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仙桥(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01

  郑多见那些售卖的佛像里没有洪怜的落款,就趁机套那小伙计的话,道:“这里面好像没有洪先生的画作?若是我们想买洪先生画的佛像,怎么办?”
  那小伙计知无不言,笑着指了其中一副落款为“渐鸿”的佛像,道:“这就是洪先生的别号。”
  郑多就抽出来装模作样的欣赏了半天,道:“画得真不错。可惜只有这一幅,我想买了送人,不知道还有没有?”
  小伙计笑道:“洪先生过年之前应该会回武昌府。你们若是真要,下了定金,过了正月来取就是了。”
  郑多谢了那小伙计,也买了几盒佛香准备随着夏侯虞的东西一起送给在建康城的母亲崔氏,这才和夏侯虞一起走了。
  半路上他就忍不住问夏侯虞:“你为何对那个洪怜那么感兴趣?我看他也就一般。你看他画的这幅佛像,是这几幅中的最差的。他也算是要点脸面,没有署本名。”说完,他还不屑地撇了撇嘴。
  他这话倒也不假。
  夏侯虞是为了凑个双数,最后选中了洪怜画的这副佛像,算是矮子里拔大个了。
  但洪赋的长孙,又在洪赋身边长大,从小就受教于洪赋,再不济也比寻常的世家子弟要强些。
  她笑道:“也许洪怜的长处不在画作。不然他也不会用别名落款了。”
  郑多道:“那就不要告诉别人哪个是他的别名嘛!反正我觉得这个人心术不正,不像他的身世那样光风霁月。”
  夏侯虞也感觉到了,可她无意多说洪怜,因而笑道:“别人的事,是好是坏与我们都不相干。你还是想想怎么拜尹平为师吧?我听人说,习武是很苦的。而且最好是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了,你这样的,骨头都硬了,最多也就学个皮毛了!”
  郑多很不服气,道:“以勤补拙。我到时候肯定能成尹平的入室弟子的。”
  两人说说笑笑的,回了码头。
  正巧有人坐在犊车离开。
  夏侯虞抬头望过去,只见犊车上的男子三十出头的样子,个子不高,白白胖胖的,一双眼睛却烔烔有神,看着就颇为精明的样子。
  应该是黄复光了。
  她思忖着,由阿良扶着下了犊车。
  有视线落在她的身上。
  她回头望去,那辆犊车已经远去。
  之后萧桓又在武昌府停留了一日,就启程去了襄阳。
  到达襄阳的时候,迎接萧桓的人站了一个码头。
  夏侯虞看着就头皮发麻,悄悄地商量郑多:“我们等会再下船好了。这么多人,应酬起来要人命。”
  郑多不免有些犹豫。
  男孩子在外建功立业,是要多结交人的。
  夏侯虞怂恿他:“你以后的日子还长着,不差这一时。而且你这个时候站在萧桓的身边,谁都知道你的身份了。你以后怎么好跟他麾下那些将士同吃同住。”
  这也是郑多想出来新招,据说是听钱三说,萧桓从前就是和麾下将士同吃同住的。
  郑多立刻释然,决定和夏侯虞等到萧桓下船再走。
  萧桓知道后哭笑不得,但也只能随着夏侯虞了——这样一来,知道夏侯虞模样的人少些,她也更安全一些。
  夏侯虞就和郑多凑在船舷前看萧桓和那些人应酬。
  萧桓每见到一个人都要寒暄几句。
  郑多看着直冒冷汗,问被留下来照顾他们的萧荣:“都督待人都这样吗?”
  萧荣笑眯眯地道:“都督对同僚、麾下的将士都很好的。遇到了也通常会多说几句话。”
  郑多若有所思的点头。
  夏侯虞却在心里叹气。
  前世他们关系那么差,她都在他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郑多若是用心,跟着他学的会更多吧?
