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仙桥(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01

  那萧桓来干什么?
  他若是想接卢淮的手,此时就应该和谢丹阳联手,逼着卢渊把卢淮召回来。他若是不想接手,袖手旁观即可,来这里做什么?
  夏侯虞让阿良请了萧桓在花厅里喝茶,对尹平说了几句“辛苦了”、“重重有赏”之类的话,就让尹平下去歇息了。
  她则去了花厅。
  几天不见,萧桓好像又沉稳了一些,越来越有前世的威严。
  难道他升职了?
  不应该啊!
  她没有听说过。
  夏侯虞笑着上前行礼。
  萧桓回礼,目光却在夏侯虞的身上停留了片刻。
  和上次相比,夏侯虞的气色更好了。
  她穿了件靓蓝色的齐胸襦裙,白色素面单纱半臂,露出的肌肤欺霜赛雪,修长脖子如天鹅般曲线优美,阳光仿若金箭从葡萄架的枝叶缝隙间落下,让他担心她的皮肤会被炙伤。
  “你还好吧?”萧桓问道。
  “多谢都督。”夏侯虞微笑道,“我一切安好。”然后引了萧桓在矮榻上坐下,并道,“前几日舅母过来,给我带了几两寒山居士种的野茶,我尝了尝,味道还好。都督可有兴趣试一试?”
  “多谢长公主!”萧桓客气地道,没有推辞。
  夏侯虞遣了人去拿茶叶,亲自为萧桓沏茶。
  萧桓静静品了二道茶,笑道:“这茶香味不醇,回味却很是绵长,这位寒山居士想来名不虚传,是个制茶的好手。”
  “他会不会制茶我不知道,不过,他肯定会制琴。”夏侯虞又给萧桓斟了一杯茶,笑道,“听我舅母说,他送了舅父一张琴,舅父十分喜爱,曾经在家中设宴邀请知己好友,办了一场赏琴会。这次我舅父去了他那里游玩,又带了张琴回来,说是要送给阿多,也不知道阿多拿到了没有。”
  前世,她不记得她舅父送过琴给郑多。
第六十二章
来意
  萧桓有些意外,笑道:“阿多擅长弹琴?我倒不知道。”
  夏侯虞也有些意外。
  听萧桓的口吻,萧桓和郑多很熟悉的样子。
  萧桓笑道:“这些日子常去看望舅父,和阿多见面的时间多了起来。我只知道他春秋读得好,还不知道他六艺也学得好。”
  夏侯虞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她外祖父在世的时候对她舅父要求严格,可她舅父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没有个定性,特别喜欢玩乐。郑璨就把希望都放在了小儿子的身上。谁知道小儿子在订亲之前就死于吸食寒石散。郑芬被迫担当起家业,过得苦不堪言。如今他做了父亲,自己依旧没有什么定性,却把当初郑璨要求他的那一套全拿出来用在了两个儿子身上……
  夏侯虞推了推案几上的小食,笑道:“这些日子闲来无事,让厨房里做了几样新式的点心,都督尝尝口味如何?”
  萧桓没有客气,吃了两块点心。
  咸淡合适,正是他喜欢的味道。
  萧桓越发觉得在夏侯虞这里舒服了——不管是喝茶的地方还是配茶的点心,无不符合他的喜好,他却不知道这只是夏侯虞待客的礼仪而已。
  直到茶过两壶,他这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卢淮战败,舅父和谢大人的意思,让我接手卢淮的差事。”
  夏侯虞立刻就明白了萧桓的意思。
  前世萧桓可没有商量任何人,什么事都是自己做决定,却从来没有出过错。
  可今生,立帝的失败让他失去了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不管是她的舅父郑芬还是谢丹阳,都觉得自己可以指导萧桓行事。可萧桓却和前世一样,有着强大的分析能力,说不定还有着野兽般的直觉,觉得这件事这样处理不妥当。同样,他因为立帝的失败,对自己能力和直觉有了怀疑,这才会向她这个所谓的“胜利者”倾诉,想听听她的意见,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想法。
  夏侯虞不由起了揶揄之意。
  她道:“都督是想听听我的意见吗?”
