过了气来。只是镇国公府的话已经说出了口,他总不好盯着问,只能暗中写了封信给姜律,让他有事就说,不要藏着掖着。
  姜律倒是像姜宪,爽快的很,直接开口向他要了二十匹母马过去。至于他那边的马场现在如何了,他也不知道了。
  这些事谢元希都是知道的。
  他不由叹气摇头,去安排人打探辽东那边的消息。
  姜宪这边也觉得十担粮食虽能解姜镇元时之忧,可明年秋收后就还粮,还是急切了点,她写了封信直接去问姜律到底怎么回事。
  信刚刚送走,康氏从京城回来了。
  姜宪亲自去迎了她,见到她之后不由地抱怨;“怎么去了这么长时间?中途也不来信说说大妞儿的情况,我和你大伯兄心里直惦记着,就怕大妞儿的身体又有了什么变化?”
  “没有,没有!”相比前次进京,这次康氏可谓是红光满面,她亲热地抱了姜宪的胳膊,高兴地道,“大妞儿比田医正之前认为的还要好,说最多再过两、三年就可以抱回家了。说起来都是白姐姐照顾的好,我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白姐姐的恩情!”
  “如此就好!”姜宪也为她高兴,帮她将有些凌乱的青丝捋到了耳后,道:“掌珠那里,你知道她的好就行了。如今大妞儿没事了,你也可以安安心心地去甘州服侍阿骥了——阿骥今年是和我们起过的春节,你可不知道,孤零零的个人,不是领着慎哥儿玩,就是领着你娘家的小兄弟玩,这个年过得可凄惨了。”
  康氏的耳朵都红了。
  姜宪催她:“你梳洗完了也不用来和我问安了,先回娘家和亲家太太说声。也让亲家太太高兴高兴。之前郑家娶新媳妇的时候亲家太太还和我念叨来着,说起你这去快半年,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照我看来,最担心的还是亲家太太。”
  康氏笑盈盈地应了,由随行的丫鬟婆子簇拥着回了自己的院子,心里却感激涕零,要不是遇到了姜宪,她的日子还不知道会过成什么样。
  姜宪怕李谦担心,让人给李谦也送了个信。
  李谦晚上回来的时候就问姜宪:“弟妹回娘家了?”
  姜宪点头,笑着帮李谦更衣。
  李谦就耐着性子随着她来——姜宪从来没有服侍过人,不过偶尔兴起,会帮他更衣,若单纯地从舒适程度来论,姜宪连个末等的小丫鬟都不如。可因为这个人是姜宪,两个人就是整个衣襟都觉得眉目间带着几分柔情蜜意,岂是外人可比的。李谦因此格外喜欢姜宪服侍他更衣,不仅可以说说体己话,还可以趁机亲亲面颊,亲亲小嘴什么的。
  姜宪当然也是因为喜欢和李谦腻歪,才会时而动了服侍李谦的念头。
  不过今天她有事要和李谦说,李谦亲过来的时候她索性转过脸去,让李谦原本准备落在她面颊的吻落在了她的红唇上,然后嘴角轻启,和他交换了个甜蜜而又悠长的亲吻,这才道:“你派到福建的人可听到了什么消息?”
  李谦面将姜宪没给他系紧的衣襟重新加固,面微笑道:“你是说蔡如意带着赵啸长子进京的事吗?”
  看来李谦也得到了消息!
  姜宪点头,把自己系了半的衣衫推给了李谦,道:“赵啸自她上次杖毙了他的通房之后,这两年老老实实的,连听戏的爱好都渐渐放弃了,更不要说去梨园给戏子捧场了,俩人看上去倒也是相敬如宾,琴瑟和鸣的。她怎么就突然携了长子进京……”
  前世生的事,始终影响着姜宪。
  她觉得蔡如意不可能像靖海侯府对外所说的那样,蔡如意带着儿子进京,是为了去给晋安侯祝寿!
  李谦道:“我也没有查出来。不过,我已叮嘱京城里的人注意了。看蔡氏回京之后都会和哪些人接触!”
  姜宪暂且安心。
  李谦觉得姜宪对靖海侯府的事太敏感了。
  他道:“不管赵啸打什么主意,福建离京城千里之遥,想跨越这距离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就算蔡氏和韩太后的关系再好,那也是因为利益致而渐行渐近的关系,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你就别管她们了!”
