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814

  太皇太后直点头,拉着他的手几乎都舍不得放下了。
  不一会,安国公夫人带着她娘家的侄儿过来了。
  说词和安陆夫人一样。带来的男子和邓成禄差不多的年纪,名金宵,相貌比邓成禄还要好看。说话行事落落大方的,一看就是世家子弟。据他说,他如今在榆林总兵府任游击将军,父亲金海涛如今任太原总兵,曾曾外祖母是太宗皇帝的第十三个女儿。
  原来家里曾经有人尚过公主。
  姜宪不由朝他望去。
  金宵眼角的余光正好也瞟了过来。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对视。
  姜宪朝着着他笑了笑。
  金霄顿时满脸通过,回过头去。
  又有姜镇元的同僚夫人知道房氏在这里,让身边的体面的嬷嬷在外面跪着给房氏问安。太皇太后索性招了那家人进来说话。
  那位太太身边也带着儿子,虽然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眉眼已英俊得夺目。
  白愫强忍着笑,用手肘拐了拐姜宪,低声道:“今天人可真多!”
  姜宪如果看到邓成禄的时候还没有明白,等她看到那位姜镇元同僚的儿子时就已经全明白了。
  她只能任白愫奚落。心里不免同情起这些当事人来。
  给她准备的夫婚夫不好一个个都领去慈宁宫,太皇太后就想了这个主意,大冬天的在玉河桥北设了个观景台,然后把入选的人一个个拉来看。
  那些人家在见太皇太后的时候还不知道背地里怎样手忙脚乱地准备?不知道怎样惴惴不安地前来拜见的……
  姜宪看着笑眯眯坐在太皇太后下首的房氏,知道这件事与她也有关系,有些感动,也有些无奈。
  诚如白愫所说,今天的人还真有点多。而且来的人不是自身就十分优秀就是出身世家,哪一个都配得起她。
  如果中间没有夹着个赵翌的话。
  姜宪总觉得她的婚事不会那么容易。
  很快夜色就深了起来。
  太皇太后也该回宫了。
  靖海侯世子赵啸前来给太皇太皇请安。
  观景台里的人都有些意外。大家面面相觑,请了赵啸进来。
  赵啸恭敬地给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行了礼,尊敬而又不开朗地和各位命妇问了好。说起自家的事来:“……我是家中的唯一的嫡子,五岁的时候就请封了世子,这些年来也一直帮着父亲管理内务,父亲对我颇多依仗。皇上前些日子想留我在京城多住些日子。家父怕家里的事乱了套,写了信让我回去,我却觉得这是个机会。能见多识广,还可以多交几个朋友。回了信给父亲。父亲终于首肯。之后我恐怕要在京城住上三、五年。只是我来的时日还有些短,很多事都不太懂,特别是这些交际往来的事,全凭着自己拿主意。见大家都来拜访太皇太后您才人家,也就跟着来了。若是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还请太皇太后看见我一个人在京,没有长辈提点的份上不要责怪。”
  他到底知不知道这些来拜访太皇太后的人到底所图为何啊?
  姜宪在心里吐糟。
  太皇太后却笑弯子眉眼,道:“好孩子,你有心了。以后有空的时候到慈宁宫玩。”
  这是今天晚上太皇太后邀请的第三个人。
  第一个是邓成禄,第二个是金宵,第三个就是赵啸。
  姜宪微微蹙眉。
  王瓒闯了进来。
  他一反往日的沉默寡言,低调内敛,而是笑着嚷着走了进来,后里还提着个红木琉璃的走马灯道:“太皇太后,我就知道,您在这里嘉南也在这里。您看,我刚才在宣武门大街的时候猜谜语赢了这个,特意给嘉南送过来的。”
  太皇太后呵呵笑,让人把灯收下递给了姜宪,道:“你都猜得什么谜语?”
  “大雁!”王瓒道,“打一典故。”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不愿意动脑筋,笑道:“那是什么?”