  萧桓的一个招呼打了一上午,除了夏侯虞没有一个不耐烦的。
  夏侯虞索性在船上用了午膳,睡了个午觉才下去。
  萧桓在襄阳的府第离襄阳的码头迎官桥坐犊车最多半个时辰,骑马一刻钟就到。原是襄阳守备的私宅,萧桓来后,就让与了萧桓住,听说这次夏侯虞会随着萧桓来襄阳,他索性把宅子送给了萧桓,而且在他们到达襄阳之前,派人去把那宅子重新修缮了一番。
  等到夏侯虞进了庭院,看到就是粉墙灰瓦,茶花紧簇,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侯虞微微地笑。
  阿良忙指使着小厮们放箱笼,她则亲自领着几个人去给夏侯虞收拾内室。
  萧桓在外院和那些来迎接他的襄阳名士说话,让人带了信给夏侯虞,说那些名士晚上会在襄阳最大的酒楼绿云阁宴请他和晋陵大长公主,为他们接风洗尘,问她愿不愿意出席。
  夏侯虞觉得自己只是来这里暂住的,用不着和襄阳的这些人走得太近,遂回绝了萧桓:“一路舟车劳顿,深感疲惫,只能待以后再答谢各位先生了。”
  都城来的大长公主,而且还是天子同父异母的姐姐,倨傲也是正常的。
  没有谁觉得不对,纷纷请夏侯虞好好休息,择日再来拜访。
  夏侯虞用过晚膳,好好的睡了一觉,第二天清晨在几声喜鹊的鸣叫声中醒来,突然觉得生活好像变得无比的轻松和值得期待。
  她就好好的在襄阳玩些日子好了。
  只是不知道建康城的杀戮止住了没有,她什么时候对崔浩下手好呢?
第一百五十八章
孩子
  夏侯虞心里思忖着,见冬日正午的阳光正好,遂让人开了窗子,将案几移到了窗前,铺了竹简,在上面练习写字。
  阿良走了进来,支支吾吾地禀着尹平回来了。
  夏侯虞看了阿良一眼,让她去领了尹平进来。
  阿良应诺,退了下去。不一会儿,领了手中抱着个岁余男孩的尹平进来。
  夏侯虞的目光落在了那孩子身上。
  大红绸绣金丝线的襁褓,圆嘟嘟的白嫩小脸,乌黑的头发,红艳艳的嘴唇。
  小孩了正无忧无虑地睡得香甜。
  夏侯虞的眼孔却一缩。
  大红绸的襁褓上绣着金丝钱……她要是没记错,郑多兄弟小时候好像也没有这样的待遇。
  可见这个李姬是真受宠啊!
  她冷笑着朝尹平点了点头,道:“把人给我带回来了!”
  “长公主!”尹平小心翼翼地把孩子交给了阿良,跪下来给夏侯虞行礼,道,“幸不辱命!”
  阿良见了,就把孩子放到了尹平的怀里,想着夏侯虞应该会想看看这孩子长得怎样的。
  谁知道夏侯虞却再也没有看那孩子一眼,挥了挥手,直接吩咐阿良:“找个人养着。舅父来讨人的时候,别让舅父以为我虐待了这孩子就行了。”
  阿良应是,又弯腰把孩子抱了起来。
  夏侯虞问尹平:“舅父那边,可有什么事?”
  尹平眼观鼻、鼻观心,老实地道:“我赶到荆州城的时候,大人正陪着李姬在城头上观看烟火。知道了我奉了长公主之命来探病的,大人颇有些不自在,说他的病已经好了,不过年关将近,他之前在襄阳呆的时候太久,荆州城里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还是和之前说的一样,年前他就不过来了。等年后再来探望长公主。”
  说到这里,他语气微顿,又道,“大人还问起了大公子。听说大公子一切都好,就是惦记着大人的病情,要来侍疾,因为没有船只过去,只能作罢。大人就叮嘱我给大公子带口信,让他好好地跟着都督学学怎样待人处事,说谢家的谢逾都跟在都督身边效力,大公子更不应该怠慢才是。”
  “之后大人留了我在府里歇息一晚,我惦记着长公主交待的差事,没敢答应。”
  “晚上的时候潜进去将李姬生的小公子抱了出来。”
  “那来使估计是怕回去了不好交差,我走的时候他还没有赶回荆州城。”
  言下之意,等到来使回了荆州,郑芬和李姬估计就知道是谁抱走了孩子了。
  夏侯虞撇了撇嘴。
  她压根就没有想让郑芬无头苍蝇似的乱蹿,让那来使带着伤回去,就是告诉郑芬孩子去了哪里。
  没想到这期间出现了这样的差错。
  不过也好,让他们知道自己家的孩子不见了是什么心情,就能知道孩子期盼着父母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了。
  夏侯虞道:“你不用管他。”
  她很想知道,她舅父知道孩子不见了,是不是也可以稳坐钓鱼台似的,等到过了年,开了春才来襄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