  姜宪何尝不知,她只是直觉这件事不简单罢了。
  她嘴里掠过丝苦涩,没有继续和李谦说这件事,转而说起郭氏来了:“说是四月初临盆,我和二弟妹都是回不去了,到时候让情客或是百结代我走趟吧?”
  情客和百结虽然出了阁,但因为云林和卫属都忙,夫妻之间也是聚少离多,她们没事的时候不是来姜宪这边走走,就是去七姑的善堂看看,倒也琐事颇多。
  李谦笑道:“这倒像是找了两个管事妈妈般,还不用付工钱!”
  姜宪听了愣,随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李谦就道:“如今郑从也成了亲,郑太太也安心了。我想请了郑缄给慎哥儿启蒙,你觉得如何?”
  为慎哥儿的事,夫妻两个已经讨论了很久,只是李谦直没有决定下来,姜宪又和陕西的这些文人不熟,没有更好的建议,只能听李谦的。
  此时李谦提,姜宪越想越好,连声道:“那郑先生是什么意思?他愿不愿意收了慎哥儿!?”
  “这件事还是亲家老爷跟我提起的。”李谦笑道,“我请康先生去探了探郑先生的口气,没想到郑先生居然答应了。我就在想,等哪天和你说说,再悄悄地去看看,再正式聘请郑先生也不错!”
第890章
拜师
  姜宪的经历与众不同。
  很多人都没有像她样的经历,也就未必能了解她的想法。
  她生而尊贵,别人穷其生的奋斗才能得到的东西,对她而言不过是句话的事,或者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的问题。也就是说,别人学得文武艺,是要卖给帝王家的,而她学文武艺,完全是因为她喜欢或者是无聊的时候用来打时间的。
  因而在她看来,她的孩子读书是为了学做人做事,而不是去参加科考的。
  因此她更看重的是西席的人品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其次才是学问。
  郑缄恰好在任何个方面都符合她的要求。
  她闻言笑着对李谦道:“干嘛要悄悄地去看看?是怕我不同意吗?我觉得这个师傅找得挺好的。我们可不能怠慢了人家。要去,我们夫妻两个起去。正好和郑先生说说话。我可有些日子没看见郑先生了。”
  郑缄娶儿媳妇的时候她虽然去了,但只是和郑先生打了个招呼。
  关于慎哥儿启蒙应该学些什么,姜宪觉得她和李谦应该好好地和郑先生说说。
  李谦显然很高兴姜宪赞同自己的想法,两人挑了空闲的日子就起去了郑家。
  郑缄看着李谦这势头,觉得没有个十年、年,甚至是二十年,李谦是不可能挪窝的了。他索性就在陕西城里买房买地了,而且住的地方还离李家不远,李谦和姜宪若是不想坐马车那么麻烦,还不如坐轿子,刻钟就到了。
  而姜宪和李谦来的也比较突然。
  他们并没有提前通知郑缄,而是在个碧空如洗的明媚春日,用过午膳之后,两人坐着轿子,慢悠悠地到了郑家。
  没想到谢元希正在郑家做客。
  郑太太把姜宪迎到了内宅,喊了儿媳妇谭氏出来给姜宪问安,然后又让人给在前院闲坐的郑缄、李谦等人送去了茶点,这才拉了姜宪的手道:“你们怎么突然过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找我们家老爷?你是和我们说会儿话,还是去老爷的书房坐坐?”
  姜宪和李谦身边的人从来不敢把姜宪当成寻常的女子,男人们说话女人们不得参与这种事从来都不会生在姜宪的身上。她有时候甚至有种错觉,她的生活从来就没有生过什么变化。不过就是从前她是京城那座古老宫殿的主人,孤零零地坚守在那座宫殿里,心中很是茫然,根本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坚守些什么;而现在,她则是和李谦在起,呆在李谦的身边,享受着李谦的宠爱,还有他温暖的怀抱,悠闲地生活在李谦的羽翼之下。如从前那样受人尊重,被人敬畏,安全无忧。
  她突然间很想见到李谦。
  但她还是压下了心底的这点点迫不及待。
  “我就在这里和太太说说话吧!”她微微地笑道,道出了来意。
  这件事之前康祥云就来试探过郑缄的意思了。在郑缄看来,李家现在既有强父又有虎子,唯所缺的就是继承人了。只要继承人选对了,这个家族最少还可以繁荣六十年。到时候这个家族也就立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0/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