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7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4/814

  进爵封王!
  南边还有谁手中的卫所能和赵啸相提并论?
  若能立下奇功,只可能是他或是靖海侯府的将士。
  赵玺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不知道应该相信赵啸还是继续相信李谦。
  他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块上等的五花肉,前有狼后有虎,都等着把他撕裂分食。
  “不,不,不……”赵玺额头冒着汗,喃喃地道,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赵啸神色冷峻,高声叫了行人司当值的行人进来,吩咐他磨墨润笔,按着他口述的内容拟发一道旨圣下去。
  行人司当值的行人连头也没敢抬就唯唯应诺,低头开始磨墨。
  赵玺心里拔凉拔凉的,嘴角发抖,却始终没能说一句话。
第1129章
开战
  李谦站在长江头望着金陵城方向的位置,只觉得江涛拍岸,天高气爽,无比舒畅。
  他问身边服侍的云林:“家里的事都安排好了?”
  从前他出征,都会把云林留在家里,可自从刘小满身体不好,刘冬月自请调回来照顾刘小满,姜宪就留刘冬月当了家中的总管之后,云林就拨了一些人给刘冬月带着,服侍姜宪的,也改成了刘冬月。不过,这还是刘冬月回到长公主府之后李谦第一次出门,他心里还是有点担心。
  云林笑道:“刘冬月这些年来不得了。做生意的手段是跟着董大老爷学的,御下的手段是跟着刘小满学的,又曾经跟着我几进福建,和我手下的人不仅相熟,我手下那些人还很敬佩他,有他在京城坐镇,您就放心好了?何况我也反复叮嘱过邱晌,其他的事都可以忽略,郡主的事是一定要放在心上的,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立刻飞鸽传书过来报平安的。”
  李谦缓缓地点了点头。
  这次南征,他把慎哥儿也带在了身边。临出发之前,王瓒带着止哥儿过来,想让李谦把止哥儿也带在身边。
  止哥儿是王瓒的独子,李谦很是犹豫。
  还是姜宪出面为止哥儿说话:“玉不琢不成器。让他们去跟着见见世面好了。”
  王瓒也道:“既然把止哥儿交给您了,您就把他当成慎哥儿似的,他若是不听话,您直管教训,我和他娘都绝对没有半句怨言。”
  李谦想到自己小时候父亲是怎样磨练他的,觉得姜宪的话很有道理,把两个小家伙都一起带着,姜宪一个人在京城,肯定很担心儿子。
  他对云林道:“你等会给郡主报个平安,就说慎哥儿和止哥儿身边有卫属,很安全。”
  云林笑着应诺,脑海里却浮现出当卫属知道自己身边两个还没有舞勺之年的白嫩少年是李慎和王止的时候,差一点从马背上摔下来。
  “我就看着挺面熟的。”他满脸愁眉地把云林接到了一旁,小声嘀咕道,“可我也没有想到是这俩祖宗啊!我说,这是谁在坑我呢?战场上刀枪无眼,这要是伤着这两个小祖宗了,我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啊!这不是要让我死无葬身之地吗?”
  云林当时就锤了卫属一拳,道:“说什么呢?我这几年一直在世子爷身边,我要是像你,早就不活了!”
  “所以我们都很佩服你啊!”卫属快言快语地道,“你这些年来也很不容易。”
  云林哭笑不得。
  可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姜宪。
  当姜宪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回了封信来,问能不能让慎哥儿和止哥儿跟着钟天宇,结果还没有等他把这个用飞鸽传来的条子递给李谦看,姜宪的第二封信又来说,让他依旧照着李谦的意思行事。
  他摸了半天脑袋也没有想明白。
  姜宪不过是想起钟天宇是前世屈指可数的大将军,从未有败绩,想着儿子跟着钟天宇比别人都安全。只是飞鸽传出去了一会儿,她就后悔了。
  前世今生有太多的改变,万一钟天宇压根就不会打水仗呢?
