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7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814


第1101章
赏花
  只是谢元希没有想到,他的一张名帖,就让杨、李两家的家眷热闹起来。
  杨夫人一大早就起了床,和随身的嬷嬷商量着去拜见姜宪时所需的衣服首饰。
  李大太太还有些恍惚,听着隔壁厢房的动静,悄悄地和自己体己的嬷嬷道:“我们都等了两个多月了一直也没有动静,怎么突然就这么快了?会不会是那中间人说了大话?”
  不到京城还不知道李家在北边有多显赫!
  那天他们在客栈里遇到的小姑娘不过是李谦身边一个幕僚的女儿,走出来却比正经的王公贵族家的大小姐的排场也毫不逊色。听说还许配给了北定候苗二爷。
  那北定候府是什么样的人家?
  那可是开国功勋,自立朝以来就一直屹立不倒。苗二爷可是正正经经的嫡支,北定候同胞弟弟的次子。居然就娶了一位幕僚家的小姐,还并不觉得有失体面。
  嘉南郡主是天之骄女,又嫁了李谦为妻,恐怕更不容易见上一面。
  那白大人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得其门而入,反倒是求到了那位谢先生面前就立刻有了机会……难道北定候府还不如那位谢先生吗?
  李大太太有些拿不定主意,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先给那位谢先生备一份礼品?”
  她这贴身的嬷嬷这几年一直帮她管家,也算是有点见识的,闻言道:“夫人考虑的周祥。不过,我们是跟着杨夫人过来的,还是要看看杨夫人是怎样打算的?我们照着做就是了。等会儿我就去见见杨夫人身边的管事嬷嬷,看看杨夫人是怎么准备的。”
  李大太太点头。
  她的女儿欢快地走了进来,还没有行礼就嚷道:“娘,我们真的能去拜见嘉南郡主了吗?我听人说,她巾帼不让须眉,是女中豪杰。我也想做嘉南郡主那样的女子!”
  京城卧虎藏龙,杨、李两家寻了这个看上去很一般的客栈落脚,就是怕无意间冲撞了贵人,惹出些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各自约束下人,轻易不出门。那些家仆还好,李大小姐却总是忍不住想上街去看看,有几次还成功地扮成了小厮偷偷地溜了出去。
  李道向来把女孩娇养,觉得女孩若是脾气太软弱,嫁了人也难有主见,主持不好中馈。因而对李大小姐比对儿子更娇惯。因有李道撑腰,李大太太对女儿的顽皮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对李大小姐时不时地跑出去玩耍的行为,除了安排了几个得力的护卫,还悄悄地叮嘱了李大小姐身边服侍的人,若是看着情况不对,就把李大小姐拎回来,不必顾忌主仆尊卑。
  好在是李大小姐虽然顽皮,却很有分寸,出去也不过是到处逛逛,到茶楼订个雅间听听书。她因此也发现了京城中很多小茶馆都喜欢说嘉南郡主智斗辽王的故事,反而是大一些的茶馆不敢说这些事,据说是临潼王府不让说。
  李大小姐暗中称奇,回来后就喜欢把听到的这些消息说给李大太太听。
  李大太太看着她额头上还冒着的汗,不由嗔道:“这一大早的,你又去了哪里?”
  “我哪里都没有去!”李大小姐忙道,“我见杨家的仆妇都在整理东西,说是过几天我们就能去拜见嘉南郡主了,特意跑来问您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李大太太帮女儿擦了擦额头的汗,叮嘱女儿这两天不要乱跑之后,道,“等会儿娘也给你打几件首饰,到时候去参加北定候府的花会!”
