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814

  姜宪几个正在外面等,见她出来立刻就围了上去,悄声道:“太皇太后怎样了?”
  “挺好的。”孟芳苓道,“刚刚服侍着睡下,让我们晚膳的时候再叫她老人家。”
  大家都松了口气。
  孟芳苓就劝姜宪几个:“郡主和县君也都歇会吧!太皇太后这边还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万一有人累倒了可就麻烦了。”
  几个人都觉得她说得有道理,遂一一应了,各自歇下。
  孟芳苓因心里还惦记着太皇太后,眯了一会儿就醒了睡不着了,她悄声去了太皇太后的寝宫,见值守的宫女尽职尽责地守在那里,太皇太后睡容安祥,这才欣慰地轻手轻脚地出了寝宫,就坐在寝宫外的套间里做着针线活。
  太阳渐渐偏西,屋里的光线暗下来,孟芳苓眼睛发涩,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悄声问身边服侍的小宫女:“东暖阁可有什么动静?”
  “没有!”小宫女刚刚去太皇太后的寝宫打探消息过来,道,“印霞姐姐说太皇太后还没有醒……”
  她们都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叫醒太皇太后。
  毕竟能睡,而且还能睡得好,也是件好事。
  孟芳苓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但她决定在太皇太后的寝宫外守着。
  她穿了鞋,快步去了东暖阁,却在门口碰到了也来探望太皇太后的姜宪、白愫和王瓒家的石氏。几个人打了招呼,姜宪问迎接她们的宫女:“太皇太后可醒了过来!”
  “还没有呢!”那宫女笑盈盈地道,“印霞姐姐在屋里守着,没有叫我们进去。”
  四个人颔首,就在宫外说起话来。
  天色越来越暗,眼看就要到掌灯时分了,太皇太后还没有醒过来。
  姜宪犹豫着要不要去叫醒太皇太后,白愫却道:“难得她老人家睡得好,我们还是等一会吧!”
  石氏也在一旁附和。
  可莫名的,姜宪心里却暗暗生出些许的不安来。
  也许是她太敏感了。
  姜宪思忖。
  太皇太后刚才还精神饱满地和她们说着话呢!
  她心情忐忑地又等了一会儿,宫女、内侍已经开始点灯了,她心里十分不安,想了想,还是叫了个小宫女,道:“你去跟印霞说一声,让她请太皇太后起床,到了晚膳的时候了。”
  小宫女应声而去。
  她们等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印霞白着脸,打摆子似的走了出来,僵直地道:“郡主,您去看看吧!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说着,眼泪大滴大滴地落了下来。
  姜宪脑子里“嗡”地一声,根本听不清楚印霞之后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去的,不知道自己之后做了些什么,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就看见王瓒的母亲和太皇太妃正在给太皇太后小殓,而白愫而紧紧地把她按坐在床头的绣花墩上,不停地在她耳边道:“太皇太后说起来也是喜丧,你别难过了。她老人家走得高高兴兴,该交待的后事全都交待清楚了。你应该欣慰才是。快别哭了!你看你的眼睛都哭肿了,等会慎哥儿过来看见了,该害怕了。”
  她哭了吗?
  姜宪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
  满手的水。
  她望着指尖的水洇发着愣。
  这是她的泪水吗?
  “你别这样!”白愫说着,语气里带着浓浓的悲伤还有不舍,“太皇太后的死讯要往金陵报,谥号怎么定,庙号怎么定,在哪里设灵堂……这些都得你拿主意,不然还不知道礼部的那些人会定出个怎样的章程来。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
  是啊!
  赵玺开始大肆修建他在金陵的行宫,江南那边的水患刚刚好了一些,赵啸又在闽南打了一个大仗,户部根本没有银子,太皇太后的葬礼肯定会减半。
  她老人家一辈子历经了四帝,扶佐了几任君王,如今走了,不能让她老人家最后还走得冷冷清清。
  姜宪想到太皇太后不愿意和孝宗皇帝葬在一个陵寝的事,她心里顿时涌出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势来。
  她绝对不会让太皇太后走都走得不安生的。
  姜宪掏出帕子来擦着脸上的泪痕,人已恢复了冷静,吩咐小宫女:“给我打水来洗把脸。”之后又问白愫:“太皇太后殡天的消息传出去了吗?”
  赵玺虽然去了金陵,那边依旧是行宫,六部衙门都留了个左给事中在京城负责一些事务。太皇太后殡天是国丧,理应由礼部承担丧礼,并立刻派人报给赵玺。
  白愫道:“公国爷已经过去了!”