  她又急急地写了张条子过去,让云林一切都听李谦的。
  这当然是之后发生的事。此时的李谦,站在长江矶头,意气风发。
  穿着青衫布衣作普通士子打扮的谢元希则一手撩着袍角,一手拿着份邸报面色凝重地匆匆走了过来,远远地就喊着“王爷”,道:“正如您所料,宫中有旨传出来,说所谓的勤王诏书是假的,要您速速回金陵城述职。”话说到这里,他人已走近,在离李谦不过三、四步地方停下了脚步,低声问:“王爷,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早在出发之前,他们就商量好了会遇到的各种困惑,现在只看李谦选择哪一种方法和方式了。
  尽管如此,李谦听谢元希这么说还是忍不住冷哼了一声,道:“事已如此,难道皇上还以为我能半途而废不成?皇上是想不出这样的主意。多半是赵啸的意思。你传令下去,明天一早誓军。”
  “是!”谢元希道,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之前有幕僚建议李谦先和赵啸委与虚蛇,在大义上站稳脚步,谢元希不以为然,觉得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先把赵啸打得头破血流了再说。
  当时李谦没有吭声,谢元希担心李谦当了几年王爷,又誉满北边,怕李谦碍于虚名。
  如今看来,李谦的主意还是很正的。
  若是打下了金陵城,王爷是要做摄政王呢?还是要……
  谢元希想了又想,最终还是按捺住了心头话,觉得这件事还早了点。
  最好莫过于赵啸战败,不甘心带着赵玺退到福建。
  柳篱却没有这样的担心。
  当他知道李谦没有派人去联系赵玺就发了檄文,就知道李谦打什么主意了。
  他和李长青坐在已经枯黄的葡萄架下一面下着棋,一面说着闲话。
  只是他下一子,李长青通常要考虑半天才能落一子。
  柳篱的脑子就忍不住飞快地转了起来,并忍不住问李长青:“大姑奶奶还在在京城吗?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省亲?”
  李长青这两年没什么事做,也开始学着官场上的那些人学着下围棋,只是他棋艺始终没有什么长进,又不愿意出去丢人现眼,就常拉了柳篱练习,并且乐此不疲。
  闻言他抬起头来,苦闷地道:“说好带慎哥儿一起回来的,结果又说过年的时候再回来。这个季节不冷不热,最好赶路了。都回来过春节不行吗?”
  对李谦南征的事既不担心,也不关心。
  柳篱就有些纳闷。
  这李大人是心太宽还是胸有成竹?
  李长青也不瞒柳篱,嘿嘿笑道:“我是看清楚了。我这个儿子比我这个老子强多了。他愿意怎样折腾就怎样折腾去好了。之前我也让人带信给他了,问他有没有什么事我能帮得上的,他说没有。让我守着太原,看着九边就行。我觉得这样也好。那些鞑子虽然被宗权打怕了,可这是特殊时期,万一看着宗权南下又蠢蠢欲动怎么办?”
  柳篱无声地叹了口气。
  李长青,说不定还真有这个福份做太上皇呢!
  不过这样也好。
  至少他们这些跟着李家的人从此以后再也不必担心会有一天李家功高震主,他们跟着颠沛流离。
第1130章
大招
  如柳篱一样看透了李谦心事的还有董重锦。
  他自从那一年身体有恙没有再亲自带队行商之后,就在家里休息了,但他到底年事已高,没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很快地恢复,加之他这些年经商的股份里有李谦一份,一直以来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这也让他压力很大,一直以来心弦都崩得紧紧的,人虽然没有管事,但脑子却没敢歇着,身体也就断断续续的没有好。
  董重锦的二弟来问他今年慎哥儿的生辰怎么办的时候,董重锦正拿着个小小的霁红折枝花的小碗在喂鱼缸里的金鱼,他闻言发了会呆。
  不知不觉间,他和李家已经合作了十几年了。
  李谦倒是个重信守诺之人,说不干涉就不干涉他怎么做生意,只派了刘冬月跟着他,开始是学本事,后来是管理两家的帐目及分红。
  想到刘冬月,他心情颇有些微妙。
  要不是他听到刘冬月接了刘小满出宫荣养,他还不知道刘冬月是个阉人。
  刘冬月不管是从说话还是行事都堂堂正正的,比很多男人还要果敢决断。
  不过,嘉南郡主能用这样的人,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女子了。
  因而他答非所问地道:“刘先生是不是去长公主府做了总管?”
  董家二老爷笑着点了点头,颇带几分打趣地对自家大哥道:“您说,王爷是什么意思?太皇太后他老人家也不在了,南边朝廷的小皇帝别说管束王爷,就是喝斥王爷一声,也要看王爷爱听不爱听。可王爷怎么还一直住在长公主府呢?要我,早出来开府了!不会是王爷真的像外面传的那样惧内吧?”
  他是见过姜宪,觉得姜宪长得确实是很漂亮,却没有外人传的那样三头六臂、满脸的煞气,如果别人不引荐,从人群中望过去,还是挺招人眼睛的。
  董家二老爷因而没等董重锦说话已自顾自地道:“我倒不觉得王爷是顾忌镇国公府或是嘉南郡主的显赫,王爷多半是老夫少妻,还没有见着老婆心里就先没有了底气,要是郡主是个会撒娇的,别说是王爷,就是换了别人只怕也会惧内……”
  真是越说越不像话了!
  董重锦喝斥了声“你胡说八道些什么”,瞪着眼睛道:“这也是你能随便议论的?”
  董家二老爷忙道:“我这不是在大哥面前才敢这么说吗?其他人想听我还不愿意说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4/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