  李大小姐不解。
  李大太太笑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直接去长公主府不成?是北定候府那边得了两盆墨菊,说是马上要开花了,就办了个赏花宴。正巧嘉南郡主无事,会和清蕙乡君一块儿过去看看,我们正好趁机拜见郡主。”说到这里,她沉思了片刻。
  据说郡主自己就很喜欢养花,而且很喜欢那些罕有品种。家里种了几盆琼花,也算是稀罕之物了。只是这次进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曲折,没有带一盆上京来。若真是和临潼王府搭上了关系,还得写封信回去,带两盆琼花过来才是。
  她想着,杨家就有丫鬟过来,说是请了永丰银楼的师傅过来打首饰,问李大太太要不要一起挑个花样子。
  李家不缺这点银子。
  李大太太忙应了。
  等到永丰银楼的师傅走了,也到了用晚膳的时候。她贴身的嬷嬷告诉她:“客栈看我们请了永丰银楼的师傅过来打首饰,眼睛都直了。说这家银楼早些年还给嘉南郡主打过首饰。总店就在山西。这几年经营得越发好了,把原本在京城生意最好的庆泰银楼都压下去了。庆泰银楼的东家急得不行,正在到处找关系,想搭上临潼王府的路子。”
  有时候有些事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大太太并没有放在心上,随口笑道:“那如今永丰银楼的生意最好了?”
  “也不是!”她贴身的嬷嬷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八卦,兴致勃勃地道,“要说做生意,最厉害的还是董家。据说他们家当家的大姑奶奶因为在嘉南郡主面前特别有体面,因而董家没有把她嫁出去,而是留了她在家里招赘。”
  李大太太不免撇嘴。
  商人就是重利轻骨肉。这样的事也做的出来。
  不过,能在嘉南郡主面前有几分体面,这样的人走出去也的确是谁都不敢得罪的。
  李大太太用了晚膳,留身边服侍的人交待着那天去北定候府应该注意的事项,李家大爷突然过来了。
  她忙打发了屋里服侍的,迎了丈夫进门说话。
  李家大爷却把她留下来服侍的人也都打发了,这才拿了一封信出来,低声对妻子道:“还好我们跟着杨家的人来了京城。我刚刚收到爹派管事专程送过来的信,说是靖海侯去了金陵,说的话皇上很不喜欢听却又不得不听。爹的意思,让我们若是能见到嘉南郡主,就想办法留在京城。我们哥儿几个当初也跟着爹在帐下效力,若论水战,我们哥儿几个不比靖海侯府的那几个将军差!”
  李大太太心中怦怦乱跳。
  公公留在江南,却把得力的儿子遣到了北边,还想投靠临潼王,这分明是怕世道大乱,在安排后事了。
  她忍不住道:“还不至于如此吧?”
  来之前公公还只是想试探一下临潼王府这边的动静,不过眨眼的功夫,公公就决定让他们想办法留在京城了。
  “爹做事从来不曾出错。”李家大爷低声道,“有些话怕是爹也不好写在信上,我们只管照着爹他老人家的吩咐行事就是了。你这次去赏花,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和嘉南郡主说上话才行。”
  李大太太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1102章
梧桐
  等到去见姜宪的那天,杨、李两家都有点兵乱马乱的,这个怕要带的东西没有带齐全,那个怕要准备的礼品
  有遗落,出行的行程反反复复的检查了好几遍,这才放心上了马车往北定侯府去。
  孝宗皇帝和曹太后摄政的时候北定侯府都不怎么受宠,战战兢兢低调行事,就算后来白愫进了宫,北定侯府也丝毫不敢大意,在京城的功勋世家中属于不显山不露水的。直到白愫嫁给了曹宣,曹太后又很快失势,北定侯府这才成为京城功勋世家的焦点,可这焦点也不是什么好事,多半都是议论北定侯府偷鸡不成蚀把米,把个好好的嫡长女嫁给了曹宣没讨点好曹家就没落了,觉得北定侯府没什么眼光,白家的子弟也因此走出去不怎么受人待见。
  可这世上有利就有弊。白家的子弟因此自省,这两代的子弟不管是人品还是学识、修养,在京城的世家里都能算得上数一数二了。
  等到李谦镇守京城,有姜宪和白愫的关系,李谦又重用曹宣,大家这才仿佛看清楚北定侯府的隐忍和聪慧,对北定侯府一下子熟络起来。北定侯府虽称不上门庭若市,可每天也够热闹的,想搭上他们家认识李谦和姜宪的人那更是络绎不绝。但北定侯府始终不急不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和从前并没有两样,反而让京城的很多人家心生佩服。
  因而这次北定侯府开赏花宴,请了京中各大世家赏花,没有不来的。甚至会尽可能地带上自家的女儿或是媳妇,在这种场合和北定侯府混个脸熟,或是认识一些显贵。
  杨夫人和李大奶奶就被眼前北定侯府门前的车水马龙吓了一大跳,彼此悄声道:“不是说只请了几家相熟的吗?怎么这么多人?”