  也就是说,曹宣亲自去了礼部。
  他办事,姜宪向来是放心的。
  她松了口气,开始恢复理智,知道小敛有很多的礼节,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既没有见过也没有经验,与其上前去帮倒忙,不如让太皇太妃和王瓒的母亲好生生地帮太皇太后小敛。
  可让她就这样看着,她心里又觉得难爱。
  她索性出了寝宫,打发了内侍去礼部打听情况,自己却站在慈宁宫东暖阁的屋檐下朝北边望去。
  前世,太皇太后去的时候是大白天。
  帮太皇太后装殓的是太皇太妃和白愫。
  那个时候,白愫经历了很多的事,对这些礼仪程序早已娴熟得成了权威。
  她不忍心看到太皇太后死后的容颜,也是这样站在屋檐下望着北方的天空发着呆。
  只是那个时候,她看到的是块凝固的,长方形的天空,今生,她却知道,那长方形的天空之外,是更广袤的一片天空。
第1091章
后事
  太皇太后殡天的消息以很快的速度传到了金陵。
  莫名的,接到消息的赵玺如释负重。
  老实说,太皇太后对他向来照顾有加,在他小的时候,若不是得了太皇太后的庇护,他恐怕很要吃点苦头,而且不管是他登基还是之后决定让李谦镇守京城,也都得到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太皇太后又不是喜欢涉政的妇人,他应该对太皇太后没有什么畏惧才对,可偏偏他却觉得像头顶压着一座大山,让他没有办法自由呼吸。
  太皇太后的死,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赵玺想着,就觉得心情轻快。
  他拿了把剪子装模作样地修剪着旁边小几上兰花的叶子,把原本好好的一盆兰花剪得七凌八落,他自己却觉得赏欣悦目,服侍的宫女内侍们都纷纷称赞这兰花剪得好。
  赵玺也不管是真是假,哈哈大笑,赏了几个跟前服侍的。
  这下子整个行宫都知道赵玺的心情很好。再加上京城送来的消息,大家也都猜出赵玺对太皇太后的态度了。
  一时间,说太皇太后不好的言论充斥了整个后宫。
  刘氏知道后直皱眉,惩戒了一番也没有太好的效果,她只好让人把这件事透露给了赵啸。
  赵啸自那次和赵玺不欢而散之后就一直借口要练兵呆在了福建,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在心里把赵玺狠狠地骂了一顿,又招了幕僚来说这件事。
  大家都觉赵玺不可思议。甚至有幕僚道:“不管怎么说,李谦也是皇家的女婿。从前有太皇太后这座大山压着,他就是有野心也不敢妄想。如今太皇太后去了,他无债一身轻,皇上怎么会觉得太皇太后死得好?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行人司、内阁的人都不提醒皇上一声吗?”
  如果李谦要拥兵自重,对他们是最大的威胁了。
  赵啸重重地把手中的密信砸在了桌几上,冷笑道:“他那脑子就从来没有长正过。”
  从前还亲自出手收拾了韩同心,甚至是管到他的家务事上来。
  他道:“太皇太后的谥号定下来了吗?准备葬在哪里?”
  有幕僚忙道:“说是定了‘诚仁’二字,是嘉南郡主那边上奏时建议的。皇上没有驳回郡主的意思,依旧用了这两个字。至于葬礼,郡主的意思是要大操大办,守制一百天,皇上以月代日,守二十七天,大臣们等同庶民。皇上好像不同意,想让大臣们也跟着守二十七天。具体会怎样,金陵和京城还在扯皮,看样子可有得官臣打了。”
  赵啸冷笑,道:“那我们就冷眼旁观好了。又不关我们福建的事。再说,以嘉南郡主的性子,她要是想干什么,一定能干成的。等赵玺发现去了太皇太后却在肩膀上还顶着坐大山的时候,就知道厉害了!”
  那幕僚欲言又止。
  赵啸不耐烦地道:“你要么说,要么把话放回肚子里永远都别声张。”
  那幕僚被他点名批评了,心里很是不愉。想着从前他也是这么和赵啸说话的,甚至是更难堪的话都说过,也没有看见赵啸和他发脾气。今天他不过犹豫了片刻,就被赵啸当成典型来抓,赵啸这是吃了火药吧?
  他突然间想到那天嘉南郡主离开江南时赵啸那莫名其妙的相送,顿时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他不由低了头,语气带着几分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斟酌,道:“我是觉得,有嘉南郡主在,李家怎么都会有所顾忌。除非他们只要嘉南郡主一个名声。可嘉南郡主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十之八九不会让自己陷入那样被动的局面里。怕就怕皇上不靠谱,把嘉南郡主得罪狠了,嘉南郡主一狠心,干脆站到了李家那一边。不管怎么说,皇上在,嘉南郡主好歹是体体面面的郡主,没有了皇上,她不过是李谦的结发夫妻,得宠不得宠还两说。不管是哪个女人,应该都会选择做郡主而不是长媳吧?”
  众人听明白了他的话。
  赵啸不屑地瞥了那幕僚一眼,道:“你以为嘉南郡主是什么人?李家想利用她的名声行事,那也要看嘉南郡主答应不答应。你们可别忘了,镇国公府现在已经缓过气来了。那姜律可是一直打过了鸭绿江,据说从高丽掳夺回来的财宝一车接着一车的往回拉。李谦就算是想架空嘉南郡主,那也得有那本事才是。”
  他说着,心底里忍不住想。
  的确是没人能有十足的把握把嘉南架空,可怕就怕嘉南自己愿意给李谦做嫁衣。
  不过,镇国公府的确厉害。
  短短几年的功夫,姜镇元是下去了,可姜律接了手,而且比姜镇元那个时候还要强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