  王瓒低下头,轻声道:“南来北往。”
  “大过节的,怎么出这样一个谜面。”太皇太后不满地笑道。
  姜宪却别过脸去。
  这是她那年让王瓒猜的谜语。
  是她自己胡编乱造的。
  王瓒猜了很长时候也没有猜出来,还是她告诉他的谜底。
  今天猜这个谜语,也算是应景了。
  姜宪低头看着鞋尖上米粒大小的猫眼石,心里酸酸的,直到白愫把王瓒送给她的灯递给她,她这才发现原来那走马灯上绘的是何仙姑过海的图样。
  小时候,王瓒给她讲八仙过海,她最喜欢的就是何仙姑。
  觉得她一个女子能成仙很了不起。
  现在看来,却太孤单寂寞了些。
  晚上回到慈宁宫,她把那盏走马灯挂在了架子床的床檐下,点了支粗粗的红烛。
  不知道这支红烛能不能一直点到天亮。
  姜宪想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翌早一早醒来,还没有梳洗完,情客就告诉她:“镇国公夫人过来了,太皇太后留了镇国公夫人一起用早膳,您要不要早点过去?”
  是要确定她夫婿人选的最后名单吧?
  姜宪望着已经熄灭了的走马灯,兴趣姗然。
第124章
忙碌
  可不管姜宪的心情怎样低落,房氏进宫来了,她怎么也要去打声招呼。
  草草用过早膳,她去了东暖阁。
  太皇太后和房氏也都用过早膳了,两人正坐在一起小声地说着话。
  见姜宪进来,两人都笑盈盈地收了音,一人拍了身边的炕沿道:“保宁,到外祖母这里来坐。”一个亲切地问她:“用过早膳了没有?”
  姜宪上前给两位长辈请了安,坐在了太皇太后的身边,笑着和房氏寒暄:“用了早膳才知道伯母过来了。您怎么这么早?之前也没有听说您进宫来啊?”
  命妇进宫是要提前上了折子,觐见的人同意了才能进宫的。
  太皇太后就道:“我这些日子不是闲着无聊吗?就给了镇国公夫人一块令牌,她要进宫禀一声就行,不用每次都写折子那么麻烦。”
  姜宪闻言笑着对方氏道:“您今天还准备和外祖母关在暖阁里说悄悄话吗?”
  太皇太后和房氏听了相视一笑,道:“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我们这不是怕你们小姑娘家的总是听我们讲些从前的事耳朵长茧吗?合着最后还是我们不对了!”
  这是一时还没有准备告诉她吗?
  姜宪觉得这件事她也得仔细考虑考虑,两位长辈不作声,正好给她个缓冲的余地。
  她就说起白愫的事来:“我看了黄历。正月二十二是个好日子。不如就那天送了掌珠出宫。我想让她把她平时惯用的那些小东西带回去,想找您帮着写个条子。”
  大件的东西就算能是让白愫带出宫去却越了僭,未必是件好事。反而这些把玩的东西精致不打眼。掌珠留着日子也过得舒服些。
  太皇太后倒不在乎这些小东西,问了姜宪白愫要带些什么东西出去,当即就让孟芳苓写了条子,盖了凤印和私印,让她叫了人去内务府消帐。
  刘小满拿了赵啸求见的贴子进来。
  太皇太后和房氏交换了一个笑吟吟的目光,接过折子看了半天,心情愉悦地吩咐刘小满:“那就明天让靖海候世子爷进京一趟好了!”
  刘小满应声而去。
  姜宪心里却隐隐生出几分不安来。她问太皇太后:“赵啸是不是要和我们镇国公府联姻?”
  这对赵啸来说是百害无一利。
  根本不划算。
  他要是娶了她,让赵翌不满不说。她肯定是要留在京里侍奉太皇太后殡天的。赵啸最少要在京城留两年。他是靖海侯世子,虽然不用担心家变,可在京里耽搁两年,李谦恐怕早就扯起了大旗。到时候他对上了李谦,十之八九只能束手就擒了……她到时候还不是一样成了李谦的阶下囚!
  她才不干呢!
  “太皇太后,”既然不行那就破坏好了,姜宪当机立断,道,“赵啸有什么事需要见您的?我听乾清宫的人说,皇上这两天暴躁的很,别是有什么事求您吧?何况过几天就是二月了,各地的封疆大吏都要进京述职。又是皇上亲政的第一年,据说云贵总兵都会来!”
  因为云贵离京城太远,云贵总兵、布政使、按察使等人都是三年一进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8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