  北定侯府门前沿墙角一溜全是马车,而且一辆马车比一辆马车奢华。
  给他们赶马车的是他们临时从街上雇的,见状忙道:“夫人、大太太,这里只怕没办法停车。要不您先下车,我们等会找好了停车的地方再过来?”
  像北定侯府这样的人家宴请客人,都会给下人安排休息的地方,他们只要报了东家姓名到指定的地方安歇,等着东家应酬完了再找他们就行。
  杨夫人想了想道:“行!那你们就去找地方停车好了。走的时候我让婆子们去叫你们。”
  那车夫十分的高兴。
  别的说不,至少能在像北定侯府这样的地方好好的吃一顿了。
  一行人簇拥着杨夫人进了垂花门。
  立刻有管事妈妈上前迎接,把她们领到了不远处的一座暖房。
  里面已经站了好些个贵妇人,看见她们进去,那礼宾的就唱喝了她们的身份。
  杨夫人还好些,有些人家在应酬的时候见识过,李大太太就满脸的惊讶了。
  他们这还没在大厅里站稳呢,那些丫鬟婆子都已经知道来的是什么人了,可见待客之真诚,还真让她挺感动的。
  花会的主人北定侯夫人亲自迎接,和她寒暄过后引荐她们去见了安陆侯夫人等人,并笑盈盈地向她们解释:“郡主和县君还没有来!要等一会儿。”
  杨夫人和李大太太连声应“好”,北定侯夫人已向来客介绍她们俩位:“……杨大人和我们家七老爷曾经在西山大营共过事,这些年都常有来往。李家和杨家是通家之好。这次杨夫人路过京城,我们家七老爷知道了,特意派人请到了家里来做客,正巧我们府上办花会,也请了来一起热闹热闹。”
  没有介绍李家女眷是什么来历。
  李大太太心中一动,觉得公公的主意好像不是空穴来风——北定侯府不可能不知道李家的来历就请了他们到家里做客,而当着众人的面重点介绍杨家却对李家不提,以白家和嘉南郡主的关系,说不定嘉南郡主也想见见她们。
  她思忖着,半晌不露地跟在杨夫人身后应酬,见来北定侯府的人虽多,可有资格站在这大厅的,全都是和北定侯府交好的,可见北定侯府也不是什么人都招待的。
  她心情更为笃定。
  李家大小姐的一双眼睛却骨碌碌转个不停。
  她记事后李道已经被革职,并不常参加宴请,更何况是像北定侯府这样的。
  李家大小姐的眼睛很快就被不远处一盆开着不同颜色的茶花吸引住了。她悄悄地拉了拉母亲的手,想问问李大太太那是不是传说中的“十八学士”的茶花,就听见外面一阵喧哗,有仆妇匆匆走到了北定侯夫人跟前几声耳语,北定侯夫人立刻面色一亮,笑道:“郡主和乡君到了。我去迎迎。”
  屋里的女眷都站了起来,表示应该和北定侯夫人一起去迎接才对。
  北定侯夫人也没有客气,笑着邀了大家一同前往。
  杨夫人和李大太太交换了一个眼神,不声不响地跟在了众人的身后。
  她们刚刚走出厢房,就看见一群丫鬟婆子拥着两位丽人走了过来。
  走在前面几步的穿了件墨绿色近似乎黑的素面褙子,戴了对流银银杏叶的耳环和簪子,长眉如月,面目姣好却又隐隐透着几分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杨夫人猜着这应该就是嘉南郡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