  萧桓点头,道:“长公主目光长远,广见洽闻。”
  夏侯虞笑道:“北凉那边这几个月就应该有消息传出来了,到时候拓跋寿更无心恋战,卢淮又连日攻下相州和衮州,都督素有将才,若是能接手卢淮,肯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萧桓听着眉头几不可见地蹙了蹙,道:“长公主真的如此觉得吗?”
  夏侯虞笑道:“不知道都督还有何高见?”
  萧桓沉默了片刻,好像在思索着要不要告诉夏侯虞似的。
  夏侯虞心中不快。
  她又不是他的政敌,他有必要对她如此的防备吗?
  而且就算她是他的政敌,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有必要坚持立场,死咬着不放吗?
  夏侯虞不想理他,端起茶盅来继续喝自己的茶。
  萧桓可能还是遵循了自己的本心,一杯茶过后,他道:“我觉得此时接手卢淮的差事,只会把自己拉到和卢家纠缠的泥沼里。卢家这些年来人才辈出,想和他们争利,太花时间也太花精力。不如退一步,从内到外,天地更为广阔。”
  夏侯虞心中一动。
  前世,萧桓就没有和卢家多做纠缠,而是直接想办法北伐。待到北伐胜利,他的声势名望都达了与卢渊并肩,甚至是隐隐压卢渊一头的架式,很多曾经被卢家排斥的世家门阀都围在了萧桓的身边,以萧桓为首形成了新的利益圈,卢渊再想对付他就难了。
  她生平第一次深刻的意识到,这可能才是萧桓非要北伐的原因。
  而不是什么为了黎民百生,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收复河山。
  这样的萧桓,好像从隔水望山的对岸走了过来,让她看得更清楚,看得更明白。
  他们现在,和前世萧桓拥立夏侯有福的处境何其相似。
  与其和卢家争斗不休,不如想办法北伐,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本事,自有左右摇摆或是心中对卢家早已不满却不敢和卢家作对,一直保持着中立的世家门阀投靠过来。
  夏侯虞心底一松。
  自重生以来像山压在她心头的卢家,此时突然变得举重若轻了。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前世萧桓就是靠着这个办法成功了。
  她不由微微地笑。
  萧桓看得心头跳了跳。
  他不是没见过夏侯虞的笑容,可夏侯虞的笑容多半都是克制的,隐忍的,客气的,疏离的,就是真正开怀的时候,也不过转瞬即逝,不像现在,眸中星光点点,仿若星河闪烁,嘴角那个隐藏着的梨涡悄然绽放,好像能盛得下美酒,眉宇间更是如舒展的花朵,明亮的耀人眼睛。
  这才是她真正的相貌吧?
  萧桓在心里暗自嘀咕着,耳边传来夏侯虞清越的声音:“都督有什么好主意?”
  他精神一震,毫不犹豫地道:“我想近几日就启程前往襄阳。”
  夏侯虞讶然。
  萧桓目光沉了沉,道:“我问过舅父了,他在荆州这几年颇为顺利,麾下大约能调动两万兵力。现在的襄阳刺史曾经在印大人麾下效力,我的任命文书一出,就写了信去襄阳,襄阳那边也派了人来见我。襄阳也能调动二万兵力。加上郑家、谢家和萧家的部曲,兵力在五万左右。”
  “我欲从水路自襄阳入均口,然后自淅川直趋武关,谋取关中,解东豫州之围。”
  夏侯虞心惊。
  前世,萧桓第一次北伐就是如此谋划的,最后顺利进入关中,屯兵霸上。
  她沉默良久。
  萧桓道:“长公主认为不可行吗?”
  夏侯虞沉吟道:“天子可知都督打算?”
  “不知!”萧桓道,嘴角崩得有点紧,“天子这些日子都商量着让卢渊撤兵。”
  也就是说,夏侯有义根本不想打仗。
  萧桓奏请,说不定夏侯有义不答应,还会把消息无意间透露给卢渊。
  夏侯虞感觉有点头痛。
  她问萧桓:“都督这是想着让我去说服天子吗?”
  “不是!”萧桓想也没想地道,“我想请长公主代我陪母亲回乡祭祀我父亲!”
  夏侯虞大怒。
  也就是说,萧桓根本不是来商量她的,而是来通知她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